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为什么你的缴获这么多 第173节

  …………

  二十分钟后,独立支队各部位陆续抵达,全面包围了阳泉!

第442章 激战阳泉城1

  晚上九点左右,各部队已经各自达到了预定位置,将阳泉城内的包围。近500门九四式山炮、重型迫击炮、105毫米榴弹炮炮口对准了城内的建筑。

  张云带着副总参谋长来到了阳泉城外的狮脑山上,隐蔽在石头缝隙中观察着山下的阳泉城。

  只见之前尚且有些灯光的阳泉城此时已经实行了灯光管制,整个城市一片黝黑,隐蔽在群山的阴影之中,似乎如同隐藏在黑暗之中的巨兽般,张口大嘴等待着猎物进入。

  不过,再凶猛的巨兽在工业力量的面前也相形见绌,随着独立支队各部队从各个方向朝着阳泉城上空不停发射照明弹,明晃晃的照明弹反而将阳泉照的亮堂堂的,将城市里的工事、房屋等照的清清楚楚。

  副总参谋长手持着望远镜观察着下面的城市,有些凝重的对着张云说道:“看样子,鬼子已经做好了巷战准备了。”

  “嗯,之前驻守此地的独立混成第4旅团旅团长青山一郎花了一年多时间在阳泉搭建了大量工事建设。如今的鬼子自然会以此为依靠,期望可以挡住我们的进攻。”张云同样认真观察着下面,语气有些轻松的说道:“不过,我们和参谋部仔细研究过青山一郎的工事建设,他可能是过于惧怕我们的火炮力量,虽然使用了大量的钢筋混凝土建设了地道和防炮工事,可以阻挡我们的进攻,但是预留的火力点位并不算多。”

  “根据军区参谋部的测算和侦察报告,增援过来的32师团部队大部分都部署在地面上,依靠新修建的地面掩体阻挡我们;原独立混成第4旅旅团部队则是大部分部署在地下工事里。”

  “我们先以火炮将地面上的鬼子工事基本摧毁,然后再进行进攻!”

  副总参谋长听着张云的介绍,默默点头。

  他毕竟不熟悉城市攻坚战这一块,自然不会莽撞的对张云的战法提出建议和意见----那是对战士生命的不负责任,是对部队的不负责任。

  …………

  随着张云的命令下达,攻城前的火力准备开始了!

  54门105毫米榴弹炮,依靠着炮兵侦察员,对着阳泉城内的坚固建筑发起了跨越炮击;

  200余门九四式山炮,分散在阳泉附近的狮脑山等几座临城山脉上,以直瞄方式对着阳泉城、阳泉车站目视范围内的目标进行精准炮击;

  200余门重型迫击炮,则是迫近了阳泉城,开始以延时引信高爆弹,逐步炸开阳泉城内外围的阵地。

  如此大规模的火炮齐射,在东亚战场上是极为少见的,甚至可以用绝无仅有来形容。虽然火炮并非以极速射方式进行炮击,而是稳定在每炮每分钟5-8发左右,但每分钟内落到阳泉的炮弹仍然超过了3000发。

  密密麻麻的爆炸火光,不仅照亮了整个阳泉城,甚至将阳泉所在的巨大山谷照亮;巨大的炮弹爆炸声,如雷鸣般在太行山的山谷中不停的回响。

  无数炮弹在空中夜色中划出了绚烂的弹痕,而后狠狠的落在了阳泉城内,炸出了一片片烟尘,甚至出现了两个炮弹空中相撞殉爆的奇观。

  这是独立支队成立以来火力最集中的一次火力齐射,也是消耗最迅速的一次战斗。为了尽快拿下阳泉城,取得战场主动权,张云不舍得牺牲战士,自然只能不惜血本的耗费弹药,打出了超过以往的独立支队弹药消耗水平。

  此战为了保证战斗顺利,保障前线弹药燃油供给,虽然张云仅仅抽调了不到3万人参与了对阳泉城的进攻,但却动员了超过4.5万人为部队提供后勤支持。

  在从独立支队驻地仓库、和顺地区独立支队仓储库到阳泉城外的公路、山路上,密密麻麻的后勤部干部、辎重部队、支前群众穿梭其中,为阳泉附近的火炮阵地提供源源不断的炮弹供给,也为战车部队提供了急需的燃油和维修物资。

  …………

  炮火准备依然在继续,张云仍然陪着副总参谋长隐蔽在岩石后面,透过缝隙平静的观看着山下壮观的“烟火秀”,同时分心关注着缴获加成系统上刷新的“击毙”缴获加成数据。

  “击毙鬼子下士13人,少佐1人,缴获加成步兵炮0.5门、炮弹23发、三八式步枪2支、子弹42发、南部14式手枪0.5支,子弹12发……”

