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权相 第61节

  齐政知道,卫王此刻当是诚心。

  他更知道,当卫王这番话说出来,自己不答应怕是都走不出这个房间。

  好在,他心头也对此没什么抗拒,卫王已经是他目前能够接触到的最合适的人选了。

  他叹了口气,“殿下别叫先生,咱们也别这么客套,坐下来,慢慢说可好?”

  卫王点头,双方落座,齐政缓缓道:“殿下之意,我已经明了。在这之前,我有三个问题想问问殿下。”

  “先生请讲。”

  卫王目光之中,带着浓浓的期待。

  虽然江南的局势,是朝中许多大人物甚至于他的父皇都头疼的,水深得根本看不见底,而齐政年纪尚幼,见识多半不够,可他的才华是自己亲眼见过的,陆十安和沈千钟也亲口称赞过,若是能说出个一二三,对自己有所启发,那也算得上大收获了。

  “你先别叫先生,咱们就以正常相处,不然我实在扛不住这一声声的先生。”

  卫王点头,“好的先生。”

  齐政:.

  “我想问殿下的第一个问题是,朝局如何?”

  卫王听着一愣,难不成你连朝局都不知道?

  齐政平静地看了他一眼,“事实一旦经过人的思想和语言的塑造,往往会不自觉地发生扭曲,你的讲述,便包含了你对朝堂的认知和理解。”

  卫王登时心神一肃,认真道:“父皇在位二十余年,对朝堂的掌控还是颇强的,但是如今一看,朝堂中的江南势力着实有些过强了。政事堂五位相公,一位出自关中,一位来自河北,其余皆是南人,且都与江南集团瓜葛颇深。”

  “其次,太子王兄意外离世之后,朝堂中的储位之争已经开始,目前势力最大的是有江南势力支持的楚王,和有着关中世家支持的齐王。我这些年并不受宠,实力与他们相比,相距悬殊。”

  “后宫之中,齐王是皇后娘娘的养子,而贤贵妃则是楚王的生母。我的母妃,在宫中不算得宠,只是普通的妃子。”

  “至于军方,这应该是我唯一有胜算一些的地方,并不是有多少支持,眼下勋贵武臣们暂时没有明确而统一地支持哪一位,只因我是诸皇子中,唯一有过沙场经验的,或许在势力相当的关键时刻,能够赢得几分亲近。”

  齐政默默听完,并没有急着给出什么结论,而是立刻问了第二个问题,“殿下是如何接下的这个任务?朝中反应如何?陛下和宁妃娘娘有何交代?”

  卫王稍作沉吟,回忆道:“这个任务来得颇为急切,事先并没有听到什么风声,太子王兄薨了不到十日,忽然朝堂起了议论,当晚就定下来由我出任这个钦差巡抚。”

  “因为不是楚王和齐王当中的任何一位,我又一直不受恩宠,所以,朝臣们也没有对此表示什么反对。”

  “临走之前,楚王设宴款待了我;齐王没有说什么,但是听我母妃说,那几日皇后娘娘对她多有亲近,还帮了些忙。父皇召见我时,只是常规地说了几句,没有什么特殊的,只是让我记得去给母妃请安。”

  “母妃见我,第一次明确与我提出了,要好好想想自己在储位之争中的立场,是自己争,还是站在哪一头,这种时候,自己又肩负这样的任务,任谁都不会允许自己再骑墙观望了。”

  卫王看着齐政,恳切的言语之中,藏着一股隐隐的求助之意。

  但齐政就如接不住媚眼的瞎子一样,抿着嘴,缓缓搓着手指,“殿下,第三个问题,你此番南下,能确保动用的资源有哪些?”

  说完他又补了一句,“你觉得太过隐秘的东西可以不说。”

  “你我之间,没什么不能说的。”

  卫王开口道:“随行十八名护卫,仪仗那边还有三十二名护卫好手,和精锐禁军三百,现在已经启程从南京赶来。另有十万两银票,其余便是钦差大权了。”

  齐政立刻追问道:“三百禁军,你可有把握让他们听命?是听从你所有的命令。”

  卫王想了想,“可以。这批禁军交由一名京营游击将军统领,我曾与他是沙场袍泽,关系莫逆。”

  齐政点头,又问道:“可有便宜行事之权?”

  卫王点头。

  实话说,他都觉得有些寒碜。

  但没办法,眼下的他,也就这点家底。

  可他没想到的是,听了这话,齐政竟长舒了一口气,“恭喜殿下,如果是这样,这局棋还有得下。咱们也有机会赢。”

  卫王一愣,虽然听到那个咱们颇有欣喜,但更好奇齐政的说法,忍不住问道:“这话从何说起?”

  齐政笑了笑,“殿下想必一定思考过,为什么这事情是你?”

