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技术井喷(下)
太原机械厂。
办公室内,一位带着圆框眼镜,穿着老款八路军灰布棉军装的干部正在专心地绘图。
这位可不就是张楚?
是的,他从兵工厂调出来了,现在是太原第一机械厂厂长兼党组书记。
再看他面前桌上略显杂乱的图纸,却发现都是柴油发动机的各种零部件。
右手边,还有一张火车头的外观设计图,看图上标注的尺寸,限宽居然达到了5.8米。
正是之前王嘉恩建议的,轨距2250毫米的火车头。
张楚应该是在为这个巨大的火车头,设计专门的大马力柴油发动机。
此时他正在画的,长长的,看着像是曲轴。
不得不说他也是个天才,画图没怎么停顿,仿佛该有的尺寸早已在他脑子里勾画好了。
“笃笃笃!”
正画着呢,突然传来了敲门声。
张楚横过手里的半圆尺继续划线,头也不抬地招呼了一声。
“请进!”
门被推开,却见外面走进来一位目光略显清澈,大概只有二十来岁的年轻工程师。
“张书记。”
张楚抬头一看,终于停下了手中的铅笔,又微笑道:“怎么了,何明同志?”
何明拿着手中的报告,略显紧张地走到了张楚办公桌前:“张书记,我觉得,如果采用2250轨距的车头,或许蒸汽动力在某些方面,比内燃机动力更有优势!”
张楚闻言一愣,露出个问号脸:“怎么讲?”
蒸汽机除了燃料适应性广、结构简单易维护、低速高扭矩外,对比内燃机没有别的优点了,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如果仅仅为了这些优点,而放弃内燃机那更加卓越的性能,显然是不明智的。
只不过眼前的小年轻,是张楚十分看好的弟子,他倒也想听听对方的想法。
就听何明说道:“那个,如果按照我们现在的设计,火车头内部空间达到五米以上,我觉得,可以上蒸汽轮机!
之前英、美、德等国都试过蒸汽轮机方案,但是他们的轨距只有1435,车头限宽三米三。
因为空间限制,无法完善蒸汽轮机的,诸如热循环之类的各项子系统,导致热效率不到百分之十六。
但是我们的设计车头限宽五米八,能完善各项子系统的同时,锅炉也能装更大的,我算过了,理论上能够达到百分之二十八的热效率,这已经接近汽油发动机了!”
张楚眉头一挑,放下手里的铅笔和尺子,伸手接过了何明的报告。
看了两页后,他笑道:“想法不错,但是,铁路沿线是有很多站点的,需要频繁的启停。
而蒸汽轮机的运作,需要长时间稳定的高速运转,频繁变速,会加速其内部构件,尤其是变速箱的损耗。”
“是这样没错!”何明连连点头,却又说道,“但是火车不光是客运用途,还有货运用途啊,如果是运货的话,基本就是从出发站直达终点站,不存在频繁变速的情况。
如果用蒸汽轮机的话,长时间运行的稳定性、大修时间间隔等指标,反而比柴油机要好得多!
而且,蒸汽轮机单位公里运行成本,比柴油机要低很多!”
张楚闻言眼睛一亮,但也没有马上同意这个方案。
再次低头看了看手里的报告,思索片刻后笑道:“回去把方案进一步整理一下,下次厂里开会的时候,向大家做个报告。”
何明顿时喜笑颜开,双手接过自己的报告:“是!”
。。。
阳泉,第一拖拉机厂。
厂区十分庞大,目测足有几百亩。
最里头的厂房后面的大空场上,停着好几辆手扶式的农用拖拉机,后头挂着的部件也是各种各样,有带犁刀的,也有带车斗的。
甚至还有几台收割机,只是形状大小不一。
单缸柴油机的技术,之前张楚他们一帮机械系高材生拿到之后,没多久就吃透了。
最后拖拉机厂成立,再选择车型的时候,觉得手扶拖拉机上手更简单,老百姓拿到手里之后很快就能投入使用。
过去的半年,这边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建造厂房,后面则是研发试制,所以还没进入大规模量产阶段。
视线来到其中一个厂房中。
这边似乎是一个样车试制车间,场地不是很大。
再看中间,好家伙,竟是在组装一辆坦克!
顶部的吊机将坦克的炮塔缓缓调运到车体中间,一众老师傅小心翼翼地将炮塔往车身上装。
只是看这炮管,并不是很粗,目测是85毫米的,但车体尺寸却明显是59式的。
想来是太原第一兵工厂那边还没弄出105的线膛炮,先用85毫米的炮过来给拖拉机厂这边积累生产经验。
看着炮塔与车身缓缓合拢,旁边一位戴眼镜的干部,也是忍不住眼巴巴地出声喊道:“慢点儿慢点儿!”
