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从亮剑开始的倒爷 第124节

副官端来一份饭菜,紫菜寿司,烧鸡腿,还有一份蔬菜味增汤。

吉田大佐面无表情的接过来:“传我命令,二十分钟用餐时间,用过餐即刻出发。”

他要给八路创造一个机会,一个八路军自以为的好机会,实则会让他们走入绝境的机会。

扫荡的下一个村庄,五道口村。

……

“老李,老百姓都转移了,我们下一步怎么办?”

刚刚指挥村里的老百姓,朝着山里面紧急转移。

忙完了手头的事,赵刚就来找李云龙问计。他参加工作好几年了,可毕竟没有指挥部队应对大扫荡的经验。

这样决定上千人命运的事情,还得有经验的老同志来做主。

李云龙的一双牛眼,死死的盯着村口石桌上的那幅地图。

一道道象征着日军的蓝色箭头,形成了一个凸起的半圈,往根据地方向来。

“即使得到消息后,我们马上就投入到了行动,可还是来迟了一步。”李云龙用平淡的语气叙述着一个事实。

最先出发的一连,展开了情报侦查工作,并将消息传了回来。

地图上被蓝色箭头覆盖的地方,足有三十多个村庄,处处冒着黑烟无一幸免。

从侥幸逃出来的老百姓口中得知,日军此次比之前更为残暴,见人就抢见屋子就烧,奸银掳掠无恶不作。

大部分村庄的人都被强行带走了,究竟会被带去何方,迎接什么样的命运,目前还无从得知。

只是有一件事情可以肯定,以日军的残暴作风,那些被带走的老百姓下场一定会很凄惨。

“老李,什么事都要往前看,你现在最重要的事,去想办法,咱们独立团究竟要怎么做?

怎么掩护已经转移的老百姓撤退,还是说突围?你是一团之主,得拿个主意啊!”赵刚急切地催促道。

现在都要火烧眉毛了,别人可以没有主意,作为一团之主,李云龙必须得扛起责任来。

“催什么催?老子在想。”李云龙不耐烦地回了一句。

这一次的扫荡,比以往的任何一次都来的急。日军的来势凶猛,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尤其日军的残暴,凭添给八路军增加了很大的负担。

那些刚刚转移走的老百姓,走不了多快。以日军目前的速度很容易就赶上,结果是显而易见的。

手无寸铁的老百姓一定会被日军残忍的屠杀。

那么,为了老百姓能够顺利的转移到山里,他们八路军必须站出来,阻挡日军前进的步伐。

怎么阻挡日军,如何付出最少的代价获得最多的利益?

因为得到了大批新式装备,全团焕然一新,李云龙得重新考虑一下,不能完全按照以往的经验来。

盯着地图看了许久的陈浩,忽然问道:“老李,你觉得鬼子此次大扫荡,会动用多少兵力?”

李云龙被打断了思路,换了是别人干的,他肯定早就懊恼不行了。

但这个人既然是陈浩,他也只好硬生把骂娘的话憋了回去,思索了一下回答道:

“不从其他地方调动部队,日军最多动用四万兵力,顶天再加两万皇协军。”

赵刚忍不住插话问道:“为什么?你是怎么得出结论的?”

李云龙说:“因为山西的小鬼子也就八万出头,那么多县城据点还得有人守着,调动一半的兵力就是极限了。”

四万加两万,不,皇协军的战斗力,遇上以前的八路都够呛,遇上现在已经鸟枪换炮的八路军,只能算是待宰的羔羊。

所以实际的敌人数量,应当最多是四万。

而在日军扫荡范围内的八路军,主力团加地方的县大队区小队,以及游击队民兵等,数量大概是五万人左右。

而真正有同日军正面作战能力的主力部队,也就是两万多人。

这是老总告诉陈浩的。

所以,明面上双方的人数相差不多,实际上双方战斗力相差极大。

这也就是日军摆出扫荡的架势,敢如此肆意妄为的原因。

但一切在陈浩一个师的装备到位后,就要发生改变了。

“破坏日军扫荡的办法有很多,也不是只有转移突围这一条路。打垮日军的一路扫荡部队,让整张渔网出现一个大窟窿,也不失为一个办法。”

陈浩胆大地提出了一个设想,把李云龙都给镇住了。

打垮日军一路扫荡部队,你可真敢想啊!

李云龙不禁自语:“以咱们八路军目前的情况,能做到吗?”

“不要加“吗”,只有能做到三个字。”

陈浩指了一下地图上,最突前的那两个箭头:“李团长,吃掉一两万鬼子,一个独立团还没那么大胃口。

可是吃掉他一个步兵大队,我想全部拿着八一杠的独立团,应该是很有把握的。

我带来的武器可不是烧火棍,给独立团争取到了最好的资源,可也不是白干的。

独立团得拿出点成绩来,证明我的眼光。”

李云龙刚才也注意到了,那一股突出的扫荡部队。

根据得到的情报,也就是一个大队七八百人的规模,同被他们消灭的山崎大队差不多。

说实话,他也很心动。

独立团现在装备确实不赖,找个有分量的对手练练,给这批武器装备见一见血,让战士们也熟练一下。

不过,周边的日军最多两个小时内就能赶到支援,他们独立团有把握在敌人支援之前,吃掉一个大队的鬼子吗?