  “击毙鬼子炮兵4人,其中中士3人,上式1人,缴获加成八三式山炮0.2门、炮弹7发、南部14式手枪2支,子弹32发……”

  “击毙鬼子工兵9人,缴获加成电台0.5部、扫雷器1部、南部14式手枪4.5支,子弹12发、炸弹23公斤……”

  ……

  ……

  相比于2万部队,阳泉城实在是太小了,虽然青山一朗建设的地下工事和掩体可以遮掩万余人免受一般性炮火的攻击,但是冈村宁次为了中心开火的奇谋,再次派来了一万人。这些部队,虽然有部分人员目前躲避在掩体或者坚固的房子里,但仍然有近七八千人在地面临时搭建的机枪、火炮阵地上驻守。

  猛烈的火炮准备下,近八千鬼子就在这如同地狱的烈焰炮火中煎熬,被密集落下的炮弹消灭在阳泉城内的废墟里。

  截止目前,从火力准备开始,张云的缴获加成系统就已经获得了击毙2000余人的缴获加成。如果算上之前狮脑山激战及阳泉城被的攻防战击毙缴获,那短短一个多小时里,阳泉鬼子已经被消灭了4000余人,且被消灭人数还在不停的增加。

  当然,为了这些战果,张云已经付出了超过6万发炮弹的代价,且大部分还是75、105、120毫米口径的炮弹,弹药价值已经超过了两百万银元。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从来都不是虚言,现代工业化战争的消耗就是这么夸张。

第443章 激战阳泉城2

  虽然弹药消耗数量很是夸张,但张云却心中很是平静。不说缴获加成系统加成得到的枪支弹药等物资本身就能平衡大部分的支出,独立支队本身的家底就已经足够厚实,不惧这种程度的消耗。

  既然现在的火炮准备攻势还能消灭鬼子,那自然是先让炮弹说话。

  “命令炮火准备继续,再打15分钟!”张云回首对着后面的参谋安排道:“告诉攻坚的战车及步兵部队,15分钟后炮声一停,就立即按照预定计划攻城!”

  “命令工兵部队,准备按照选定的节点爆破鬼子的地道,然后安排突击队下去,以冲锋枪手榴弹等近战武器,逐个清扫地道内的敌人。”

  顿了一顿,张云有些犹豫道:“如果地道清扫作战不够顺利,那就使用将之前研制的火焰喷射器,从外围直接烧下去。”

  

  欧洲战场的火焰喷射器

  火焰喷射器,自然是云烟兵工厂专家们的新“研制”的产品,已经少量试生产。

  这款武器,在日美作战中大名鼎鼎,帮助美军在攻占鬼子碉堡中实现了对鬼子的“遍地熟人”。不过,这款武器不是美国的发明,而是德国在一战中最先采用,欧美各国一战之后都有各自的产品,而且这款武器设计原理也很是简单,唯一难点在于生产耐高温耐压力的储油罐,需要比较高的生产工艺,但也在云烟厂目前的能力范围内。

  因此,当张云提出要求并提供样品和论文后,军工厂专家们很短时间内就研究透彻了这款武器,并试生产了出来。

  这款独立支队仿制的火焰喷射器,使用汽油作为燃料,喷射距离达到了13米左右,烧伤威力很是不俗。

  张云之所以部署时稍显犹豫,自然不是因为心疼鬼子或者遵守什么国际条约,纯粹是因为二战期间,甚至到了越战时期,火焰喷射器都没有解决安全问题。

  虽然火焰喷射器在近距离对付防御工事时威力巨大,对防御部队的威慑恐吓效果极佳,仅一两秒,烈火就可以吞没前方的哨所,让防御鬼子全身冒火,但是装备火焰喷射器的士兵却极为危险高压高燃的火焰喷射器油罐一旦被敌人的子弹击中,油罐燃爆之下,火焰喷射兵连同周边的自家部队就会难逃一死。

  二战期间,美国喷火兵的伤亡率高达90%,远远高出了突击敢死队的阵亡率。而这些喷火兵大多不是死于敌人的子弹,而是被燃油罐炸死烧死的。

  正因为这款武器的弊病,如果突击队在地道中作战顺利,张云实在不愿意安排战士们使用这样的装备以现在世界上的医疗水平,子弹伤尚且可以救回来,大面积烧伤基本是死路一条。

  至于火焰喷射器的进阶装备--喷火坦克,不好意思,虽然目前意大利发明了喷火坦克,但是技术极不成熟,需要等到二战中后期,美苏各自发展起来才足堪大任。张云自家的云烟厂,显然距离生产喷火坦克还有很长一段时间的距离。

