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南平后,赵德秀曾第一时间问询过梁延嗣,南平军中楼船的情况。
那时赵德秀得到纸面数据是:三十余艘。
这一数据并无造假,但重要的是,楼船与其他战船不同,是需要时常维护的。
而南平国耽于享乐已久,赵德秀很担心高氏君主并未重视这一点。
有此担心,赵德秀先前曾让梁延嗣去仔细摸清每艘楼船情况。
能整修的楼船,就赶紧抢救下。
从今日的情况来看,南平的楼船应当是大多“伤重不治”了。
听到赵德秀的叹息后,梁延嗣脸有愧疚。
“臣当年曾建言过先王,然先王无意防护,臣有罪。”
说着,梁延嗣就要下跪请罪。
梁延嗣岂能不知,南平水军楼船的缺失,会让宋军在接下里的水战中,劣势被进一步放大。
然梁延嗣还未跪下,就被赵德秀伸手挡住。
“我军楼船败坏之罪,在于保融保勖两兄弟,与将军无关。
将军不用挂怀。”
扶起梁延嗣的同时,赵德秀脸上已无叹息之色。
若能尽得南平水军三十余艘楼船相助,那宋军在接下来的洞庭湖水战中,是会轻松一些。
但纵算没有,这一战还是得打。
“无舟船之利”,自古是中原政权统一天下的难题。
万事开头难,一味叹息于国无用。
当扶起梁延嗣后,赵德秀有感他之辛苦,伸手为他稍微整理一番被风吹乱的白发。
手一伸出,赵德秀便感觉到风向。
时值冬季,是东北风。
这一风向,让赵德秀心有所感:
“梁将军,今季洞庭湖上常刮什么风?”
梁延嗣不知赵德秀为何突然问起这点。
有感于赵德秀的礼遇,梁延嗣迅速答道:
“今季时常刮的是北风或东北风。”
回答完这句后,梁延嗣又想起一种可能:
“但有时亦会刮起迅猛西北风。”
听到梁延嗣的回答后,赵德秀神色悠悠,不知在想着什么。
既是南征,宋军自然要主动发起进攻。
大宋建隆元年十一月下旬。
赵德秀亲率四万宋军,乘坐着数百艘战船从洞庭湖朝着岳州进发。
岳州又称巴陵,是后世的岳阳市。
宋军一动,周行逢就已得知消息。
为不让宋军有可乘之机,周行逢选择率军在洞庭湖上的君山与山之间迎敌。
君山与山,分别是位于洞庭湖东北侧的两座岛屿。
这两座岛屿一左一右,宛若两座门神般,控遏着宋军从洞庭湖进入岳州的要道。
将武平水军列阵于要道外,实为进可攻,退可守。
十一月十九日,宋军与武平军在君山外的湖面相遇。
随着与武平军愈发接近,远处湖面上壮观的一幕落入宋军的眼中。
武平军中的上百艘楼船如同一座座湖面上移动的山峦,坚木裹铁的船身泛着乌黑的光泽。
察觉到宋军战船在接近,武平军的上百艘楼船稳稳的碾过水面,在湖面上劈出一道道宽广的浪痕。
武平军的上百艘楼船并非零散排布,靠着众多优秀的水手,船与船之间虽有间距,却透着严整的章法。
上百艘楼船几乎同时前进,宛若一道延绵的山脉,横亘在身前数里的水域上。
在望之如山般的楼船周围,有着数之不尽的斗舰如穿梭的鱼群般往来游弋。
它们体型虽远不及楼船,却胜在数量众多,像是给身旁的楼船套上了流动的铠甲。
在周行逢的征召下,斗舰上、楼船上,密密麻麻的武平军身影如蚁沾附。
初观武平军数量,何止四万之众?
恐有十万!
眼中出现的一幕,让一众宋将都不由脸色骤变。
武平水军战船的强大,远超众人的想象。
武平水军的人数,亦大大超出了原先的预估。
位于后方楼船之上的赵德秀,在见到眼前一幕后,眼神中亦不免震惊。
知道两方水军有差距,没想到差距竟能这般大。
一时间赵德秀终于明白,为何在淮南大胜后,周世宗未一鼓作气,一举灭掉南唐。
但震惊的情绪只出现一会。
昔日三千逐三万都敢为之,何况今日手中有数万雄兵?
