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合成旅 第135节

  以为有钢七连和警通连内外结合,从来没有人担心过会被敌军渗透,没想过团指挥部会被敌军找到。

  假设蓝军真以陈军的思路打,先派特种部队找点,然后派武装直升机偷袭。

  那怎么防???

  在座上到团长下到高城,都引起了强烈的危机感。

  陈军这一手换位思考下来,真的是打通了所有人的七经八脉,王团长当即皱着眉头严肃问道:“陈军,既然你能想到,那肯定有反制的方法,对吗?”

  “团长,在您的法眼面前,还真是什么都瞒不过。”

  陈军拍了王团长一个小马屁,缓解现场紧张的氛围,随后便说道:“应对的办法其实并不难。

  我们只需要来一个金蝉脱壳,就能完美的解决这个潜在危险。”

  “金蝉脱壳?怎么个搞法?”高城迫不及待问道。

  “很简单……”

  陈军手指朝下说道:“这个地方,我们保持不变,但是在这里的人,我们必须把他全部换一遍。

  团长和参谋长等一众团部,全部换上普通士兵的服装,把换上来的军装,由其他士兵穿上,呆在指挥部里吸引敌人,让敌人确认这里就是团指挥部。

  为了确保团指挥部绝对安全,换装的团指挥部一众军官分成两派,团长和参谋长兵分两路。

  分别在一营、二营和三营的营部,随机进行不定时的转移。

  战术沟通以及命令的下达,全部通过无线电进行远程沟通,只有必须进行全团会议的时候,才在三个营部进行集合。

  达到完全脱离团指挥部的营地,却依旧不影响团部对作战的指挥。”

第161章 王团长瞪眼护犊:谁不服!!?

  陈军说完了怎么保护指挥部,全场陷入了近十秒的安静。

  “如此复杂的安排,就为了预防,他会搅的整个团部不得安宁,这样做……会不会太过于谨慎了?”

  二营长打破了安静,有肯定,更多的是觉得小题大做。

  “我觉得老李说的在理,现在都还没跟蓝军交手,任何信息都不确定,我们没必要自乱阵脚吧。”三营附和说道。

  有质疑。

  自然也有认可。

  “我倒觉得陈副连长分析很到位。”

  参谋长老许从团年中比武时,就一直很看好陈军,当时都想把人抢到参谋部,这会选择站在陈军这边。

  随后严肃的接着:“陈副连长巧妙利用角色互换,仅凭他一人之力,就能将我们的团指挥部掀翻。

  蓝军是什么?那可是集团军花了大功夫组建的找茬部队。

  他们不仅有远超我们的先进装备,更有一整个专业的智囊团,针对我们团进行从上到下的分析。

  怎么打才能把我们最快消灭掉,陈副连长能想到,蓝军想不到吗?”

  参谋长这番话说得铿锵有力,每个字都像是一个铁锤,重重的敲在在座每一名军官的心口上。

  来自心底的那沉重的无力感,让他们哪怕再也不愿意,也只能接受现实。

  陈军摆出来的事实

  702团如果不做变化的话,在蓝军面前真的不堪一击。

  “陈军,你继续说。”

  王团长严肃的短短几个字,却已经代表了他现在的态度和立场。

  “明白,团长。”

  陈军点了点头,接着侃侃而谈道:“现代战争在信息化、高科技的支持下,以悄然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效率将成为关键的属性之一,战争打的就是瞬息万变,打的就是微操。

  以这场对抗演习的规则,别看有个二选一项目,实际蓝军想要赢我们,根本就没有选择余地。

  打掉红军的指挥部是必选项,其次肯定是会选择从战损比突破,因为另一条路根本就走不通……”

  “为什么走不通?”

  一营长打断了陈军的话:“按你说的,蓝军实力比我们强很多,装备更先进,拿阵地不一样很简单。”

  有这种想法的不止一营长,只不过其他人没有带情绪,也就没有主动询问。

  “蓝军强,是某特定方面强,并不是绝对的全面强,所有方面都强,这种部队根本就不存在。”

  陈军首先反驳一营长的核心,随后才接着解释道:“集团军之所以把对抗区域,选择在这几百公里外的山地丛林,就证明这里才能发挥蓝军的优势。

  什么部队在山地好打仗?我想在座各位都很清楚。

  其次,不管蓝军规模如何,既然说好的是团级单位对抗,那蓝军的规模编制绝不可能超过团。

  要是人员也优势,装备也优势,蓝军赢了我们,也没有任何意义可言?

