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小兵之霸途(上) 第1337节

若非沃洛吉斯五世还有着数十万的大军,并且守住一座坚城,多少都可以延阻一下汉军的攻击进度的话。塞普蒂米乌斯路易斯都认为,根本就没有了在底格里斯河布防的必要。

反正,现在大条大河的西岸,都处于一种热火朝天的状况当中。

还别说,这个不用多久,两条大河的防线便已经很明显的可以看得见效果。

一堵堵的土石构筑的河防,就出现在河西岸上。

这些河防,一层层的,有些多达三五层。

一般都是先有一道土石墙,挡在河滩离河两三百步距离的地方。后成不远,还有一道土石墙。梯次高低有序的分布着。

表面看来,汉军想要攻杀过河来,恐怕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全都是无用功

安息帝国帝都一带地区,是真的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数以百万计的军民在一起修筑抵御汉军的工事,这样的动静,恐怕亦是这西方前所未有的事。

哪怕两年多前,他们修筑巴基斯坦防线的时候,也没有一下子提入这么多的人力物力。

当时构筑巴基斯坦防线,那毕竟是远离他们安息帝国人口相对集中的边防区域。他们不可能一下子就征集得了那么多的人手前往构筑。所以,他们花了更长的时间才基本完善巴基斯坦防线。

而现在嘛,可以用米索不达米亚平原的防线来称谓他们这一次所构筑的防线。

因为,他们不仅只是在底格里斯河构筑了防线,还在幼发拉底河西岸构筑了防线。所牵涉到的区或,其实就是整个米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区域了。

底格里斯河畔,因为集结了两三百万帝国联军的关系,又利用这帝国联军的军马,驱赶以安息帝国帝都四周的安息帝国民众前来参与修筑工事。连帝都城内的民众都没能幸免。

在这个时候,帝国联军方面却不会去理会安息帝国民众的意愿了,基本上都是强制性的。他们安息帝国帝都以及四周的城镇村落,几乎所有的青壮,全都被驱赶到了底格里斯河西岸沿线。

其实也不仅只是青壮,许多的手脚利落的老人妇孺,也同样被征调前来,干一些他们能够干的事务。

人多力量大这句话的确不假。

底格里斯河流域西岸沿岸的防御工事,其修建速度还真的可以用神速来形容。

短短十来天的时间,就能让他们修筑得似模似样,阵势浩大。哪怕是处于底格里斯河东岸的汉军,也都为之叹为观止。

有时候,今天望着对岸,还是一片平整的河滩,可是一夜起来后,却发现对岸已经耸立着一道长长的城墙。

帝国联军方面修筑河防,也不是随随便便修起来的。很明显是经过一些精通构筑工事的能人的设计。

还有就是,他们肯定也吸取了教训,针对汉军的远程攻击手段而进行设计的。

他们的河防,基本上都是构筑在离河面约两三百步的距离。如此,刚好可以让他们处于汉军的弓箭射程之外。这就使得汉军如果想要攻击到他们的堤墙上的军士的话,就必须得要登岸才可以。

可是,汉军如果登岸,那么他们就可以对汉军发起攻击,并且,留给汉军登岸的空间也不大,并不足以让汉军登岸之后布阵,利用弓箭大阵来压制他们。

可以说,如果汉军当真的要对他们发起进攻,要强行攻击抢滩登陆的话,恐怕还真的不容易,必然要付出不少的代价。

当然,或者汉军的水军能够从波斯湾驶来,利用战船上的投石机对他们的河防进行打击或摧毁。可严格来说,这样似乎也是不太可能的。

先不说汉军的战船上的投石机是否可以摧毁他们的河防吧。哪怕就是摧毁了,但他们还会有第二道防墙、第三道防墙,这些都是构筑在汉军投石机的射程之外的。

但实际上,汉军战船上的投石机,恐怕却是难以真正的摧毁得了那些河防的。因为他们的河防实在是太长了,这可不是一里两里,而是数十里上百里长的。

哪怕打开了一个缺口,在他们拥有大量的军马的时候,可以随时调来更多的军马来堵住缺口。所以,这就使得汉军想要直接突破他们的防线,就显得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

