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小兵之霸途(上) 第36节

现在,公孙瓒听到刘易说攘外必先安内,他不禁目中精光闪闪,似乎是在想着将来出征北方大草原的事。

刘易跟着下来,与公孙瓒交谈了一下这一次对于夺回幽州全境的事,并将自己的计划再详尽的与公孙瓒说了一下。公孙瓒自然没有什么的意见,他决定承担起东路攻击的责任。

东路,其实就是从右北平沿海向渤海攻击的线路。现在袁绍的军队,大多都被吸引在冀州的西、北方,在渤海一带,反而没有太多的军马。公孙瓒现在有十万军马,应该可以应该这一线路。

刘易知道,只要公孙瓒能够杀到渤海,这就等于在袁绍的背后插了一刀,会让袁绍顾此失彼。到时候,起码幽州全境,就能轻易的让刘易夺取下来。

公孙瓒没有再说什么,辞别刘易,反回右北平准备出兵事宜。事实也没有什么好准备了,他失去了幽州大半的土地,让公孙瓒的补给无形中少了许多,但是,如今有新汉朝为他提供了军粮,还有精良的军械等等,让公孙瓒有了更大的倚仗。

另外。他虽然投了刘易,可是。他毕竟曾是幽州之主,他被袁绍打得一退再退,几乎被袁绍所灭,他的心里,对袁绍的恨意亦是深入骨髓,恨不能将袁绍斩杀于面前。公孙瓒知道,渤海城可是袁绍的最初起兵之地,对于袁绍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存在。如果他可以夺下渤海城,这无疑也是对袁绍的一个沉重打击。

当初他就多次出兵欲攻下渤海城,只是没能如愿罢了。

这一次,公孙瓒决定要夺下渤海城来,以一报被袁绍击败之仇。

公孙瓒离开之时,刘易同时命戏志才等人,挑选出了不少颇具才华的文官随公孙瓒一起去右北平。毕竟。公孙瓒归顺新汉朝,并不是说到刘易的面前一跪就算完成了,真正的,是要派人去接收公孙瓒的政权,改组原来公孙瓒的官府,使得官府可以更加好的在幽州行使权力。让新汉朝的政策,可以在幽州得到实质的施行。

公孙瓒的这个势力,其官府机构,当真的弄得一团糟,几乎没有半点亮点可言。公孙瓒的官府机构。更多的是向百姓征粮,而没有任何对百姓有利的正面的政策。这些。当初赵云早有向刘易反映过,刘易对此也是相当的无语。那时候,刘易还想,感情这公孙瓒他不知道粮米等粮食,都是从农作物身上来?居然没有半点支持或鼓励百姓从事生产的政策,却只知道每到粮食收获时节,就派人向百姓催粮。也幸好,公孙瓒向百姓征粮的时候,并没有太过苛刻,要不然,幽州的百姓肯定早就反了公孙瓒。嗯,事实幽州的百姓就反过多次,起码幽州各地,除了涿郡大泽坡基地辐射区当中比较少暴乱之外,别的地方,近些年还真的没有停止过暴乱。起码,山贼强盗无数,大多都是原来幽州百姓来的。

那些百姓,都是不堪官府给予他们的负重,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之下,大多都沦为盗贼。

反正,幽、冀、青、扬、豫等州郡,都是山贼强盗出名的多。

要治理好幽州,任重道远。不过,刘易相信,有着新汉朝的名号,还有着诸多利民政策,相信幽州很快便可以恢复元气。

公孙瓒现在,他算是从幽州之主的这个位置上完后退下来,今后,他将不会再过问幽州的政务,所要管的,就只是他手底下的这十万军马。刘易要他率军打哪,他便率军打哪,安心的做一个统军将领。

这样,公孙瓒反而更轻松许多,他将不用再为了自己军马的钱粮而忧心,再也不用为了军士的兵器衣甲等物而操持。他本人亦乐得如此轻松。

公孙瓒这十万军马,当中大半人马,都是追随他征战多年,将士的身上,永远不缺战斗经验,现在,他们更不缺战意。

被袁绍打得一败再败,佛都有气了,此刻虽然成了新汉军一份子,可是,公孙瓒的军马并没有打散编进别的新汉军当中,这使得他们私下里,除了认同自己是新汉军之外,亦有着一种他们是幽州军的想法。他们不想弱了自己的名头,急需要打一场胜仗来洗涮他们败过了袁绍之耻辱败名。

在军将战意熊熊之下,公孙瓒一回到右北平,向部下军将说了见刘易之事后,他们马上就请战,希望可以马上出征,他们都有点等不及了。

公孙瓒见状,决定马上出兵。

于是,被困多时的公孙瓒军马,有如猛虎出笼,直接开出了右北平,然后沿着渤海海岸,一路向数百里之外的渤海城进发。

右北平城向东向南方面,除了渤海,就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居多,就算有是山,都是一些小山而已。

这样的地势,是最适合公孙瓒的骑军活动的。当初公孙瓒之所以弃范阳而选取右北平作为他的政治中心,就是他想着这右北平四周都是平原,可以让他的骑军发挥出最大的威力。当时,公孙瓒想着自己的骑军无敌天下,有他的骑军坐镇,谁敢来侵犯他?只可惜,袁绍凭着要比他有着更大的兵力优势,硬生生的将公孙瓒逼得死守右北平,让公孙瓒没有办法发挥自己骑兵的优势,几乎败亡在右北平。

