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进攻石门
太原城东南面,马庄村,公路旁。
一支八路军部队,大约两个团的兵力,迈着整齐的步伐,缓缓朝着远处的八路军营地行军。
而在公路上,则开过一辆又一辆的四不像,载着弹药物资,有些则在后面拖着大炮。
车辆还是有些不够,老李一个纵队也就8000辆,重炮第5旅分走1000辆,装甲第一团分走1000辆,纵队后勤处、直属辎重团、高炮团等单位又分走2000辆。
剩下3个支队分4000辆。
老王还是得努力,后来在朝鲜战争时期,美军一个重装步兵师的车辆有3500辆,如果是装甲师,那就是5000辆!
按老李一个支队对标一个整编师的想法,现在的数量显然远远不够,相当一部分士兵赶路还是要靠两条腿。
当然了,这是老王的想法,对于八路军其他指挥员来说,现在的日子已经跟做梦一样了。
旅长两个纵队5000辆车,剩下师长手里的4个纵队,平均下来也差不多,老李是独一份的。
公路上,一辆军用吉普车呼啸而过。
拉近之后,便看到后座上坐的是老丁,他正一脸的瑟。
这次可不是老李说要抢功劳,而是围攻太原的兄弟部队发现对太原城防没什么办法,向总部请求了增援。
那总部能调动的,离得最近的,当然是李云龙所部第六纵队。
于是老丁就带着新1团、新4团,以及支队所属炮团等部队,赶到了太原。
六纵有3支队9团,一支队也就是丁伟支队,下辖新1团、新4团、新5团,以及炮兵团、防空团等部。
孔捷的二支队,则是新2团、新6团、新7团,以此类推。
彻底肃清水泉至寿阳一线的残敌后,老丁留下一个团驻守水泉至榆次沿线,主力开赴太原。
老孔同样留下一个团驻守盂县、水泉、安定等地,然后带着支队主力,以及重炮第5旅向东增援老邢。
根据情报,驻守北平的第17师团正在南下,准备增援石门,还带了一个独立重炮大队,也就是华北方面军直属的那个。
早先38年以前,20师团驻扎运城的时候,还配属了一个重炮第2旅团,那个就牛逼了,有240毫米的重型加农炮,和320毫米臼炮,以及305毫米榴弹炮!
不过后来那些超大口径的炮都调到了诺门坎,那几门320毫米臼炮全都被毛熊炸毁,射程太短了,才3公里。
后面鬼子的重炮兵多数以联队编制行动,配属的基本都是九六式150毫米榴弹炮,以及少量的八九式150毫米加农炮。
八九式150毫米加农炮还是挺强的,射程有18公里,就是太重,有10吨,对于鬼子而言必须依靠铁路来进行机动。
对比现在八路军装备的66式152毫米加榴炮,其全重才7吨,全装药状态下射程能达到20公里。
所以重炮第5旅必须过去,不然要吃大亏。
再看太原这边的作战情况。
此时围攻太原的八路军有9个团,驻守的鬼子大约有4个大队,目前已经歼灭了外围阵地,以及火车站、机场等地的鬼子驻军约2000人,剩下的鬼子全都退守城防。
城门楼子是硬骨头啊,没有直瞄火炮,真的很难打。
再看攻城部队的指挥部营地外,已经有人在等了。
正是副师长,此刻他正开心地看着远处开往前沿的六纵战士们,而他身边的随行人员,早就看愣了。
这时汽车的鸣笛声传来,众人转眼看去,就见一辆越野车在远处一个急刹,然后从上面跳下来一位干部,并快步朝着这边跑来。
见到老丁,这位副师长也是露出了笑容。
“老首长!”
老丁跑过来“啪”的一个立正敬礼。
“哈哈哈...”副师长笑着拉下丁伟的手,用力握了握,“丁伟,好久不见了,啊?”
“嘿嘿嘿...”老丁笑得像个孩子。
副师长是他们铁三角的老首长了,当然最得宠的还是老李。
本来他在鲁省工作,两个月前因为身体原因,回到了后方医院疗养,得益于王嘉恩带来的药品,他的病情很快好转,虽然没好透,但日常的工作已经完全没问题。
这次作战,他负责指挥晋中盆地的收复。
另一名师长则是带着部队和晋察冀的兄弟部队配合收复忻定、大同两个盆地。
鬼子第一军的兵力几乎都让多田骏抽调完了,驻蒙军又让付长官拖住,现在晋北的鬼子,全部加起来都不到1万人,能打。
副师长又用力捶了一下老丁的胸口:“怎么样,听说咱们师现在是富得流油,李云龙那小子更是变成了土财主,你这次给我带来多少大炮,可不准藏着掖着?”
老丁闻言,顿时搞怪道:“老首长,您这刚调走,就惦记娘家的锅碗瓢盆啊?”
“哈哈哈哈哈...我就算要打秋风,也不找你,我找李云龙去!”
老丁笑笑,随即也正色起来,当即立下军令状。
“首长,兄弟部队的同志们打了三天也累了,先歇歇,看我的,一个小时之内,我打进太原城!”
“好!”
