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第190节

  “家里有我,乱不了。”

  李奇维听到父亲的话后,眼角模糊。

  有这样理解自己的父亲和兄弟,这一世,他没有白来。

  当然,母亲叶桂珍则依然伤心不已。

  她不渴求自己的孩子建功立业,只想让他们平平安安的。

  最后还是李父好言劝阻,再以孩子为理由,才宽慰了李母的不舍和伤心。

  李奇维内心感叹,幸好他有大哥二哥。

  若他是独子,还真不一定能狠下心来离家出走。

  1908年,是李奇维在国内的最后一年。

  5月30日,王路遥诞下第三子,取名李承仁。

  5月31日,香岚诞下长女,取名李夭夭。

  女儿的出生,让李奇维喜出望外,把她看成掌上明珠一般。

  大家这才发现,原来三少爷喜欢女儿竟然比儿子还多,大家很不理解。

  6月30日,黄埔理工大学的第一届毕业生终于全部毕业。

  所有人都通过了毕业答辩,让李奇维非常欣慰,也让他看到了希望。

  李奇维发表了毕业典礼演讲,题目是:《我有一个梦想》。

  慷慨激昂、饱含真情的演讲,让在场所有毕业生热血沸腾,无限感动。

  他们必将为华夏的未来而奋斗!

  其中徐寒冬、刘诗伟、方梓齐三人,自告奋勇,前往古晋,担任山河小学的教师。

  李奇维亲自批准,并勉励他们,好好在南洋开拓,将来必有所成就。

  三人激动不已,表示保证完成任务。

  另有几人进入山河实业集团,投入到产业中去。

  李奇维直接让他们在泰山实业公司和长江实业公司任职,担任核心器件的研发工作。

  这让胡喜忠终于减小压力,看到了希望。

  有了高素质的大学生参与,公司的研发可以正常开展起来了。

  而黄埔理工大学的管理体系也发生变化。

  何育杰不再担任物理学院院长,被提拔为黄埔理工大学的校长。

  颜任光担任物理学院院长,但身份仍然是讲师。

  王以讲师身份担任化学学院院长。

  王季同晋升为教授,担任数学学院院长。

  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则由毕业生张磊担任。

  李奇维之所以同意让毕业生担任院长,就是为了培养他们。

  当年的何育杰等人也是这么过来的。

  其余毕业生则或是留校任教,或是到国内其他大学任教。

  他们以第二批星火成员为核心,将以指数爆炸的形式,带出更多的理工科生。

  周子余提出辞呈,他的革命事业已经到了关键时刻,无法再分心任教。

  李奇维表示理解,并对他说黄埔理工随时欢迎他再次回来。

  周子余深受感动,和李奇维道别后,毅然踏上革命之路。

  而王国桢则代替他,成为人文学院院长,将在9月份正式独立教学。

  夏元和徐启泰则另有重任在身,他们要前往婆罗洲,建立新的大学,然后担任校长,招兵买马。

  夏元要在斯里巴加湾建立一所理工科综合性大学。

  而徐启泰则要在沙巴建立一所职业技术学校。

  教授采矿、冶金、化工、电力等专业技术,培养合格的产业工人。

  等到黄埔理工大学再搬迁到古晋后,那么整个北婆罗洲的三大主要城市,将都有李奇维的大学分布。

  那时,就是真正扎根生长的时候。

  11月14日,光绪驾崩,享年38岁。

  11月15日,慈禧病死,寿73岁。

  整个国内全部都是哀悼的仪式,连白布都不够用了。

  李奇维听到这两个消息后,内心毫无波澜。

  据小道消息传出,慈禧死前浑身发痒,且皮肤溃烂,不忍直视。

  不少人私下里都拍手称快。

  “这是天罚啊!”

  “老妖婆坏事做尽,报应来了。”

  而只有李奇维一人笑而不语。

  12月2日,溥仪即位,改年号为宣统。

  12月底,山河实业集团完成了所有搬迁工作。

  李伯开带领的保安队也训练完成,将负责李奇维在婆罗洲一切事业的安全。

  而李三的学校保安队也并入其中,因为他要随李奇维一起前往英国。

  12月30日,广州天字码头。

  李奇维回头看向身后。

  王路遥、香岚、已经会喊“爸爸”的李承道、李承德,还在襁褓中的李承仁、李夭夭;

  父亲、母亲、大哥、二哥、大嫂、二嫂、侄子侄女;

  何育杰、夏元、徐启泰、黄埔理工大学的第一届师生们;

  还有其他一些送行的人员。

  李奇维忍住情绪,在李三的陪同下,毅然踏上去往英国的轮船。

  只留下呜咽的汽笛声,久久回荡。

  当轮船驶入南海后,李奇维一扫之前的悲伤,重新变得意气风发。

  “沉寂六年,物理学界还记得我布鲁斯李吗?”

  

  (国内篇结束)

  国内篇确实让老虚成长不少。

  我自己写的很嗨,没想到读者不买账,导致订阅成绩很差。

  这也让我明白,作者的爽点不一定是读者的爽点。

  还好老虚是个听劝的人,所以早早结束。

  不过国内改交代的都交代了,铺垫也已经完成。

  只不过没有那么详细而已。

  比如国内教育发展、南洋布局都是可以展开的。

  其实读者们的建议也很有道理。

  本文毕竟是纯粹的理科学术文。

  如果老是写这种发展类东西,好像确实偏离主题了。

  不过这些终于结束了。

  后面的篇章都是以物理为主的剧情了。

  放心,请准备好你们的大脑。

  因为接下来的物理学,将超出不少人的认知了。

  老虚希望自己能写明白。

  最后,求个订阅,谢谢大家。

第202章 王者归来!

  李奇维乘坐英国的轮船,怀着期待的心情,遨游在印度洋上。

  他看向远处的天际,意气风发,心中升起无穷斗志。

  这一次,他要站在物理学的最巅峰!

  当欧洲物理学界知道布鲁斯李要回来的消息后,顿时引发巨大震动。

  老一辈的重新想起了那璀璨精彩的三年,布鲁斯横空出世,镇压一切。

  量子论与相对论,打破牛顿力学的桎梏,硬生生撕开了物理学天空上的两朵乌云。

  从此物理学朝着更加广阔浩瀚的神秘领域进军。

  而年轻一辈则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试与布鲁斯比高。

  毕竟那个物理学第一天才,已经6年没有声音了,一篇论文都没有发表。

  他,还会那么强吗?

  物理诺奖都已经颁发8次了。

  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

  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内。

  已经38岁的卢瑟福,从帅气的青年人,变成了帅气的中年人。

  然而,年龄没有改变他的性格,反而让他更加睿智沉稳,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偶尔还带有一丝俏皮。

  1907年,他就从加拿大返回了英国,担任英国的曼彻斯特理工大学的物理系主任。

  曼彻斯特理工大学创建于1824年,它的创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近代化学之父,道尔顿。

  卢瑟福的导师汤姆逊,14岁时,曾在这里学习工程学。

  所以,汤姆逊和曼彻斯特理工大学的关系非常好。

  而且汤姆逊还在1906年获得了物理诺奖,在物理学界可谓是大佬级存在。

首节上一节190/9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