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权相 第94节

  沈千钟果断摇头,“是我与他,跟你们的差距。”

  沈霆:.

  在从苏州到整个江南都在为了这场惊变产生各种情绪的时候,卫王宅中,一片欢腾。

  田七竖起大拇指,“齐公子,没别的,我老田这是真服了!就这两个月,咱干下的事儿,要是来之前谁跟我说我们能做到,我反手就是两个嘴巴子!”

  齐政微微一笑,表现出了严重不符合他此刻年龄的成熟,笑着道:“你错了,真正厉害的人,是殿下。”

  他看着懵逼的田七,“换做是你,你敢如此相信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吗?你敢放权让他操持设计这样的事情,并且不管情况如何始终不怀疑吗?”

  “中人劳智,上人劳人,汉太祖曾言,他后勤理政不如萧和,运筹谋算不及张良,沙场征伐不及韩信,但最终却是他众望所归地坐在那把椅子上。殿下那就是天生的领导者。”

  虽然现在的卫王对自己是言听计从,信赖有加,同时还怎么看怎么喜欢,但谨慎齐政绝不会张狂,从而给自己的未来平添任何麻烦。

  当初唐玄宗启用姚崇如何?信任如何?

  还不是在权力的考量下,说贬就贬。

  而且,这番话,既是齐政的自谦,亦是对田七的提醒。

  田七看着五大三粗,但脑子却也不笨,很识趣地立刻反应过来,“可不是么,像我这么个大老粗,殿下都能这么放心,还能让我提前来苏州安顿诸多事情,殿下的确是真厉害啊!”

  卫王无语地瞪了他一眼,对他拙劣的吹捧毫不受用,转头笑着对齐政道:“估摸着时间,观音山和府衙的清点应该快结束了吧?老实说,我都有点忍不住想看看咱们到底收获有多大了。”

  而他的话音刚落,府门外,一个护卫便匆匆赶来,“殿下,府衙的抄家统计已经出来了!”

第124章 惊人的收获

  当卫王从护卫手中接过清单,只看了一眼,嘴角就压不住了。

  他默默扫了一遍,将它递给了齐政。

  齐政伸手接过,看得也是啧啧称奇。

  两人这一番动静,给候在一旁的田七瞧得心头跟猫抓一样。

  好在齐政没有逗他,看完之后便将其递给了田七。

  卫王笑着道:“你就念出来吧,让我们也再听一遍。”

  田七点头,“铜钱,四百万贯,我的娘诶!”

  卫王皱眉,“你那些词儿都给我收起来!”

  田七连连答应,强压着心头的震惊,继续念诵起来。

  总结起来,此番抄了四家,再连同洪家,一共五家大户。

  在官方登记下,一共是铜钱四百万贯,白银二百八十万两,其余字画古玩珍奇无数。

  而当他们看完府衙的统计,观音山那边的统计也送了过来。

  观音山那边,因为距离远,所以禁军和流民军带走的基本都是方便携带的银票和金玉珠宝一类的。

  事后统计下来,共计白银四百一十七万两,黄金十八万九千两,珠宝粗略折价三百余万两。

  而且这还是凌岳按照卫王事先安排,每人发放了一百两奖励之后的数目。

  卫王听得都有些难以置信,“也就是说,咱们这一手,一共挣了足足约一千五百万两的银子?这还不算府衙里的那些奇珍异宝?”

  齐政笑着点头,“殿下别忘了,咱们手上还有一万七千石的生丝,以及洪家支付的十二万两银票。等生丝价格稍稍恢复,这两样加起来也值小一百万两呢。”

  田七站在一旁,听得人都麻了,一千六百万两?

  朝廷一年的税赋都才多少?

  这江南是真他娘的富,这帮士绅这么有钱却还不交赋税,也着实该杀啊!

  卫王闻言当即道:“那十二万两,就留给你的义父吧,此番他前后奔走,着实辛苦。至于那些生丝,待后面出售之后,我再行赏赐分配,总不能让他们吃亏的。剩下的便用以安顿流民吧。”

  齐政开口问道:“殿下打算如何处置观音山这笔钱?”

  卫王挑眉,“你如此设计,不就是想让我吞下观音山这笔钱供自己使用,然后将府衙的钱运送回京吗?”

  齐政嗯了一声,“明面上,肯定是这般,但是殿下觉得,观音山里的事情瞒得过陛下吗?依在下之见,殿下还是应该据实相告,同时向陛下表明这笔钱用来训练这支军队,而且这支军队回京后会交给朝廷。”

  他看着卫王,“对陛下而言,他既要结果,同时还要绝对的忠诚,殿下现在刚刚起步,万不能让陛下见疑。”

  卫王听着,神色郑重地点了点头,“倒确实是这个道理。好,我知道了。”

  齐政笑了笑,“而且,想多留点钱在手上,哪会没有法子?且不说那价值百万两的生丝是完全属于咱们的。流民、河道、堤坝这些的钱,要细细算账吧?用了沈家那么多水泥,咱们还没付钱吧?这东西卖多少钱,不是沈家一句话的事吗?殿下只需要在回京的贡船上,放一袋水泥,保管陛下会认可这笔钱的,呵呵。”

  卫王哈哈一笑,“这倒也是。”

  “而且殿下此番最重要的收获,其实还是这个箱子。”

  齐政轻轻拍了拍桌旁的木箱,

  “有了它,殿下便能掌握江南诸事的全面主动权,有了他,江南集团不敢妄动,楚王也不敢妄动。”

