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小兵之霸途(上) 第1334节

也就是说,现在的大汉,要以一种绝对的征服者的姿态,君临西方,打掉他们的那种傲气,要让他们永远对大汉臣服。

这一点,刘易认为是非常重要的。

事实上,后世两千来年之后。又或者说一直来都是如此吧。

白色人种,似乎对别的肤色的民族,总会带着一种仿似他们天生下来就有的优越感。

别看后世的时候,华夏掘起,成了世界强国之一。可是,却很难从根本上改变这样的一个状况。那就是西方人,对汉人,甚至是整个亚裔的人种,都会带着一定的岐视偏见。尤其是针对黑人更甚。

这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普遍现象。

别说华人到别的西方国度了,就说那些西方人来到华夏,都是一种趾高气扬的姿态。还真的不知道谁给他们的优越感。

自然,这个也跟汉人被满人奴役了数百年有关。使得汉人骨子里,似乎总会有一种崇洋媚外的潜意识心态。

这个,也跟一些国情有关,因为,哪怕是那时候的官府,特么的一听到外宾的这两个字,就特么的如哈巴狗一般的去捧着,生怕洋大人不高兴。

事实上,有汉人还没有被满人奴役之前,那些洋人,在汉人的眼中,都是一些可笑的夷蛮化外之人。汉人在他们的面前,那绝对是一种主人的心态看着一些奴才的态度。

刘易很痛恨后世的这一点。所以,他要从现在开始,就从根子上打掉西方人的那种骨子里的傲慢,打掉他们的那种可恼的天生优越感。

刘易要让他们,从此只能成为汉人的一个附属民族。

他们西方帝国,不是以文明自居,不是以体形要比汉人强壮为傲,看不起别的肤色的民族人么?

那好,现在就给他们机会,让他们集结更多的军马,然后,汉军一次性打掉他们所有的军事力量。如此,让他们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有一个更沉重的打击。刘易要由此打下一个,让他们西方帝国永远都不能翻身的基础,让他们永远都畏惧汉人。

对,就是畏惧。

既然因为肤色的问题,西方白种人不可能会对大汉产生真正的归属感,不可能真正的彻底汉化。那么大汉就要让他们永远对汉人畏惧,并由此永远臣服于大汉的统治。

有时候,刘易觉得,自己能够穿越回到这个三国时代真的太好了。因为,在这个时期,世界上还没有后世的那么多的制约,只要自己的大汉够强,那么就可以大大方方的征服这个世界。

不似后世,如北美,他们不停的对世界各地发动战争,可是,强如他们,却不能公然的直接侵战他国,每一次战争,都还得要假惺惺的找一些借口才能发动。要不然,就言不正名不顺,会遭受到国际上的反对抗议。

又如华夏,在北美的挑唆之下,周边的一些小国,总是不停的挑畔着自己。但是却碍于种种原因,总不能真正的出兵灭了他们。

虽说,那些小国的挑畔,并不能影响到华夏的发展,他们就如一些跳梁小丑,奈何不了华夏。可是,这些终究是一些让人感到恶心的事,总会让人感到憋着一肚子气,心里不痛快。

当然,这里面,的确还有着许多因素制约着的原因。毕竟,在后世,华夏虽为强国之一,可是却也没有强大到可以无视世界那些强国的时候。

但现在却不一样。现在,大汉强盛,哪个帝国不服?哪个民族不服?丫的咱就打到你服。

并且,这个也不是打了就算,咱还得要奴役他们。

刘易觉得,现在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年代。

底格里斯河有着百多万的印度军团以及一部份的汉军,足可以牵制住开到了安息帝国帝都的西方帝国联军。

从他们不敢渡河攻击这一点上,亦可以看得出西方帝国联军的底气不足。

所以,这个也就给了机会大汉,让大汉马上调动大军前来,跟他们打一场大决战,一战定江山的机会。

另外,刘易也不想在西方拖延太久了。这不仅仅是刘易感到不太耐烦,就是下面的军马也都感到有些不耐了。

现在的汉军,明明有实力可以灭了那些西方帝国,这特么的还有必要为了能够更好的统治他们而放缓进攻的步伐么?

