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从亮剑开始的倒爷 第233节

苏联对于远东部队缺乏重视,坦克都比较落后,T26坦克就已经是主力。

并未配备T34坦克。

日军的战车同那一款作战,还能打个五五开,并不显得落后太多。

多田骏点点头表示认同,排除了是苏联人搞鬼的可能。

毕竟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出现,把最好的武器支援给别国,自己用落后的武器。

那太蠢了些,是不可能发生的。

总工程师山口江源,此次前来带了一个综合性的团队。

他们一落地,就围绕着坦克投入到了工作中。

有测量数据的,图绘测写的,还有采样分析的。

如果把坦克的残骸看作为尸体,那他们这些工程师就是来解剖的。

“车长9.6米,车体长7.4米。”

“车宽3.6米,车高2.2米。”

“火炮口径一百二十五毫米。”

“机枪两挺,分别为七点六二毫米和十二点七毫米。”

“正面装甲厚度二百毫米,采用的钢材极为奇特,以前完全没有见过。”

一项一项的数据统计出来形成了文字,对于坦克工程师们有了更深的了解。

众人围绕着讨论了起来。

“吨位是多少?”

“之前测量四十二吨,但因为是破损的有所缺失,保守估计在四十五吨左右。”

“奇怪,他们说这辆坦克的速度,比我们战车的还要快一些。发动机的马力得达到多少匹才能带动?”

“保守估计需要一千马力。”

所有的工程师都沉默不语了。

在他们身后听得津津有味的多田骏,见到众人都不说话了,追问到:“怎么了,继续说啊!

我听你们的讲述,就能想到这辆战车驰骋起来是何等模样了,一定是极为威猛的。”

回过神来的工程师们纷纷问候:“司令官。”

总工程师山口江源说:“同等大小的发动机,我们的技术仅能达到五百五十匹马力,敌人的战车保守有一千匹马力,差距简直是天差地别。”

多田骏疑惑的问:“相差一倍,还不足以称之为天差地别吧?”

山口江源举了个例子,假设战车是同等吨位的,五百匹马力和一千匹马力的区别,就意味着两者速度相差一倍。

机动性相差几乎一倍,意味着敌人使用风筝战术,你永远追不上。

山口江源说:“八路所使用的战车,利用发动机更强大的马力携带了更多吨位。

所以他们可以配备两百毫米厚的装甲,可以拥有一百二十五毫米口径的战车炮。

叠加起来造成的后果就是,帝国的战车打不穿敌人的装甲。

而敌人一炮轰下来,只要命中,战车必毁无疑。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是有十倍百倍的战车,也打不过敌人的。”

结论非常吓人,多田骏已经接受了,毕竟现实已经摆在了那里,由不得他不相信。

“可是难道我们的战车就无法追上八路吗?”

多田骏面色肃然提了个建议:“我们能不能把两个发动机装在一辆战车上,然后也像八路一样增加装甲厚度,装备更大口径的战车炮?”

司令官打仗是内行,但要是论造战车,显然是个十足的外行。

坦克要兼顾火力、装甲和机动性。

多装一个发动机车体就会变大,装甲也更多,坦克就更重,速度反而有可能下降。

就算变快也不会快太多。

而且底盘变大通过性和隐蔽性就会降低,中弹几率变大。

山口江源费了一番口舌解释,才让多田骏明白,造战车不是一拍脑袋,就能随便乱造的。

那样造出来的战车……不,非常有可能都造不出来。

多田骏反应过来自己闹了个乌龙,但他仍然不死心,继续提出新的建议:

“那我们发动机的功率能不能提升,达到对方的水平?哎对了,这不是有缴获的,直接仿制他们的就行了。”

一个外行,指手画脚讨论造战车。

山口江源内心厌烦不已,可还是得耐着性子解释。

他们目前的发动机技术不行,达不到这辆坦克所使用的水平。

仿制,哪儿有那么容易?

