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小兵之霸途(上) 第1251节

可能是有了这些的倚仗,这些安息帝国的军马,就显得比较嚣张。而他们如果还想继续在这些地区安然的屯留下去,那么就必须得要守住这些关隘,不能让汉军攻破,要不然,他们就唯有马上离开这个可以供他们藏身的地方了。

可在这个时势,这些军马还能逃得到哪里去?所以,他们面对汉军的进攻,肯定会拼死抵抗,绝对不会轻易的将他们现在所容身的地方拱手相让给汉军。

而事实上,他们屯留在这里的军马,还有着十万以上。

有这么多的军马,其实并不奇怪。因为,当时帝国盟军出动了那么多的军马,尽管现在帝国盟军都已经撤离了,可是,单单是安息帝国的军马,便有着近两百万。

当然,这两百万的安息帝国的军马,他们早前为了对付匈奴人,分别抽调了不少军马回去,后来也6续调动了一些军马返回其安息帝都。不及前,也分别被张飞及孙策灭了一部份。但纵是如此,估计还有百来万的安息帝国的军马。

但这百来万的安息帝国的军马,并非全都是屯留在巴基斯坦防线上。当中大部份的军马,其实要不是做了逃兵,就是做了流寇。所以,在某一个关隘关卡,能够有十万以上的安息帝国的军马,那就算是一股大势力,算是实力比较强的势力了。

以不到两万五千的人马,前往攻击占据有着十万人马所镇守的易守难攻的关防。这似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说实在,如果不是汉军方面,对于安息帝国的军马的兵力情况有所保密,暂时并没有告诉这支印度军团的人马将要面对多少的敌人。要不然,这军印度军团的人马,未必敢向布拉河谷起进攻。

6逊心里自然很清楚这个情况,但是他却一直没有将实情说出来,一路行军,他都没有透露出半点实际的情况。

但他神情,不紧不慢,总是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

这天,渡过印度河之后,不久就到达到了布拉河谷的河口之处,面对着建于河岸旁的悬崖上的关口前。

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布拉河谷关口

布拉河,是一条河水湍急的河道。

河流从大山当中奔腾而来,离印度河约十里的地方,便是一段落差相当大的河道,宛如从山中突兀出现的一条绸带。当中,还有数段河流,形成了一道道的瀑布,最高最大的一道瀑布,便有十多二十米高。

这样的河谷口,也就等于是直接绝了汉军从水道进攻的可能。船只最多就只能从印度河进入布拉河河的十里左右,然后便受阻于瀑布,不可能直接从水路进入布拉河谷之中。

轰隆隆的瀑布水响,溅起来的浪花水气,形成一片潮湿的雾气,永久不散的笼罩在河谷口。

因为水份充足的关系,使得这一带地区都是林木繁茂,苍苍郁郁。

汉军在一营汉军将士的开路之下,一军印度军团的人马紧随其后,直接从这茂盛的密林开僻出了一条通道,直达布拉河谷峡口之外。

由西往东流入印度河的布拉河谷口,其北面,是陡峭的山岭悬崖,南面同样是一座如卫士一般守在布位河谷口的陡峭山峰。

布拉河就似是从这山峰的半山冲流而出一般,单论景色而言,险峻雄奇,是一个绝美的风景。

但是,如果说要向这些地区进攻,那绝对不是一件美妙的事情。

紧靠着布拉河谷口的南岸,首先看到的就是一堵用大石砌起来的高大关墙,这面关墙,直接将进入布拉河谷的入口封死住了,汉军如果不攻打下这个关墙,那么前进的脚步恐怕就只能止于此。

关墙上,一面面安息帝国的军队旗帜还在飘扬。这些镇守在此的安息帝国的军马,他们尽管已经成了无政府状态的流寇军马,可是他们还依然是打着安息帝国的军马的旗号。

汉军的到来,自然也惊动了这些安息帝国的军马,他们此际,正在忙乱的在半墙上走动,应该是在做出应对汉军进攻的准备。

因为汉军从印度河东岸进军到此布拉河谷口的距离并不远,所以,早上出发的,现在还只是午后的时份。

望着那似是笼罩在朦朦胧胧水汽当中的高高的半墙,有一种让人无从下手去攻击的感觉。

印度军团的军马,他们虽然说已经被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很乐意为大汉效劳,愿意向安息帝国进攻。但是,他们却也不是傻蛋,如果是明知道是死,毫无意义的战斗,他们还真的不想去打。

这些印度军团的军马,在汉军当中,虽然有着印度军团或是别的地区的军团的称谓。但是,总的来说,他们其实也是属于汉军了。在组建了印度军团之后,经过了这一两年来对印度的统治,对这些印度人的教化。他们或多或少都有了一点自主意识。当然,这种自主的意识,是建立在忠诚于大汉的前提之下的。

