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前卒 第253节

“闵威就精明多了,知道6上干不过我们,倒是着力建设水师,当初我们还有将领嘲笑楚国这是在未雨绸缪,准备海上大逃亡。哼哼,当真是进底之蛙。闵若英从闵威手里承接了这些遗产,现在轮到我们难受了。”曹天成摇摇头。

“陛下,我们绝不能任由他们无限制向宝清增兵,必须予以回击。”束辉道。

曹天成摇摇头:“你安知这不是楚国人的又一个阴谋?”他看着束辉,双眼闪闪亮,“楚人海上力量强,而我们的海上力量已经坠落,两相比较,就算我们体量比较大,但与对方开战的话,其实半点上风也不占。因为楚人的水兵更精于水战。”

“陛下是怀疑楚人想要引诱我们在海上先与他们动手?”束辉恍然大悟。

“为什么没有这种可能呢?”曹天成点头道:“6上力量他们干不赢我们是铁定的,不然以罗良那种如此争功近利的性子,就任楚国东部边军主帅之后,尽然也能按捺得住不动就是这个道理。小规模冲突不断,大规模战事没有,因为他们很清楚,这样开战,必败无疑。但如果是在海上,那可不一定。要是我们先在海上失利,那我们就被动了。”

话说到这里,束辉也是无能为力了,这涉及到国家层面这几十年来在军事之上的布局,现在的齐国水师,近战护土还有余力,但要远洋作战,那可就不行了,万一大规模出海而坠入楚军陷阱,被楚人在远洋一鼓而歼,接下来齐国如此长的海岸,那可就要处处烽火了。真到了那个时候,齐国才真的被却了。

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不敢出海拦截楚人战舰,便只能任由楚人向着宝清增兵,这对于齐国来说,也是一个大麻烦。

“早知如此,当初就该把越国一鼓拿下,而不应当留下他们来喘这一口气!”他狠狠地道。

曹天成呵呵一笑:“那有这么简单,如果我们真想一鼓灭了越国的话,先不说越国真到了最后关头,必然会与我们搏死一战,就说我们真灭了越国,想要消化,完全统治越国需要多少年?而越国没有了,秦楚唇亡齿寒,必然会真正联起手来,那时候我们一方面要在越国保持大量兵力来维持统治,一方面要在两个战场同时向秦楚开战,胜负哪谈得上什么把握?现在虽然有了宝清这个麻烦,但至少,越国替我们牵制住了秦国大量的边军,让我们可以专心对付楚国,有收获必然便有付出,这是至理,世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事情?”

“那陛下,现在我们该怎么办?”束辉有些苦恼地道。

曹天成突然笑了起来,“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机会嘛,对于大齐来说,这一次在海上退上是一个大屈辱,而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便必须要加强水师力量,相信有了这一件事,加强水师力量不会再在朝会之上受到太多的阻碍,6军太强,总不能飞到海上作战吧?这正是我们改变我们水6两师是一个跋脚鸭的事实。”

“可是宝清那边?”束辉完全跟不上曹天成虑事的节奏,“如果让楚军在那边任意增兵,将来也会是麻烦吧?”

“你在哪边不是有朋友吗?”曹天成呵呵笑道:“那个叫做李锋的太平军领,是个很有意思的人嘛,现在已经掌控了沙阳郡,刘秋田这头千年的狐狸都服了气,很了不嘛!这个人你做过详细的调查吗?”

“这个人突然出现在雁山里,而且有一帮很忠心的下属,年纪应当不大,不会越过三十,但却是一名九级高手,在往前查,便完全没有了一点线索。”束辉道:“更重要的是,此人野心勃勃,恐怕不好驾驭。”

“一个不到三十岁的九级高手,哈,当真是前途无量。也难怪他野心勃勃。不过我们大齐从来不怕心有人野心勃勃,小辉子,你难道不是野心勃勃吗?重要的是,能不能驾驭得住这些野心勃勃的人。”

“陛下是想利用此人来扼制楚军在长阳郡的扩张?”束辉问道。

“越国人是指望不了的,他们现在能牵制住秦军已经是竭尽全力了,容忍过去的刘老狐狸现在的这个李锋盘踞在沙阳郡,在被灭了五千虎贲军还不得不忍着气招安莫洛,封莫洛为长阳郡守,便是他们国力枯竭的证明。”曹天民敲着身前的白玉石面,道。

“陛下所言极是。”

“我们不能派兵直接去沙阳,因为这会与这个李锋起冲突,进而会迫使他与莫洛,甚至与楚军联合起来,所以我们也只能学着楚人,站在这个李锋背后,给他支持,让他去替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可据我对太平军的了解,他们绝不会容忍我们派人进入他们的体系。”束辉沉吟道:“这个李锋率领的太平军,有着严格的体系,在我看来,他们虽然出身为匪,但更像一支军队。这也是我迷惑的地方。”

“没有关系!”曹天成摆手道:“先可以放手让他去打嘛,如果他不行了,自然会向我们求援,那时候再派兵派人过去,顺理成章。你不是给这个李锋在兵部挂了一个三级将军的虚衔嘛,下去之后,告诉兵部,这个李锋升为二级。”

“陛下,这件事情暂时不能公开,这个李锋现在可是接受了越国的正规军编制,说起来还是越国的高级军官了呢?”束辉有些尴尬地道。

“这样啊!这个李锋还真是有意思,左右通知啊!”曹天成笑道,“那你还是用你的门道去做这件事吧,总之要让这个李锋知道,朕,齐国皇帝很喜欢他,很重视他,只要他能够灭了莫洛,要什么,有什么。”

束辉点点头:“陛下,我明白了。不过陛下,我有些担心,如果这个李锋当真成事,击败莫洛,占了宝清,其势力可就不小了,到时候掌控其可就有些不易了。”

