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隼1937 第58节

  “什么也不用说,咱们既是同事,也是兄弟。”

  “那这些钱,我就先拿着了。”

  “拿着吧。你回去见到华北治安军的两个人,要按价付钱。不要少了人家的。磺胺以后有多少要多少。”

  “行,你就放心好了。”

  “还有,问问他们有没有奎宁之类的药品,也是有多少要多少。”

  “好嘞,我马上去办。”

  高亚峰揣好钱,快步走了出去。

  关世杰一扭头,看到郑苹如用一种怪异的眼神儿看着自己,心里一惊。

  刚才跟高亚峰之间的谈话,还有急于得到磺胺的举动,是不是引起了郑苹如的怀疑了?

第109章 一封信

  11月15日,《时事新报》大篇幅刊登了长沙大火事件的新闻报道。文章大肆渲染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故意放火焚城,试图阻挡大日本帝国部队实现“王道乐土”的进程。

  长沙城被焚毁殆尽,死伤十几万人,侥幸活下来的居民流露街头,无家可归。

  这是在日本关东军的授意下的新闻报道,里面夸大了死亡人数,并且说是国民政府故意而为。

  关世杰当然知道此事件是一次愚蠢的军事决策失误,和执行者的操作失误,所导致的惨案。

  事实是12月25日武汉陷落,日军大举南犯,蒋介石估计日军将攻打长沙,遂决定以南岳衡山为防御中心,在必要时放弃省府长沙。

  为了不留一草一木资敌,汲取武汉突然撤退的教训,准备在日军进城前举火焚城。

  这就是所谓的“焦土抗战”政策。

  从11月1日起,以张治中为首的的湖南省政府开始动员市民,往各个县城疏散。

  11月11日晚,日军攻占湖北中镇岳阳,并出动飞机轰炸通城,平江等地,长沙城内闻讯陷入一片混乱。

  11月12日上午9:00时,张治中接到蒋介石密电:“是长沙张主席密长沙如失陷,务将全城分为,事前妥密准备,勿误!”(注1)

  下午4时,张治中,召集长沙警备司令鄷悌,省府保安处长徐权,三个人共同商定:“下命令还不够,要等到接命令后,先放空袭警报,使人民逃避,等到在放紧急警报时,即开始行动。”(注2)

  不料,当晚刚好南门外的伤兵医院不慎失火,负责执行命令的警卫团团长徐坤,在没有核实日军是否进攻长沙城,就命令士兵就开始四处放火。

  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烧毁了三分之二的长沙城。

  长沙大火,总计居民被烧死2万余人,房屋被焚毁56000余栋。长沙全城繁华区域,烧得一干二净。

  市内机关,团体,学校,医院,银行,工厂等建筑物付之一炬。

  长沙大火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怒。

  蒋介石又请军委政治部副部长***等人调查事件经过。事后,***等人以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和军委会政治部名义联合发表关于长沙大火真相之说明:

  其原因:(一)、由于地方军警负责者误信谎言,事前准备不周,临时躁急慌张之所致;(二)、由于曾从事破坏准备之人员及人民(自卫团丁森等)鉴于敌机之连日轰炸及最近平江、岳州、通城、通山等县被炸之惨,激于民族义愤,以为敌寇将至,乃即自焚其屋,遂致将准备工作变为行动,于是,一处起火,到处发动,以致一发而不可收拾......(注3)

  20日国民政府宣布,长沙警备司令部酆悌,警备第二团团长徐昆,误信谣言,惊慌躁切,辱职秧民,罪无可赦。省会警察局局长文重孚,未奉命令,放弃职守皆判处死刑。

  湖南省政府张治中,用人失察,防范疏息,革职留任,责成善后,以观后效。

  事后,蒋介石也公开承认:“就这一事件的根本成因研究,可以说,不是属于哪一个人的错误,而可以说是我们整个团体的错误。这一错误的造成,不能不认为我们的失败。”(注3)

  关世杰担心的是,杨凡正是长沙警备第二团的副团长,团长徐昆被判死刑,不知道他怎么样了?

  前几天,发过密电给军统局长沙站,希望能联系上杨凡,但一直没有消息。也许长沙站的人,也在这场大火中丧生了。

  第一场大雪,在15日这一天清晨开始,就铺天盖地飘洒下来,直到中午还没有停歇。

  关世杰和郑苹如打发走了几个定制和购买裘皮大衣的顾客。

  当几个顾客问起他,是不是诗文大赛的特等奖获得者时,关世杰说自己是店伙计,掌柜的去山里收皮子去了。

  中午刚要吃饭的时候,小六子拿起柜台上,被顾客挑选过的两件男士貂皮大衣,正准备挂起来。

  “啪嗒”一声,掉出来一个信封。

  关世杰和郑苹如都感到很诧异,是顾客落下的吗?

  关世杰隐隐觉得,这应该就是留给自己的。

  小六子把信封交到关世杰的手里,关世杰见信封口是开着的,就从里面掏出来一封信来。

  关世杰打开折叠的信一看,只见上面写着:晚上8点商埠大马路127号大通旅馆见。高亚峰。

  想见面,自己来就是了。不至于写一封信找人捎过来。还有捎信的人,为什么不直说呢?

  关世杰觉得这里面有蹊跷,他又仔细看了一遍。字体倒是高亚峰的,但高字下面的口字,少了下方的一横。

  高亚峰遇到危险了!