何况,帝国联军的军马,他们其实也并不需要修建太过坚固的工事,也并不需要在全程的西岸都修建工事。

他们就只需有一个可以让他们藏身,可以躲避汉军从河边射来的弓箭就可以了。如此,他们就可以躲着向从河里攻来的汉军放箭。

一条大河,并非全程都适合登陆的,有许多河段都是比较险要,并不需要再特意的修筑什么的防御工事,他们就只需要派驻人马在岸上守着便可。

所以,帝国联军方面修建起底格里斯河的河防,还真的很快。

想想,一小段的河防,他们可以投入数以百万计的士兵及民夫,甚至还是日夜不停的修建。所以,很快就能让他们修筑起来。

他们驱赶大量的民夫,到两河之间的山岭当中去筏木采石,然后直接用军马将那些木材石料大量的运送到河岸。再驱赶民夫按他们的设计,在河岸上筑起堤防。

他们会先打下一根根的木桩,再用一些石块砌起来,中间再填上沙泥。如此,一道简单的堤墙就能快速的筑起来。

数以百万计的民夫,各施其职,就如蚂蚁搬家一般,什么样的工程,都能让他们在短时间之内给弄起来。

说真的,如果不是刘易及时让他将自己的计划送到了底格里斯河东岸的汉军手上,他们恐怕还真的会发急。因为对岸的帝国联军的工事修建得越多,防守越是严密,他们就越难攻杀过去。

所以,他们一定会想着,要抢在帝国联军完善防御工事之前,杀过河去,起码,得要突破他们的一个缺口,如此才可以让汉军能够有一个更好的渡河点。

但现在,底格里斯河东岸的汉军,尤其是军将,此际却没有了一点焦急的情绪。他们反而是饶有兴趣的每日都在观望着对岸的情况,一副事不关己看着帝国联军方面的忙碌。

现在底格里斯河西岸的情况,是汉军可以观察得到的情况,这些情况,让汉军不由想起巴基斯坦防线来。

有时候,不少汉军将士都会想,这西方帝国方面还真的有点搞笑。他们不知道,战争终究还是人来打的。他们搞出这么多的这个防线又哪个防线又有何用?他们花费了那么多的人力物力,构建了巴基斯坦防线。可是最终如何?却一点作用都没有起到,等同是没有一般,让汉军轻易的就全线突破了。

事实上,战争嘛,还真的得要无所不用其极。像这西方帝国方面,从一开始就不敢直面汉军,从开始就想着守,还真的一点用都没有。

当初汉军攻取贵霜帝国,其实真的是立足未稳。如果安息帝国方面,他们能够拼死一搏,不顾一切的派出大军直接杀入贵霜帝国,那么汉军肯定顾不过来。起码,有可能直到现在,都还不太可能将整个贵霜帝国都攻取统治。

汉军那时候,说到底都是只有那么两百来万的大军,哪怕是再强,面对这么一个领土辽阔的国度,不可能对每一个地方都难做到牢牢控制的。

那时候,汉军最多就只能对某一些主要的城镇进行控制。若安息帝国的大军,尤其是后来他们有着数百万的大军的时候,就那么一下子涌进安息帝国,那么肯定会打乱汉军的部署。

别看汉军能够在两三天的时间之内,一下子灭了帝国盟军派过河去的那百万的帝国联军。假如说,帝国盟军方面不是只派了那么一百万,而是派了那么两百万、三百万。那么汉军就肯定不可能对他们进行歼灭。

其实也不用如此,当时他们如果当真的敢全线出击的话,那么汉军也不可能真的抵挡得住他们的帝国盟军。

汉军那时候,就是怕他们全线攻击。毕竟,汉军并没有像他们那样,对整个巴基斯坦防线都进行构筑工事的防御。面对帝国盟军的全线攻击,汉军也不可能全线守得住。必然会被他们攻入贵霜帝国。

如此一来,汉军就必须得要放弃许多地方的驻守,只能集中一定的兵力来守住一些主要的城镇。

这样,广阔的整个印度半岛,就可任他们帝国盟军去破坏。

可以想象得到,当时大汉花费了那么大的人力物力所统治的印度地区,被他们帝国盟军的攻击所完全破坏掉。那时候的印度地区的人,对大汉也绝对不是真正的归心,一旦有着韦苏提婆等原贵霜帝国的军马一起,肯定可以被他们征召到更多的原贵霜帝国的军马。这样一来,又岂会再有现在的印度军团?

起码,如果印度地区遭受到了帝国盟军的破坏,那么大汉现在,也不可能就杀到了安息帝国来。

首节上一节1337/180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