要是没能吃掉,做成了夹生饭,被增援来的鬼子反包围了,那他们独立团可就糟糕了。

“张大彪,孔捷的新二团现在在哪?”

“应该在三棵树。”张大彪把他们刚才的对话都听在了心里,猜道:“团长,您想让他们打援吧?

可是,咱们就是派人传消息让他们赶过来,起码也得五个小时。”

李云龙眼睛瞪得跟铜铃似的:“那就立刻派人去通知。没听见陈顾问要看咱们独立团表现吗?

我李云龙今天就胆大一次,打个埋伏,两个小时吃掉这股小鬼子。”

赵刚一听就着急了,怒而兴师是大忌:“老李,你可不能冲动啊!”

PS:求推荐票,求月票,各种求。

第104章 ,策划伏击战【求订阅】

既然要打,那就打得漂亮些。

战争三要素: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在此战中影响不大,人和是站在八路军这一边的。

日寇的侵略,残忍的对待老百姓,八路军战士几乎个个跟敌人有着血海深仇。

得知要杀小鬼子,只会浑身充满干劲,时刻都有跟敌人拼命的准备。

那么,眼下最重要的就是选择一个合适的战场了。

地利条件,对于一场战斗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抹平双方的差距,让弱者有机会挥刀向更强者。

八路军此前常常打伏击,便是合理的使用地利优势,为战斗胜利增加胜算。

李云龙一眼就看对了,日军接下来前进的必经之路:五道口村。

从地图上标注的地形来看,这就是个适合打伏击的好地方。

但仅凭绘画的不那么准确的地图,来决定一场关乎上千人命运的战斗,是非常莽撞愚蠢的。

所以还是要先实地考察的。

召集了三个营长,李云龙一行人骑马赶往五道口,赵刚带领大部队以急行军的姿态,迅速前往靠拢。

半个多小时后,一行人沿着公路,来到了五道口村。

此地的老百姓,从一连战士口中得知,日军大举扫荡残忍屠杀的消息,已经紧急转移了,只留下了一个空落落的村庄。

他们来时还半路上遇见了,护送老百姓离开的五道口游击队。

他们的队长冯建标,得知李云龙是主力团团长,要在五道口村伏击日军掩护老百姓撤退,便主动请缨要来指路。

随他一同返回来的,还有十几名穿着老百姓服饰,拿着破枪大刀的游击队员。

日军的扫荡逼得他们背井离乡,想要报仇,仅凭他们自己是无能为力的。

可既然主力部队来了,那就帮助主力部队给日军一点颜色瞧瞧。

一旁的李云龙正在询问游击队长冯建标情况,骑着一匹白马的陈浩,仔细的观察着周边的地形。

五道口村在山脚下,大约有几十户人家的样子。公路从村庄的左侧擦过,沿着山丘的右侧,骑山而过。

他们刚才从那边过来,骑山而过的那节公路段,足有一公里还多。

如果把部队摆在山丘上,沿着公路的左侧设伏,就可轻松的居高临下打击敌人,而敌人无所遁形必将损失惨重。

一营长张大彪一样也看出来了,他指着那座光秃秃的山丘说:“团长,那里是个设伏的好地方。

只可惜现在是春天,山上连点绿色都没有,隐蔽性太差了。

不仅仅摆不了多少人,还容易让日军的侦察部队发现。”

他的话得到了沈泉和王怀宝的认可。

没上过正经军校,泥腿子出身的八路军干部,可能理论知识不够强,但他们一定对战场战局最为敏感。

因为在一场一场的战斗中活下来,走到今天的指挥位置上,光凭幸运女神的青睐是不够的,还要有智慧。

哪里适合打伏击,哪里容易遭到伏击,他们只要一眼看过去就能作出判断了。

可以说,别的方面他们不一定强,但指挥打仗方面,他们一定是个顶个的好手。

游击队长冯建标,听到张大彪的分析后,心忖:“不愧是主力团的人,这经验就是够丰富的。”

他率领游击队在这一带,跟日军的扫荡部队斗智斗勇好多次了。

在五道口村后面的那座五道山上,打过日军扫荡部队三次伏击。

两次成功一次失败,那两次伏击发生在夏秋季,山上的植被成了他们最好的掩护。

而失败的那次在冬季,被日军发现了他们的踪迹。不但没有伏击成功,还被敌人追得满山跑,损失了十多颗手榴弹。

可以说,伏击的关键在于是否足够隐蔽。如果不能,就谈不上伏击偷袭了。

冯建标讲述了他的一番经验,从侧面印证了张大彪的判断。

现在是春季,没有植被可以掩护,想要在那座山头上伏击日军,一定是行不通的。

没有合适的伏击地形,在两个小时内消灭日军一个大队的兵力,难度无疑是拔高了。

从困难难度变成了地狱难度。

首节上一节124/50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