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废除宰相,老朱懵逼了 第111节

  如今到了现在的位置,又手握重兵,他现在可是如履薄冰,这不是把他往火坑上推吗?

  “陛下,使不得,这可使不得,您是陛下是君,我是臣,哪有君主给臣子驾车的道理,陛下,万万不可!”

  朱元璋听到这话故作生气地说道。

  “三弟,你看你这不就见外了吗?咱们都是自家兄弟,而且如果不是你在前线奋力征战,又如何有如今大明的安定,这件事情就这样,莫要推辞!”

  无论朱元璋怎么说,徐达就是不肯。

  见徐达如此,朱元璋心中极为满意。

  不愧是自己最为信任的好兄弟,逾越规矩的地方一点都不碰,好,当真是好。

  朱元璋乐呵呵地喊道。

  “朱棣,来给你叔驾车!”

  “三弟,让朱棣这小子来这没啥了吧,你就可劲儿地使唤他!”

  朱棣:“……”

  徐达听到这话松了一口气,事不过三,若是再推辞的话,就有一些不识抬举了。

  等到两人进入到马车里面,周围的一众王公大臣看着这一幕眼神中满是羡慕。

  同样都是做官,这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什么时候他们也能够像是魏国公一样得到如此殊荣。

  马车之上,朱元璋兴奋地和徐达说着最近发生的事件,虽说都是一些鸡毛蒜皮,却将这两人的关系拉得极近。

  这时许他仿佛想到什么一般疑惑地问道。

  “我没有看到丞相?回头有一些关于粮草方面的事情,恐怕还要和他核对一番!”

  朱元璋听到这话摆了摆手。

  “三弟你有所不知,这段时间百室的身体状况不是很好,如今称病在家,这些事情交给朕就可以!”

  魏国公徐达听到这话心中极为惊讶,貌似自己之前离开的时候,那李善长还红光满面,这才过了多长时间,竟然已经身体不适了。

  想到这里,魏国公徐达叹了一口气。

  “是啊,转眼间咱们都要老了,当年咱们兄弟几个起兵的样子,咱还历历在目,想不到转眼之间就已经过了这么长的时间!”

  “如今竟然连韩国公都已经重新缠身,虽然李先生这些年来与我有些不太对付,但不管怎么样,算是我大明的功臣!”

  “还请陛下允许老臣前去探望一番,就算是见上最后一面!”

  这些年来徐达在外征战,若非是李善长坐镇后方,保证粮草器械等补给足够,恐怕他的战斗也不是这么容易打的。

  至于徐达和这些淮西勋贵们分道扬镳,实在是因为这些家伙后期做得实在是太过分,不得已而为之。

  如今这个时候还远远达不到那种情况,更何况如今,李善长已经离开了朝堂,见上一面也无可厚非。

  朱元璋听到这话不由得玩味一笑。

  看来徐达以为李善长已经重病缠身,将不久于人世,否则怎会提出这样的要求。

  此时他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看到徐达发现李善长没有任何事情,仅仅只是赋闲在家的表情。

  “哈哈哈,天德别急,等到回头有空了,咱陪你一起前去看一看李先生,当年如果不是因为李先生的辅佐,坐镇后方,治理政务,征集粮草,咱们的仗也很难打得这么快。

  不管怎么样,这一成咱们都得去送一送!”

  徐达听到这话心中感动至极,自从做了那一个位置之后,朱元璋的疑心病比之前重了许多,刚才的这一番话不光是他的心里话,而且也是一种试探。

  只要朱元璋露出丝毫不满的情绪。

  他就会想办法和这些淮西子弟划清界限,甚至于要将自己手中的兵权全部都交出来以明哲保身。

  如今看来是自己想多了,就连韩国公李善长都能够安心回去养老,陛下未必会动自己。

  等到徐达回到朝堂之后,将这段时间朝堂之上所发生的事情问了个清楚。

  尤其是得知了韩国公李善长的事情,徐达不由得满头大汗。

  本以为只是韩国公李善长重病在身,没有想到这中间有着这么多的弯弯绕。

  这就意味着李善长如今在支持陛下,而此时的淮西勋贵群龙无首,甚至经过这一次凤阳府的事情后,陛下对于这些淮西子弟的忌惮更重了几分。

  世人都说韩国公李善长乃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老狐狸。

  如今就连这个老狐狸都离开了朝堂,可见这朝堂这水不是一般的深。

  就在这时朝堂之上的淮西子弟聚集在了一起,所有人的脸上都极为高兴,毕竟徐达是武将,他们也是武将。

  朝堂之上,文武双方对立。

  无论是历朝历代,这都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本来有着李善长在中间作为调和,倒也不会出什么太大的事情。

  如今李善长离开了,胡惟庸在这些文官眼中可没有这么大的力量。

  或许这人也是极有手段,只可惜在这朝堂之上并非是只有手段就能够解决问题的。

  胡惟庸的威望远远达不到李善长的程度。

  尤其是经过这一次凤阳府的事情,朝堂之上的淮西子弟几乎被他们给参了个遍儿,这段时间那些御史言官可是扬眉吐气得紧.