用许多汉人的话来说。特么的,他们西方人的死活跟我们汉人何干?咱们前来统治他们,给予他们更好的活路,这已经是对他们最大的优渥了,还想咱们像对待大爷一般的对待他们?

不管那么多,咱们先打败他们再谈其他。

刘易深以为然,觉得军中的这些流言,也是这么的一个道理。

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断敌后路

对待罗马帝国,的确得要区别对待。汉军必须要给予他们一次极为沉重的打击,才有可能真正的打掉他们的傲气及优越感。要让他们明白,谁才是这个世界的主导者。

所以,获知西方帝国再一次结盟,并且集结了近三百万的大军于安息帝国帝都。于此,刘易有点喜乐见闻。

刘易觉得,能够在安息帝国帝都一带,跟整个西方帝国方面的联军打一场大决战,如此更有利于大汉在西方帝国人的心里树立一种更强悍更强大的高大形象。如此也显得更为直观,更加的能让西方帝国人心服口服。

这样,也要比刘易早前所考虑的,让甘宁率汉军水军打通进入地中海水路,让汉军直接杀到罗马帝国帝都,攻占罗马帝国帝都之后再灭掉罗马帝国方面的抵抗力量会更好一些。

若能就在安息帝国帝都一带,跟整个西方帝国打一场大决战,一举灭掉整个西方帝国的中坚力量,如此也将会是一场奠定大汉对整个西方的统治之战。当打胜了这场决战,汉军的水军再杀进地中海,杀到罗马帝国帝都,直接攻占了罗马帝国的帝都的话。那么就基本可以宣布大汉对整个西方的统治。

如此的打击,相信绝对可以让整个西方的人都由此而失掉精气神,见到汉军,都不敢再抵抗。

如此,现在汉军方面所需要做的,就是马上调集军马,准备跟帝国联军决战。但是汉军方面,却也不需要太过过早的向帝国联军发起攻势。

因为刘易考虑到了罗马帝国方面,肯定也会继续增兵。所以,得要留点时间让他们增兵。

在安息帝国帝都一带,集结的帝国联军越多,到时候汉军击败了他们之后,对他们西方帝国的打击就越大。

一个更加庞大的大会战的想法,马上就在刘易的脑中形成。

现在,就任由西方帝国方面增兵安息帝国帝都,帝国联军来得越多就越好。

最好,就让帝国联军方面,误会汉军一时没能攻过底格里斯河去,就如以前在印度河的那般,让他们看到可以依托底格里斯河跟汉军对持下去的假像。

如此,让他们西方帝国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来布防,并且调来更多的帝**马。

而汉军,则可以利用这一段时间,调集于印度、安息帝国境内的所有汉军,在底格里斯河东岸集结,并且做好渡河强攻之势。

但是,这个并不是最为主要的,最为主要的是,可以令赵云、太史慈等汉军大军,立即渡过顿河,但却不是直接西进,而是绕过里海东进,直接杀到集结于安息帝国帝都的侧后方去。

其实就是杀到后世的土耳其。

当然,汉军暂时也不用真正的占据后世的土耳其地区,就只需要杀到土耳其的东南部地区便可。

如此一来,这就等于是汉军直接给断了集结在安息帝国帝都的帝国联军的退路。到时候,汉军一方面从底格里斯河东岸发动进攻,一方面,再从土耳其方向发起进攻。如此,就可以一举将所有的帝国联军围歼在安息帝国帝都一带。

刘易马上将自己的构想,送往两方面的军马统帅去,让他们考虑一下自己的计划是否可行。若可行,他们马上就可以开始布局。

刘易再给他们一个月的时间,一个月之后,所有的军马都要到位,然后打响这一场世界征服战的最后一场大战。

刘阳、郭嘉、关羽方面,对于刘易的这个构想并没有太多的意见。因为不管是否有西路远征军的远程阻断帝国联军往西方的退路,他们都必须得要马上集结大军于底格里斯河的东岸。现在,他们也已经开始行动了。

首节上一节1334/180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