  综合这两种必要的关键信息,蓝军的优势是什么,我们无法精准说出来,但他的缺点一目了然。

  就一句话,对比我们自己就行,反过来进行推导就行。

  山地极为限制机械化重装部队,那蓝军必然不可能是机械化部队,也不可能是摩步化部队。

  在这种茂密的山林地区,最适合的只有陆航部队和山地步兵,这两种大概率是蓝军的兵种。

  我们七零二团是重装部队,不仅有大量装甲车,还有由坦克部队守住阵地。

  想要占领我方一半以上阵地,就蓝军那群两条腿跑的山猴子,再给他们一倍的兵力都不可能。

  所以我断定,蓝军选择的进攻方向,大概率是走战损比。”

  陈军说的有理有据,没有人不服,哪怕一营长都不能例外。

  “哈哈,山猴子,这名字阔以,我个人很喜欢。”

  王团长被陈军的称呼逗笑,在做一众军官也都陪着笑了起来,随后王团长抬手示意陈军继续。

  “既然知道蓝军的弱点,那我觉得和蓝军的对抗,就得围绕弱点展开。”

  陈军拿起旁边的指挥竿,伸向面前的沙盘侃侃而谈道:“针对蓝军的弱点,我们可以兵分两路。

  首先派出所有的坦克部队,对蓝军前沿阵地进行冲击,步步紧逼却不上高地。

  目的是用坦克部队做鱼饵,通过蓝军在阵地上的反击,精确定位出蓝军的阵地,以及他们的作战阵线。

  然后利用重炮部队对这些区域,进行持续的重火力压制打击。

  持续多次来回的攻击,把蓝军的士气完全打压下去,最后装甲步兵弃车上阵,突袭蓝军的前沿阵地。

  通过利用我方的优势项,拿下蓝军超过百分之五十的阵地。

  只要能够把这一目标完成,那我们等于也赢下了演习的一半,最后只剩下找出蓝军指挥部。

  这件事就交给我们钢七连,这是我们擅长的工作。

  只要在蓝军前沿阵地撕开一道口子,我们钢七连就能够顺着口子渗透进去,进入敌后方寻找指挥部。

  蓝军能够来找我们的指挥部,我们同样也能去找对面的。

  在双方互相寻找指挥部期间,我军继续利用自身优势抢夺蓝军阵地。

  蓝军必然也会利用他们的优势,想方设法尽可能消灭打击我方人员,我方务必做好防御工作。

  这是双方必然会同时进行的,也是获胜的关键点之一。。

  再转到我一开始所说的,我们的指挥部按我说的进行伪装,不说绝对安全,起码能拖延时间。

  让我们钢七连有更多的时间,先蓝军一步干掉他们的指挥部。

  这样一来,我们先达成任务点,胜利自然就属于我们。”

  “呱唧呱唧……”

  陈军的话音刚落,掌声便响了起来。

  “好,说的好。”

  王团长听完陈军的完整作战方案,不仅被惊艳,更是被彻底征服,率先第一个边鼓掌边叫好。

  对比起自己制定的作战方案,陈军的明显要强上好几个档次。

  王团长不服都不行。

  在坐其他人都不是刚出笼的菜鸟,谁的做上方案好,谁的作战方案有问题,他们一听心里便知。

  陈军通过自己的逻辑推理,将蓝军完全给算死了。

  先不说别的。

  就凭这一手推理能力,就胜过在场众人。

  没有人不服。

  哪怕是一直都不服气的一营长,此刻也已经被陈军说得心服口服,自觉的跟着团长鼓起了掌。

  “自古英雄出少年,陈副连长,你的每一次出手,总是让我那么惊艳啊。”

  参谋长边鼓掌边夸赞陈军,随后更是虚心请教道:“你刚才说,蓝军会走消灭我方有生力量这条路,那你觉得,他们会怎么样来进攻我们?”

  陈军自然是非常的清楚,蓝军规模确实是一个团。

  可是单说战士人数,都不到一个营。

  因为蓝军就没有常规陆军部队,他玩的就是一出剑走偏锋,而且是一条偏到极致的路线。

  就是一个老A中队,加一个配电子侦察分队的陆航大队。

  老A一个中队相当于一个连,哪怕把中队部和后勤保障全算在内,也不会超过一百个战士。

  陆航大队虽然有十来架直升机,但飞行员加地面勤务和信息保障人员,还有一个九人的空中指挥部。

  满打满算也就一两百号人!

  对比702团将近两千号人的队伍,这点人连零头都比不上,蓝军用传统打法连红军的牙缝都塞不满。

  因此在《士兵突击》原剧情中,老A走的一直都是各种“诡计”。

  也就是团长说的“十分缺德”!

  从来就不跟对手打正面对抗,都是借助山地树林的天然掩护,外加各种奇葩战术消灭红军。

  和之前钢七连以合同战术,连续展开的两场对抗演习如出一辙。

  就比如原剧情中史今阵亡的原因,就是因为钢七连以为逮到了蓝军,看到蓝军逃跑兴奋的全追了上去。

  结果没想到是蓝军的诱敌深入,钢七连一头跳进了红军的埋伏圈。

  一百来号人转眼就死了几十号。

  要不是钢七连的单兵素质强,一个个在晚上也跑得飞起,及时的退了出来,恐怕全都得栽在里面。

  相比全团整体被打成1:25,钢七连最终战损比为1:9。

  就是因为跑得快,否则一样很难看。

首节上一节135/425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