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权相 第73节

  当他走入军帐,一眼便瞧见了地上的大滩血迹和刺鼻的血腥气。

  真杀了人啊!!!

  “坐下说话。”

  听见声音,他才恍然反应过来,连忙行礼,然后借机瞧见了面前坐着的三个人。

  一个是昨日见过那个威严的年轻将军,另一个则是一个贵气英武的年轻人。

  但让他有些意外的是,这两人都坐在两侧,居中的位置竟然让给了一个非常年轻,除了脸好看没什么特殊的少年。

  莫非这就是卫王殿下?

  他心头想着,耳中便听见了年轻人的声音,“你现在可以选择退出,直接从此间离开,我们不会为难你,你也不会有任何事情。但你如果选择留下,我们的确可以做到承诺的银钱和待遇,但若是发现你心怀不轨,你必死无疑,这个便是下场。”

  汪铁棒看了一眼一旁的血迹,知道年轻人没说假话,但每个月五两银子着实很是诱惑。

  稍作思索,他咬牙开口道:“小人愿意留下。”

  坐在正中间的人自然就是齐政,他微微一笑,“好,你叫什么名字?”

  “小人汪铁棒。”

  “汪铁棒?这是小名还是?”

  “小人未曾取过大名,就是从小这么叫着,就一直叫下来了。”

  齐政看着眼前这个颇有英气的年轻人,忽然心头一动,“你现在长大了,再叫铁棒也不合适,相逢是缘,我帮你取个大名,不知你可愿意?”

  汪铁棒连忙道:“小人求之不得,多谢大人。”

  齐政微笑道:“你身形挺拔,样貌英气,坐姿端正,铁棒也有刚直之意,不如取名叫做汪直,可好?”

  “汪直.”汪铁棒默念了两遍,“多谢大人。”

  齐政笑着摆了摆手,“我可不是什么大人。”

  说完,齐政又登记了汪直的籍贯、亲眷等信息,就让汪直在军士的带领下离开。

  他们在汇合之后,将被直接带去一旁的山中,进行将近两个月的秘训。

  待汪直走了,卫王好奇地看着齐政,“你为何会突然想到给这个人改个名字?”

  齐政神秘地笑了笑,“讨个彩头。”

  不管这家伙到底能变成两个大佬中的哪一位,都是赚大了。

  又过了一阵,所有人都在三个人面前过了一遍,又筛选出了一批混在其中的沙子,齐政伸了个懒腰,“今日劳烦殿下和凌将军了。”

  卫王笑着道:“无论如何,这话都该我跟凌兄跟你说才是,你这是既帮了我的忙,又给凌兄找了好部下啊!”

  凌岳哼了一声,“找人倒是简单,但是练兵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齐政看着凌岳,“不知凌将军在担心哪方面的事情?”

  凌岳傲然道:“你未曾投身军伍,你自然不懂,这练兵非是一日之功,一个普通士卒要成为精兵,要经过长期的锻炼,而且最好还要有沙场血火的洗礼。你想在这一个多月,就把他们练成精兵,去做大事,这根本就不可能!”

  齐政笑了笑,“凌将军说的自然不错,但是在下觉得,若是按照在下的法子,至少能够满足此番江南所需。”

  凌岳哼了一声,“怎么?你难不成还懂兵法?”

  原本不报希望的卫王一听凌岳这么说,眼中瞬间生出期待,看向齐政。

  “家师曾经对兵法有些研究,略有所得,在下学了些皮毛,凌将军可以参考一二?”

  齐政缓缓从怀中取出一本册子,递了过去。

  卫王见状,兴奋地拍着凌岳的肩膀,“凌兄,这江南之局,没有你可怎么办啊!”

  凌岳:.

