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穿越:大耳贼刘备 第139节

  按说,朝廷此刻正在招募乌桓骑兵,是为了支援凉州战事,任命的乌桓督军在这个时候显然是不应该对乌桓开战的。

  而且这些年朝廷对乌桓的态度向来是以招抚为主的,偶有比较强硬的护乌桓营府官员,也大多只是看不起胡人,行些欺压之事。

  但从来没有官员明着与乌桓最大的部族开战的。

  “单于带兵攻破无终,占据昌平,难道不是在对大汉开战吗?”

  王门摇头笑了笑:“你能对大汉开战,大汉难道就不能对你宣战?”

  “此非开战……我来此,只为讨邹靖鲜于辅杀人之罪!”

  丘力居当然不能承认他是在对大汉宣战,至少现在这种情况是不能认的。

  王门用一种看傻子的眼神看着丘力居:“单于难道不知道?邹督军乃刘督军生死之交,鲜于辅乃刘督军下属部将……你讨伐他们,那还不如直接讨伐刘督军呢……”

  丘力居沉默了一会儿,随后狠了狠心:“便是讨刘备又如何!”

  “单于果然豪勇,敢讨大汉持节督军之将,此便如同讨大汉天子一般……不用谈了,单于等死吧。”

  王门听了此言转头便走。

  丘力居捏了捏拳头,终究还是开口留人:“王骑督且慢……你此来到底意欲何为?”

  “本来我打算帮单于和刘督军缓和关系,也帮单于得获大汉封爵……但单于既然如此勇敢无畏,王某自然也无话可说。”

  王门回头,转身叹道:“单于视刘督军牛羊马之策如何?”

  “此险恶毒计!发奴隶人为爵,使卑奴成贵人,此乾坤倒置也,必生祸患!”

  丘力居恨恨的说。

  “哦?乾坤倒置?单于少年时,不也曾屈身为奴吗?”

  王门摇着头:“怎么,如今成了部族之首,便忘了往日之苦?汗鲁王倒算是贵人,可他如今掌兵几何?”

  丘力居年幼时确实是奴隶乌桓内部经常争斗,丘力居小时候全家一起被俘,做过马奴。

  之后其母被东部乌桓前任单于老汗鲁王纳为妾,他也因此成了单于的养子,并渐渐成了有实力的邑帅(部落首领,也叫渠帅)。

  老单于死后,其亲儿子也莫名暴毙,东部乌桓各个有继承权的人都试图拉拢丘力居。

  但丘力居谁都没帮,而是趁乌桓内战之机保存实力,在其它继承人在内战中把部队打得稀烂以后,丘力居一举成了乌桓最强的头人。

  随后东部乌桓分裂成四部分,辽西、辽东、渔阳、右北平。

  渔阳乌桓当时依附了大汉,之前被张家控制,目前被鲜于辅控制。

  辽东乌桓头人苏仆延(自称峭王)是老单于的侄子,部众千余落。

  而老单于真正的血脉是其孙子乌延(自称汗鲁王),也就是右北平乌桓的头人。

  但乌延的部众只有八百落,实力甚至不如鲜于辅控制的渔阳乌桓,是各部乌桓中最弱的,只是丘力居不敢吞并他罢了。

  “王门!你是故意要寻死吗?!”

  被提及不体面的往事,丘力居恼怒拔刀,但并没真对王门动手。

  “王某是想告诉单于,单于能从奴隶做到如今地位,或许有时运有命数,但归根结底是因为单于当年选对了路。”

  王门看了看丘力居的刀,摇头说道:“眼下单于又有了新的选择……刘督军能让单于成为真正的乌桓王,但若是单于不这么选,那刘督军也能让某个奴隶来做这乌桓王……”

  “哼……刘备想让我听命于他?若是听命于人,那这所谓的乌桓王又有何用?!”

  丘力居冷笑着摇头:“我当初就是因为不曾听命于人,才做到了如今地位……废话少说,他刘备要战,那便来战!”

  王门拱手行礼,但嘴上有些讥讽:“单于果然豪勇无畏……只是……单于听命于张纯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莫不是有钱粮便听,无钱粮便战?”

  “……滚!”

  丘力居暴怒,将王门赶出了昌平,但仍旧没敢干掉王门。

  其实丘力居现在心里确实很虚,他知道目前兵无战心,当然不敢杀王门。

  但他也并没有撤兵。

  王门以骑兵家人来诱,使得丘力居本部损失了不少人马。

  若是撤了,这次出兵就等于损失无数却一点收获也没有,而其他邑帅的损失并没有丘力居那么大尤其是逃奴,那些羊和羊倌全都是丘力居的财产。

  这说不定会使得他们产生不该有的想法。

  而且即便撤回白狼山,也无法解决刘备搞出来的绝户计。

  既然刘备要来战,那就战一场,无论胜败都可以有个说道……

  如果能击败甚至抓住刘备,那就一切都好办。

  如果被刘备击败,那至少可以使各部邑帅多折损些人马,免得他们产生别的心思……

  同时,战败后依附于大汉也就没人会反对了,无论是依附谁,自己需要做的都是把手里的兵马保住,让其他人去损耗人手丘力居能成为头人,靠的可不是蛮勇。

  丘力居听过畏威而不怀德这句话,但他不是这么看待的。

  不是畏不畏威的事儿,能做到头人的,通常都不会这么考虑问题。

  很多事不是光由头人说了算的,各部邑帅想法不同,就连自己的亲属都有不同的心思。

  若是不能让各部邑帅实力削弱,无论是否归附大汉,只要部族内部不稳,自己这个头人都很可能会莫名其妙的暴死。

  战胜刘备,自己能获得威望,足以压制族内。

  战败但自己保留了实力,同样能以强凌弱获得威权,也能压制族内。

  至于族内是否会被削弱……哈,如果实在太弱,那就归附大汉嘛。

  即便不这么做,以刘备这套手段,难道族内就不会被削弱了吗?