  军统局特务处,有一个密不外传的规矩:当被人胁迫,威胁,被迫联络同事的,签名要故意写错。

  当然,有的人叛变后,签名都写得丝毫不差。

  高亚峰的军统局特务身份暴露了?不对,要是暴露了,又供出自己的话,日本特高课和伪满的特务,直接就来抓人了。又何必多此一举,送一封信过来呢?

  关世杰分析了各种可能,感觉一定是跟前两天的药片有关系。

  高亚峰是不是贪图小利,没有把钱交给华北治安军的两个军需官,或是克扣了药款,被人绑票和软禁了?

  郑苹如见关世杰面色不对,刚要凑过身来看,关世杰怕郑苹如担心,就急忙说:“顾客落下来的,没什么,是一张收据。”

  “哦,那先放起来吧,等顾客来找好还给人家。”郑苹如说。

  “你还记得挑选这两件大衣的人,长得什么样吗?”

  “我想想,来咱们店里的大多是之前定制的,只有两个人选衣服来着。一个四十多岁的女人,还有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男人。”郑苹如回忆说:“那个女人选了几件不满意就走了。对了,这两件男士的大衣,是那个三十左右岁的男人挑选过的。”

  “记得长什么样了吗?”

  “个头不是很高,不胖不瘦,脸白白净净的,看起来挺斯文的。我跟他说话,也没怎么理我,拣选了一会儿就走了。”

  关世杰想,这应该不是华北治安军,两个军需官其中的一个。

  按照高亚峰的说法,他们五个保镖都没有打过人家两个人。那么这两个军需官的体格,一定不会像郑苹如所描述的那么文弱。

  那么,这个人是谁?他有什么目的?

  郑苹如吃过午饭,带着关丫丫上楼休息。

  关世杰坐在椅子上琢磨对策,他想了一会儿,让小六子照顾店铺,自己拎着一双皮鞋,来到了老冯修鞋店。

  老冯端着饭碗,正坐在马扎上吃饭。

  “告诉秦川,下午五点,我在商埠大马路老北平涮羊肉等他。”关世杰直截了当的说。

  “明白。”

  注1,2, 4《张治中回忆录》中国文史出版社1993年2月版。

  注3《中日长江大决战》作者:孙挺信风云时代出版社。

第110章 赴约

  商埠大马路老北平涮羊肉火锅店。

  关世杰和秦川两个人坐在一个雅间里,火锅蒸腾起来的水气里,飘着一股股的肉香味。

  关世杰来到火锅店之前,就去了几百米外的大通旅馆,佯装是住店的客人,到里面看了一圈儿。

  小旅馆不大,有十几个房间。

  关世杰跟旅馆掌柜的聊了一会儿,问有没有一个叫高亚峰的住在这里?

  掌柜的说没有。再问有没有一个白白净净,斯斯文文的人住在这里吗?掌柜的就有点不耐烦了。

  “要不要我用警察的身份,先查查每个房间都是什么人?”

  “还是等我八点进去再说吧。”

  “站长,那些磺胺,你真的有销路?”

  关世杰一直想争取秦川加入共产党组织,现在他这样问,正好也试探他一下。

  “我打算送给陈翰章将军的抗日联军。”

  “啊!你不怕上峰知道?”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新四军也都是共产党人领导的抗日队伍,抗日联军也是抗日的部队,为什么不能支持呢?”

  “话虽然这样说,但是从上到下都在排斥共产党,你还是小心一点的好。”

  “只要你不对别人讲,没有人会知道的。”

  “放心吧,这件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高亚峰也是见钱眼开,什么钱都想赚,给你还惹上了麻烦。”

  “这也不怪他,咱们军统局的薪水也不高,加上在万花楼赚的那点儿钱,每个月除了开销,也剩不了多少。他见咱们在自动麻将机上赚到了钱,心里也着急着。”

  “站长,实业公司的事情,我也没出多少力。原本就想着赚到钱,给手下的兄弟们分分,那就算高亚峰一份好了。”

  “我已经跟高亚峰讲过了,咱们实业公司所赚的利润里,有他的一份。不仅是他,还有宋垣,姜云影,郑苹如每个人一份。”

  “那也应该是多劳多得,你和夏鹏飞还是应该拿大份儿的。”

  “这个事儿还是以后再说吧,眼下还是要把高亚峰这件事情处理好。”关世杰说:“下午我让吴彦章去了一趟万花楼,那些保镖说吴彦章从昨晚就没去。应该是被人软禁了。”

  “站长,你说还有没有另外一种可能?”

  “你说说看。”

  “会不会是那两个军需官的前任买家,认为高亚峰抢了他的生意,所以要和你面谈呢?”

  关世杰眼前一亮,还真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秦川分析的很有道理。

  现在无论从哪一种情况分析,高亚峰绝对没有生命危险。他只要不是被日本关东军宪兵队,还有特高课等特务机关的人抓到,其他问题都很好解决。

  因此,关世杰和秦川商定好了,如何应付接下来,即将要发生的事情。

  八点钟,关世杰准时出现在大通旅馆的门口,正当他准备再一次走进去的时候,一个推着独轮车卖冰糖葫芦的人喊住了他:“掌柜的,来两根糖葫芦吧。”

  关世杰没有理会,刚要推开旅馆的大门,就听卖糖葫芦的说:“前面50米有人等你。”

  关世杰停了下来。

  “来两根糖葫芦。”

  “一块大洋一根。”

  关世杰明白,这是卖糖葫芦的要跑腿儿钱。他掏出两块大洋,递给了这个人。

  “往东50米,马路牙子上有一个邮筒,旁边有一条小胡同,你往胡同里走,有人在等你。”

首节上一节58/15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