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从亮剑开始的批发帝国 第140节

但是转念一想,也是,人家连自己的国难财都发,那别人的国难财,发起来不是更加心安理得?

再一想,目前国内棉花售价,普通的差不多块一吨,差不多是18克黄金,拿去1941年,440美元,相当于391克黄金!

21.7倍的差价!

王嘉恩顿时眉飞色舞,又查一下二战时期鹰酱的棉花产量,发现鹰酱是真牛啊,1941年棉花总产量居然有387.5万吨。

国内目前也就只在580万吨的数值上下起伏,最高是14年达到了780万吨。

特喵的鹰酱还真不愧是当时世界第一强国!

单说棉花这一块,想要抢占鹰酱的市场,光靠那边国内的产量,短时间肯定别想了。

结合当时约翰牛从印度那边拿棉花,最低132美元一吨,他们纯掠夺,采购价基本等于成本。

这么看的话,鹰酱那边的种植、收割之类的成本,当时棉花最低价应该在150美元一吨左右,因为约翰牛那边,三哥是不用付工资的。

要是自己这边拿过去,哪怕是卖100美元,也能有5倍的利润。

而且棉花是刚需啊,根本不愁卖的,鬼子那边,在42年以后每吨棉花的价格都飙升到鹰酱报价的3倍,也就是1500美元了!

这生意得抢!

不光是棉花,其他的一应生意,都得抢!

赚得少无所谓,要的就是鹰酱在战后没钱给咱们设置岛链。

念及至此,王嘉恩歪着脑袋笑道:“鹰酱,这么大块蛋糕,你一个人吃有点不够意思了吧?

我这个人心善,怕你撑着,我帮你分担一点。”

说完后,拿起了自己的电话,给老郭拨了过去。

没多久,电话接通,传出老郭的声音。

“哟,王总,回来啦?”

“啊,回来了,送个货能费多少功夫?”王嘉恩一脸笑嘻嘻,“那个...有个生意,做不做?”

电话那头老郭吸溜了一口茶水:“什么生意?”

“棉花生意,你这边负责收,我去卖,保证有5倍以上的利润,到时候除去采购、运输成本,利润五五分成。”

“5倍?还以上?”老郭有点儿不信邪,“你可别整那些挨枪子儿的门道啊,到时候我都保不住...”

但他马上又喝水呛到了,咳嗽几声后声音变得有些兴奋:“可以可以,这两年正愁国内棉花市场低迷呢,消费者都喜欢进口的高端棉花,我们的种植户都得花钱补贴!”

王嘉恩也咧嘴笑了,随后又想到什么:“对了,泡面、罐头、午餐肉、香肠、饼干...

总之就是超市里面能看到的那些速食产品的加工厂,对应设备都给我来十几套,还有相关产品配套的配方。”

泡面是个好东西啊,到时候对于物资极其稀缺的各参战国来说,简直就是战场神器!

煮个开水3分钟就能吃,味道还不错。

这东西要说追溯,咱们国家古代就有了,就是馓子,早在春秋时期就发明了。

不过那时候是富贵人家油炸了之后当零食的,或者寒食节的时候吃的,相当于是干脆面,老百姓一般也就过节的时候买点儿尝尝。

至于现代的泡面,是鬼子在50年代,根据馓子和风干挂面进行改良,发明了这东西,还真别说,一经问世就卖疯。

“可以可以!”老郭忽然有些激动,“哎,说起来咱不光能出口,还能进口。

你比如海鲜干货啊、冷冻水产啊,对不对?

现在高端美食行业对海鲜的要求你也知道,要零污染,零辐射,你客户那边...我滴个乖乖呀!

我之前看过一张40年代的魔都日报截图,说当时百姓穷,吃不起饭,只能捕捞大闸蟹、鲍鱼之类的充饥,那螃蟹...

我丢啊,跟照片上那孩子的脑袋差不多大!”

“别激动别激动。”王嘉恩有些无语。

这老郭,也不知道他边上有没有闲杂人等。

又说道:“这些我都有数,我客户还在打仗呢,等打完仗的。”

“明白明白,接下来想要什么你只管开口!”

“呵呵呵...”王嘉恩笑着笑着,眉头一挑,“杂交水稻,还有特高压输电,能行不?”

老郭顿时没声儿了。

过了5秒钟,他才咂吧着嘴说道:“这俩,都是最高级别的机密哎。”

王嘉恩撇了撇嘴:“特高压先不说,杂交水稻,你不用给太高端的那种亩产一吨多的。

就一般的,七八百公斤的技术,让我客户那边再顺着慢慢研究,先让他们能自己填饱肚子再说。”

“那也...”

“我加钱!”

老郭闻言似乎有些无语:“这次还真不是钱的事儿,这样你先等等,我去找上级汇报一下。”

“行,等你好消息!”

挂掉电话,王嘉恩长舒一口气,看向窗外。

或许用不了多久,那边的祖国就能有如此繁荣之相。

内心正感慨呢,手机铃声便响了起来,低头一看发现是程滔。

“喂滔爷!”

“嘉爷,没出去啊?”