  卫王点头,“的确,不能说是思考过,而是从接到这个任命的那一刻,我就在思考,为什么会是我。”

  齐政又道:“那想必殿下也一定想到过,因为江南势大,在帝国中所占据的势力越来越大,赋税却不见增长;而后太子之死疑点重重,陛下需要敲打江南集团,必须要有一个有能力也有毅力能跟江南集团作斗争的皇子出面,你心思细腻,性子坚毅,又有沙场历练的顽强,故而是一个好人选。”

  卫王再度点头,“但是,这个答案的问题在于,它解释不了,如果是需要一个能与江南集团作斗争的皇子,势力比我强大得多的齐王,不是更好的选择吗?”

  齐政微微一笑,“殿下如果真的有那个志向,就一定要学会用帝王的视野来看问题。陛下需要一个听话的江南,但却不会想要一个彻底乱了的江南。”

  卫王恍然大悟,一拍大腿,“不错,若是齐王前来,恐怕江南人人自危,他也会竭力把江南查个底掉。”

  齐政点了点头,严肃道:“所以殿下也要时刻牢记,你跟江南集团斗,不是你本身就要跟江南集团斗,而是陛下需要你跟江南集团斗。”

  “你此行的目的永远是完成陛下的嘱托,获得他的青睐,这才是你脱颖而出,赢下这一局的关键!”

  他伸出手指点了点桌面,“不要错把手段当成目的。”

  卫王悚然,而后郑重点头,又问道:“那你方才所说的胜算又从何而来?是父皇的支持吗?”

  齐政微微一笑,摇了摇头,“错了,陛下只会在有限的程度内支持殿下,他不会也不能亲自下场,否则临行之前,就不会只是假借宁妃娘娘之口来提醒殿下了。殿下真正的胜算,来自楚王和齐王。”

  啊?

  卫王疑惑地看着齐政,有些怀疑自己的耳朵。

  齐政坐下,伸出手指蘸了一点茶水,在桌面上画了一个圈,然后点了点,从中引出一条线,连到第二个圆圈。

  “这是东宫之位,殿下想要正位东宫,必须要办好江南这个差事,证明自己有执行陛下任何决定并且处置复杂局面的能力。”

  接着又从第二个圆圈之中,引出一条线,到第三个圆圈,“要办好江南这个差事,单凭你自己的能耐,很可能会淹没在江南本土势力的汪洋大海中。所以,你需要左右逢源,火中取栗。左右,便是楚王和齐王。”

  “对齐王,你可以向他求援,对付江南,削弱楚王大本营这种好事,齐王一定是不吝援手的。对楚王,你就将方才那一番话改一改说给他,就说你需要按照陛下的意思,在一定程度上敲打江南,请他配合,不然你就只能配合齐王,跟他鱼死网破。”

  “太子没了这么大的事,有着严重嫌疑的江南集团不放点血怎么可能?是彻底被铲除还是将损失控制在能接受的范围,楚王应该能看得明白。哪怕楚王看不清楚局势,他身边也有人看得清的。”

  卫王眼前陡然一亮,被齐政这么一说,原本复杂难明的局面,竟登时有了拨云见日之感。

  齐政再从第三个圆圈里,引出一条线,到第四个圈。

  “最后,即使有左右逢源的助攻,江南集团也不会束手待毙,面对已经小了许多的压力,我们就可以展现出我们能力,去亲手打赢这场战斗。”

  看着眼前的四个水迹圆圈,从未觉得局势如此清晰的卫王一脸感慨。

  “三位大贤,诚不我欺。”

第84章 前路明,难题现

  就在半个时辰前,卫王还担心齐政的年少,缺少阅历,会让他在这等大事上少了格局,欠了火候,只希望齐政的分析,能够启发自己的思考就足够了。

  结果齐政直接以超人一等的视角,将整个局势为他剖析得如此清晰明白,秀了他一脸。

  他不禁想着,哪怕是陆十安和沈千钟坐在这儿,也不一定能分析得这般透彻吧?

  想到这儿,深感震撼的卫王起身,朝着齐政深深一拜,“多谢先生指点。”

  说完他看着正要开口的齐政,“我知道,就这一声,后面我绝不再如此生分。实在是这番分析,让我有如拨云见日,前路立刻清晰了许多。”

  齐政面露古怪,“在下的意思是,殿下要真非得叫先生,可以等在下把后面的事情一起说完再叫。”

  卫王:.

  “我们方才只是说了朝堂层面的东西,殿下就不想知道知道,面对这个庞大的江南集团,具体应该怎么破局吗?”