第99章 号召力惊人的齐政

  男人的兴趣在大众范畴来说往往很简单,军事、政治、机械,以及女人。

  作为曾经的陆地键仙,军事自然是键政必修课,涉猎甚广的齐政曾详细研究过戚大帅的事迹,对他两本因为时间线最靠后而被有些人成为古代练兵集大成者的兵书细细研读过,深感佩服之余自然都记在了脑子里。

  当三大书院招生文会之后与卫王那场见面结束,正式开始介入这场棋局的他,抽空就在府中默写,再在其中加上了一些子弟兵的先进军事训练管理方法,一起凑成了眼前这本焕然一新的《纪效新书》。

  看到齐政真的掏出了一本兵书,凌岳虽然一愣,但旋即轻嗤一声,颇为不屑。

  倒不是他有多自大,或者对齐政这个人有什么恶意,从始至终,他的判断都基于当前的社会现实。

  这年头读书就已经是少数人的特权了,兵法更是少数中的少数,就连他都是靠着家学渊源,齐政能有什么本事。

  这年头,毕竟没有电视和互联网,让普通人也能窥见几分上层人的生活。

  在凌岳看来,你纵使天纵英才,但没见过就是没见过,没听过就是没听过,对那些事情,你是想象不出来的。

  就像是一个一辈子就见过村里翠花、小芳、九妹、阿莲这些的农夫,一辈子也无法想象“美人盂”这样的东西。

  这一点,对绝大多数,甚至说几乎对于所有人,这都是适用的。

  你是乡野天才不假,但在乡野天才的脑子里,皇帝真的是用金锄头挖地,皇后娘娘每顿都烙白面馍馍的。

  具体到兵法上,没上过战场的,又如何能知道那些与军事有关的隐秘。

  但是,当他翻开手中的册子,脸上的不以为然便像是阳光下的水迹,悄然地消失无踪,微张着嘴,神色不知不觉地正经了起来。

  军帐之中,只有他沉默的翻书声。

  瞧见这一幕,齐政和卫王对视了一眼,慢慢走出了军帐。

  当那些混在其中的沙子被甄别出来押往工地,汪直等人被带走,原本这片闹哄哄的空地,此刻已经完全安静下来。

  十几名禁军将士正在沉默中收拾军帐。

  齐政看着他们的身影,轻声道:“想来是殿下昨日那一番威风,让苏州卫指挥使有了几分触动,才会主动支援人手和物资吧?”

  卫王点了点头,面露感慨,“我这些日子时常在想,我若有为所欲为的底气,真想直接把这泥坑用血火好好洗上一遍,这朗朗乾坤也就到手了,你也不至于这般劳心劳力。”

  齐政微笑道:“战争不是单纯的暴力,而是政治通过另一种形式的延续,它来自于政治,又作用于政治。江南这一局,最后一定是要以血火淬炼,殿下且稍忍忍。”

  “哈哈,我自是忍得。希望凌岳能为我们练出一支足以扭转局势的强军吧。”

  齐政望着眼前的大山,缓缓道:“在下建议,沈家弄出来的水泥,第一批,先紧着这帮军士们,在山里修筑起满足基本需求的住所和设施。这是我们的腰胆,不能出岔子。”

  “第二批,就用在堤坝上,然后抽空给流民们也把房子建起来。在下建议,这个房子,不要随意乱建,选个好地势,等流民解决,这些房子还能拿来卖掉,形成一个繁华的镇子。”

  齐政顿了顿,看着卫王,“殿下,说句可能不那么好听的话,不管这一局棋的结果如何,这片河道与这个小镇,都将是您功业的见证,谁都无法抹去。”

  卫王深以为然又一脸严肃地点了点头,“我一定会尽力做好此事。”

  “河道的事情,在下就是真的不懂了,殿下需要物色一位真正懂行的人辅助。”

  卫王笑着挑眉,“真的不懂吗?要不要我请凌岳来说两句?”

  “啊?”齐政愣了愣,不明白这其中的逻辑。

  卫王便一边憋着笑,一边将凌岳那张反向开光的嘴的事情说了。

  齐政恍然,“怪不得殿下方才说,如果没有凌将军这江南之局可怎么办,原来是这个意思。”

  卫王笑着点头,“我还在想,凌岳若能再说你点什么,你还能给个惊喜呢!”

