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里加急,将这封军报送至陛下手中。”
田重进脸色沉重,这让亲卫不敢迟疑,接过密奏后就朝帐外奔去。
望着亲卫离去的背影,田重进心中暗道:
“一切就交由陛下决断吧。”
急行军下,赵光义不久后就领军抵达滁州城下。
滁州城是扬州的东面门户,当年周军攻取淮南时,将滁州当做战略要点进攻。
据之前探查到的情报,赵光义得知在定远县外的那支败军,就是进入了滁州城中。
得知这一点后,赵光义下令大军围城。
最初李重进将主力都驻扎在扬州附近,那时宋军直取扬州的战术是可行的。
历史上赵匡胤亲征淮南时,采取的亦是这战术。
然今滁州城内有叛军败兵进入,如果宋军再贸然直取扬州,后路容易不稳。
围攻滁州,是必然之举。
对于这一举措,有些将领表示疑虑:
“滁州城坚,攻之不易,昔世宗攻滁州,耗日颇久,易伤我军士气,望郡侯三思。”
听到这一层疑虑后,赵光义露出了智者的目光:
“今者事同而势异,彼弱而我强。
昔世宗破淮南,徙其人而空其地者,令滁州坚城有缺。
吾计决矣,汝等勿复言。”
赵光义此话一出,得到了潘美、王全斌等的支持。
尽管对赵光义的这一判断认可,但潘美心中却始终有些顾虑。
经过这些时日的相处,潘美摸清了一些套路。
貌似东海郡侯总喜欢“先明后暗”?
当赵光义一表现尚可,后面就可能出一些意外。
有这想法,虽说对赵光义有些不敬。
可一想到过去的事例,潘美就不能不抱有疑虑。
在赵光义的命令下,第二日数万宋军就对滁州城发动猛攻。
滁州城在数年前的淮南一战中,损毁颇重,经过数年的整修,城防依然尚未完备。
加上赵光义一如既往亲临城下,督促将士猛攻滁州城,这让禁军将士士气旺盛,争而攻城。
在连日的猛攻之下,滁州城已摇摇欲坠,眼看着就要攻下。
而就在这一关头,赵光义观察到军中将士“士奋怒,不可遏”的场景后,一个担忧不由出现在他心中。
“将士攻城奋命,入城后要是烧杀抢掠该如何制止?”
此担忧一生,一个想法又落在赵光义心中。
“昔伏牛山一战,他火烧两万北汉军,可谓是暴虐至极,我怎能步他后尘?”
宋军入城后,一旦有烧杀抢掠的行为,那恶名定然都在他这一主将身上。
赵光义并未忘记,他这一次出征的政治目的是为了争储。
今赵德秀在储位争夺中已占据优势,为后来居上,赵光义觉得他必须走差异化竞争的道路。
“秀以急,吾以宽;秀以暴,吾以仁;秀以谲,吾以厚。
每与秀反,事乃可成耳!”
想到这一处的赵光义,下达了一道军令:
“全军暂停攻城!”
当这道军令传到前线后,正在率军冲锋的诸将,宛若被强硬喂下一碗馊水般,内心中顿生恶心。
将领李汉琼望着尽在咫尺的滁州城,他气愤地将手中兵刃扔在地上道:
“城池将下,反而不攻,这算什么军令!”
先前赵光义的一些骚操作,还只是让田重进、潘美等寥寥几人承受。
现在是大军的每一位将领,都体会到那恶心的感觉了。
这感觉.
听到李汉琼的不甘后,崔彦进出声喝道:
“主将有令,你怎敢置喙!”
崔彦进如王全斌一般,是赵光义在军中发展的亲信之一。
崔彦进的厉喝,并未让李汉琼打算闭嘴。
李汉琼盯着崔彦进说道:
“若太原王在,必不至此!”
甩下这句话后,李汉琼头也不回的离开了城下。
而直接出言置喙者是李汉琼,但与李汉琼有类似想法的将领,可都多的是。
察觉到多道直视的目光后,崔彦进虽心中愤怒,但也不敢再出言驳斥李汉琼。
军中中层将领都多有不解,更何况潘美、田重进、王全斌等人?
一向谨慎的田重进有些控制不住自己了。
田重进回到军中后,径直来寻赵光义:
“大军旦夕可下滁州,郡侯何故鸣金?”
话语虽未太过凌厉,然是个人都能听出田重进语气的不善。
赵光义知晓他这一命令,势必会引起部分将领的不满,可他心中自有计较:
“陛下登基以来,以向天下人昭示仁义为己任。
若我军破城,滁州百姓将受刀兵之苦,吾心何忍?
兵法有言,不战而屈人之兵。
今滁州叛军已知我军威势,吾要派使者入城,宣告吾之仁义,让滁州叛军自愿归降。”
晚田重进一步进入帐内的潘美,在听到赵光义的这番言语后,他惊得想直接退出帐外。
大战中,讲仁义?
这一番“高谈阔论”,惊得潘美几人目瞪口呆。
在难以言表的心情下,李汉琼的那句宣言,已占据了潘美几人的心:
太原王,你快来吧!
在开封城的皇城中,赵匡胤领着赵德秀进入了刚建好的一座官署中。
这座官署,正是咨议省所在。
在咨议省草建之时,赵匡胤就有诏令下达:
“加谏议大夫衔,入咨议省。”
谏议大夫是前唐官职,主掌谏议得失,侍从赞相。
以往谏议大夫是属于门下、中书两省的属官,今门下、中书两省虽有编制,却基本不干实务。
一心想着要让大宋摆脱冗官困境的赵德秀,怎会容许三省官员在一旁吃闲饭。
在赵德秀的建议下,赵匡胤将谏议大夫从门下、中书两省中剥离出,单独成为咨议省的属官。
而凡是加有“谏议大夫”官衔的,除去俸禄可多领一份外,都有资格参加到新政的建设中来。
如赵普、沈义伦、楚昭辅等人,当然这一官衔赵德秀亦具备。
不知不觉间,赵德秀拥有的官衔越来越多,已初具昔年秦王之风范。
当巡视完一圈咨议省的官署后,赵匡胤满意的点了点头:
“不奢华,以俭朴为要,不错。”
评价完后,赵匡胤坐在官署内的御座上,对赵德秀提及了一事:
“契丹送来国书,说是要遣使来访。
朕已应允此事。
等契丹使团到来后,接待一事你多尽尽心。”
此话一出,赵德秀行礼领命。
得咧,看来这鸿胪卿的名头迟早也得落他头上。
就在赵匡胤要多叮嘱赵德秀几句时,赵普捧着淮南送来的密报来到了赵匡胤身前。
见淮南有密保送来,赵匡胤连忙接过看了起来。
等看完密报中的内容后,赵匡胤气的重重一拍御案:
“李重进这是在诱敌深入!
他竟一点都未察觉?”
赵匡胤的言语中,流露出对赵光义浓厚的失望之色。
然失望归失望,当下最重要的事是:
“太原王!”
“臣在。”
看着站在身前的赵德秀,赵匡胤略有安心。
“你携朕圣旨,虎符,速前往淮南,代赵光义执掌大军!”
听闻这话,赵德秀未有丝毫犹豫。
“臣领命!”
第106章 大喜大悲 车神现世
大宋建隆元年八月中旬。
在赵光义遣使前往滁州城内之前,他又做出如下部署:
赵光义将五万禁军,大致上分为四部,分别由田重进、王全斌、潘美、崔彦进四位大将统领。
每位大将,皆领兵一万,屯驻在滁州四面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