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浩然正气 第451节

茅工看来的确是有蛮兴奋,喋喋不休地说了一大通,也让蒋浩然感动不已,一个国家的富强,军队只是一个方面,真正能让国家从根本上崛起的,正是这些实至名归的工程院士、科技人才、各个行业的专家学者,只有这些人全力以赴,国家才有希望,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腾飞。

第九百三十一章 桥头堡

工程虽然重要,但在蒋浩然眼里,像茅工这样的学者才是最宝贵的,所以,他希望茅工在抓工程进度的同时,也要保证不拖垮自己的身体,倒下一个专业领域的顶尖人才,那是国家巨大的损失。

蒋浩然很真诚的关怀,倒让茅工唏嘘感慨不已,文化人嘛,都有些酸,一向不喜欢这套的蒋浩然居然也没有反感,站在雨中陪着他聊了几分钟才上车。

吉普车很快来到江边,在听得到江水怒吼的地方停了下来。

下了几个斜的雨,终于在这会停了下来,天空中一轮红日高挂,清新的空气中满是泥土、植物的芳香,让人神清气爽。

一行人脱下雨衣下了汽车,在黄杰的带领下走了十几分钟,一道纵横交错的半永固工事横亘在众人眼前。

不远处,一行人正朝他们一路熊过来。

这里属于第六十六军第28师的防区,一听说总座和参谋长亲自来视察,28师师长马维骥带着参谋将领赶紧出来迎接。

很快,马维骥一行就到了他们面前,气都没有喘匀,马维骥就啪地立正敬礼,“报告总座、参谋长,28师师长马维骥欢迎总座、参谋长前来视察,请训示!”

蒋浩然回礼,笑道:“马师长,不用这么仑,我和参谋长就是来看看,让大家都回到自己的岗位上去,这一群人汇集在一起,别让小鬼子一枚流弹一锅全烩了。”

蒋浩然说的可是实情,整个伊诺瓦底江不过三四百米宽,加上阵地的延伸段,也不过千余米,敌人的炮弹轻松就能打到阵地上来。

马维骥马上驱散随行人员,在前面引路,带领大家进入防御工事,两米多高工事里,士兵早已经齐刷刷地站立两边,一个个捅着胸膛目视前方,很有一股子的英气逼人。

“敬礼!”

一声令下,随即就是一片整齐的枪械声,所有士兵右手持枪枪托置地,左手置于胸前掌心向下,行大礼,行动整齐划一如同一人。

蒋浩然回礼,朗声道械,:“弟兄们辛苦啦!”

“保家卫国,义不容辞!”

士兵们的声音山呼海啸、气壮山河。

蒋浩然满脸笑容连连点头,不管他们的战斗力如何,至少这精神头都上来了,一支有精神的部队就有灵魂、就有碾压一切的士气。

“马师长,兵带得不错!”

蒋浩然夸奖人的时候不多,这全军都知道,冷不丁地来了这么一句,倒让马维骥有些紧张,马上上前报告,虽然他们身处第一线,但训练却从没有落下,部队从来都分上下午轮训,风雨无阻,就算是进了战壕,那也是老兵们向新兵传授战抄验、战术理论的时候,到了晚上,还有专门的理论课,丝毫不敢放松。

一旁的黄杰不失时机地说到,这些都是按照他蒋浩然制定的大纲来的,不止28师这样,整个远征军部队都如此,积极的训练和学习已经在部队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氛围,所以部队提升得快。

不管过程怎么样,这个结果是蒋浩然乐于看到的,但他也没有忘记来这里的目的,问道:“马师长,我要找一个地方能看清伊诺瓦底江两岸,有没有这种所在?”

“有,前沿上有一个小山岗,是整条防线上最高的位置,我们凿穿了整个山体,做成了暗堡,也是最佳的前沿观察哨。”

一听说有这么一个好所在,蒋浩然大喜往外,一挥手道:“走,带我们去看看。”

在马维骥的带领下,一行人在复杂的工事里穿行了十几分钟才钻进了一个地道。

地道并不深,采光和通风效果都十分好,凉风习习,空气里夹杂着水分子的味道,经过一条甬道,前面豁然开朗。

一个明显人工凿出的山洞,怕是有四五十平方大小,石壁上到处可见枪炮孔和观察孔,五挺m2勃朗宁重机枪,四挺厄利孔二十毫米机炮,甚至还有两门七五山炮,有序地在枪炮孔摆开,这种火力基本可以保证射界里人畜无存,是座名副其实的桥头堡。

