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旅长早就该过来了,这不之前国军气势汹汹的要动手么,所以他就继续留在运城那边坐镇。
最近局势终于平稳了下来,我军、鬼子、顽军三方都开始积蓄实力,黄河沿岸打不起来,旅长也就正式走马上任,担任步院的院长以及第三兵团司令。
说起之前常叔叔撤销了第十八集团军和新四军的番号后,我军这边是有人提议干脆直接为我军改个名字。
细细考量之后,老爷爷认为当下主要的敌人还是鬼子,在民众当中,八路这个名称早已深入人心,所以还是先别动,不急这一时半会儿。
不过部队的整体建制倒是定下来了,同时还做了一些调整。
晋西北区主力部队加边纵,改组为第一野战军群,下辖原边区守备部队,以及正在整训的第一兵团,即第1、2、3纵队。
等三个纵队整训完成后,再改编整训原守备部队,届时将下辖2个兵团,5-7个纵队,预计总兵力30万。
主要作战方向为西北,主要目标对手是胡宗南所在的第八战区。
晋察冀区,以及塞北的大青山、雁山等分区部队改组为第二野战军,下辖正在整训的第二兵团,即第4、5、6纵队,后续视情况再组建一到两个兵团。
计划的总兵力也是30万左右,主要作战方向为绥、察、蒙,以及东北,主要目标是鬼子的驻蒙军,以及后续的关东军。
晋冀豫区部队,则改组为第三野战军群,下辖第三、第四、第五兵团。
第三兵团由副旅长担任司令员,下辖第7、8、9纵,即原先的太岳区4纵和5纵,以及原太行区7纵。
第四兵团则是另一位旅长担任司令,下辖10、11、12纵,即原先的太行区1-3纵。
第五兵团,即李云龙所部,下辖第13、14、15纵。
当然编制不是定死了不变的,会根据作战需求调整,就比如现在,隶属于第三兵团的9纵,也就是原先的太行区7纵,就在温县,归另一位旅长的第四兵团指挥。
毋庸置疑,目前第三野战军群是最强的,兵力最为雄厚不说,还经历过中条山一战的检验,还有两个装甲旅,并且第3装甲旅也在编练当中。
当然第三野战军群的对手也是最强的,他们的主要作战目标就是鬼子和黄河以南的顽军,鬼子现在在关内部队总数还有50来万呢。
说起编制的事情,李云龙所在的第五兵团算是最特殊的。
别的兵团,重炮旅目前暂定的是兵团直辖,纵队下辖2个步兵师,师级设炮兵团,每个师同样人。
而第五兵团,是每个纵队都得闹一个重炮旅,再下辖三个师,同时兵团直辖2个装甲旅。
第三野战军群,届时总兵力大约会在70万左右,由副指和师长共同指挥。
。。。
会议室内,旅长当先走入,后面只跟进来李云龙和赵刚,其他人想来是被旅长给打发走了。
摘下帽子一屁股坐在上首位,不等李云龙坐下,旅长便笑道:“我呀,也实话跟你说吧,来这儿也是打打短工,帮你们两个擦擦屁股。
最近一段时间,我主要的工作重心,会放在步院,队伍上的事,你俩看着办。
我呢也正好歇几天,你们没事儿少来烦我。”
说着又看着老李强调道:“就一条,你小子别给我拉山头,要让我听到你招呼丁伟孔捷他们几个,合起伙来挤兑新来的同志,我第一个就收拾你!”
“您放心吧!”
老李憨笑着拉过桌上的热水壶,给旅长倒了杯水。
旅长笑着接过杯子,吹了吹:“哎对了,原先国军转过来的兵员,融入得怎么样?新兵招够了没有?”
说着吸溜了一口。
老赵连忙说道:“刚开始确实相互看不顺眼,打了好几次群架。
现在都处得不错,战术配合也越来越默契。
新兵也已经足够,目前总人数加起来有29万,多出来的战士,我们打算编成补充团和民兵警备团,负责地方上的治安。”
旅长闻言点了点头,放下了杯子:“可以,既然番号都已经定了,那就索性直接整编。
把技术兵种和有文化的兵员,挑出来训练炮兵、装甲兵,然后扩编特战队为特战旅。
剩下的结合新兵,把剩余6个师的架子搭起来。
后续的训练,就放在各部驻地开展。”
“是!”老李两人齐声应道。
这时旅长又想到什么:“王顺和同志有没有说,他下次来是什么时候?”
老李摇了摇头:“具体时间没给,说是这一次会给我们带更多东西,比上次还多!”
又凑过去小声坏笑道:“我跟他说,我想弄三个装甲师,差几百辆坦克,他说这次一定给我带过来!”
“哦?”旅长略显错愕,随即咧开嘴笑道,“那我,提前恭喜你发财啊?”
“您这话说的,发财也是咱整个队伍发财呀。”
“哈哈哈哈哈...”
笑过后,旅长又咂吧了一下嘴:“也不能干等着他过来,我们兵工厂刚开始生产,员工们还不怎么熟练,产量不高....
这样,射击训练的时候,日式装备也得用上!
甚至我觉得啊,有机会各国的装备都可以拿来练练。
这样以后我们不管对上谁,万一阵地上子弹打光了,战士们也能立即用缴获的武器,不至于手生。”
老李当即一顿马屁奉上:“要不说是旅长呢,想得就是远!”
“哈哈哈哈哈....”