第二十七章 自己参自己

  第二十七章自己参自己

  可偏偏论到耍嘴皮子这些在战场上厮杀的糙人,还真的没办法与这些饱读圣贤书的文人相提并论。

  每一次都被他们批得头晕目眩,体无完肤。

  如今徐达的归来,正给他们治一些领兵的勋贵打了一针强心剂。

  他们心里很清楚,只要徐达的这面旗还在这个地方就足以说明他们武将的权势依然如日中天,绝不会因为一件小事而受到影响。

  几个淮西子弟,心中极为激动。

  在如今大明的所有武将之中,他们最佩服的莫过于两人,一个是已经过去的开平王常遇春.

  而另外一个便是号称他们大明万里长城的徐天德。

  这一个个将领,虽说在别人面前嚣张得不行,但是在徐达面前大气也不敢多喘。

  这时一旁的河南侯陆聚小声说道。

  “弟兄们今天是魏国公凯旋的好日子,这可给咱们淮西子弟们长脸!”

  “不管怎么样咱们都得敬上一碗酒才是!”

  其他人听到之后纷纷点头,一副理当如此的感觉。

  胡惟庸听到这话心中有些不满,尤其是看着徐达的目光,闪烁着深深的忌惮。

  以徐达的身份和地位,如果想和自己抢夺淮西勋贵头人的位置,可谓是轻而易举。

  毫不客气地说,若是徐达真的表现出对这一个位置的兴趣,恐怕这些人会争着抢着将徐达抬上去。

  不过此时他不敢表现出一丝的不满。

  “自然是如此,以徐达大将军在军中的地位,无人能出其右,若是能够得此人庇护,我等未来之前途命运自是不用担忧!”

  这时众人纷纷来到了徐达的面前,举起手中的酒杯,乐呵呵地说道。

  “徐达大将军,恭喜恭喜,经此一事,大将军在这朝堂之上前途无量,我等还需大将军帮衬,请大将军放心,我等必然以大将军马首是瞻!”

  徐达听到这一番话,眉头皱得越来越深,此时他满脸黑线下意识地朝着朱元璋的方向看了过去。

  见朱元璋并没有看向自己,心中松了一口气。

  若非是在皇家举行的宴会上,他早就将这群家伙的祖宗十八代都给问候一遍。

  这哪里是恭喜自己,分明就是害自己。

  这些家伙没了个李善长,难道还想将自己推上哪一个位置?真当自己傻不成?“几位将军还是不要多礼了,貌似本将军和诸位的关系还没有好到那种程度,尔等如今行为,岂不是让别人误会!”

  气氛一阵凝滞,这些人的笑容开始变得僵硬。

  河南侯陆聚有些尴尬地点了点头,随后小声说道。

  “魏国公莫要误会,我等皆是淮西人,说白了咱们都是自家人,兄弟们得知此事之后更是喜不自胜,故而前来恭贺一番!”

  “我等都是从一个地方出来的,以后当相互扶持才对?”

  “别人都说魏国公最是重义气,来我淮西人之不二典范,我等自然也是佩服之至!”

  众人纷纷点头,不停地恭贺着。

  然而徐达的眉头则是越陷越深。

  开什么玩笑,自己什么时候重义气了,明明自己最没有义气的好吗?这群家伙不要乱说话,否则自己非得要告他们诽谤不可。

  你咋知道自己这个时候必须做些什么了,否则的话非得被认定和他们是一起的。

  就在这时徐达站了出来,直接走到了宴会的最中间。

  正在聊天吃喝的一众将领以及朝中的文武官员看到魏国公徐达站了出来,心中都极为疑惑。

  难道还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提不成?就连朱元璋也没有意识到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三弟莫不是还有什么事情?还是需要什么赏赐,尽管说来!”

  然而令所有人大跌眼镜的是徐达到了中间之后直接说道。

  “陛下,臣有罪!”

  众人听到这话之后一片哗然都是极为疑惑地看向徐达。

  这还是第一次听到有功臣在如此。

  接风洗尘的宴席上说出这样一番话,这不是拆自己的台吗?不止这些官员,就连觉得将所有的事情都把握在自己能够控制程度的朱元璋也感觉一阵莫名其妙。

  这算是什么?自己参自己吗?

  “三弟,你这是干什么?快起来,快起来,你放心不管你犯了什么罪,只要不是太过,咱都可以给你免罪!”

  “要是被咱家妹子知道这件事情,咱家妹子非得扒了咱的皮不可!”

  然而徐达似是没有听见,一般仍然说道。

  “此次北征之中,臣因为不慎,不小心被王保保烧了粮草,致使军心动荡,这么多年的积累也毁于一旦此为其一!”

  “在没有粮食的情况下,无奈只能以朝廷的名义向当地的富商借粮,并且承诺以国库的粮食相还,未经请示,便如此僭越行事,此为罪二!”

  “此次北伐打败了王保保,手里面有不少的战利品,这些都被臣私下里给藏下了,此乃重罪,还请陛下责罚!”

  朝中的一众大臣皱了皱眉头,就连这些淮西勋贵也有些搞。

  不明白了这徐达的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

  这些事情,相信朱元璋也能够查得到,都也不算是什么特殊的事情。

  战场之上的形势瞬息万变,谁也不可能一直处于优势就像这一样被打个埋伏烧个粮草之类的事情实在是再正常不过。

  部队没有了粮食,自然就没有了战斗力。

  向当地的人借粮也不是什么特殊的事情,之前他们当中不少人都干过这些事情。

首节上一节111/2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