  ………………

ㄝЗ君羊⑦壹④㈣ ⑧б⑦七0

  近30分钟的火炮准备后,阳泉城内已经满目疮痍,遍地废墟,大部分建筑已经垮塌,除了张云之前侦察到有居民存在的部分居民区外,全城大都已经找不到完好的建筑。之前宽阔有序的阳泉火车站,更是墙倒屋塌,车毁路断,基本看不出车站的样子。

  一个曾经繁华、热闹的城市,短短四十分钟,就在大家的面前被火炮摧毁成废墟,这样的毁灭性画面,对没有经历过欧战那种残酷城市争夺战的八路军部队指战员来说,都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场面。

  很多刚才还兴奋看着己家火炮发威的战士们都沉默下来。虽然这是为了降低部队伤亡而作出的选择,但是大家仍然心里颇为难受。

  这里,曾经是自家的城市,是自己的家乡。

  这该死的鬼子!

  这该死的侵略战争!

  副总参谋长同样紧皱着眉头,借着照明弹观察着阳泉的样子,有些不放心的问道:“张司令,阳泉城内的居民大都走了么?”

  张云点了点头,再次肯定道:“我们之前对阳泉做了详细的侦查。青山一郎为了修建工事,拆毁了大量的民居,同时强征大量劳工出工建设,造成阳泉民众大量逃离,基本逃到了我们正太军区及和顺、辽县等地。”

  “阳泉内残存的数千居民,都住在那一小片居民区内,我们此次的炮火也专门避开了那里。”

  “不过,那里也有鬼子的工事和地道,必然还残存着大量的鬼子!一会儿,攻击的战士们可要在那里小心了!”

  副总参谋长眉头渐渐松开。

  鬼子已经在阳泉修建了一年的工事。这一年时间里还不肯离开阳泉的人,绝大部分必然是亲日人员或者鬼子的雇员等,还有就是商贩和地下组织人员。如今张云专门避开了居民区,已经把该做的做到了极致。

  战争之中,自然不能全讲妇人之仁,不然仗就没法打了!

  副总参谋长正在思索间,却看见下面战场的攻击部队动了。

  在不断射向天空的照明弹提供的照明下,除了一辆在平定被鬼子击伤的装甲车外,剩余的15辆坦克、装甲车和步兵们交互掩护,从3个方向攻入了城市,并在废墟和硝烟中慢慢的清除着残存的敌人,扩展着安全区。

  另有大量手持冲锋枪、捷克式机枪的突击队,在工兵的带领下,逐步汇集到16处点位。这些点位下面,都是鬼子设置的地道和工事薄弱环节,突击队员们将在工兵爆破炸开后,直接向里面渗透作战,沿着营连长们根据工事地图情报确定的攻击路线,向着里面清扫过去,尽可能将鬼子清扫干净,并缴获鬼子储备的大量弹药物资。

  根据地下组织提供的情报,青山一朗这个惜命鬼,可是在里面储备了至少2个会战份的备弹,这将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第444章 经典攻坚战

  随着坦克发动机的轰鸣声,独立支队各部队开始攻坚作战,刚刚因炮击停止而沉寂下来阳泉城再次喧嚣起来。

  城市外围曾经密布的碉堡、战壕、机枪警戒阵地都已经在猛烈的炮击中化为了飞灰;古朴厚重的城墙城门等外围建筑同样已经变成了废墟,独立支队坦克和步兵部队们轻而易举的碾压着这些废墟,进入了阳泉城,并逐步向内深入。

  坦克装甲车在前,专门沿着街道慢慢向内推进,凭借着加挂了附加挡板的“铜皮铁骨”,为周边步兵们充当靶子和掩护,同时用机枪和坦克炮攻击隐藏在废墟中的火力点;

  步兵部队手持着冲锋枪、轻机枪等武器紧随其中,帮助坦克消灭突然冒出端着集束手榴弹发起“玉碎冲锋”的鬼子,并不断分出部队,逐步控制周边街道,扩展安全区域;

  在已经基本被炸成废墟的城市里,这样的步坦协同攻坚作战方式效果很是突出,已经在炮火下伤亡惨重的鬼子们无法应对突如其来的坦克和步兵,纷纷被坦克和战士们消灭。

  发动机轰鸣声、枪声、炮弹爆炸声,慢慢向城市深处延伸。

  整个地面上,攻坚部队推进的都很顺利,短时间内就控制了大片区域,将鬼子压缩在司令部、居民区等部分区域上。

  不过,随着攻坚部队攻入居民区,鬼子的抵抗蓦然就变得激烈起来。

  近千名鬼子部队,依托着复杂的街道和地形,依托着居民的房屋和各种障碍物,以低矮的步兵炮、山炮和轻重机枪为火力支撑,密集的抵挡着独立后支队的进攻。

  一辆坦克刚刚进入街道拐角,还未完全调转过身来,就被鬼子的数门步兵炮和山炮集火,4发炮弹直接命中坦克前方装甲,也幸好外附装甲起到了一定复合装甲的作用,虽然外围装甲被炸飞,但好歹坦克没有被直接打爆,但这辆坦克的发动机、履带等大都受损,已经失去了战斗力。独立支队车组们不得不迅速狼狈的逃了出来,躲在一边的屋檐下。

