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小兵之霸途(上) 第1329节

不仅是如此,严格上来说,基实他们已经算是败了,杀到最后。三路汉军骑军,所向披靡,兵锋所向,那些帝国联军的军马,都有如见鬼一般,惊惶的避开,不敢再挡其锋。

如果从高处望下去,便可以看得见,敌军的大军,就有如是滔滔的大海。而汉军的三路骑军,就是三道破浪前行的船舰。

其实也不是冲击太久。没多久,三路汉军骑军,便呼啸而出,直接杀透了敌军的大军。

杀出阵去的汉军将士,人人兴奋莫名,一面快马加鞭脱离敌军的人马,一面哈哈的狂笑,似是嘲笑这些帝国联军的不堪一击。

这一次冲击敌军大军,对敌军的杀伤的确不多,对敌军所造成的伤亡可能不过是数万人。但是,在敌军的重重包围之下,汉军能如此轻松自如的杀出重围。这不仅是对汉军的士气的振奋,更是对敌军士气的一个极大的打击。

当然,三万汉军骑兵,也的确有不少的损失。最后突出去的,还只有两万来人。在冲锋过程当中,的确也伤亡了近万的人马。

这样的近战,想要没有伤亡是不太可能的。

这一点,其实在当年赵云、太史慈率汉军冲击乌桓大营的时候便有所体现了。

正如以上所说的那样,多少都会有敌兵能够将一些汉军骑兵击落马。对汉军的骑军冲阵形成一点威胁。

但总的来说,汉军的这三万来人马,能够从敌军的两百多万的大军当中杀出来,这就是一个壮举。

伤亡那么多的汉军将士,当然遗憾,但活着的汉军将士,却是无上光荣。

当然,战争还没有完。

汉军虽然杀透了敌军的包围,暂时摆脱了敌军。可是,从大营到底格里斯河并不远。不用多久,敌军的大军就能杀到。

另外,早前撤退的印度军团的人马,他们分出了一部份的军马,据着沿路的一些稍为险要的地势,正在阻击追杀他们的敌军。

而现在冲杀出敌军大军的汉军骑兵,自然也趁势,将所看到的正在遭受到帝国联军围攻的印度军团的人马救了出来。

不过,这些都是比较零星的战斗了,汉军骑军从后掩杀,轻易就能杀散了那些帝国联军的先行军。

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渡河问题

印度军团留下来阻击帝国联军追击的人马,他们的处境跟从大营突围杀出来的汉军人马是完全两种不同的情况的。23US.COM更新最快

汉军是一路悍勇无匹的从敌军大军当中杀出来的。而印度军团留下阻敌的人马,却就没有那样的本事了。

还幸,他们的确也接受过汉军严厉的军事训练。面对倍数于他们的帝国联军的时候,他们勉强都还算保持着一定的战斗意志,并没有就此而溃败。

并且,他们还懂得临机找到了一些相对利于他们防守的地形,布了阵势在吸引住帝国联军的攻击,勉强还算是抛住了敌军的进攻速度。

他们,或于一些小山坡,又或是一些树林当中布阵,正在跟帝国联军的军马在缠战。

不过,帝国联军的军马实在是太多了,所以,那些印度军团的阻击军马,亦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随时都有可能被帝国联军的军马掩杀覆灭。

就是在这个关键时刻,汉军的骑军突围而来,顺势从后对帝国联军的军马展开了冲击。

在更多的帝国联军的包围当中都没能阻挡得住汉军骑军的冲锋,更别说这些追击印度军团的帝国联军了。

杀败这些追击的帝国联军之后,与那些阻击帝国联军的印度军团的军马一起撤到了底格里斯河的江边。

但是,江边的情况却有些不妙。

因为汉军在这底格里斯河的河面上,仅只是搭建了三条浮桥。

浮桥并不大,最多就是可供三人并排而行。若是骑兵,就只能两骑并排渡河。原本,还有一些竹木筏,但是不及前,为了对底格里斯河下游的地区进行攻击,已经由一部份印度军团的军马乘坐那些竹木筏顺流而下。因为没有想到敌军会再次联盟,从罗马帝国一下子开来了两、三百万的大军。所以,那一部份的印度军团的军马还没有从下游返回。

如此,暂时想要渡河返回底格里斯河的东岸,就只能通过三条不大的浮桥。

这个也要怪早前印度军团的进攻实在是太过顺利了。他们一路攻杀,直接杀到了他们安息帝国帝都城下。都没有遭遇到太过激烈的抵抗反击。

尤其是在当初杀到此底格里斯河之时,安息帝国方面的军马,基本上放弃了据此河流天险阻击印度军团的进攻。这也让印度军团的军马,很轻松的就夺取了底格里斯河的两岸,然后很从容的挥军杀到了安息帝国的帝都城下。