  ……

  次日,昌平城外。

  刘备的部队果然来了。

  部队分作三部,左右分别是鲜于辅和徐荣,都是骑兵,各有八百人左右。

  鲜于辅手下是渔阳乌桓骑;徐荣手下则是辽东杂胡骑,以鲜卑居多。

  中军打的是‘关’字旗,是关羽领衔的两千五百步兵,看起来是一半新兵一半老兵。

  这兵力只有四千多,丘力居目前还有五千多骑,兵力方面是丘力居占优的。

  但打仗可不是看人多人少。

  不过……刘备不在这里,张飞也不在。

  这一仗刘备没打算再用什么计,没必要。

  若是关羽领军都打不过丘力居这支毫无战心的部队,那就大家一起死了算了。

  丘力居没有让部队守在城内,而是让部队出城迎战,毕竟他手里全是骑兵,守城其实等同于自废武功。

  他手下有五个邑帅,各自领着其部落,兵力不等。

  最强的邑帅是其侄子塌顿,手下有一千四百骑,且塌顿是反对归附大汉的。

  塌顿向来骁勇,是族内武勇第一之人,乌桓长老甚至将其与冒顿单于相提并论那些长老当然是有点包藏祸心的,毕竟丘力居是有儿子的,但他儿子楼班年幼,眼下才八岁,正是适合选秀的年龄……

  丘力居其实是对塌顿又喜爱又警惕的。

  喜爱,是因为塌顿很像丘力居年轻时候。

  警惕,也是因为塌顿很像丘力居年轻的时候……

  于是,丘力居让塌顿为主将,并为塌顿补了六百人,合计两千骑对抗关羽的中军。

  另外四个邑帅各领本部抵挡鲜于辅和徐荣,这四个邑帅合在一起有一千八百骑。

  而丘力居自领本部余下的一千五百骑作为预备队。

  因为刘备不在此处,也不知道刘备在哪儿,留够预备队也是合理安排。

  丘力居其实并没有故意落败的打算,他是真想取胜的。

  按常理,同等数量的骑兵对抗步兵,怎么也该是骑兵占优势,毕竟骑兵能以其机动力掌握战场主导权。

  两侧的鲜于辅和徐荣,丘力居只打算拖住就行,但关羽中军的步兵,丘力居却是打算击破的。

  两千精锐骑兵对付两千五百步兵,再怎么兵无战心应该都是能打的吧?

  即便那些步兵披了甲,但面对骑兵时总是会乱的吧?

  确实,按常理而言是这样的。

  但关羽不是那种能按常理而论的人……

  塌顿刚带兵冲出去,正准备绕着关羽中军跑个弧线,便见关羽领军迎面冲来。

  刚冲到弩箭射程,便来了一次齐射,射完也不退,而是跟在关羽身后继续前冲。

  塌顿都愣了,步兵不用长矛和弩箭阻止骑兵,却朝着骑兵反冲锋?

  这情况没见过啊……

  而且关羽的部队里弩手特别多,每个伍都有两张弩,这两千五百人,足足有一千张弩!

  仅仅一次齐射,便导致了数十骑的死伤前排的骑兵几乎死伤殆尽!

  绕圈子用骑射战术显然是不行的,骑弓的射程和杀伤力可没法与汉弩相比,而且那些步兵基本都穿了甲。

  塌顿带着部队转向绕开,以免踏入弩手的最佳射程。

  没必要硬碰硬,完全可以靠骑兵的机动力避开这些步兵。

  可没想到,步兵确实避开了,但避不开关羽……

  关羽领着百余骑冲在最前面,趁着塌顿领军转向,飞快的截住了塌顿。

  这百余骑不是甲骑,甚至都不是骑兵,他们只是骑马步兵。

  但这群人连同关羽在内,个个身穿铁甲,连面甲都有,弓箭是真拿他们没办法。

  被截住了,塌顿自然要举矛马战,但矛还没出手,立刻就迎面挨了一刀。

  关羽的刀太快,快得他完全没看清。

  幸好他也算反应机敏,立刻侧身将手里的长矛拼命挥舞了一下。

  长矛在当的一声后飞上了天,但好在终究还是挡住了这一刀,没有被一刀枭首。

  不过,关羽一刀崩飞其长矛后,势大力沉的刀锋仍然擦着塌顿的肩膀挥过。

  肩部立刻没了知觉,眼见关羽回头望了自己一眼,拔马转向似乎还要回头再来一刀,塌顿慌了,赶紧驱马避入人群,不再出现在部队前列。

  这是正确的选择,但这也必然会影响士气。

  胡人本就崇尚武力,见那汉将只一击便将塌顿砍伤,个个都有点惧意塌顿已经是乌桓族内武艺最高的人了。

  乌桓骑兵们本来就没什么战意,见塌顿退避,便个个都不敢再上前。

  关羽回头再度邀战,而塌顿不敢再出列,乌桓骑兵们也大多畏缩绕开。

  这一绕,便又有一半乌桓骑进了步兵最佳射程。

  毕竟步兵们也没闲着,在关羽截击塌顿的同时,他们依然在冲锋,眼下冲到了位置,又以弩箭导致了近百乌桓骑的死伤。

首节上一节139/17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