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让这颗太阳,照耀我李奇维的无敌之路吧。”
轰!
布鲁斯大厦内所有的员工,只感觉心头一颤。
“上帝啊!我怎么突然感觉好热啊!”
“就好像好像有一颗太阳出现在我的头顶。”
“老天啊,该不会世界末日了吧。”
在经理们的安抚下,众人总算才稳定住情绪。
而很快,他们就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感觉了。
美国,华盛顿特区。
《Science》(《科学》)期刊的总部就位于这里。
在李奇维的前世,《自然》和《科学》就是自然科学领域的两大圣刊。
无数科研人员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研究,都不敢奢望能在这两大期刊上发表论文。
因为那太难了。
尤其是正刊,那更是难如上青天。
在华夏,如果有谁能在《自然》和《科学》的正刊上发表论文,那么他将获得无数的荣誉和资金。
为此,很多人甚至不惜作假。
没错,说的就是韩国的科研人员。
实在是收获太诱人了。
即便在现在这个时代,《科学》的名气也丝毫不弱。
它起初是由爱迪生在1880年投资创办的,后来几经转手,成为了美国科学促进会的官方刊物。
美国科学促进会,就类似于华夏科学社,是美国最大的民间科学团体。
密立根、海耳等科学家,几乎都是其中会员。
因此,《科学》期刊完全不愁销量和知名度。
真实历史上,摩尔根的果蝇遗传、哈勃的漩涡星系等成果,都是发表在这个期刊上。
所以,它现在就是美国最权威的科学类期刊,和英国的《自然》并列。
和《自然》一样,《科学》也是周刊。
它上面也只发表最好的原始研究论文,以及分析当前研究的综述等高端内容。
此刻,《科学》期刊总部,六层高的大厦内,正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许多编辑来来往往,讨论着最新的投稿论文。
和《自然》一样,《科学》也吃到了科学大爆炸的时代红利。
并且仿照《自然》,适应时代的发展,扩充了好几个专业子刊。
但是其正刊,依然保留着超然的地位。
不是最最顶尖的论文,哪怕空缺,也不可能发表在上面。
但是子刊要求就降低很多了。
因此每天这里都会收到大量的论文。
现任主编卡特尔,正坐在第六层的办公室内,喝着咖啡,享受着一天新的开始。
今年60岁的他,执掌《科学》已经超过20年了。
而他本人却是一位心理学家。
但这不妨碍,他在美国科学界的深厚影响力。
因为他这个心理学家,在美国有点过分牛逼。
卡特尔是世界上第一位心理学教授,并且创建了美国第一所心理学实验室。
他创立了美国心理学协会,同时也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第一位心理学院士。
而这一切荣誉,都得益于他为心理学做出的突出学术贡献。
卡特尔是美国应用心理学的先驱。
他是最早将统计量化引入心理学的心理学家。
同时,他也是全球第一位脱离哲学范畴,纯粹从科学角度阐述心理学的人。
要知道,这一点在这个时代可不容易。
卡特尔曾说过:“心理学若不立足于实验和测量,决不能够有自然科学之准确。”
因此,他首创提出“心理测验”的概念。
他在实验室内编制了五十种测验表。
测量内容包括:肌肉力量、运动速度、痛感受性、视听敏度、重量辨别力、记忆力等等。
通过这些精准的测验,采用统计方法,系统地描述一个人的心理状态,研究个体之间的差异。
这就是卡特尔在心理学上的成果。
他对于科学有着朝圣般的崇拜。
因此,他看不起像弗洛伊德这样的心理学家。
认为对方在《梦的解析》一书中提到的精神分析法,就是彻头彻尾的胡言乱语,毫无科学依据。
甚至,他公开表示:
“没有任何一个临床心理学家,会依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来治疗他的病人。”
不过,卡特尔的反对,丝毫不影响弗洛伊德混的风生水起。
1919年成立的国际精神分析学会,标志着对方开创的精神分析学派最终形成。
就在卡特尔回忆往事时,忽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响起。
他连忙回过神来。
“请进。”
副主编丹尼斯面色激动,手里拿着一份论文,连忙走到卡特尔面前,兴奋地说道:
“主编,布鲁斯教授给《科学》投稿了。”
卡特尔一时间没反应过来。
投稿就投稿呗,值得你一个副主编大惊小怪吗?
《科学》期刊好歹也是仅次于《自然》的牛逼期刊。
没人投稿才值得惊讶。
于是,他就没有立刻回应。
丹尼斯看见老上司面色如常,很快就明白过来。
他大声且一字一顿说道:
“卡特尔教授,是布鲁斯李教授投稿了!”
哗!
卡特尔猛然一惊。
“谁?”
“是刚刚主持天文学大辩论的那个布鲁斯教授吗?”
丹尼斯连忙点头。
“是的。”
“布鲁斯教授的天文学论文,终于发表了。”
“您看看这篇论文,简直太惊世骇俗了。”
作为物理学博士,丹尼斯虽然在物理学界只是名声不显的小人物。
但是多年的编辑工作经验,让他有着极为敏锐的洞察力。
这篇论文中提出的核聚变概念,让丹尼斯的灵魂都在颤栗。
用任何语言形容都不为过。
它已经超越了天文学的范围。
与其说这篇论文是天文学论文,倒不如说是物理学论文,只不过应用在了天文学领域。
丹尼斯无法想象,这篇论文会带给科学界什么样的震动。
惊涛骇浪也不足以形容。
他忽然又想到,前些年《科学》期刊上发表的摩尔根教授的论文。
基因突变概念,就是那篇论文的核心。
而它正是源于布鲁斯教授。
这次天文学的大辩论,丹尼斯也是从华盛顿赶到纽约。
他第一次亲眼看见了,传说中布鲁斯教授的风采。
一瞬间就被深深折服了。
他忍不住感叹:
“世界上怎么会有如此匪夷所思的男人。”
“他的光芒就如太阳一般。”
卡特尔来不及细想,他快速接过论文,浏览起来。
“恒星能源!”
“核聚变!”
“氢聚变成氦!”
“核反应方程式!”
“.”
他虽然是心理学专业的,但是也学习过物理、化学等自然学科的初级知识。
论文里的专业术语和推导过程他看不懂,但结果却是可以看懂的。
所以,卡特尔骇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