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浩然正气 第302节

许彪接道:“呵呵,刘大棍子,你还真别吹牛,苏屠夫身上那种匪气和那种土匪式的狡猾你还真学不像,换你上去打起来我相信,但把顾连同气得吐血?不是我写你,你还真做不到。”

“嘿,许黑子,连你也挤兑老子不是,你过来,看老子不敲死你?”隔着一张桌子,刘大昆当即向许彪扬起了手,倒惹得屋里一片哄堂大笑。

“好了好了,不管谁去,这个结果算是不错了,只要这总座一天不回来,谁也别想进咱的指挥部,我去他娘的军委会命令?”刘鹤笑道。

冷如霜莞尔一笑,道:“参谋长,你也跟着他们学坏了哟,现在也是粗口不断了。”

“切,每天跟着他们这帮混蛋在一起,就是圣人都会被他们带坏去,对了冷副官,安娜那边有消息了没有,准备工作做得怎么样了?”

“哦,我正要向你汇报,安娜上午给我回了电报,她那边没有问题,浩天也组织了学生和工人代表开过会了,到时候也会积极响应,保证能在美国掀起一躇然大波,现在就等总座说的机会什么时候到来了?嗨,我就奇了怪啦,你说他人在监狱里,怎么就对外面的时局看得这么准,说组建远征军还真就组建远征军?这还犹自可,到底还能从时局中分析一些门道出来,可你说他怎么就能肯定远征军必败了?”冷如霜道。

刘鹤微皱眉头,接着说道:“嗯,要说这事还真有些玄乎,这敌我双方的兵力还没有摆开,甚至远征军有多少部队、主帅是谁、战弛哪里?等等这些都还是未知数,他居然就看出胜负来了,这不简直比诸葛孔明都厉害吗?”

许彪抢答道:“呵呵,这个你们不用怀疑,总座说是什么样子就会是什么样子,虽然他在战术上偶然会出现那么几次小的误判,但战场大局上他还从来没有出过错,你说他对时局洞若观火也好,说他敏锐的战翅觉也不错,但还真别怀疑他说的每一件事情。”

刘大昆道:“诶,这话许黑子还真说对了,那絮八蛋哦,是总座\座在这方面还真没有出过错。”

刘大昆在人前称蒋浩然“絮八蛋”已经成了习惯,猛然看到冷如霜在场,赶紧改口,不过对此冷如霜也不是今天才知道,蒋浩然都不计较的事情,她当然也不会计较,只是对刘大昆的掩饰不禁掩嘴偷笑。

第六百三十八章 隐形封锁

刘鹤没好气道:“谁说怀疑了总座的能力啦,我刚才只不过说玄乎而已,要你们这番证明?”

众人顿时哄笑。

随后,刘鹤突然发现庄富国一直沉默不语,而且表情不轻松,遂奇道:“怎么,富国,你是不是担心什么?”

庄富国正色道:“我在想这顾上将肯定不会善罢甘休,搞不好就会把薛岳搬过来,我们跟薛岳的关系一直不错,总不能连他也挡在外面吧?”

刘鹤笑道:“现在不是讲人情的时候,不管是谁来啦,只要不是总座陪同,一律挡住,等事件平息了,再上门道歉都行,就要造成指挥系统已经瘫痪的错觉,只是富国,你确定军统的特务都逮捕干净了吗?”

庄富国道:“这个你可以放心,除了政训处那些人,戴笠陆续安插进来的都抓起来了,保证外面收不到一点信息,就算有漏网之鱼,他也出不去,谭凯科研所的大功率侦测设备也已经打开,一旦发现不明电台发报,会立即启动相峪域的干扰设备,特务团二十四斜候命,随时对他们进行抓捕,保证万无一失。”

“行,那我就放心了,我们这一‘隐形’,就不信上面的不慌乱,但新的电台呼号和密码也要早点通知到前沿的各军、各师、各团,可别真让我们的指挥系统瘫痪了。“刘鹤道。

“这个也没有问题,昨晚已经测试了,各部全都联系上了。”庄富国道。

“嗯,那就好,只要内部不出问题,我们死遗没有接到命令,挡住顾上将完全是苏鹏因为泄愤的个人行为,上面虽然明知道我们是故意为之,但也抓不到把柄,这也达到总座‘隐形、封锁、按兵不动’的八字命令啦。”刘鹤笑道。

指挥部里一片附和声,冷如霜抬腕看了看手表,道:“参谋长,时间差不多了,李夫人该到了,我们是不是应该到外面去迎接?”

