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小兵之霸途(上) 第206节

“可是……”

“没有可是,现在的情况,我们还能逃得出去?难道,你们都想看着我们这十万兄弟被新汉军全杀死在这里?”李典决言道:“你们都在这等着,待我前去与刘易一会。”

李典挥手,着亲兵牵来了一匹战马。在新汉军的床弩停止了攻击之后,他们多少都带了少量战马来到了这伏击大阵后。

李典,字曼成。山阳郡钜野人。

别看李典,作战勇猛就以为他只是那些有勇无谋的山野匹夫。

实际上,李典能深受曹操的看重,并不仅仅只是这些。历史上的李典,他是一个深明大义的人,为曹操征战,立功无数,却从不与人争功。他崇尚学习,以及本身就有一股儒雅的气质。嗯,别看李典是一个堂堂的大汉,但他的身上,却真的有一种气质,平时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一个学士而非将军。在曹军军中,如果李典仅仅只是只有勇猛,他是不可能获得曹操的看重的。他本人,亦非常尊重博学之士,在军中,被许多将士视为长者。

当然,李典的出身其实也不凡。虽然很难追究李典真正的家世如何,但是,却可以从一些侧面的记述当中,可以推测得出李典的出身是如何不凡。

这个,李典有一个伯父,名叫李乾。

其伯父本来就是一个人物,在黄巾暴乱其间,李家便有食客数千,那个时候,李乾就投了曹操。由此可见,李典的这个李家,可不一般,要是一般人的人家,能有食客数千?要知道,若放在战国时期,家有食客数千,那都是可以和战国四大公子齐名的名人存在了。

或者说,曹操掘起,在初期,应该是受到了李典李家的大力鼎助。再加上李典本人亦有才干,如此,曹操才会如此看重李典。

刘易在收到曹军当中的将领李典要跟自己谈话,不禁在脑中恶补了一下李典这个曹将。发现这个李典,居然还真的有点不简单。

想了想,刘易便催马出阵。到阵前来与李典见面。

刘易没有带亲卫,李典亦没有带,两人在两军阵中会面。

“李典,字曼成,兖州山阳钜野人。嗯。听闻,你们李家,还是当地豪族,不知是否是如此?”刘易面带微笑,率先向李典拱了拱手道。

“哦?”李典神色一呆,有点惊异的拱手回礼道:“败将李典拜见太傅。太傅是如何得知李某的事?不会是专门派人调查过李某,或者太傅早已经将曹丞相帐下的所有的都调查过了一遍?”

“哈哈。我新汉朝是大汉朝廷,而你们曹丞相,亦称是大汉朝廷。互相刺探,亦是当然的。”刘易哈哈一笑道:“嗯。听说过李典将军虽为战将,实际却是一个儒雅之士,今日一见,果然如此,倒让我刘易想与李将军结交一翻。”

“太傅莫要折煞李某了,李某只是一介匹夫,谈何儒雅,只是李某心里羡慕像太傅这样有着惊世之才的名士。只是一直没有机会与太傅见面罢了。呵呵。其实……”李典说着,脸色一苦,苦笑着道:“其实。李典心底里,只是仰慕太傅的文才,但真心不想见识太傅的武勇,尤其是不想与太傅在战场上对阵。这让李典深感挫折啊。”

李典把话引到了眼前的战争来。

刘易脸上谈谈一笑,摆了摆手道:“好了,李典将军。有些事,不是你我可以决定得了的。现在,大家亦只是各为其主。说吧。你现在见在下,有什么的建议?”

“太傅,李典欲率此曹军十万,投降太傅。不过……”

“哦?那说说看,你有什么的条件?”刘易打断李典的话问。

战败一方投降,这自然是常事。每一次战争,除了一些特别惨烈的战争,一些特殊情况下的战争。真正在战场上被斩杀的将士,估计不会太多,相比较而言,投降及逃走的士兵,会更多一些。

刘易也不会当真的就坑杀了这么多曹兵,除非真的是没有办法,如果可以招降他们的话,那自然就招降。

何况,曹操的这些士兵,战斗力不俗,如果能招降他们的话,就等于新汉军就多了十万精兵。

当然,就算招降了这些曹军,刘易也不敢轻易相信他们的,因为刘易不会怀疑这些曹兵对曹操的忠诚,特别是那些曹将,像李典,他说要投降自己,刘易是不会相信的。如果李典当真的说要投降自己,那他肯定就是诈降。

这样的话,刘易就要考虑考虑是否要接受,又或者要好好考虑一下要如何处置这些曹操的军将及下面的将士了。

不过,李典此时似考虑了一会,有点难以启齿的样子对刘易道:“太傅,李某的第一个条件,就是我李典个人不会投降新汉朝,不会归顺于太傅你。”

“哦?”刘易有点意外的望李典,这个,刘易还真的没有碰到过跟自己谈投降,谈条件,但他个人都首先要言明不会归顺于自己的事。

“第二条件……”李典望了刘易一眼,见刘易只是惊咦一声,没有出声发问,便继续说道:“曹军当中,有一小部份对曹丞相特别忠诚,他们宁死也不愿降的,对于这部份曹兵,李某想请太傅网开一面,可以将他们禁起来,又或者……放他们离开……”

“还有第三么?”