“出去了,又回来了,怎么茬啊?”

“你上回让我帮你看庄园,我找了几个,明儿一起去看看喜不喜欢?”

第181章 投鼠忌器

平行世界,41年1月9号清晨7点。

。。。

保定,五兵团前敌指挥部。

水槽边,李云龙“呼哧呼哧”地刷着牙。

至于牙膏哪儿来的,当然是老王带来的。

战事顺利,而且通讯效率极高,老李不用像以往那样整个通宵的熬,可以和孟元榘轮流值班来应对突发情况,实在有参谋长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再去把老李叫醒过来拍板也就是了。

快速刷完牙,又用冷水洗脸之后,老李一阵龇牙咧嘴,不过困意也立刻彻底消散,整个人一下子精神了起来。

正端着脸盆毛巾转身想回屋,却听身后传来一声呼喊。

“老李!”

转身看去,却见孟元榘手拿着一份电文稿走了过来。

看着老孟脸色不太对,老李便也问道:“怎么了?”

孟元榘将电文稿递了过来:“石门来电,要求我们尽可能保护好北平城的一应文物建筑,不得以重炮轰击城墙!”

“什么?!”

老李放下脸盆,一把抄过电文稿。

又听孟元榘沉声道:“估计是昨天丁伟攻打南苑机场的时候,打得太狠,都快把整个机场掀过来了,上级担心这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城内。”

老李闻言,俩眼睛噌噌冒火:“他娘的,不用重炮,用咱们同志的身体去挡鬼子的机枪眼儿吗?

人老王给咱们送来那么好的装备,为的什么?就是为了咱们能少死几个人!

谁提的这个意见?跟他说,不用重炮,可以,让他来带队冲锋!”

然而孟元榘却撇了撇嘴:“这是太原方面下达的命令,师长转发过来的,再说你倒是看完呐?”

老李神色一僵,然后继续看向电文稿,但是看完后他依旧火大:“这他娘的都已经围上了,还谈判?

再说鬼子关东军说不定已经出发了,这个时候多拖一天,就有可能多造成上万的伤亡,真是亏他们想得出来!”

孟元榘也很无奈:“话是这么说,但北平她毕竟是六朝古都!

紫禁城更是文化瑰宝,要是逼得鬼子狗急跳墙一把火给烧了,咱们是要背历史责任的!”

“放屁,小鬼子放的火,让老子背责任?我管他狗屁的什么责任,我只知道,我的兵,比那些坛坛罐罐值钱!”

老李说话间瞪眼龇牙,就跟一头狼似的。

老孟大感无力,这种时候,也就赵刚、王顺和同志、还有旅长等人能劝得住老李。

心念电转间,孟元榘又是眼睛一亮:“老李,北平方向围而不打,让孔捷那边加速前进,赶在鬼子到来前占住山海关,然后再谈判,你看怎么样?”

见老李面露思索,孟元榘又马上趁热打铁:“你也说了,战士们的命值钱。

但现在北平周边的敌人,两个主力师团残部,一个混成旅团大部,还有周边各地的鬼子守备宪兵外加齐燮元的伪军,加起来得有三万多呢!

他们要是退进城里打巷战,我们就是再能打,就算打出1比10的战损比,那也得付出3000多战士牺牲的代价。

要是能通过谈判,和平解放,多好?”

老李瘪着嘴,一脸不高兴,就感觉跟鬼子谈判很别扭。

“要谈你去谈!”

说着直接就走,走半道儿又想起来脸盆忘了,又回来拿上。

看着老李的背影,孟元榘也是无奈地摇头叹气,感觉自己这一次救了五兵团,要是让老李肆无忌惮的打一波,怕是整个兵团上下都得吃挂落。

。。。

北平西郊,良乡,13纵指挥部。

丁伟就着小米粥,咬着馒头,面前还放着一碟咸菜,吃得贼香,边上还坐着13纵的政委,杨书文。

昨天到了宛平之后,13纵算是遇到了此行鬼子抵抗最为激烈的一仗,即南苑机场。

37年鬼子占据这里之后,就在周边修筑了大量永固工事,其防御在当时可谓是固若金汤。

最近几个月又进行了加固,几座钢筋混凝土碉堡,厚度都超过了1米。

用装甲旅那个125炮打穿甲弹吧,能轻松穿透,但是好像对人员杀伤不足,因为那个钢针一样的炮弹打进去之后,经常又从另一边穿出去。

用穿爆弹又只无法直接穿透,只能在表面炸个坑,破甲弹的金属射流也因为混凝土的结构,能击穿,但杀伤效果不足。

仗打到下午,最后还是用上了152加榴炮来清除这些工事。

原本不用,也是想着最大限度地保护好南苑机场的基础设施,都是钱呢。

打掉了南苑机场,北平外围其他阵地也就没什么说头了,剩下的鬼子汉奸全都缩进了北平城里。

再看老丁两人,吃得正香呢,门口走进来一通讯员。

“报告!”

两人吃饭的动作一顿,抬头纳闷地看着通讯员。

攻击时间还没到呢,这会儿能有什么情况,难不成鬼子突围了?

首节上一节140/178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