  卫王立刻坐好,“请赐教。”

  齐政先喝了一口茶,润了润嗓子,这感觉比教周坚还累些,毕竟事儿要大出不止一个层次。

  “殿下昨日的亮相和言行,其实拿捏得非常准确。”

  “如果在下所料不差,殿下昨日之举,应该是为了三点。”

  “第一,公开亮相,将钦差抵达的消息,宣扬出去,造出声势,争取那些可能的投靠。”

  “第二,借台唱戏,利用文会这个场合,简拔寒门,试图培养一些能够为自己所用的班底,比如昨日的优胜者们,和那些同样被埋没于乡野,心有戚戚的寒门才子。”

  “第三,表明态度,用这种近乎决绝的姿态,将自己和江南士绅之间的对立挑起来,然后逼迫他们自乱阵脚,你便可从中寻得机会。”

  “而且,看这股行事的疯劲儿,可能有沈千钟为你谋划的影子。”

  卫王再度震惊地看着齐政,看问题的格局高也就罢了,就连这些具体的事情上,推算都这么精准,这是什么怪物?

  他现在终于彻底相信陆十安和沈千钟他们的话了,这的确不是什么裙带关系,人家是真的认可这个人才。

  他点了点头,“你说得对,的确是我与沈先生商量而来。”

  齐政缓缓道:“我为什么说这个法子好呢,因为它既彰显了殿下公开与江南集团打擂台的态度,同时,又将斗争的烈度控制在了一个非常合理的范围之内。这就是陛下乐意看到的。”

  他看向卫王,“那么,下一个问题就是,殿下接下来打算怎么办?”

  卫王缓缓道:“按照我与沈先生的讨论,下一布,就将要面对他们的反击。而他们的反击,很可能就是流民。我们需要做好准备,应对这个挑战。”

  齐政点头,“殿下和沈千钟还是很有见识的,但只是这么想着,并不够。”

  “要想完成这场战斗,我们需要先了解清楚我们的敌人,也就是江南集团。”

  他再度伸手蘸了些茶水,在桌面上画了四个呈菱形排列的圆圈。

  “想必陆大人和沈千钟都已经提过,而殿下对这也是心知肚明。江南势大,大在四点。”

  “其一,土地和财富。通过贸易和走私,形成巨量商业资本,也就是银钱,而后大肆兼并土地,又利用特权,偷逃税赋,土地和财富两者并举,势力庞大。”

  “其二,宗族与乡约。通过以士绅为核心的地方宗族势力,在皇权的薄弱地带,形成宗族私域。朝廷政令不出州县,而乡野自治,有甚者更是拥有家族私兵。”

  “其三,政治势力,通过科举培养出大量江南官员,并且利用财富再拉拢一大批其余根脚的官员,在朝堂之上,摇唇鼓舌,为江南地方争取利益。”

  “其四,士林舆论,通过书院和结社这两个杀器,源源不断地培养出认可这一套的新的科举士子,以民意挟裹朝廷,影响甚至掌控科举风向和朝廷政令。”

  “这四者,互相转换,互相助力,把江南打造成了一个极其牢固的利益集团。”

  卫王看着桌面上这四个互相连通的圆圈,神色凝重。

  “也不用这么紧张,他们并非无懈可击。”

  齐政笑着说出的话,瞬间燃起了卫王的希望。

  在他期待的目光中,齐政笑着道:“面对你这个挟皇命而来的钦差皇子,他们能打的牌不多,总结起来无非就这几样。”

  “流民、商战、倭寇、舆论。”

  “首先,我们排除掉舆论。”

  他看着皱眉不解的卫王,解释道:“按理说舆论的确是很厉害的,殿下但凡有些错漏就会被他们放大,形成汹汹民意,再加上朝堂之上的拱火,很有可能就能将殿下吞没。”

  卫王点头,对齐政的话深以为然。

  齐政笑了笑,“可是殿下别忘了,我们方才分析的,你是谁的人。”

  卫王立刻反应过来,“父皇会在朝堂上,为我挡住这些流言蜚语。”

  齐政笑得跟狐狸一样,“不止是陛下,还有齐王和楚王。当然,前提是殿下依旧能将这个斗争烈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并且最好不能落下实打实的把柄。”

  卫王点头,眼中多了几分欣喜,“那就剩下三个了。”

  齐政点头,“流民、商战、倭寇这三点,商战属于被动的牌,因为殿下如果没有商事,他们想打也没得打。”

  “同理,倭寇属于不得不牵扯的底牌,一旦动用,极不可控,且后患无穷。”

  “所以,他们的第一步,很大概率就是流民。”

  “殿下身为钦差,巡抚江南,安抚流民本就是职责所在,处置不力,便给了对方可趁之机,很可能就会在朝野的非议之中灰溜溜地滚回京城,所有的野望,就都化为泡影。”

首节上一节61/13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