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陛下听了我的话后,还是很高兴。
他与我立下约定:若他有朝一日将佩剑赐给我,那我便是他的副将。”
听赵德秀提起少时往事,吕端一脸肃穆。
赵匡胤与赵德秀的身份不同寻常,身份不同后,同一句约定透露出的含义就会不同。
陛下的副将?
想着想着,吕端就想起了自唐以来,常由储君担任的“天下兵马大元帅”一职。
“北汉军的到来,是对我军不利,可我不会轻言放弃。
我已派人去北汉,这一仗有可能赢。”
说这番话时,赵德秀语气坚定。
感受到赵德秀的坚定后,吕端就不再多劝。
两日后,一脸疲惫的闾丘仲卿出现在壶关城外。
闾丘仲卿刚一出现在壶关境内,他的行踪就被宋军的斥候给发觉。
不出意外,闾丘仲卿被警惕的斥候拦下。
见闾丘仲卿无反抗的意图,斥候心中戒备稍减,但还是第一时间将他五花大绑。
接着为首的宋军斥候,从闾丘仲卿的身上搜出了官印。
察觉到闾丘仲卿的身份不简单后,斥候队长对闾丘仲卿喝问道:
“你既为叛军效力,又为何来到城外。”
能成为一军斥候,除去身体素质要过关外,智商也得在线。
闾丘仲卿的身份,让宋军斥候意识到他来此的目的不简单。
果不其然,在喝问下闾丘仲卿坦然地说道:
“我有一则情报,可助太原郡侯击败北汉军。”
闾丘仲卿言简意赅的话,让几位斥候面面相觑。
斥候当的久了,形形色色的人就见的太多了。
过往不乏有许多郁郁不得志的狂生,以献策之名来军中谋差事。
而眼前的这人身份不一般,或许他真有重要军情告知呢?
想到这,斥候不敢耽误。
在确认闾丘仲卿不会带来危险后,几位斥候押着闾丘仲卿进入壶关城内,朝着县府走去。
战事紧急时,斥候有将军情直接呈报主将之权。
不久后,赵德秀就从斥候的口中得知了这一件事。
闾丘仲卿?
琢磨半天后,赵德秀依旧没想起这名字。
可闾丘仲卿既有胆敢直接弃城来投,想来不会是来直接送死的。
“将他带进来。”
在赵德秀的命令下,闾丘仲卿被带到了厅内。
初入厅中,闾丘仲卿就看到了一位年轻人坐在上座,看着他的眼神中满是审视。
闾丘仲卿知道这位年轻人,就是他一直想见的赵德秀。
故而当站定后,闾丘仲卿没有丝毫废话,他径直问道:
“太原郡侯,可知李牧之事乎?”
因距离赵德秀不远,闾丘仲卿清晰的察觉到了赵德秀目光的变化。
审视的意味不见,取而代之的是缕缕重视的光芒。
望那光芒,闾丘仲卿知道赵德秀听出了他的话外之音。
有这敏锐,才是明主该有的表现!
在闾丘仲卿感慨时,赵德秀连忙端坐身体,下一刻他的声音传遍整座大厅:
“来人,快快给贤士松绑!”
第75章 陈平遇刘邦
当命人给闾丘仲卿解绑后,赵德秀在留下呼延赞后,屏退了厅内任何人。
接着赵德秀便示意闾丘仲卿坐下来。
赵德秀的态度从冷淡转变为热情,表现的颇为明显。
而这一点让闾丘仲卿颇为满意。
有用则恩,无用则斥,如此明主,才适合在乱世中沉浮。
等闾丘仲卿坐下后,赵德秀率先开口道:
“李牧是战国名将,吾是听闻过他的事迹的。
每次想起李牧的下场,吾便时常扼腕叹息。”
说到“扼腕叹息”时,赵德秀眼神熠熠,哪有半分叹息意味。
铺垫已至,赵德秀将目光看向闾丘仲卿。
赵德秀希望闾丘仲卿接下来的话,能不让他失望。
迎着赵德秀的目光,闾丘仲卿开口说道:
“李牧是一时名将,可赵王却非英主。
而时至今日,郡侯认为占据赵国旧地的刘钧,会是一英主乎?”
