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合成旅 第43节

  原剧情山地实兵演习中。

  蓝军出动了一支直升机编队,低空避开雷达突袭红军指挥部,并顺利的将红军指挥部给端掉了。

  期间驻守在阵地上的七连,提前就发现了直升机编队,可惜并没能有效拦截。

  当时最大的弊端就是三个排,分在了三个不同的位置,由三个排长指挥,命令要传好几道,无法形成快速有效整合打击。

  直升机速度快呼的一下就过去了,怎么可能拦截的下来。

  换成是防空排……

  三道命令变一道,三次指挥变一次,效率大幅度提高,拦截直升机编队的概率,起码提升九倍不止。

第65章 这才是钢七连的最强形态!!

  对后续剧情的未卜先知,是陈军手中最大的王牌。

  以后会出现的那些错误,陈军肯定是要提前做纠正,在防止再犯的同时,还要有正向的收获。

  考虑到合成连内部改编的需要,加上防止演习中指挥部被炸再现。

  红军指挥部被蓝军一举捣毁,没有付出任何的代价,可以说是整个山地演习最大的转折,只有避免这件事情的再次发生,才有可能在演习中逆转。

  来一波道反天罡,把蓝军给干翻!

  陈军在会议上再次站了出来,拿出了他最有说服力的理论和口才,开始讲述自己的想法和依据。

  什么是传统战术的最大弊端,为什么全军都开始推广现代化军改,怎样改变才能适应未来战争……

  等等。

  化身为军事理论专家的陈军,没有直接推出合成连,现在合成战术还在萌芽,这个词不适合此时出现。

  而是以合同战术作为基础,分析讲解适合七连的作战模式。

  陈军讲得滔滔不绝绘声绘色,在坐众人都不知不觉被吸引了。

  没人想到刚出军校的陈军,竟然对现代化信息化理论如此了解。

  那一个个蹦出来的专业词汇,说的头头是道的各种理论,行云流水的讲解,丰富的知识储备量。

  二排和三排的排长都听傻了,都开始怀疑自己的军校是不是白读了。

  同样都是排长。

  区别怎么那么大。

  两人看向陈军的那份眼神,此时此刻变得格外的统一,就像是班里面的学渣,只能仰望学霸的那种眼神。

  高城和洪兴国作为连队主官,即便称不上见多识广,起码也见多了排长。

  体能搞得好的排长见过,军事技能优秀的排长见过,理论基础扎实的见过,某方面有特长的见过。

  这几类排长不管放到哪个连,都绝对能够称得上是优秀排长。

  可是两人唯独没有见过陈军这种,对部队的了解感觉比他们俩还深,对现代化信息化改革如此透彻的排长。

  听着陈军在那里侃侃而谈,高城和洪兴国甚至都生出了奇怪的感觉。

  就好像陈军才是这里的老师,才是钢七连真正的主官,他们都是手底下的学生,正在听老师讲军事理论课。

  之所以会有这种诡异的感觉,就在于陈军说的理论过于深奥。

  根本就不是军校里讲的教案内容,也不是新闻报道上的肤浅描述,而是他们从未听过的全新军事理论。

  最诡异的是……

  明明陈军说的理论他们都没听过,现在也根本找不到任何的依据,却莫名的让他们听得津津有味。

  甚至高城还觉得挺有意思,越听越想听越想了解的更深入。

  陈军没有直接推出合成连这个概念,而是先用合同战术的理论来开路,就是为了让高城能更好的理解。

  只有理解了新型现代化战术,才能更好的接受合成连的出现。

  铺垫了一大堆的各种理论后,陈军这才说出了自己对于钢七连装备升级,新增步战车之后的改造建议。

  钢七连现在有三辆86式步战车,以及六辆89式装甲运兵车。

  那就将三辆步战车编到三排,靠着步战车自带的三十毫米火炮和武器,将三排打造成为火力排。

  如果能弄来89式100迫击炮,三排每个班再配上一门,那就更加完美了。

  以100迫击炮6.4公里最大射程,三门炮往地上那么一架,配上步战车的火炮,火力绝对嘎嘎猛。

  并且背靠步战车的强大运载力,迫击炮弹轻松随身携带几十发。

  只要有准确的射击诸元提供,到时候就钢七连这个火炮排的火力,绝对能轻松压制一个连。

  以一个排的兵力能压住一个连,自侦自打一条龙,都不需要友军插手。

  这就是战术上的大成功

  剩下的六辆车89式运兵车,其中三辆分给二排的三个班,正好拿来打造三个合成制的战术班。

  把三个狙击组整合到四班,再增加一个新的狙击组。

  四个狙击组所组成的狙击班,搭配一名指挥班长,以及开车的驾驶员,正好就是十个人的编制。

  当需要用到狙击手的时候,狙击班四杆狙击枪齐出。

  哪怕是原剧情中拥有着绝对枪感,站姿下狙击枪都能甩枪命中成才,完成了一波犀利反杀的袁朗。

  面对这四杆狙击枪的一起架枪,他即便是龙也得乖乖的盘着。

  将所有的防空组集合到五班,再加一组形成八个人的防空组合,同样搭配班长和驾驶员组成防空班。

  四根又黑又粗的管子锁定下,那将是低空突袭直升机编队的噩梦。

  飞高了会被雷达侦测到,飞机了会被防空班打掉。

  简直无解!