  “殿下只需坐镇苏州,再派人前往各府巡视,地方自会配合。而后根据情况,抓一批人,给陛下和朝廷交代就行了。”

  “还是之前的那句话,江南不能乱,但需要听话。殿下掌握住这个原则,便不会有问题,陛下自然会知道如何配合殿下的。”

  “至于陛下需要殿下在江南做到什么程度,您就等着看新的南京巡抚和苏州知府是谁就明白了。”

  “回京之后,这些东西,也是已经展露锋芒的殿下继续在中京博弈的底气,否则那些人是不会允许殿下成长起来的。”

  卫王郑重地看着齐政,“还需有劳先生替我谋划。”

  齐政不说话,静静地看着他,卫王尴尬一笑,“好好好,我不叫先生了行吧。你多费心。”

  齐政点头,“殿下放心。”

  第二天,天德十九年六月初一。

  当卫王站在码头上,风吹动着他的衣袍,意气风发。

  他看着身后对自己恭顺有加的苏州官吏,缙绅豪商;

  看着裹着绷带却亲自带着卫所兵维持码头秩序的苏州卫指挥使张世忠;

  看着低眉顺目,谄媚恭敬的织造局太监杨进,他依旧有一种难以置信的感觉。

  当齐政最开始跟他说,在六月初一为他抵定大局的时候,老实讲,他是有疑虑的。

  只不过,他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相信齐政而已。

  但现在,齐政真的帮他做到了。

  而且,是超出他想象地做到了。

  比起那些滔天财富,卫王打心底觉得,能得到这样一位麒麟之才,才是这一趟江南之行最大的收获。

  有他辅佐,那个位置,自己似乎也真的有可能争上一争了。

  他深吸一口气,朗声吩咐道:“装船!”

  杨进连忙跟着尖起嗓子喊道:“殿下有令,装船!”

  卫王看了他一眼,并没有在这时候为难他。

  但在已经确认了织造局跟洪家等人勾结事实的卫王眼中,杨进已经是死人了。

  随着命令下达,一车车的贡品、银钱等被装上了贡船,看得码头上老百姓啧啧称奇。

  这还是那需要数百辆车才能拉动的铜钱,被齐政建议后,直接存进了江南集团的钱庄,否则那场面更是夸张。

  也就是当前这些老百姓并没有什么民智,并且发自内心地觉得皇帝老儿就该享受天底下最好的东西,否则光这一幕都能激起民愤。

  “民脂民膏,终为一家之奢用!”

  耳畔冷不丁响起的话,给齐政吓了一跳。

  扭头一看,陆十安啊,那没事儿了。

  “您老觉得活够了,就选个僻静点的地方,晚辈怕血溅在身上。”

  听着齐政的调侃,陆十安不屑地哼了一声,“你把那些铜钱存进钱庄,又打的什么盘算?”

  “我就不能是真的嫌不好运输吗?”

  陆十安看着他,“你知不知道,你就算只是站在码头上撒泡尿,都会有人仔细揣摩你是不是又在憋什么坏屁?”

  齐政无语道:“你一个致仕高官,好歹也是体面人,咋张口就是屎尿屁啊!”

  陆十安哼了一声,“屎尿屁又如何?谁没有?”

  齐政叹了口气,低声道:“江南的局面,需要您老的帮助啊!”

  陆十安摇头,“还不到时候,而且名不正,言不顺。”

  “可若是名正,言也顺了呢?”

  陆十安一愣,看着齐政脸上饱含深意的笑容。

  然后,他一个巴掌轻糊了过去。

  “你小子也太狂了吧!真当陛下和政事堂相公的心思那么好算啊?”

  齐政幽怨地捂着后脑勺,“你就算真要打,是不是也等我猜错了来?”

  “行,那我就等着,看看你有多了不起!”

  贡船终于缓缓起航。

  而在贡船之前,早已有无数封奏折,如雪花般飞向了中京。

  楚王府、齐王府、政事堂诸相的府邸,几乎都惊动了。

  而当一位昼夜不休自江南赶来的信使,径驰入宫,将一封密奏放上天德帝的案头,这场涟漪终于震荡进了大梁的权力最核心。

  那位高坐龙椅上的君王,也即将主导一场真正的收割。

第125章 天德帝接刀斩江南

  中京,这座见证过无数争斗,亲历过无数沉浮的巨大雄城,从物流与人口的角度来说,其实已经不适合作为一个愈发庞大的帝国的首都。

  但当初定鼎天下的大梁太祖,力排众议,在将都城从南京北迁的时候,依旧将都城定在了此间。

  在皇权的伟力下,许多困难都可以被克服。

  于是,这座被洛水滋润的雄城,再度成为了天下权力的中心。

  而城池之中的皇宫,则是中心之中的中心。

  这个世间,权力的阴影能够笼罩多大的范围,有着多恐怖的威势,都取决于那个人和权力之源的距离。

  此刻斜靠在皇宫御书房的那个老人,就是整个天下的权力光源。

  他是皇帝,是整个天下的太阳。

  虽然太阳终究会有落山的一刻,也会有新的太阳升起来。

  但只要还没落下,他就依旧是让人敬畏且无法直视的存在。

  所以,在房门外响起脚步声,都匆匆得很是小心。

  站在一旁的贴身老太监童瑞听到情况,脚下几无声息地来到门口,看着走来的小黄门以及他身后那风尘仆仆的信使,登时明白了过来。

首节上一节94/13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