这干部,正是第一拖拉机厂的厂长,沈仲平,他还是张楚的校友,也是复旦机械系毕业,只不过比张楚还年轻一些,今年才25岁。
又过了许久,炮塔终于安装完毕。
两名老师傅钻进车内,一个进入驾驶舱,另一个则是钻进了炮塔。
坦克的生产,到了这一步其实就是总装了,车体与炮塔是相互独立的两个生产工序。
车体内诸如动力系统、悬挂系统、电气系统等全部安装调试完成,炮塔的火炮、观瞄系统、高低液压稳定系统等部件安装好之后,两者再进行组装。
现在,眼前这辆坦克就已经是成品了。
只听一声发动机的震颤后,尾部排气口喷出黑烟,随即变成熟悉的发动机轰鸣声。
又见炮塔开始转动,左转一下,右转一下,再360度转了一圈后,现场的老师傅们全都兴高采烈地欢呼起来。
毕竟这是他们自主生产的第一辆坦克。
沈仲平也是咧嘴欢笑,双手像只大海豹一样不停鼓掌。
欢呼过后,大家又有些怅然。
就听其中一名棉衣上沾满机油,脸上也黑黢黢的老师傅有些遗憾地说道:“要是兵工厂那边主炮进度快点儿就好了,这样咱这个坦克马上就能量产。”
沈仲平咂吧了一下嘴:“队伍上现在坦克够用,我们还是尽可能对这坦克进行强化。
强化装甲、动力,让它更快、更硬,变成陆地上的真正霸主!
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啊,王先生说过,铸造炮塔也会很快过时,焊接炮塔才是未来,同时我们要向模块化发展,减少前线后勤维修人员的负担!
目前厂里主要的生产任务,还是放在民用拖拉机上,也争取早日让咱们国内的农业生产,步入机械化时代!”
(吃午饭去了,下午接着码!)
第187章 可以跟阎王爷拜把子?
蓝星,5月6号。
。。。
津港东郊某园区,一座面朝东南的豪华庄园内。
大别墅前,程滔领着王嘉恩,一边参观,一边介绍道:“咱们国内啊,不允许私人持有豪华住宅庄园。
之前带你去的那地方,那个也是商业旅游用途,属于那个沈总手底下娱乐公司的资产。
这边的原先也是一家公司持有的度假会所,你要买的话也得是以咱们公司的名义入手,同时需要承诺未来在津港的投资额,不过我相信以咱嘉爷的实力,这都不是事儿。”
说着还转头笑嘻嘻地朝王嘉恩抖了抖眉毛。
王嘉恩却是琢磨了起来,心说之前在津港买了那么多的设备,算不算投资额?
见王嘉恩一脸思索的样子,程滔便又笑道:“也没关系,我二姨夫在这边说得上话,到时候打个招呼就行了。”
“你二姨夫?”
“对,他是这边...嗯...算是三把手吧。”
“哦...嗯?”
王嘉恩有些诧异地打量了程滔一眼,这随便一个就是进步大佬?
不过随即也释然了,老张家的人脉势力,真算起来比老程家都要强一些,大不了就是没有老程家那么纯粹。
只能说不愧是京圈顶级家族,祁同伟要是有这背景,估计侯亮平跟他说话都不敢大喘气。
想到这里,王嘉恩又忽然想起什么:“那你那个庄园为什么能在京城里建?”
程滔撇嘴道:“我那个哪儿算得上庄园啊?拢共也就20来亩。
这个有130亩呢,后头还有人工湖、小农场。
到时候你自己种点儿菜,养点鱼啊虾什么的,买菜钱都省了。”
又朝着主别墅大门扬了扬下巴:“都帮你查过了,这园子底子都干净,纯粹就是卖家最近生意不景气,缺钱了。”
说着又转头看向远处的车库,却见那里停着不少豪车、超跑。
“要是买下来,那些车也是当添头赠送的,东边还有个小码头,有一艘游艇,开着就能出海。”
说完程滔又有点嫌弃:“要我说这渤海边上的海景庄园,是真差点儿意思,海水浑黄浑黄的。
也就你说想离得近点儿我才带你来看看,要不然就帮你在别的地儿找了。”
王嘉恩点了点头,看了看周边:“有地下室吗?”
程滔一愣:“应该有吧?”
随即朝身后招了招手,就见后头一位西装男点头哈腰地凑了上来。
“程少!”
程滔朝着王嘉恩示意了一下:“问你呢,有没有地下室?”
西装男看向王嘉恩,笑道:“有,当然有,里面还有影院、台球厅、酒吧、KTV等等的娱乐设施呢!”
程滔点点头,迈步朝着面前的别墅内走去,同时说道:“要不是海水确实浑了点,这还真不错。”
王嘉恩跟上他的脚步,看到里头的装修也是满意地点了点头:“确实可以,买了当公司的固定资产,有空了可以叫上公司的同事过来团建。”
程滔闻言顿时眼睛一亮:“这就对了,就跟我说的,这种房子,偶尔过来消遣一下还行。
真要自己住,就去二环内买院子,那个才能彰显身份,大小无所谓,贵点儿也没关系。”
王嘉恩点点头,又琢磨道:“就是我家那老两口不乐意呆城里,什么时候去把村里的老宅给重建一下,他俩退休了也能住得舒服些。”
“嗯,这个可以有!”
这时王嘉恩停下脚步,回头看了眼跟在身后的西装男和其他几个程滔的跟班。
几个跟班很识趣,拉着西装男出门,又将大门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