  最后剩下的40火反坦克组,和前面两个班进行同样的处理,将所有的火箭筒集合到六班。

  反坦克班、防空班和狙击班,整合成为战术排。

  每个班都配有一辆运兵车,不仅能够有充足的弹药补给,在进行运动战的时候,也能进行快速的机动。

  而且三个班在一个排长指挥下,命令能够更加的快速通达。

  命令传达越快,部队反应越快。

  同样能提升战斗力!

  最后剩下的三辆89式运兵车,配给一排的三个班,还是以合同战术机制改编,对每个班的任务重新划分。

  一班改为后勤通讯保障班,主要负责后勤的一切事项。

  包括但不限于架设连指挥所、战场伤员的救治和运输、基础通讯的保障、全连的伙食供应、车辆的紧急维修等等。

  二班改为预备班。

  功能类似于团的特务连,负责保护连部的一众军官,在有特殊情况的时候,还要作为三班的预备队伍。

  三班则成为尖刀侦察班,也是全连唯一留下的侦察单位。

  侦察从来就不是正面作战,它存在的本质就是悄咪咪的干活,完成侦查任务靠的是质量,侦查能力的强弱。

  而不是靠人数来堆,人越多,并不代表侦查能力更强。

  一个精心打造出来的实力侦察班,能够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侦查,作用远超现在当攻坚连练的钢七连。

第66章 高城的决定

  侦查兵和特种兵在战场上的作用,几乎是差不多的,除了不会反恐防暴之外,战场上干的活都一样。

  陈军曾经担任过特战总教官,战略级的特种部队都打造过。

  只要他用心的去全力打造,他手底下出来的侦察兵,在战场上的作战能力,绝对不会比特种部队查分毫。

  到时候哪怕是直面老A小队,陈军手底下的侦察兵都不带一点虚的。

  甚至比常规特战中队,战斗力还要猛。

  可以直接干翻它!

  因为陈军手底下的侦察兵,并不像特种部队一样孤军作战,他还有火力排和战术排的后方配合。

  侦察班只要找出具体位置,炮弹从几公里外如雨般砸过来。

  管他什么特种兵,都得变肉泥

  钢七连自己侦查自己打击,自个儿就能够形成“自给自足”循环,战斗力将提升数倍不止。

  如果侦查任务实在太多,照顾不过来那就上预备的二班。

  以一个重装步兵团的作战需求,有两个实力够强的侦查单位绝对够用,不存在侦查力量不足的情况。

  如果有更大的侦查任务需求,超出了团一级的承受极限。

  那是师直属侦察营的事情。

  至于钢七连整个编制完全打乱,全连拿步枪的兵已经不剩下几个班,几乎丧失了正面攻坚作战的能力。

  那根本就不是事!

  因为钢七连本身就是侦察连,压根就不是打正面的攻坚连。

  之所以现在会变成这个样子,完全是高城在错误的方向一路狂奔,将钢七连打造成为了攻坚连。

  把侦察连该干的活都丢了,跑去抢装甲步兵团的活。

  典型的使错了劲!

  陈军改变后的这个连队结构,才是钢七连该展示出来的样子,而不是正面和敌人硬碰硬。

  很震撼!

  不管是连长,还是指导员,又或者另外两名排长,和九个班的班长骨干们,都被陈军的建议震撼了。

  那是他们完全没有设想过的路,也是从来都没有想过的那个方向。

  不过。

  虽然陈军提出的钢七连内部改编,听起来确实非常的有道理,也很有可行性,但是却没人敢贸然赞同。

  改动实在是太大太大了。

  每个班的配置改了,战斗方式改了,等于就是把钢七连整个改了。

  在没有任何实际例子可以对照,也没有任何的事实案例可以考究,我军更没有这种样子的侦察连前提下。

  贸然把连队做这么大的改变,完全变成另外一种战斗模式。

  确实是有点过于冒进。

  对于这种过于前卫的战术思想,从来没有听说过的战术理论,出了问题谁都没能力扛下来,一众班排长自然没那个底气。

  即便是全团胆子最大,自认为全团十五个连做老大的高城。

首节上一节43/425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