且不说发动机是精细的玩意,使用的材料硬度不过关,或者关键的地方差上一毫米,就会使得仿制品造不出来。

想要仿制出来,那必须有全套的图纸。

现在别说图纸了,就连缴获的发动机也没有一个完好的。

车体里有二次爆炸的痕迹,显然敌人有意识的进行了破坏,不想让他们得到太多的信息。

多田骏此时才意识到,自己的想法太外行太天真了。

对于战车的设计制造提要求还行,提建议实在是贻笑大方。

八路战车的强大,在多田骏脑海里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对于拥有相同等级的战车,他有着极其迫切的需求。

如果不能制衡八路的战车,就意味着皇军在武器方面落入了彻底的劣势。

直接会影响战争的胜负。

多田骏提出了一个假设,如果他们能够缴获一辆完整的战车,仿制出来的话需要多长的时间?

山口江源摇摇头郑重的说:“司令官阁下,您可能还不太理解。就拿发动机的技术来说,我们是彻底落后于对方的。

一个发动机上,我们就需要有几百项的技术突破,才能追赶仿制出来。

而这个时间是多久,我也无法给出具体的答案,保守估计需要五年以上。”

多田骏彻底无语。

等五年的时间,直面敌人战车的部队死八遍了,到那时候山西早保不住了。

制造同等级的战车,看来是行不通了。

退而求其次,多田骏提了一个要求。

他请各位工程师论证一下,八路战车的弱点,步兵想要将其摧毁,需要用什么武器?

准确的来说,多大口径的大炮能做到?

前线还在打仗,如果一直拿八路的坦克没办法,将会是一场灾难。

众多工程师围绕坦克讨论了一番,得出的结论跟以往没有什么区别。

炮塔装甲和正面装甲最坚固,侧翼装甲其次,后方装甲再其次。

最是弱点的,还是坦克的履带。

二百毫米的装甲,使用的特制钢,也是工程师们从未见过的,他们无法判断,必须得实验才能出结果。

三辆缴获的坦克,是付出了九架轰炸机的代价才得到的。

一般人肯定舍不得,多田骏大手一挥:“事急从权,你们挑一辆充当靶子,务必早些测算出数据,给我一个结果。”

军营里已经备好了日军常配备的火炮。

包括专门用来对付坦克的三七战防炮,七十毫米口径的九二式步兵炮。

以及配备给前线的九二式,一百零五毫米口径野战加农炮。

实验交给了山口江源的工程师团队,多田骏跟部下到远处观看。

多田骏突然问道:“八路的武器包括战车,情报上说,都是那个叫陈浩的人联系的。对这个人,莜冢义男没有采取措施吗?”

宫野参谋长心中叹了口气,回答道:

“莜冢义男的爱将山本一木大佐,最近就策划了一起袭击,目标是八路军总部,陈浩本人就在八路军总部。”

多田骏日理万机,早忘了那茬儿了。

一说他就想起来了,是有人向他汇报过来着。

连八路军总部都当成了目标,胃口真不小,不是庸人能想出来的。

“结果呢,他们行动了吗?”多田骏追问道。

“我也正想汇报此事。”宫野参谋长讲整个谋划,简略的复述了一遍。

整体谋划上,就连多田骏也挑不出毛病来,大为称赞是奇思妙想。

情报锁定,飞机轰炸是一招。

穿着八路的衣服化装偷袭,伞兵配合又一招。

这两招招招要命,只要有一轮达成目标,八路的总指挥部就被摧毁了。

飞机轰炸已经证实被八路总部逃过了,反而莫名其妙损失了二十架轰炸机。

后者的行动也已经在昨天夜里开始了。

但是至今没有传来胜利的消息,并且八路军总指挥部的电讯信号仍然存在,种种迹象表明,发起袭击的部队遭遇不测了。

宫野参谋长汇报完情况,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多田骏的表情。

是失望,还是失望。

看不出一点愤怒来,大约是没有投入太多的精力,比较容易接受。

宫野判断可能受到的打击太多,司令官对于坏消息已经麻木了。

多田骏的确已经麻木了,不知不觉八路已经成了心腹大患,是他们必须要正视的对手。

正面作战彻底剿灭八路,非一朝一夕之功。

摧毁八路的机关首脑,是一个捷径,低投入高回报,值得赌一把。

多田骏沉默良久冷冷道:“加大这方面的投入,你亲自去安排。”

“是,我会一直关注的。”宫野参谋长应了下来。

在他们谈话的当中,那边已经准备好了。

先是小口径的炮,然后不断的增加炮火的口径。

众人纷纷举起望远镜来观看。

第一款是三七战防炮,德意志根据一战的反坦克经验研制出来的。

首节上一节233/50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