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浩然正气 第718节

一个国家的强大绝不是靠人道主义讲出来的,而是这个民族骨子里满满的血性和锐气,让任何觊觎的敌人胆寒、让他们心存敬畏。

当然,这只是蒋浩然内心的真实想法,自周公上任总政委,这一切其实都由周公说了算,该怎么处罚刘大昆,严格来说根本不需要通过蒋浩然,但此事关系的是蒋浩然手底下的大将,估计也是周公通过林珑来探寻蒋浩然的口气。

蒋浩然并没有对林珑的话做出反驳,只是建议对刘大昆做出记过处分,如果觉得过轻还可以停发半年的薪饷。

这个结果林珑不能接受,不依不饶地说着蒋浩然这摆明就是包庇,他手低下将领,诸如刘大昆、苏鹏、楚中天等之流,谁不是身上背着一大叠的记过处分,这根本就是一个形式,至于停发薪饷就更离谱了,一个集团军司令谁还会在乎那几个挟,虽说蒋浩然治军严明,不会出现贪墨的情况,但这些人一直打着胜仗,光从小鬼子手里的缴获都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这些钱可几乎都没有上缴过,谁手里不是富得流油?

“那你觉得应该怎么办,把他毙了还是撤了?现在正是用人之际,你去带远一集团军?”林珑喋喋不休,也惹得蒋浩然火了。

“你……”

就在这时候,刘鹤急匆匆地从电讯室走了出来,疾呼道:“总座,刚刚收到消息,米军已经从荷属东尤群岛撤兵了。”

“什么,他们撤兵了?消息来源可靠吗?”蒋浩然从乙种师弹射而起,显然对这个结果有些难以接受,这就意味着岛军在太平洋上几乎没有什么压力了。

“绝对可靠,是史迪威发来的电文。”刘鹤说着就将一份电文递给了蒋浩然。

蒋浩然匆匆浏览,立即在屋里开始踱步起来,电文宣称,德军在西太平洋上过份活跃,已经威胁到英伦三岛甚至是米国本土的安全,米国不得不抽调太平洋舰队回援,同时,也为夺回苏伊士运河做准备。

蒋浩然知道,这根本就是米国方面的托词,米国还有西太平洋舰队,要保证英伦三岛和本土的安全根本不成问题,至于苏伊士运河,他们短期内根本不会考虑这个问题,最主要的,当前德军肯定会往这一带增兵,正面与德军对抗,米国根本没有胜算,他们不会冒这个险。

关键的原因还在于蒋浩然广西战役的失败,让米国看不到在短期内摧毁岛军联合舰队的前景,而米国人已经开始筹备诺曼底登陆事宜,这才是解决欧洲局势的根本,所以,米国人开始将战略重心往欧洲战唱移。

至于太平洋战场,自蒋浩然控制了东南亚的局势之后,对米国已经构不成任何威胁,而中国狐羽翼渐丰,虽然不足以与岛军联合舰队大规模正面对抗,但保证航道畅通、保证现有领地安全绝对没有问题。

蒋浩然一直努力将米军推到太平洋战争的最前沿,米国人心知肚明,但为了抗击共同的敌人,他们不遗余力,现在岛国对他们的威胁已经基本解除,所以,他们果断地将这个烂摊子交给蒋浩然去应付。

同时,中国狐的崛起、中国军队在东南亚这一系列的动作,已经让米国人感觉到了危机,他们希望中国人能对抗岛军、战胜岛军,但绝不希望中国人在战争中崛起,成为亚洲的霸主。

所以,不排除他们有趁此机会借岛军之手削弱中国实力的阴谋想法。

正文 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瓶颈

尽管蒋浩然气得将罗斯福、马歇尔、尼米兹祖宗十八代都问候了个遍,但这个结果他必须接受,也很快给陈少宽、戴安澜、刘大昆等前沿各部队发出了心防范的通电。

尤其是刘大昆和张珍,责令两人眷结束法属尤之那的战役,眷肃清残敌,将岛军残余消灭或是赶下海去,全面控制东南亚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指挥部一时间开始忙碌起来,林珑也因为这事偃旗息鼓,眼前正是需要刘大昆出力的时候,处罚他的事情再也不敢提了。

不多时,蒋浩然又收到了尼米兹的电文,电文是以个人的名义发给蒋浩然,对此次撤军表示歉意和无奈,表明这并不是他的本意。

原本答应蒋浩然,掩护中国狐回国的承诺也无法做到了,但尼米兹表示,米国太平洋第七舰队依然在苏门答腊岛一带,如果有需要,他们会提供相应的援助,这是尼米兹唯一能为他做的。

这多少给了蒋浩然一丝安慰,但也仅仅是安慰而已。

米国人无耻地将岛军整个联合舰队交给自己去佣,这是一侈大的挑战,他不知道陈少宽能否挑起这个涤。

而且,少了米军的威胁,岛军联合舰队就完全从桎梏中走出来了,第二岛链防线已然牢不可破,中国狐要想从中穿过已经难于登天。

两天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蒋浩然几乎都没有出门,更多的时间都是呆在院子里的那棵桂花树下,看似每天都是抽烟、喝茶、睡觉,过得挺惬意,但谁都知道,他心情不好,同时也需要时间来想清楚一些问题,所以几乎没有人来打搅,就连一向多嘴好奇心重的林珑也很少在他面前晃了。