第148章 来而不往非礼也
同一时间,晋城第二兵工厂,枪械部。
步枪组装车间内,师长背着手,慢悠悠地走到一个工位后面,看着还有眼前有些手生的员工组装56冲。
他的身后还跟着两名金发碧眼的老外。
这俩老外,左边这个微胖圆脸络腮胡的,叫保罗-格罗斯,来自毛瑟公司的枪械设计师,现在担任二厂枪械车间的首席顾问。
本来他不胖的,到了这边之后,喜闻乐见的圆了一圈。
他这就不错了,三个月才胖了十几斤。
格罗斯名不见经传,但是他的老师就厉害了,海因里希-福尔默,大名鼎鼎的MG34、MP18,就是福尔默带领的团队设计的。
甚至后来的MP40、STG44之类的名枪,他都参与了设计。
另一位高大,但有些不修边幅,还留着八字胡的胖子,名叫艾利亚斯-弗兰克,来自于罗斯福斯公司。
这家公司,就是后来MG42的设计生产厂商。
在他们的后面则是这家兵工厂的主要领导干部,以及翻译员。
再看工位上,这是一张一米多长的工作台,旁边放着几个木质的大箱子,里面整齐码着56冲的各种主要部件。
诸如扳机组件、枪机组件、枪管组件、弹匣、机匣盖之类大部件,都已经配好。
这里就是最后一道的整枪组装线。
就类似于部队中拆枪维护时,拆出来的那些较大的零部件。
这工人很仔细,组装的时候还时不时地看一下桌上贴着的步骤指示,确保不出错。
装好一支后,他插上弹匣,将之放到旁边的传送带上。
传送带的末端,那里也有一名员工,拿起一支流到面前的56冲,简单地拉动几下拉机柄,试试扳机,然后将弹匣卸掉,把组装好的枪码在身前的箱子里。
后续整枪会交给质检部门抽样试枪。
员工们还没那么熟练,毕竟兵工厂投入生产也才一个月不到,他们都还是刚招进来的新手,所以传送带上的整枪并不多。
这时师长走上前,从传送带上捞起一支,捧在手里,沾了一手的油。
这些零部件在别的车间做好之后,都会在桐油里浸泡一下,用以金属部件的防锈,以及木质部件的防腐。
太原那边已经有化工专家在试着生产黄油,目前就只能暂时用桐油代替,好在这些枪下线之后,质检合格了就会直接送到部队,不会储存太长时间。
师长取下弹匣,拉了几下枪机柄,只听“哗啦啦”的声音,十分顺畅。
把枪放回去后,师长接过小郭递过来的抹布擦了擦手,同时看向厂长问道:“现在每天的产量能到多少?”
却见厂长有些尴尬:“组装车间的员工还不熟练,每天大概只能出100支整枪,半自动步枪也是这个数量。”
师长没有责备,反而笑着点了点头:“已经很不错了,慢慢的总会熟练起来。
而且这么复杂的枪械,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就仿制成功并量产,你们做得很出色!”
厂长闻言顿时眉开眼笑:“还得感谢格罗斯和弗兰克等顾问,是他们快速吃透了这些装备的结构,画出了各种零配件的图纸。
同时还教会我们制定标准化的生产制度,解决了我们零件公差大、合格率低的问题,这才实现的快速量产!”
师长笑着点了点头,转过身扫视了一圈。
他看了看厂房顶部的大灯泡,又看了看长度40米,宽度20米的大厂房,想起了从前的黄崖洞老兵工厂...
灯光昏暗,场地狭窄,设备奇缺。
哪个时候,苦啊。
当时的老兵工厂,算是整个八路军最大的厂了,每个月也才生产300支步枪。
手榴弹比较多,每个月能造3万枚,以及2000发迫击炮的炮弹,再就是10万发复装子弹。
当时没有设备嘛,全部加起来都才20多台,还是一战前的机床,老掉牙了都。
现在是设备太多,比人都多,当然这个“人”是指技工和熟练工。
之前八路军内部所有兵工厂,加起来的工程师、技工大约有200人,熟练工人1500人左右。
而王嘉恩带来的设备,有8000台!
同时还有拖拉机厂、飞机制造厂等工厂。
原有的技术人员、熟练工,以及几千名大学生,都分配到了各个厂里,担任主要领导、基层管理的同时,学习那些德国专家的技术。
这就导致留给第二兵工厂的技工只有20位,熟练工人300位,大学生400名。
近期二厂招募了5000余名工人,但是新员工肯定得有个成长的过程。
所以现在的情况就是,零部件生产车间那边,只有一小部分车床、冲床之类的设备在工作,大部分都停着,好几个徒弟围着一个师傅学。
没人手啊!
然后那边的熟练工人咣哧咣哧冲压出来的零件,到了组装车间又堆了起来。
所以现在一天100支已经很不错了,要搁以前,想都不敢想。
要知道春田兵工厂生产的M1加兰德,一天也就1500支左右的产量。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等这边二厂员工们熟练起来,一天七八百支的总产量绝对不在话下。
“将军!”
就在师长缅怀的时候,首席顾问保罗-格罗斯喊了一声。
师长转过头,见格罗斯胖子有些欲言又止,便笑着问道:“是遇到什么无法解决的问题了吗?”
听完翻译,格罗斯尬笑着说道:“实在不好意思啊将军,之前我给家里写信的时候,在信中夸了一下你们这里的枪械性能...
但是您放心,任何工艺参数我都没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