一直以来,公孙瓒都以为,大草原、平原,都是骑军的天下,这一次,他的心里想着,一定要打出自己“白马义从”的威名。

右北平城往东南的方向,是广阔无边的平原,平原当中,还有不少的城镇。

这些城镇,其实都是被袁绍占据或是曾经占据过。近年,公孙瓒暗里投了新汉朝之后,他一直在整军练军,但却并没有出兵去将那些依旧还在袁绍手中的城镇夺回来。主要的是,他想到既然已经投了刘易,自己不好擅自出兵了。如果因为他的出兵,又与袁绍发生缠战,这似乎会不太好,会影响刘易全局的布局。

因此,公孙瓒就一直忍到了现在,他才出兵。

第三十四章 麴义守范阳

在处于平原上的城镇,虽然留有袁绍的守军,可是,面对突如其来的公孙瓒骑兵攻击,袁绍军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事实,袁绍的守军,虽然早有所提防,可是,他们依然难以抵抗公孙瓒的军马攻击。

嗯,在右北平四周数百方圆的地区当中,城镇虽然有不少,可是,真正的郡城就只有右北平城,一般的城镇,其实都没有派驻太多军马死守的必要。因为平原地带的城镇,无险可守,就单单是他们那城镇的城墙,是不可能抵抗得了敌军的攻战的。又或者说,右北平四周的城镇虽多,但大多都是一些小城,不具有驻扎大军镇守的战略价值。

所以,像那些小县城,一些小镇等地方,所留下来驻守的袁绍军就相当要较少了,县城一般留守的兵力,不会过千,而小镇等地方,能有数十个袁兵镇守就算是相当不错了,特别是一些城镇,根本就没有城墙,又或者城墙早已经毁坏,一直都没有修葺好,这样的地方,要不是袁绍为了宣示主权,为了对那些城镇实际统治权力,他们都不会留兵驻守。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公孙瓒的十万军马,就势如破竹,一路收复了数十个城镇,将那些被袁绍占去的地方收复回来,不过,收复回来却不是他公孙瓒的,而是属于新汉朝的领土了。

而刘易从大泽坡基地派出了不少从洛阳带来的文官随公孙瓒一起到了右北平,所以。公孙瓒现在,就只管攻战夺下城池,不用他去多管治理百姓的问题。所以。他的大军,推进得特别的迅速。

一天的时间,公孙瓒的先锋骑军,就已经杀到了离渤海城不到五十里的地方。不过,天色已黑,不利于进攻了,公孙瓒的军马才停止了继续进军。

而在公孙瓒出兵的同时。刘易亦与公孙瓒不约而同的出兵,只是刘易的目的,是离涿郡并不是太远的范阳城。

范阳城。当初就说到过,其实是幽州的州府所在,地处幽州中部,是幽州的经济政治中心。只是在当初幽州刺史刘虞被公孙瓒所杀之后。范阳城历经多次动乱,使得其城在幽州的政治地位急剧下降,远不及右北平那么的繁荣了。

嗯,不要说繁荣,甚至可以说有点破败。

刘易与一众大将,率军到达了范阳城下,看到范阳城的城墙斑斑驳驳的痕迹,就知道这一座古城会有多少沧桑。不知道历经了多少的动荡。

要不是虽显破败,但依然算得上是雄壮的城墙。刘易还真的不敢相象这范阳城曾是幽州的经济政治中心。

刘易所率的军马,有第一军、第十六、十七、十九军,另还有两军。

一共十五万大军。

如此多的兵马,一路开来的时候,沿路已经有好几个城镇闻风而降,兵不血刃的收复了数个城镇。

而范阳城,探子早探到,范阳城内,就仅只有两万军马,当中,只有一万军马算得上是袁绍的精兵,余下一万军马,就是一些新军。

范阳城虽破败了,可是其面积并没有缩小,两万袁军镇守这若大的一座曾是州府的大城,兵力就略显不足。嗯,不是不足,而是大大的不足。

刘易可以从范阳城头的稀稀落落的袁军旗帜上可以看到,城内的守军的确不多。连城头上所防备的袁军,亦没能站满城头的墙垛。

不过,刘易却不敢轻视眼前的袁绍守军。他们兵力虽小,可是,却没有因为刘易的兵力优势而屈服,而是一副准备死守,与刘易死战的样子。

不战而屈人之兵,刘易自从从并州白马城率军到达幽州涿郡大泽坡,以及现在出兵所经过的在袁绍所统治下的城镇,几乎都是刘易的军马一到,守城的袁军要不是投降就是早早就落荒而逃,让刘易不费一兵一卒便能得到了不少城镇。

现在的范阳,应该是刘易这次出兵所碰到的第一个敢反抗刘易的地方。

之前,所为先锋的文丑,他率军先行赶到了此范阳城之下,喊话劝降的时候,还和范阳的守将交战了一阵,文丑居然没有击败那守将,而是被守将一激,发起了攻城战,被打得退了回来。还好文丑的副将见机得早,及时终止了攻城战,要不然,文丑的这先锋军,恐怕就要折损不少人马。但纵是如此,文丑的先锋军居然伤亡了百余军士。

刘易率大军赶到,听了文丑带着懊恼的汇报,心里还真的有点奇怪,袁绍军当中,居然还能与文丑一战的大将么?

刘易率军前来攻击范阳,是有过调查才率军进攻的。哪怕是这样,在刘易的军马四周,亦有无数斥侯探子在侦察着,随时将一些情况反馈回来。

由于太史慈进占了黑山内部至西北一带,以及赵云已经向中山、常山等地发起了进攻,吸引了袁绍的众多兵力。

实际上,袁绍一开始,就在是否派大军镇守幽州中部地带的范阳而犹豫不决。在黑山失守,中山、常山等地区又遭受到了赵云骑军的猛烈攻击之下,袁绍已经决定不再向范阳派出援军了。

所以,刘易的斥侯探到,高阳、任丘、河间等地,根本就没有袁军向范阳派出援军。

首节上一节36/180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