刘鹤道:“这个当然,不说她是总座的岳母娘,就凭她是孝的干娘我们都应该去迎接,准备一点香烛纸钱,我们一起去拜祭一下孝。”

时间飞逝,转眼一个星期过去了,李仪拜祭完孝早已回重庆,虽然只是为了让陈依涵获得心灵上的一点安慰,但同时也给刘鹤他们带来了蒋浩然安好的消息,这无疑给他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顾上将当天就回长沙搬来了薛岳,再次到达331基地,但依然遭到了苏鹏的阻拦,这家伙六亲不认,坚持没有看到蒋浩然之前,想进入331基地,只能带兵来打,否则别无他法,尽管薛岳和顾上将声色俱厉,再加以威逼利诱,最终也只是擦了一鼻子灰走人,真带兵来打?别说他们不敢,就是委员长也不敢下这个命令。

在这七天时间里,国民政府以全所未有的高效率组建了远征军。远征军总司令由杜聿名担任,副总司令罗卓英,下辖第五军、第七十五军、第六十六军,总共九个师十二万大军。这里与历史上有些偏差,原来的第六军由七十五军代替,兵力也从十万扩充到十五万。

即日,第五军从衡阳出发,第七十五军从娄底出发,第六十六军从重庆出发,三路大军齐头并进开赴缅甸战场,这是中**队自甲午战争首次出国作战,沿途的民众夹道相送。

经过一个多月的长途跋涉,远征军在中缅边境畹町集结,以第五军两百师为先头部队,立即开赴缅甸战场。

此时缅甸的格局已经和历史相去甚远,远比历史上要凶险得多。

历史上,日军先期投入到缅甸战场不过四个师团,但现在,由于美国太平洋舰队全军覆没,日军在太平洋战酬全没有制约,所向披靡,新加坡、荷属东尤、马来西亚相继失守,菲律宾的美菲联军也挡不住日军前进的脚步,驻守菲律宾的美国麦克阿瑟将军,被迫率领残余退守巴丹半岛做最后一搏。

日本人最终的目的是掠夺东南亚丰富的战争资源,所以在控制了太平洋战场的局势之后,并不愿意在此纠结,将大量的兵力投入到东南亚战场,由历史上的四个师团,猛增到八个师团。

随即,日军以雷霆之势席卷法属尤支那包括现在的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暹罗泰国。

二月初,日军从暹罗进入毛淡棉,闪袭了缅甸的首都仰光,并且只用一天的时间攻陷仰光,英缅联军如同丧家之犬节节败退。

好在远征军第200师及时赶到,在同古和日军遭遇,激战竟日,日军的援军源源不断地开向同古,而英缅联军近六万大军已经完全被日军吓破了胆,再也无心恋战。原本他们撤退到同古之后,还肩负着同古侧翼的安全,但他们并没有执行杜聿名和远征军参谋长史迪威将军的命令,趁着第200师和日军激战,继续后退,导致第200师被蜂拥而至的日军四面包围,如果不是新38师及时赶到,奋力打开一道缺口,第200师就很有可能被日军全歼。