正因为一切都太过顺利了,所以,印度军团方面才没有弄来更多的船只或者是竹木筏,连带当时为了渡河而搭建的浮桥亦没有加大加建。

所以,就造成了现在,想要渡河往来,就仅只有这三条不大的浮桥。

而在底格里斯河西岸,在安息帝国帝都城前的印度军团的大营,已经驻了五、六十万的印度军团的军马。就算他们在近段时间对安息帝国帝都的攻城战当中壮烈牺牲了近十万的人马。但依然还有五十万左右的大军。

而现在,将近五十万的大军,撤回到这底格里斯河的西岸,要撤回东岸去的时候。这就不是全军一下子就能渡过河去的,这必须得要一定的时间方才可以全都渡过河去。

五十来万的军马,通过三座不大的浮桥渡河。这个需要多少时间才能让全军渡过河去,是可以计算得出来的。

他们全军,从安息帝国的帝都城前撤离回来,一口气急行军奔走了二十多里。在这个时候,相信军士都已经很疲劳了。所以,就按正常的行军速度来计算。

一般人,一个小时可以走五公里左右,也就是十里左右。换句话说,印度军团的军马,从安息帝国帝都撤回到底格里斯河的西岸,花了两个小时,也就是一个时辰吧。当然了,军伍行军,尤其是后面有帝国联军大军追击的情况之下,肯定是不需要那么长的时间的,最多就是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印度军团的军马,就走完了这二十多里的路程。

而当初印度军团选择在这里搭建浮桥的时候,是因为这一带的河面较为宽阔,河水平缓,比较有利于搭建浮桥。所以,现在的河面浮桥,差不多有两里长。

如此,就可以算得出来,一个士兵,从西岸浮桥头到东岸下桥,就约走两里,也就是一公里。如果是跑的话,用时6分钟左右。

军士从第一个士兵开始渡河,到6分钟后过了浮桥到再过6分钟后,第一轮全部上桥的军伍全都渡过了河。如此来算,这一轮6分钟的时间内,能渡过河去的,约为三千来人,三座浮桥就是一万人左右。

当然,现在计算的,只是一个大概,不是精准的计算。事实上,6分钟渡过一轮人马是不太可能的。因为在这个时候,印度军团的军马,恐怕也难以跑得动了。所以,每一个人渡过桥去,恐怕都得要8到10分钟的时间。

印度军团的人马,就算是源源不绝的上桥渡河。五十万左右的军马,没有三个小时以上,全军就不可能全都渡过河去。

此际,在河西岸,已经滞留了无数一时没能上桥渡河的军马。

要不是接受了汉军的严格训练,印度军团的这些军马并没有自乱了阵脚,恐怕这个时候就会乱了套,想要渡河会更为困难。

可是,魏延一想到需要三个小时以上印度军团的军马才能全都渡河返回东岸。而帝国联军的大军,最迟半个时辰左右就可以杀到。他的脸色就有点难看。

要知道,这底格里斯河的河滩,数里开阔全都是平地,无险可守。如果让敌军的大军就这样直接的掩杀过来。这数十万印度军团的军马,恐怕就得要有大半人马饮恨在这河岸。

别看早前三万汉军,在魏延、颜良、文丑的统率之下,一路有如无物的冲杀突围出来。可是,如果在此背河遭受到敌军大军的攻杀。他们也未必得以身免,都有可能会饮恨当场。

浑身浴血的颜良与文丑,此际也从军马人群当中找到了魏延。他们的脸色也相当的凝重。

“情况不妙啊,魏老弟,现在你还有什么的办法?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帝国联军的大军随时都有可能杀到。而我们,现在也不太可能跟印度军团的军士争抢浮桥渡河啊。”颜良对魏延道。

“如果是一般的情况,我们汉军大可以不管他们印度军团的死活。但是现在,我们却不能眼看着这么多印度军团的人马给帝国联军给灭了啊。”文丑也知道,汉军在这个时候,是不能不顾这些印度军团的军马的。

魏延自然也明白这一点,如果现在他们这些真正的汉军不管这些印度军团的军马,那么也会对汉军的声誉造成很大的损害。

“印度军团毕竟是印度军团啊,如果这四、五十万的军马,是我们真正的汉军就好了。如果是我们真正的汉军将士,咱们就敢在这开阔地上跟他们的帝国联军大战一场。”

首节上一节1329/180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