其实,即便广西战役失败,也没有给蒋浩然带来太多的被动,岛军虽然取得了战略上的胜利,但蒋浩然却趁机将东南亚陆上地区几乎全部收入囊中,同时,也光复了广东大片失土,也不见得就吃了多大的亏。

只不过,蒋浩然原本计划将狐开回中国海域的计划就基本全盘落空了,原本兵不刃血光复苏沪杭的想法也泡汤了。

眼前岛军的第二岛链成了蒋浩然眼中的一枚毒刺,意欲拔出却又无从下手,偏偏他又是那种不肯服输的人,所以绞驹汁总想打开这个缺口。

“总座总座,你看谁来了?”林珑的声音在院子外面响起。

躺在睡椅上的蒋浩然不自觉地将头转向了门口,随即就弹射而起,快步迎上去。

“陈部长,您怎么来啦?”

“刚路过这里,顺便来看看你,听林珑说你心情不好,都两天没有出门了,怎么,吃不起败仗呀?”陈晨笑容满面地说道。

蒋浩然尴尬地一笑,正准备回答,门口又传来了一个熟悉的声音:“呵呵,总座,还有我呢,我也来看你了。”

说话间,茅工就阔步走了进来。

“茅工也来了,你们两个怎么一同到这里来啦?”蒋浩然狐疑道,但马上就意料到这个问题有些白痴,他们两个一个是西北运输线的总工程师,一个是负责劳工招募、道路运输、货物接守等事宜的,同路一点都不奇怪,而桂林是这条线路上一个重要的枢纽,他们出现在这里也十分正常。

但也没有人质疑这个问题,陈晨笑道:“都是你给我安排的好差事,这一段时间我和茅工都快变成空中飞人了,五天前还在兰州,前天到衡阳,从衡阳一路又是直升机飞过来,沿路停瓦走,每天吃饭都在天上。”

“呵呵,辛苦你们啦!”

“不辛苦,总座,我们比任何时候都充实,能为国家百姓完成这个浩大的工程,每天都不觉得累了,是吧陈部长?”茅工两眼放光,一看说的就是实话。

蒋浩然满意地点点头,道:“效率怎么样?”

“你还真别说,效率出奇的好,现在整条线路上全是修路的工人,两千万劳工几乎全部到位,都是强壮的劳动力,而且许多百姓都是自带工具,甚至还提出不要劳工费,管饭就行,咱们中国老百姓的境界就是高。”陈晨说着就翘起了大拇指。

蒋浩然道:“没有人愿意做亡国奴,现在抗战的形势一片大好,老百姓的积极性自然也就高了,但我们也不能让他们白干,该给的工资还得给他们。”

陈晨道:“这个你放心,保证一分钱都不会少。不单只我们的效率高,米国人的效率也不低,第一批物资都快进入云南了,全是工程车辆、设备、钢材等施工材料。而且后续物资还在源源不断地开进来,仰光码头、孟都码头、吉大港码头,每天都有盟军无数的运输船只卸货。”

米国人虽然摆了蒋浩然一道,但在西北运输线上还真没有含糊,多少给了蒋浩然一些安慰,当然,这主要是为了苏联,为了整个抗击法西斯战争的全局。

茅工道:“不过总座,我们也有一个很大的麻烦,就是运输瓶颈,一条滇缅铁路根本无法满足庞大的运输量,第一批物资就是在这里堵了,不解决这个麻烦,即便修通了西北运输线,能进入苏联的物资也会十分有限。”

蒋浩然皱起了眉头,这一点其实他早就想到了,滇缅公路毕竟是一条战时临时修筑的公路,通车条件自然好不到哪里去,而且全程一千余公里的道路上,路况艰险,多为削坡劈岩而成,上有危悬欲坠的巨石,下临深邃难测的箐沟。仅下关至畹町段,就要翻越6座大山的支脉或余脉,跨越5条大江大河,地形条件极为复杂。

每天数以万计的车辆要从这样的道路上顺利通过,每天的拥堵可想而知。

而蒋浩然之所以急着打广西,其实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能缓解这个尴尬的局面,开通桂越国际交通线。

其实,这条交通线也是抗战前期国民政府拟定的一条重要的国际交通线。

自七七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就已认识到这条经越兰海防到中国西南的交通线的重要性。1938年,武汉、广州陷落后,经由香港到广州、再经粤汉铁路到武汉的国际运输大动脉被阻断,中国的海上运输线全面崩溃。

正文 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桂越交通线

中国抗战物资的运输,只能依靠陆路国际交通。当时,从苏联经新疆到西安的西北国际运输线由于线路长达4000公里、环境恶劣,运输量十分有限;而滇缅公路1938年8月底通车时,路况也很糟糕。因此,连接广东、广西和越南港口的桂越国际交通线便成了当时获瘸外物资最主要的通路。

越兰海防港,是桂越国际交通线的起点,距离中国近,拥有万吨巨轮停靠码头,起重设备、仓库都很完备,还有铁路通向中国的广西和云南,因此成为中国抗战物资进出口的重要港口。

在海防的物资一路通过滇越铁路运抵云南的昆明,另一路则通过铁路运至同登,再通过桂越国际交通线输送到中国抗战的前线和后方。

首节上一节718/1061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