二月中旬,远征军全面进入缅甸,开始全面抗击日军。

但战斗一开始,远征军自身存在的问题就导致战斗从一开始就乱成一团糟。

首先,指挥紊乱,四个衙门最高统帅部,军政部,远征军司令部,远征军参谋团指挥一支十五万人的部队,令出多门,让前线将领无所适从。

其次,情报不力,日军在围攻同古的时候,第200师还一直荒唐地以为自己在和日军一个师团作战,自以为可以抵挡住敌人的进攻,根本没有考虑后路的问题,结果遭到了敌人四面包围,直至新38师全力以赴为其打开一道缺口,他们才知道围攻他们的是敌人整整三个师团,如果不是新38师在敌人包围刚刚形成,及时撕开一道口子,第200师基本就会交代在同古。

再有,远征军的官兵素质与日军相差甚远!日军调到东南亚战场的都是参加过侵华战争的精锐师团,尽管远征军也是中**队的精锐,但仅仅是相比于国内军队而言,且远征军新兵较多,军事素养与日军相差甚远。

第六百三十九章 缅甸危机

还有,中英联军协调不力,英国人始终看不起中**人,不愿与中**队并肩而战,从远征军入缅伊始,英军就有了放弃缅甸的打算,所以,缅甸战场上英军只是利用中**人掩护他们撤退,没有真诚合作的意思。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远征军内部缺乏凝聚力,就拿新三十八师来说,内部的六个团,师长真正掌握的只有三个团,另外三个团则由军统控制,甚至当中还有军统派出的副师长时刻准备着取代师长控制整个师。而各军各市更是派系繁多,保存实力消除异己的想法随时都存在。

就这样一支问题部队,要想挡住日军的疯狂进攻谈何容易,况且他们在兵力上都不占优势,虽然远征军加上英缅联军,总兵力也有二十三万之众,与日军八个师团在兵力上几乎等同,但前者战术水平相差甚远,而且就是一盘散沙,后者却能形成拳头之势,兵锋正盛。

最大的弱势还不在兵力上,而在于日军有绝对的制空权。日军南方军有独立的第五飞行团,而且太平洋上的舰载机可以随时开赴缅甸上空实施空中支援,但中**队却只有一个组建不久的“飞虎队”。

虽然“飞虎队”的战斗能力不俗,队长陈纳德以一套完备的预警系统及时获悉日军飞机动向,并且以独创的“群狼战术”和日军在空中进行绞杀,取得一定的战果,但飞虎队装备的飞机只有一百架p-40战斗机,而日军第五飞行团各型飞机总数超过两百架,而且战斗机大部分都是性能比p-40更优越的零式,所以,在日军出动飞机数量不多的情况下,飞虎队才能猛然出击打日军一个措手不及,而且绝不能恋战,得手后立即撤退,因为飞机数量和飞行员的质量都不具备和日军进行空中对决的条件。

林林总总这些原因,注定远征军此次出征前景不妙。

二月底,由于英军无节操地撤退,南线败局已定。

史迪威、杜聿名再次积极备战曼德勒。

但,他们却在英军亚历山大接二连三的呼救中,把战斗力最强的200师、新22师、新38师调到了西线。

因为作战意图与兵力部署严重不一致,罗卓英再次和史迪威大吵起来。

罗卓英判断,英军大嚷乔克柏当危险,其实那里并没有敌情,即使那里有几千日军,有新38师在,已能协助英军攻击日寇了。此时,远征军最迂视的防务应该是东线,必须集中兵力,保全腊戌的两大门户棠吉、眉苗。

同古失守后,同古至毛奇的公路已经洞开,在毛奇、杯克、南帕、罗衣考、棠吉、他希、黑河的一条长线上,远征军只有第七十五军的暂55师以营、连为单位的守备队伍,缅甸战场的东线防御力量极其薄弱。

这条薄弱的东线对中**队来讲十分重要,它的北端就是滇缅路的起点腊戌。这座小城一直连通云南昆明,它是远征军的后勤基地,也是中**队回国的退路。

可惜,史迪威和杜聿名没有听取罗卓英的意见。

而日军则完全洞悉这个部署的破绽,抓租个弱点,调集兵力,欲快速夺劝戌,截断远征军的退路。

首节上一节302/1061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