  齐政笑了笑,心头却对这种东西并不在意,哪儿能真那么玄乎,那不成了反向言出法随了。

  他岔开话题,对卫王道:“在下明日动身去扬州,这苏州诸事,殿下需多多留意。殿下明日宣判之后,怕是还有波澜,尤其需要注意。”

  卫王亲切地拍了拍他的肩膀,“你都为我谋划到这个程度了,我若还撑不起来,那就是糊不上墙的烂泥了。比起苏州的情况,我更担心你,那些盐商可不是什么好对付的。”

  齐政笑着道:“殿下放心,我不是去和他们打擂台的,他们势力越强,到时候给江南集团这帮人上的绞索才会越有力不是。咱们费了这么多心思给他们挖了坑,得确保他们跳进去啊!”

  卫王神色凝重地嗯了一声,“千万保重。”

  “另外,宋岩的儿子,我答应过他,帮他复仇,殿下甄别一下,如果他值得信任,就把他一起送进山里吧。”

  “好。”

  “还有,在下动身之际,殿下最好就将那个消息先在小范围放出去,不必大张旗鼓。”

  “好。”

  “那在下就告辞了。”

  卫王迟疑了一下,“真不要我请凌岳给你整两句?”

  齐政哈哈一笑,摆手道:“子不语,怪力乱神。”

  目送着齐政在护卫的护送下远去,卫王返回了军帐。

  军帐里,凌岳也将册子看完了第一遍。

  他将册子郑重地放进怀中,看着卫王认真道:“我不得不承认,此人对你的帮助,已经有我一半的效果了。”

  卫王扯了扯嘴角,“来吧,说说你的练兵大计。”

  离开城西的流民聚集地,齐政没有回去休息,而是穿过城池,去往了城外的码头。

  卫王派给他的护卫名叫张先,跟着齐政走在路上,想到那日周元礼在乌篷船上的话,轻声提醒道:“齐公子,您还是要多注意休息,保重身体,日子还长,身子垮了可要不得。”

  齐政闻言微微一怔,旋即轻笑摇头。

  他当初报考选调,图的也不是那个坐椅待币,问薪无愧,万死不辞的安稳,他是真的有一腔抱负在心头的。

  如今虽然局面坏了点,但并非没有逆转的机会,而且是更能建功立业的时代,又哪有懈怠的时候呢。

  他长长吐出一口浊气,“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歇不得啊!”

  不多时,二人来到了码头上,找到了周元礼帮他盘下来的茶铺。

  站在那栋二层小楼下,齐政微微仰头看着,“这好像不能叫茶铺,应该叫茶楼了。”

  “哎哟,政少爷!您来了啊!”

  茶楼的掌柜连忙亲自迎了出来,毕恭毕敬地将齐政请进了楼中。

  而瞧见齐政,如田有福等人立刻放下手中的活计纷纷上前问好。

  看着原本缺衣少食的他们,如今至少个个都穿戴整齐,脸上也有了光彩,这一派生活有希望,干活有力量的样子,让齐政也很开心。

  与他们说了几句,询问了衣食住宿,得到了满意的回答之后,便笑着让他们去忙了。

  众人自然是好一通感恩戴德,现在的日子,安稳又轻松,还有钱拿,怎么不比之前那朝不保夕的日子好,都无比庆幸那天晚上答应了齐公子。

  跟众人聊完,齐政便跟掌柜来到了一处临窗的雅间。

  他站在窗边看着码头上熙熙攘攘的人,开口问道:“明日,会有人送一些孤儿来,他们的住处都安排好了吧?”

  茶楼的掌柜正是当初长宁布庄坚守到最后那位忠心耿耿的掌柜,因为知道齐政谋划的事情都很重要,周元礼直接将他送来茶楼坐镇,同时送了一成干股,回馈他的忠心。

  此刻听了齐政的问题,他连忙道:“东家之前就吩咐过,小人已经在后院都弄好了,只是条件会稍微差点,需要他们四人住一间。”

  “无妨,穿暖吃饱,不要压榨欺辱他们即可,又不是来当少爷小姐的。”

  齐政转身看着掌柜的,“他们的过去都挺惨的,还望掌柜的有东西多教教他们,有个一技傍身,未来也能安身立命。”

  掌柜的连忙道:“政少爷言重了,小人一定照顾好他们!”

  齐政点了点头,“这当中如果有机灵的好苗子帮忙留意一下。三日后开业有问题没?”

  掌柜的面露迟疑,欲言又止。

首节上一节73/13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