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穿越:大耳贼刘备 第144节

  仅仅几天便有数百人被抓,且被抓的人大多都是袁隗和张纯的门人,其中还包括一些低级官吏。

  反正全都是“王越指证”的,天知道这刺杀案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参与……

  同时,那些之前搞传销得了军爵但不怎么安分的不法之徒,也大多因“有嫌疑”被捕入狱。

  鲜于辅等三部胡骑督各领本部人马赶往右北平,称刺客中有数十人皆是公綦稠门下,‘请’公綦稠去西河自辩。

  右北平太守刘政没敢阻拦,甚至摆出了一幅不认识公綦稠的样子。

  公綦稠当然觉得冤啊,他当然不会承认这事和自己有关,但他也不敢去西河‘自辩’,而是一溜烟的逃到了犷平矿山。

  此人腿脚很是麻利,三千人居然都没拦得住他。

  但这一逃,自然就等于坐实了嫌疑了。

  三个胡骑督没有追往矿山,徐荣驻兵土垠,鲜于辅驻兵无终,王门驻兵卢龙塞,控住了右北平与辽西的紧要关隘。

  顺带着也把传销业务范围拓展到了辽西,并在右北平境内就地安置胡人。

  徐荣和刘政谈了笔生意,刘政以太守身份出地皮,让带回牛马之人落户于右北平,所获牛羊分给刘政一半。

  但若刘政不配合,那行刺之事,刘政大小得算个合谋……

  刘政当然得答应。

  最容易出问题的群体将安置于右北平,涿郡和广阳便不再那么容易出乱子。

  右北平地广人稀,本就是胡汉混居,也更适合用于安置胡人逃奴。

  同时,西河以及太行诸贼也开始排查奸细。

  左髭让各部实施保举,若无保举,或是陌生面孔,皆被抓捕为苦役。

  数千人逃离了太行山,其中当然有被冤枉的,但必然也有不少心怀叵测之人。

  左沅也在西河开展了大规模整顿。

  西河内部倒确实没出奸细,毕竟连卞姬都认得出生面孔,其它居民其实也一样。

  只是之前没有进行严格管制,对太行山的人过于松懈了,若是太行山的人被收买,那确实就很难察觉。

  王越能进西河,就是被那个出自太行山的刺客带进来的。

  为了杜绝此事,左沅要求出入西河必须每个人都持有西河专门的过所,西河过所需要得到西河民户与刘备军中同时签押,无过所者将不得出入。

  同时,各个方向的要道都设了岗哨和巡逻队,遇到任何可疑对象都会随时查问。

  外来者若要入西河办事或探亲,必须先去丈八那里办一个临时通行证,若遇到不带通行证出入西河的,一律视为奸细。

  西河医馆依然对所有人开放,但进入医馆需持户籍实名挂号,核验身份后方可入内。

  所有人一视同仁,无论是官是民,全都得挂号排队接受安检,算是顺带着把秩序问题一起解决了。

  邹靖也在此时离开幽州去了雒阳。

  邹靖是去告状的,王越被押去了雒阳作为人证。

  告这个状当然是有讲究的,刘备很懂事的给了天子一个机会刘宏想弄死谁,谁就可以是刺杀刘备的主谋。

  同时这也是王越唯一的活命机会,只有天子能赦免其大逆之罪。

  当然,这事不能攀扯得太过,若是非要借此攀咬袁隗,那肯定起不到效果,而且还可能得不偿失。

  但刘宏是个聪明人,这种分寸他还是能把握住的。

  ……

  与此同时,渔阳。

  “你怎能让王越去行刺刘备?!你以为刘备那么好杀吗?!遣死士也就罢了……可你居然遣王越?!此乃倒持太阿授人以柄!你是被仇怨迷了心吗?!”

  张举此刻正暴跳如雷的骂着张纯。

  “若不杀刘备,如何解得我等困局?”

  张纯辩道:“行刺之人乃太行贼,袭击西河者乃公綦稠家中矿奴,那王越乃史侯护卫……这些人皆与我等无关!”

  “糊涂!此事难道是你说无关便无关的?那刘备若是死了也就罢了……可他没死!无论行刺者是否与我等无关,皆将成为刘备手中利器!”

  张举更怒了:“你给了刘备如此把柄,他现在可以用被刺之事要挟所有人!”

  “那刘备一心与你我作对,如今又施毒计诱得奴隶人相投,若再不动手,此消彼长之下,不也是等死吗?!待我等羊马皆绝,又如何制之?!”

  张纯看起来已经有些癫狂了:“族兄,不能坐以待毙……族兄不是说要让公綦稠和刘政献矿山引刘备不防吗?之前他二人不愿舍弃财货,但现在公綦稠已被视为谋刺刘备之人,他必须与我合作!”

  “让公綦稠以矿山为饵,逐矿奴暴乱,引鲜于辅等人到犷平,广阳便无人驻守……”

  “族兄可引鲜卑入广阳,鲜卑也受刘备毒计所害,损失了不少奴隶牲畜,他们必会响应。”

  “鲜卑入寇,丘力居便会被鲜卑夹击,他也只能与我合作!”

  “如今刘备重伤,其部下又已分作几路大索幽州,又要对抗鲜卑,西河必然空虚……我趁机领军袭西河,必能一举功成!”

  “只要杀了刘备,幽州无人能制鲜卑,所有人便都只能依靠我等!之前所有的损失都将重回我宗之手!这才是致胜之法!”

  张纯说到此,瞪着满是血丝的眼睛看着张举:“族兄,愚弟并非莽撞之人,行刺刘备,正是为了迫使所有人下此决心!”

  张举紧紧皱着眉头,沉默了许久,闭上眼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来:“……也是迫我下此决心吧?”