主要是指,他们已经有了一种身为大汉帝国的子民,从而有了一点为自身利益考虑的思想意识。

也就是说,大汉方面,在表面上,的确也不太好直接坑他们。

当然,他们的这一点自主意识,还没有发展到让他们敢于跟真正的汉军争取同样的待遇的地步。更加不会发展到让他们敢于违抗汉军命令的地步。

事实上,如果说,现在陆逊下令,让他们这些印度军团的军马马上对布拉河谷口发起进攻,那么他们亦只会硬着头皮忠实的执行命令。毕竟,在组建印度军团之后,这一两年来,不停向他们灌输的那种一切行动听指挥,绝对遵守命令,军令如山的概念。

所以,他们最多就只会对某些事感到害怕,但是却不敢违抗汉军方面的命令。

哪怕现在印度军团有着一军两万多人马,而监督着他们的汉军就只有那么一营两千来人的人马。这些印度军团的士兵,都不敢有半点有违汉军的命令。

要知道,这些印度军团的士兵,他们还有其父母妻儿,如果他们敢违抗汉军的命令,那么就等于是造反。如此,这不仅仅只是关系到他们本人的性命,还会影响到他们的父母妻儿,甚至是他们的整个部族人的性命安危。

尤其是经过早前孙策对雅利亚人部族的屠戮血洗,使得这些印度军团的士兵都有一点兔死狐悲的戚戚感受,或者这就是物伤其类吧。起码,也再一次告诉他们这些印度军团的士兵,真要惹恼了汉军,他们的下场恐怕也就只会如那雅利亚人部族一样。

当然,他们亦有点庆幸,因为他们现在已经归顺于大汉,他们跟汉人已经是“自己人”。

此际,这些印度军团的军士,看着那似乎根本就攻不下来的高高的关墙,都有点手酸脚软,手心冒汗。

目测高达三、四十米,用一些大石砌起来的关墙,一直接连到那些悬崖峭壁上,成了一道难以跨越的屏障。

这些印度军团的军马,他们还真的不知道要如何攻击。

桑贾伊,是大月氏部族一个附属小部族萨摩婆陀部族的勇士。其部族的首领,在当初与汉军交战当中就战死了,所以,他现在其实也算是这个部族的首领了。自然,他的部族已经被大汉拆解,将这个部族的人分散到印度各地了,他这个所谓的首领,已经没有了什么的意义。主要的意义就是在于,他可以利用这个身份,将他原来的部族青壮号召起来,加入汉军。出于他多少可以给这个部族人作出榜榇以及他的确也称得上是一个勇士的原因,所以,他成了这一支印度军团的副军将,听从陆逊的命令。

不过,这支印度军团当中,除了他之外,还有另外的两个别的部族的勇士,同样为副军将。也就是说,这一军印度军团当中,会有三个副军将,一起听从陆逊的命令。

桑贾伊凭着比另外两个副军将更强一点的武力,所以,在这次行军当中,他便成了陆逊的副手,随时在陆逊的身边听候命令。

现在来到了要进攻的目的地,所面临的情况让他亦感到有点不妙。另外的两个军将,分别给他打了眼色,拉他到了一旁私语,然后共推他前往正在观察布拉河谷关口情况的陆逊提点意见。

经过这一两年的学习,桑贾伊的汉语勉勉强强了,他操着不太熟练的口音,上前去对陆逊道:“陆将军,没想到这个关口如此险峻,不知道将军有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攻克下来呢?末将担心……如果……如果强攻的话,我军未必可以攻得下来啊……”

组建印度军团以来,这些印度军团的军马,并没有打过真正的大仗、硬仗。所以,面对这样的雄关,他们真的有点头皮发麻。如果说,没有汉军的监督,他们估计都不会进攻。

陆逊微微瞥了他一眼,语气有点淡然的道:“桑贾伊将军,现在都还没有开战你便怕了?”

“呃,不不,末将是想说……”桑贾伊不知道为何,有点害怕这个白袍小将,想要解释他们印度军团的军马不会害怕,想说他们的印度军团的军马,愿意为大汉牺牲。可是,他又担心陆逊真的会一声令下,让他们马上向布拉河谷关口发起进攻。

“想说什么便说吧,现在你们亦是汉军,我们是一体的,都一样的为大汉效力。”陆逊见他有点紧张,放缓了一点语气道。

“是……末将是想说,看这关墙太过雄壮了,明显,早前的帝国盟军所打造的这巴基斯坦防线是费了不少心思。此次我军进攻,辎重还没有送到,像投石机等等,所以……”

“不会有投石机送来了。这一带都是山地作战,重型的攻坚武器运送不便,所以,不要指望这些了。何况,看此关墙,几乎都是用一些大石堆砌起来的,投石机也未必能起得到作用。不过,这些都不是我们畏惧的原因。”

“啊?陆、陆将军,你、你不会当真的要强攻吧?这些安息帝国的杂碎可是有了准备啊。强、强攻的话,我军恐怕会伤亡太大……”

巴不得你们伤亡多一些呢……

陆逊闭着嘴心里冷笑了一下。

首节上一节1251/180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