。。。
等和前沿的兄弟部队完成交接之后,老丁直接下令攻城。
先用122榴弹炮和130火箭炮清理城墙外的那些阵地,然后两个步兵团所属的85毫米加农炮递近至2公里的位置,对着城头的机枪直瞄射击。
那城门还被鬼子用沙袋和大石头给堵了,也难怪兄弟部队炸都炸不开,不过也没抗住几炮。
在炮兵的掩护下,张大彪指挥新1团仅用半个小时就打进了城里。
。。。
下午3点,石门西面,上庄镇。
镇东头,周卫国站在坦克上,用望远镜看着远处的石门城墙。
他手里3个机步营,有2个正陪着后边跟进的三支队,到处碾鬼子溃兵,其中新3团已经越过滹沱河,去打正定火车站了。
剩下的一个机步营得留着保护他的后勤辅助兵种。
装甲第1团6200来号人,主力作战部队,也就是3个装甲营和3个机步营,2个炮兵营,1个高炮营,总共3000余人。
但是这3000人,需要联合勤务营、辎重营、工兵营等3200人给他们服务,要不然就玩不转。
虽然鬼子的20师团现在短时间内已经无法组织起联队级的兵力,但谨慎些总没错。
而没有步兵的辅助,坦克进入城市打巷战会很脆弱,这一点还是王嘉恩跟他说的。
长出一口气后,周卫国放下望远镜,自语道:“只能等2支队过来了。”
话音刚落,头顶就传来了“”的呼啸声。
巷战不行,但是先把对面的外围阵地给他扫干净,还是可以的。
于此同时,前面排成横列的坦克们也纷纷开火,对着城头轰。
一百多辆坦克,仅是一轮炮击就给城头清理了一遍。
第113章 晋省光复
纵观整个华北战场,完全是一边倒的局面。
23号下午2点40分,四纵1支队攻破横岭关,进入垣曲盆地,与多田骏留下断后的37师团残部、以及独立混成第16旅团接触。
而此时多田骏的渡河准备工作还没完成。
渡河得有船啊,再不济也得有个筏子,否则除非鬼子们一个个全都变成浪里白条游过去。
而鬼子收集到的船只远远不够,只能临时砍木头制作筏子。
他也不是不想从焦县、武陟方向突围,突不过去啊。
除了攻打邯郸的二纵,师长手里还有三个纵队外加一个炮纵,一开始35师团回援焦县,当场就另一个旅长指挥一纵被打得生活不能自理。
等到剩下三纵、七纵、以及炮纵到位之后,那是把这一线给堵得死死的,不仅如此,还在不断朝前推进,缩小包围圈。
当旅长那边打到垣曲的时候,师长这边已经将战线推到了沁河边上。
至此,多田骏十几万人被堵在这一片长100多公里,宽不到30公里的狭长区域,北面的山区还有98军等部队,南面黄河对岸又有国军堵着。
相对而言,肯定是强渡黄河简单一些,毕竟对岸的国军没有八路军这么凶悍的战斗力。
而在其他方向,下午3点50分,太原被攻破,在城内潜伏的特战队员以及地下组织的帮助下,攻城部队仅用6个多小时就肃清了城内的鬼子。
当晚11点,太原光复。
同样,东面的邯郸、石门也在当晚光复。
20师团都被打散了,溃散的途中少说被打死了万把号人,当时接到命令成功撤到石门城内的,撑死了一个联队。
到后来也由七田一郎带着从城东突围了出去,说是往定州方向逃窜了。
直至24号凌晨5点时分,大同、朔州、定襄、忻口等地也先后宣告光复。
仗打到现在,八路军算是完美完成了作战预案上第一阶段的目标。
第二阶段,就是针对多田骏所部主力的歼灭战了。
就是没想到多田骏会那么果决,果然人逼急了什么事儿都干得出来,他居然敢强渡黄河。
他也算是长记性了,没让手里的重炮跟八路对轰,而是全部调到黄河沿线炮击对岸的第3集团军防线。
沁河沿线则是由35师团残部和21师团防守,西面垣曲到济源之间的连绵群山,虽然只有两个混成旅团防守,却极大地阻碍了旅长的进攻步伐。
25号下午,41师团先头第237联队的一个大队,在鬼子炮兵的掩护下,成功登上黄河对岸,虽然攻上滩头的时候,他们自己也被自家炮弹炸死了不少。
就这样,鬼子着急忙慌的渡河,师长和旅长两头夹攻。
等到27号中午,得到补给的师长突破沁河防线,打到温县城下,这时候多田骏才渡过去3万多人,即41师团,和36师团一部。
可惜鬼子的军官都没怎么死,部队没乱,所以没出现争相竞渡的场面。
绝境之下的鬼子还真就爆发出了凶悍的战斗力,哪怕重火力都被丢弃在了北岸,却还是让他们突破了第3集团军的阻碍,转道向东进入了黄泛区。
至于能不能走过去,就看他们的命够不够硬了。
这时候多田骏又抖了机灵,让滞留在北岸的部队,向国军投降,以期之后能将这些俘虏换回来。
投降八路,那到时候换回来的都是高呼反战的家伙,那对鬼子军队的破坏力,简直比八路还强!
当时师长就很犯难,但是旅长可不管那么多,你不向我投降,那就不是我的俘虏,然后直接让重炮第四旅对着鬼子的聚集地开火。
再等到7月31号,滞留在黄河北岸的鬼子被全部歼灭,这一战终于宣告结束。
从21号夜里开打,10天多的时间,光复整个晋省,歼灭日军超过25万人!
并成建制消灭日军第21、33、35、37、39师团,以及独立混成第3、9、16旅团,并重创第36、41、20师团。
自身伤亡方面,国军相对比较惨重,总计付出了多人的伤亡,光14集团军就伤亡了近2万人,被毒气弹就熏死了好几千。
另外其他方向的八路军兄弟部队伤亡也比较大,反倒是担当绝对主力的八路军七个纵队,得益于防弹背心,受伤的比较多,但阵亡人数仅4000余人。
很多也是毒气弹熏的,当时得知多田骏要强渡黄河,着急合围,师长和旅长两边都没等到防毒面具送到,就开始压缩包围圈。
但对比获得的战果,这依旧是大胜!
可以说经此一役,华北攻守易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