  张纯没回答,而是站起身来,取了桌案上的锦袍披在张举身上:“族兄,你是弥天之子啊,天子怎能当断不断?”

  那锦袍是玄之色,绣有十二章纹。

  桌案上还有一顶冠冕,前后白玉冕旒也各有十二道。

  “既然你决心已定……那便先传信给崔司徒,请他先举告刘备诸多不法事……刘备勾结黄巾与太行贼乃事实,那勾结鲜卑入寇之人,当然也得是刘备!”

  张举看着自家族弟,叹了口气:“大义之名必须有!我等并未反汉,而是替天伐罪,以讨不臣!”

  ……

  西河医馆。

  刘备这几天一直和卞姬腻在一起。

  对外传了身受重伤的消息,自然是不能出门的。

  而这年头不出门真就没什么娱乐项目,那就只能抓紧时间搞生产。

  毕竟只是胳膊受了穿刺伤,不影响生产活动……虽然一不小心容易导致伤处疼痛,但也属于痛并快乐着。

  这段时间刘备一直东奔西走没能得闲,好不容易休个病假,当然要解锁一些新姿势。

  而且,两人的病房守卫严密,虽说卫队不会进来,但两人也不想让旁人听见……再加上秀娘时不时的会来查房换药,这使得两人很有些偷偷摸摸的快感。

  尤其是左沅会经常来传报军情,于是就更有偷的感觉了……

  “郎君,邹督军派了军驿加急传信!”

  天还没亮,左沅便带着情报把自家男人从被窝里薅了出来:“司徒崔烈举告郎君养寇自重,残害(阉割)名士,售卖军爵,抄掠士族……整整十条罪状,每条都能判个死罪……”

  “我竟然有这么多罪名的吗?”

  刘备一边穿衣服一边打哈欠:“好像还真有……”

  “郎君还有心思说笑?”

  左沅一脸严肃:“崔烈如今是司徒,郎君说不定会丢官的。”

  刘备嗤笑一声:“崔烈若是在廷尉任上举告我,我倒是很可能丢官。可他不愿当廷尉得罪人,非要买个司徒……那反而失了实权,光靠嘴皮子可告不倒人。”

  “可郎君的名声不就被败坏了吗?”

  卞姬披上衣袍,遮住有些走光的身体,从后面探出身来。

  “崔烈这个司徒是从天子乳娘那里买来的,而且是在袁隗离任后以每季五百万钱的低价买的,帮天子收钱的是刘虞……现在崔烈在清流眼里就是个阉党,他举告我这么多罪状,只会让清流们以为这是阉党在迫害我,我反而会落个好名声。”

  刘备一点都不担心:“天子也不可能在此时查办我,顶多派个太监过来以此为把柄要挟……天子现在是最不想让我丢官的人,我若丢了官,天子就丢了三千骑兵……说不定我还会升官呢。还有别的消息吗?”

  “王门传报,说有鲜卑人正在卢龙塞北部集结……公綦稠找了鲜于辅一次,说矿奴暴动,要将矿山送给鲜于辅,但被鲜于辅拒绝了。”

  左沅点头,一条条的说着:“除此之外,有许多人来询问郎君伤情,我都以伤重无法视事打发了。”

  说着还朝刘备身后的卞姬瞟了一眼。

  刘备点头道:“鲜卑在夏季集结,看来是有人要引鲜卑入塞,去召左髭吧,让太行山民到西河来保住他们自己的粮食。”

  “郎君依然要重伤?”

  左沅撇嘴劝道:“如今各部都有人招揽,郎君最好还是别伤得太久,否则难免会有不明真相的部曲被人诱骗离去。”

  “若是没有确认我的死讯便会被诱骗离去,那这种部曲不要也罢。”

  刘备摇头:“我要等到张纯领兵来此才能‘痊愈’。”

  “可渔阳那边没什么动静,若张纯一直不来,难道郎君就一直不露面?”

  左沅又瞟了卞姬一眼,这意思很明显了。

  “鲜卑都在集结了,张纯若是不来,他怎么和鲜卑人交代?难道把渔阳送给鲜卑?”

  刘备假装没看到左沅的眼神,但把左沅也抱到了榻上……

第183章 内鬼

  中平二年六月。

  犷平。

  “……如今你死到临头,竟还不自知?你已被刘备视为行刺主谋,若是不与我联手,你只能在此等死而已!”

  张纯对公綦稠很不客气。

  “联手?联手作乱吗?张纯,分明就是你谋刺刘备,你以为吾不知?吾无德无才,不敢行此大逆不道之事!”

  公綦稠怒视张纯拒绝配合。

  “那你便得死于此……”

  张纯直接让手下以刀斧相逼:“公綦稠,你确实无德无才,我想要的本也只是你那护乌桓校尉的印绶……你既不愿与我同路,那便为大汉尽忠吧!”

  “张纯!你竟敢……”

  公綦稠大惊失色,连连后退。

  “杀了他……以其印绶写信送往鲜于辅营中,让鲜于辅来接收矿山……”

  张纯向部将王政吩咐道。

  ……

  两天后,鲜于辅收到了‘公綦稠的信’。

  信中说是以犷平矿山相赠,请鲜于辅帮忙辩解行刺刘备之事。

  鲜于辅没去犷平,而是回信称自己无法解决此事,需得公綦稠自己去西河辩解。

  随后不久,犷平矿山暴乱,上万矿工逃奔到了无终。

  鲜于辅本打算出兵收拢安抚,但他麾下都是乌桓骑,那些矿工见了乌桓骑兵反而更加惊恐,反而更无法约束了。

  强行抓了几个矿工问话后,鲜于辅才知道犷平的暴乱本就是因为乌桓人在矿区到处杀人,矿工们逃离矿区后也一直被骑兵追杀。

首节上一节144/17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