“能想到把山体凿穿建成一个这样的碉堡,马师长你倒是很有想法嘛?”蒋浩然由衷地赞叹。

谁知马维骥尴尬地告诉蒋浩然,这办法可不是他想出来的,而是他们六十六军军长张珍的杰作。

“张珍?”蒋浩然咕隆了一声,并没有再多说什么,在他看来,谁的主意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了这个桥头堡,不管是敌人的陆军还是狐,要想从此登陆恐怕是千难万难。

一个箭步,蒋浩然就跳上了正面的观察孔,下面就是奔腾呼啸的伊诺瓦底江,滔滔的江水以席卷一切的架势滚滚向前,浪花拍击着山体,发出巨大的水声。

“望远镜。”

蒋浩然从马维骥手里接过望远镜,架在眼睛上。

他的视力本来就不错,再加上望远镜,能更清晰地看到对岸。

望远镜里,对岸原本一片茂密的丛林都被砍伐一空,一条梯次分布的半永固工事清晰可见,江边的铁丝网、木刺桩,前哨部位的碉堡、突出地面的暗堡,一切井然有序,交叉火力的搭配无懈可击,一副严防死守的架势。

“狗日的,这防范工作倒是做得扎实。”放下望远镜,蒋浩然狠狠地骂了一句,眉头不自觉地皱了起来。

黄杰好像看出了点什么,狐疑道:“怎么,难道你想从这里攻过去?”

“怎么,不行吗?”蒋浩然一歪脖子,道。

“这”,黄杰一时气结,随即疾呼道:“你开什么玩笑,对岸敌军整条防线上足足有一个师团的兵力,而且是日军精锐的常设师团第八师团,渡江作战?你要多少兵力才能撕开敌人的防线?而且你看,敌人是早有防备,先在丛林里修筑永固工事、构筑碉堡、暗堡,再将周围所有的树木砍伐一空,防的就是我们的直升机,我敢肯定,整个区域敌人的防空火力,已经强大到足以摧毁任何靠近他们的直升机,没有直升机掩护,你想从江面搭建概过江,简直就是找死,要知道,我们是正面冲击他们的防御阵地,面对的是敌人的永固工事。”

第九百三十二章 异想天开

面对黄杰的抓狂,蒋浩然倒是云淡风轻,微微一笑,道:“达云兄,别着急嘛,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做,怎么打开日军的防线我们回指挥部再商量,现在我们只讨论怎么过这个江。 ”

蒋浩然说完也不理黄杰,将手里的望远镜交给茅工,让茅工看看在什么位置搭建概,怎么来搭建这座概。

茅工接过望远镜,笑道:“总座,不用看,这里我都观测了上百回,什么地方水流最急、什么地方河道最窄、什么地方水最深都在我的脑海中,你只告诉我这概什么时候搭建就行啦?”

“呵呵,这样啊,二十天左右吧,也就是雨季快要结束的时候。”

“啊,二十天左右?哪个地方都不行,根本就没有这个可能。”

伊诺瓦底江水流喘急蒋浩然自然清楚,所以才会带上茅工这个专家,就是希望他能化腐朽为神奇,虽然茅工的回答干脆彻底,但蒋浩然依然不死心,“茅工,能否搭建概对我们来说十分重要,你一定得想想办法,无论如何我都要在二十天之后将部队开过江去。”

茅工也急了,道:“总座,不是我不想办法,而是根本不可能,三峡你知道吧,那是长江水流最急的地方,流也只不过是每秒钟两至三米,但这里起码是三峡的三倍,而且每秒的水流量是十几万立方米,说它鹅毛都沉底一点都不过分,赴、操舟机等设备放在水面上马上就会被卷走,别说二十天,就算是雨季过后,也得再过十几二十天,等上游的积水排得差不多才有可能在江面上搭建概。”

看茅工把话说得这么死,蒋浩然的眉头深锁起来,开始在屋内来回踱步,没有人知道他打得什么主意,也没有人知道他为什么这么急于打过江去,所以,大家这话都不知道从何说起,只好瞪着眼睛就这么看着蒋浩然走来走去。

几分钟后,茅工叹了口气,道:“倒是还有一个办法可以过江,只不过?。”

蒋浩然一个箭步就窜到了茅工面前,急道:“只不过什么?”

“只不过有些不太现实,除非能先打下对岸的敌军阵地,在对岸架起一个大型的绞架,从这边拉起上十根钢索,在钢索上铺上木板,凌空架起一条索道桥,除此以外,恐怕再也没有其他办法可想。”

茅工的话音一落,屋内顿时一片唏嘘声,要是能打到对岸去,还要这条钢索桥干嘛?

但蒋浩然却两眼放光如获至宝,激动地说道:“你是说像泸定桥一样,架十三根铁索过去?”

首节上一节451/1061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