世事总是有着许多有趣的巧合。
太原别称晋阳,正是昔年赵国的陪都。
听到闾丘仲卿的询问后,赵德秀断然否决道:“不是。”
赵德秀有此判断,不是他轻视了刘钧。
明主看的是个人韬略,英主的要求则更高。
能被称为英主者,无一不是能强硬压制国内各势力的主君,而这一点刘钧是无法做到的。
北汉的前身是后汉。
昔年刘钧之父刘能建立北汉,不是在于刘有多么雄韬伟略,完全是河东十二州的本土势力,不愿意臣服郭威,这才转而拥立了刘。
北汉先天不足,若刘是如赵匡胤一般的雄主,那他未尝不能梳理好国内内政,为刘钧奠定北汉皇室坚实的统治基础。
然刘自然无赵匡胤的雄才伟略,再加上他建国后不久便崩逝,刘钧仓促继位,是压不住国内的各股势力的。
当下刘钧,与往年的赵王迁处境类似。
赵德秀的断然否决,让闾丘仲卿见识到了他的敏锐观察力。
结合方才赵德秀态度的变化,让闾丘仲卿愈发确定了心中的一个推断。
“敢问郡侯,心中是否已有一构想击败北汉军?”
闾丘仲卿壮着胆子,问出了他的猜测。
身为一位还未被正式接纳的“前敌人”,闾丘仲卿的这一询问未免唐突了。
可这一件事,闾丘仲卿必须问。
之前赵德秀的表现,让闾丘仲卿愿意弃暗投明。
而这一询问,则关系到赵德秀能让他奉献到何种地步。
面对闾丘仲卿的询问,赵德秀用手指敲着桌案思考着。
沉重的叩案声,配合上赵德秀身后呼延赞那危险的凝视,让闾丘仲卿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
好在这一慑人的气氛,在赵德秀的一声轻笑中结束。
“你胆子很大。”
赵德秀说出了对闾丘仲卿的第一印象。
而有些事,就是需要胆大者方可行之。
在评价完闾丘仲卿后,赵德秀从身前案上取出一支毛笔,扔至闾丘仲卿的身前。
“你我心中皆有筹谋,不如写于手心,相互映照便知。”
说完后赵德秀便取起案上的另一支毛笔,见状闾丘仲卿也不迟疑。
不久后两人就都将心中筹谋写在了掌心上。
接着闾丘仲卿率先展开手心露于赵德秀眼中。
闾丘仲卿的手心中,赫然写着“郭开”二字。
见到这两个字后,赵德秀大笑着展开掌心,在闾丘仲卿期待的目光下,他的掌心中同样写着两个字:
“反间!”
看到那两个字后,闾丘仲卿虽不敢如赵德秀那般慨然大笑,可他心中的喜悦却一点都不比赵德秀少。
他终于遇到了,可以奉献生命的主君。
想到此,闾丘仲卿再无迟疑:
“臣曾在李筠幕府中任职,深知许多北汉隐秘。
数月前北汉朝廷,曾为是否出兵南下一事产生数次争吵。
朝中大致分为两派,主战一派以刘继业为首,主休养生息一派以左仆射赵华为首。
赵华是当年拥护刘称帝的几位功臣之一,而赵氏家族更是太原本地百年士族,影响力非凡。
在最重要的一次朝会中,刘继业当庭怒斥赵华,引得赵华不快。”
闾丘仲卿的这番话,再次证明了北汉派系争斗严重,而刘钧无力控制朝局的事实。
这一点是反间计能够实施的,最重要的客观条件。
听到这时,赵德秀已满脸喜色。
先前他派人去北汉,打探的就是这类消息。
这类消息中原可能会不太了解,可李筠往年负责的便是与北汉作战,北汉境内多的是李筠派去的间谍,这类消息瞒不住闾丘仲卿的。
因心中喜悦,赵德秀示意闾丘仲卿再坐的近些。
“据卿所言,北汉之郭开,想来便是那赵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