“还是哪句话,不要怕部下本事高,要问问你有没有力量驾驭住这些有本事的下属!”他往前探了探身子,笑道:“就算这个李锋掌控了长阳,沙阳,势力大增,在6上,他可有与我们大齐抗争的本钱?自然没有。良禽择木布栖,到时候,他会做出正确的选择的。”

“陛下雄才大略,自然可无视这样的事情,但微臣可不敢不虑。”束辉笑道。

“小心一些自是好的,但因为小心就缩手缩脚,这也不敢做,那也虑后果,就不是做大事的人了。”曹天成摇头道。

“是,陛下,那接下来,对太平军的支持,还是从鬼影这边走,知道此事的人还是越少越好。”

“嗯,你放手去做。”曹天成点头道。(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二章:丰收年

太平城,东来村,孙德亮手握着镰刀,看着田里一株株玉米杆上挂着的玉米棒子,满脸的皱纹都舒展开来了,虽然他们脚下是今年才开垦出来的生田,但架不住这山里地肥,平日里又照料得仔细,农人们都恨不得将床搬到田间来睡了,竟然在第一年里就迎来了一个大丰收。不仅是玉米棒子,套种的大豆也压弯了枝条,这一季的收获,竟然是远超先前的估计。

“开镰啦!”高高的举起手里的镰刀,孙德亮声音响亮的大吼了一声,弯下腰去,将一簇大豆秧拢在手里,举镰割了下来。

随着孙德亮下了第一刀,早已在一边迫不及待的东来村的村民们欢呼着涌入田间地头,女人和孩子们欢笑着瓣着玉米棒子,男人们则挥舞着镰刀,收割着大豆和玉米杆。这些玉米杆砍下来后,用铡刀切得细碎,装好了袋,送到太平城,可也是能卖钱的,这些都是送到军中充作牲畜饲料。

这是收获的季节,与东来村一样,围绕着太平城而建的数十个村子,几乎都在同一天开始收割他们这一季的收获。

而太平城,也开始将早已经空空如也的库房清理干净,准备迎接新的粮食入驻。辛辛苦苦一年,终于撑到了收获的季节,太平城主葛庆生一颗忐忑的心终于可以坦然的放进肚子里了,对他来说,仓里有粮,心里不慌嘛。

按照与周边那些村子的约定,前三年的收获,一半归太平城,一半归老百姓。今年是个丰收年,装满这些库房应该不是问题。

十数天的辛劳之后,田里已经变得光秃秃的,不过村子里的公仓里,却装满了粮食,一村子的人集中在公仓前的平地上,等着他们的村长孙德亮来分配所有人的收获。

站在石头碾盘上,孙德亮回首看着大开的仓门里那流淌着的玉米粒,心里满满的都是喜欢,一年前,他们还是无依无靠的流民,每天的生活指望就是那一碗稀得能照见人影儿的粥,一个个都面黄肌瘦,有气无力,只不过是一个吊着一口气的衣服架子罢了,但一年后的今天,他们有了自己的房屋,有了自己的田地,还有了这些粮食。

“老少爷儿们。”他大吼了起来。

“在哟!”回答他的,是同样充满了喜悦的吆喝声。

“去年这个时候,我们正在逃命,正在乞讨,今年,我们却拥有了房子,土地,粮食,还有平静安稳的生活,大家说说,我们要感谢谁?”他大声问道。

“太平城!”回答他的声音依然响亮。

“是的,太平城。我们老百姓,最重恩情,,能有今天的一切,都是因为有了太平城,有了李将军。”他转过身,向着太平城的方向,深深的弯腰鞠了一躬。

“按照与太平城的约定,我们今年收获的粮食,要上交给太平城一半,先前有人找我,希望我可以少报一些收成,这样大家便能多分一些,我毫不客气的痛斥了他一翻,人无信不立,太平城相信我们,给我们造了房了,分了农具,分了牲畜,给了种子,更给了我们度过艰难岁月的活命粮,可到了我们该报答的时候,却有人想将这种报答打折扣,大家说,应不应该?”

“不应该!”

“这种人该打嘴!”

人群里响起了斥责声,好几个人面红耳赤的低下头,悄悄地缩向人群的后边。

“好,我们东来村还是有信义的爷们儿多。”孙德亮连连点头:“今年我们丰收了,但粮食怎么分,还得有个章程。我与几个长者商量过了,今年我们还得紧巴着过日子,不是因为粮食不够,而是得为以后思量。仓里没存粮,任谁都心里慌啊,特别是我们这些挨过饿的人,大家说是不是?”

“对,村长说得是。”

“所以我们决定,这第一年按人丁分粮,只要是村子里的一员,男人按一天三斤,女人和娃娃们一天两斤这个数目来分。这样分下来后,还剩下的粮食,便存入公仓,以备不时之需,大家觉得公平否?”

“行,就按村长说得办。”

“村长说得有道理。”

“既然大家没意见,那三年之内,就是这个章程了,三年之后,村子里会再将所有的田地分到各家,到时候,可就看各家的本事了。”孙德亮笑呵呵的道。

对于村子里的状况,孙德亮心里是门儿清,有的一家七八口子,壮劳力多,有的一家则只剩下孤儿寡母的,平时也出不了什么力,但作为村长,他也只能在与太平城约定的这三年内尽最大的努力照顾,三年时间,足以让这些困难的家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直接的就是找个倒插门的女婿,其实像这种情况,不止是他们东来村有,周边的村子里,这种情况也极多,他们这些村长为了这些事也都是愁眉不展,都是老乡,总不能看着这些人受困,但一直这样吃大锅饭,其它人又有意见,也就只能以三年为限,拿太平城来说事了。

首节上一节253/176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