察觉到武平军的气势,会影响到己方军心后,赵德秀抽出腰间长剑,击打着楼沿厉声说道:
“传令全军:
孤亲自督战,若有舰船越后一步者,皆斩!”
赵德秀命令一出,登时就有传令官踏上走舸,凭借着走舸的机动性快速在全军中穿梭,传达出赵德秀军令。
当赵德秀的命令传遍全军后,全军将士精神一振,心中退缩之意尽消。
下达完第一道军令后,赵德秀持剑看向呼延赞:
“素闻卿骁勇,百闻不如一见!”
昔日呼延赞夺取壶关时,赵德秀并未亲眼见到。
形势上敌强我弱,除去语言震慑外,还得做出具体行动。
赵德秀是主帅,不能轻易行动,而全军皆知呼延赞是赵德秀亲卫统领。
若能让呼延赞代主上阵,足以进一步振奋军心。
赵德秀话音刚落,呼延赞便慨然领命道:
“王上但画形势,今日令王上见矣!”
第127章 洞庭血战 行逢妙计
见呼延赞毫不畏惧,赵德秀忍不住赞道:
“好!”
赞完后,赵德秀剑指远处武平军舰阵说道:
“敌军巨舰林立,虽气势慑人,却不利进退,有失灵活性。
我军以斗舰居多,你可率三千荆南军,多灵活穿插,乱敌舰阵!”
说完战术后,赵德秀又接着说道:
“今日首战,攸关士气,壮士冲阵,孤当擂鼓壮行!”
赵德秀此话一出,呼延赞脸上效死之意愈浓。
当取过赵德秀手中令旗后,呼延赞便头也不回的走下楼船。
而赵德秀并未食言,待呼延赞离开后,他已转身来至最高层的鼓台处。
赵德秀所在的楼船,是为全军旗舰。
一军进退,皆由旗舰出。
当从鼓兵手中接过鼓槌后,赵德秀将目光看向宽阔的湖面。
他脚下是颤动的甲板,眼中是气势非凡的武平舰队。
不多时,呼延赞已凭手中令旗,率领着三十艘斗舰列阵前方。
一艘斗舰一百荆南军,三十艘正好三千人。
见宋军有前锋出列,同样高居于旗舰上的周行逢,令旗一挥,黑压压的武平舰队前方,不久后亦出现一支先锋部队。
前锋对冲,先为试探。
相比于宋军,武平军的先锋部队,多出了几艘巨舰。
有着巨舰相助,周行逢对即将发生的这一场前锋对冲战,充满着信心。
见两方都列阵完毕后,赵德秀举起鼓槌,猛地一挥。
“咚”
第一声鼓声响亮乍响,像块巨石砸进湖面。
宋军先锋舰队中,呼延赞正站在主舰船头,听见鼓声后,他高举大刀,而后猛地挥向数里外的敌阵。
刹那间,宋军三十艘斗舰如利刃展开,舰上战旗在北风中猎猎作响。
下一刻他的喉间爆发出一阵大喝:“全军冲锋!”
在呼延赞的一声令下,三十艘宋军战舰中的水手迅速划桨,朝着数里外的武平军冲去。
宋军先锋舰队一动,敌军舰队亦朝着前方冲来。
两军先锋舰队,各如两支脱弦利箭般,朝着对方激射而来。
当两军先锋舰队愈发接近时,武平先锋舰队中的数艘巨舰已射出第一波箭。
借助着居高临下的优势,大量箭簇划破天空,像骤雨般砸向宋军舰板。
“噗噗”声里,已有不少宋军中箭坠水,湖面上响起惨叫声。
看到这一幕后,赵德秀击鼓的速度快了起来。
鼓点越来越密,从沉缓渐变为急促。
迎合着旗舰上的鼓声节奏,整座宋军舰阵中的鼓声都产生变化,响亮的鼓声节奏愈发快,像矫健的马蹄踏在人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