神医娘亲之腹黑小萌宝 第134节

“这怎么好意思?”万叔推辞。

俞婉说道:“不值几个钱,山上还有很多。”

“那我就却之不恭了。”万叔笑着收下了,“俞姑娘进屋坐会儿吧?”

俞婉摇摇头:“不了,我要去做事了。”

这倒不是客套话,是黄豆泡得差不多,确实要开工了。

万叔也知俞家生意忙,不再出言挽留,仔细道了谢,在俞婉离开后,拎着那条肥嘟嘟的大鲫鱼去往厨房。

刚一转身,被不知何时来到身后的燕九朝吓了一大跳!

“少主!你怎么不在屋里躺着?跑出来做什么?”

燕九朝就算杵着拐杖,也能杵出一股君临天下的气场,他不咸不淡地睨了万叔一眼:“她又来偷偷打听本少主了?”

“呃……”

人家一个字也没提到你呀……

燕九朝讥讽一哼道:“都占了本少主一晚上便宜了,她还想怎样?”

万叔满面黑线。

不就是看您是个瘸子,拉拉您小手,从村东头走到村西头,好心搀扶您这小瘸瘸回了屋么?说的像是俞姑娘把你吃干抹净了似的……

这么不要脸真的好么?

……

俞婉还不知自己给小奶包送一趟野味,送出了一段旷世脑补,她这会儿正在老宅,帮着烧火煮豆汁。

村里一共三个石磨,此刻全都用上了,源源不断的豆汁自磨盘下流出来。

栓子、俞峰与猎户等几个壮丁轮番推着磨,张婶与白大婶儿等人则帮着放豆子、接豆汁。

翠花与几个小媳妇儿也没闲着,在俞婉的分配下,将出锅的豆汁一勺勺舀出来,倒入事先预备好的缸内。

做豆腐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不怎么说,世上三大苦:撑船、打铁、卖豆腐。

一袋新鲜的黄豆要做成豆腐,先得泡上几个时辰,泡至两到三倍大。

浸泡过后便是上磨,磨出来的豆汁入锅,以大火煮开,一直到这里,都还只是简单的体力活儿,而一旦出锅便要开始点浆,这里头的学问就大了。

点得好,豆腐脑;点不好,黄浆水。

点浆的手艺决定了豆腐的质量,点浆的材料则决定了豆腐的产量。

一般来说,内酯豆腐的产量是最高的,一斤黄豆能产出四斤豆腐,其次是石膏与卤水,约在两斤半到三四斤。

只可惜古代没有内酯,石膏在民间又并不普及,卤水是大多数豆腐匠的选择,俞婉原也打算用盐卤,在尝过大伯新做出的酸浆豆腐后,她果断改为用酸浆了。

酸浆就是前一天做豆腐沥出来的汁水,酸化后成了酸浆,酸浆点出来的豆腐产量比卤水还要少半斤,但它的口感比卤水豆腐更醇、更硬,散发的豆香也更原始质朴,相应的,对点浆工艺的要求也更为严苛。

“你要这样……”后院的棚子下,俞峰正在耐心地教栓子点浆。

众人拾柴火焰高,俞家人三日才完工的豆腐,乡亲们一夜就做出来了,之后就是等它们发酵,再做成臭豆腐与腐乳。

“阿婉。”收工后,俞峰叫住了俞婉。

俞婉把最后一块切好的豆腐放入坛子:“怎么了,大哥?”

“有件事我想和你说一下。”

“是关于订单量的事吗?”

“你也发现了?”

“嗯。”俞婉点点头,“我们接的的订单,自家做不过来,全村一起又做不够。”

说白了,养不活这么多劳动力,否则他们就是亏本经营。

亏一天两天可以,亏久了,他们迟早要垮掉的。

俞婉想了想,说道:“我们得把市场再扩大一些才好,明日我和大哥去镇上看看。”

“好。”俞峰原有些担心俞婉会减少劳动力,听她说要扩大市场,暗暗松了口气,“我送你回去吧。”

二人出了老宅。

想到什么,俞婉突然道:“二哥怎么样了?我一整天都没看到他。”

俞峰蹙蹙眉:“他呀,不知在闹什么脾气,吃饭也窝在房里。”

“对了。”这回轮到俞峰问她了,“听说你隔壁新搬来一户人家,是个读书人。”

杏花村闹上门的那日,俞家人陪大伯母回娘家了,还是今日干活儿听乡亲们偶然提起了,不然俞峰都不知道他们村儿来了个厉害的先生。

俞婉暗道,什么先生啊?一个闲的蛋疼的二世祖罢了。

……

翌日,一大早,俞婉便与俞峰便抱着两坛自家酿制的臭豆腐与豆腐乳去了镇上。

镇外的集市没开,镇内的市场却已经开始营业了,确如俞峰所言,由于许家商行的介入,物价被稳定得极好。

兄妹二人在市场转悠了一圈,观察了一下客流量,觉得并不能满足他们目前的需要。

“能卖盐就好了。”俞峰鬼使神差地说道。

盐是暴利,他们懂制盐之法,能把涩口的平价盐变成上等的雪花盐,如此,就算不走量,也够他们赚个满钵了。

俞婉笑了笑:“不是谁都像白小姐这么守口如瓶的。”

这是大实话,在大周,贩卖私盐犯法,一旦传出去,他们全家都要下牢狱。

首节上一节134/152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