  眼见前方的坦克受损,攻击不顺,一些战士试图以冲锋枪和手榴弹向内进攻,但是在鬼子依托房屋、沙袋等组成的混合工事前面,在数门火炮和数挺机枪组成的封锁面前,根本是飞蛾扑火,转眼间就牺牲了七八人。

  此时,地面攻击的战士们才彻底明白为什么前面的炮火准备为什么这么猛烈了----仅仅是炮火避开的这一小片区域就如此难以攻克,如果不以炮火摧毁全城,全靠战士们拿着步枪冲锋枪去清扫敌人,那战士们的伤亡必然是极为惨烈的。

  城市巷战,从来都不是好打的。哪怕是全副武装的中东小霸王以色列,面对手持AK和RPG的哈马斯,都在巷战中打的异常艰难。

  还好,这片残留的区域面积并不大,攻坚部队很快就想到了办法。

  先是引导山头上的山炮密集的向着鬼子驻防区域发射了不少的烟雾弹,遮掩了鬼子的视线,而后战士们直接破开了几个墙体,进入了民居内部,与鬼子开展了激烈的近身逐屋争夺战。

  也幸好,独立支队攻城部队的冲锋枪装备率颇高,面对鬼子携带的三八式步枪和轻机枪,在近身战中占据了明显优势。本就数量不多的鬼子地面残兵,在激烈的近身作战中,被独立支队部队慢慢消耗和消灭。

  而在作战中,还发生了一些插曲。很多鬼子侨民拿着武器伪装成中国居民,操着一口流利的中国话骗过了攻入屋内的战士,并伺机对独立支队战士发起了攻击,造成了部队的一些伤亡。不过,随着攻入的部队数量越来越多,独立支队底层军官们可以抽调出部分兵力,将这些“居民”一一带走并进行了仔细甄别,顺便击毙了数百“武装人员”。

  ………………

  阳泉城内,地面战斗激战不休,地下的战斗则是可以用屠杀来形容。

  前文说过,此次张云提前为攻坚部队准备了青山一郎建设一年而成的阳泉城详细工事地图,详细标明了鬼子建设的地上、地下混凝土工事。

  在地面作战中,这些混凝土工事被火炮准备专门照顾,早早的就被摧毁或者被废墟掩埋,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不过鬼子随时可以依靠居民区民房、沙袋等建成临时火力点位,这些点位并未标注在地图上,需要坦克和战士们一点点的试探、发现、摧毁。

  相比之下,进攻地下的作战既艰难又简单。

  简单,是因为工事就在那里摆着,鬼子不可能突然又变出一条地道或者一处碉堡;

  艰难,自然也是因为路线是固定的,攻击部队也不可能从土里穿梭过去发动攻击,双方必定会在狭窄的空间里近身交战,清扫作战必然也是艰难和残酷的。

  正常情况下,为了清扫阳泉城下的地道,独立支队也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不过,这只是常理下。偏偏,这次独立支队的攻击就不符合常理。

  之前独立支队猛烈的炮火准备,以及被摧毁的城市废墟,让32师团的鬼子们以生命为代价见识到了独立支队的强大炮火,也让指挥官木村兵太郎对地面上的作战不再侥幸,不得不感慨青山一郎少将的先见之明。

  如今敌明我暗,正是伏击的好时候,木村兵太郎命令地下部队的战斗人员聚集在近10处关键出口,准备等待独立支队攻入城中后,突然从地下冒出,出击截断独立支队攻城部队的后勤补给线,大量杀伤独立支队人员。

  因此,鬼子的精锐作战部队大都集中在几个出口处,大部分地道内四处走动的都是后勤人员和炮兵人员,忙着给前面的部队输送弹药。而按照鬼子的武器装备配置,后勤人员、辎重人员、炮兵人员等大都是不配枪或者仅仅配置手枪的。

  因此,当独立支队工兵根据地图指引,确定了地道的位置,然后在地面上炸开了向下的16处大洞。没等硝烟和烟尘散尽,独立支队野战3团组成的32支全副武装的突击队,就猛然向着地道洞口两个方向攻去。

  此时,大量正在搬运弹药、伤员的后勤、辎重人员正在地道中游走,很多鬼子正在被巨大的爆炸声响震得昏昏沉沉,然后迎面就遇到了全副武装的突击队。

  一场“屠杀”开始了!

首节上一节173/23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