“……有……”李典犹豫了一下道:“第三,李某想请太傅善待这些曹兵,他们,尽皆精兵,最起码,李某希望太傅莫要将他们作为苦力奴隶一样处置。呃,就这三个条件了。”

“嗯……”刘易没有马上答应,而是侧头望着李典问:“李典将军,其实,你所言及的这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和第二个条件可以合在一起来谈。因为,曹军的将士,当中不愿意归顺我刘易,也包括了你李典在内。你何不多加一个条件,比如说,你自己个人又想要如何?”

“我个人?……”李典扭头,望着后面依然还有喊杀惨叫声传来的地方,然后神色有点痛苦的道:“太傅,李典现在,根本就无意考虑个人的问题。这一次。是我们太大意,不,是连续两次,都是在这同样的地段,是我们犯了错。害我们这么多兄弟都惨死在这里。李某心里非常明白我们曹军将士的心,他们是宁死也不愿降的。但是,李某却不想再看到他们作无谓的牺牲,在你们新汉军的弓箭大阵的攻击之下,我们就算有再多的人马,恐怕都逃不过被屠戮的命运。现在。李某只想他们活着。”

“我问你个人意欲如何?”刘易听李典说这些,皱了皱眉问。

站在刘易的立场上,与曹操是对立的,自己不杀曹操的军马,就会被曹操反过来屠杀。因此,在这方面上,刘易是没有话可说的。刘易哪怕心里不愿意杀太多人,可是,有时候不杀还真的不行。

“我……我……”李典吞吐着道:“是我李某着这些曹军投降,也就等于我李某亦背叛了曹丞相,愧对了丞相,无颜再见丞相。因此。待太傅答应了李某,受降了这些曹军之后,李某就唯有一死。以谢天下。因此,第一和第一个条件,得要分开来说。”

刘易有点讶然的看着李典,似是没有想到李典居然是抱着一个必死之心。

刘易想了想对他道:“李典将军,这你可是有点另人所难了。不用你说,刘某亦知道。这一支曹军,是曹操的精锐之师。要不然。我刘易亦不会花费这么多功夫,连续在此伏击你们曹军。这支曹军当中,有多少你们曹军的将士不愿投降的?如果是大半都不愿降呢?那些不愿降的,难道我将他们放了,待来日再来攻击我刘易?这世上哪里会有这么好的事?我刘易虽然大度,可是也没有大度到这个地步。”

“那、那依太傅的意思……”李典也自知自己的条件有点让人所难,他本来就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并不认为刘易就真的会完全依了他之愿。毕竟,现在双方都是敌人,不可能因为说几句奉承的话就能让他如愿。

“我的意思?第一,你们现在要无条件投降;第二,如你所愿,投降的曹军,我不会亏待他们,起码,不会将他们当作苦力奴隶。第三,我可以答应放你们一部份的人离开,但是,却是有限制的,最多,就只能放了你们五百人。这当中,包括了你李典在内。嗯,我刘易亦是一个爱才之人,你李典身上,有值得我刘易看重的东西。所以,我可以答应放你李典离开。但是,我还得附加一个条件。你回去见到曹操,就转告他,荆州,他不能再插手,不得再增兵襄城。当然,这仅限于襄城,限于荆州,别的,如冀州,他曹操若想挥军北上,与我新汉军在冀州一战,那就随便。我新汉军大军会在冀州等着他。”刘易沉着脸,凝神望着李典,不容置疑的道。

“可、可是曹丞相可不是我李典可以左右得了……”

刘易一摆手,道:“我这只是让你转告,并不是让李典将军你代曹操决定。假若,曹操坚持要插手荆州的事,要增兵襄城,想从中混水摸鱼,想打我新汉朝的主意,那么也是曹操的事,到时候,就别怪我刘易挥军攻伐你们兖州、许昌了。”

这个时候,李典知道他已经别无选择,他可以不在意自己的性命,抱着必死的心态,但是他却在意自己将士的性命。所谓好死不如赖活着。

他咬了咬牙,点头道:“好!那我这便回去率军投降。还请太傅可遵方才所言。”

“哈哈,我刘易岂是那种言而无信的人?”刘易见李典同答应了自己的条件,不禁心里一喜,笑道:“嗯,你回去,让曹兵放下武器投降,然后,我会随你挑出五百人离开。”

“一言为定!”李典知道现在多说无益,能保住自己曹军大多兄弟的性命才是最为主要的。

拱拱手,李典勒马回头返阵。

回到曹军当中,李典如实的向一众曹军军将说了他与刘易所达成的条件。

一下子,还真的炸了窝。

当下便有不少曹军军将,不愿意投降,还想着要与新汉军战到底。

不过,李典极力苦劝,让那些鼓噪的将士安静了下来。

的确,他们当中,不少曹军将士宁死不愿降。可是,却不代表所有的曹军将士。

当中,许多将士,有妻儿父老,他们若战死沙场,家里的妻儿又将如何?

这可不是少数,而是差不多十万的曹军啊。他们如果当真的宁死不降,要与新汉军决战到底,那么他们就只有死在这里的下场。

首节上一节206/180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