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单纯的这位高知府眼高于顶,看不清形势?
听说这位从未外放过地方,一直都在翰林院,真就是这么蠢?
卫王却只是平静地笑了笑,“这是一家新开业的园子,高知府也是新来,新上加新,欣欣向荣嘛!”
高远志轻笑一声,“我曾听闻苏州府的玉液坊、长歌馆、烟雨楼,都是颇为有名的去处,颇具底蕴,殿下去旧向新,就不知此间可有江南之韵味了。”
蒋琰忍不住开口道:“高大人,江南之底蕴,不在陈设之新旧,而在景,在人。”
张世忠刚觉得蒋琰怎么这么沉不住气,忽然心头一动,这他娘的是在表忠心啊!
当即也跟着开口附和,“不错,高大人还是等看过之后,再做评价吧。”
被两人这么一怼,高远志不屑地笑了笑,甚至都没回话,而是对卫王道:“殿下,请吧。”
卫王点头,在掌柜的谦卑伺候下,当先走了进去。
等走入园子,高远志心头略多了几分讶异,别说,这园子还真有几分典雅的真意。
这感觉是不好找寻的,就好比世人皆知梅兰竹菊为雅,琴棋书画为雅,但同样的东西不同的搭配那就是不同的味道。
很显然,这个园子的设计之人,真得了其中真意的。
和谐自然,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置身其中,放眼四周,确有心旷神怡,赏心悦目之感。
卫王微笑开口,“高知府以为此间如何?”
这一句话,他也是在考量高远志其人的心胸。
单纯有几分读书人的倨傲迂腐,那还有能救,但若是颠倒黑白,心胸狭隘而无容人之量,那就没什么争取的必要了。
他就要用另一个方案,将高远志搞成一个摆设了。
【祭则司马,政则世家】这种事情,在江南之地,又不是什么新鲜事。
高远志点了点头,“殿下所选之处,的确是不俗,至少下官是非常佩服的。常听人说起苏州园林之美,此园可能得其中之真味?”
卫王笑了笑,“这个我这个外人可不好说,咱们得问问本地人。”
于是众人一边前行,一边叫来一个本地的士绅代表。
听了问题,那士绅代表稍一沉默,开口道:“此地园景的确令人惊叹,但苏州酒楼的精髓在于菜肴,在于唱曲,在于评书,在宴饮之余,亦有丝竹之乐,雅俗共赏,便是寻常百姓也能得此乐。”
卫王面色如常,但心头冷哼,果然如齐政所说,这帮士绅不可能真正老实。
高远志笑着道:“殿下,不知此间可有这些?”
卫王也点了点头,“自然是有的,走吧,咱们入座。”
众人来到园子中间的一处湖畔。
湖面不大,围绕这一方小湖,有着十多个小屋子。
说是屋子,更像一个凉亭,四面的门都是活动可折叠的,夏日之时,将门折起,珠帘放下,便有习习凉风入内。
自岸边一道走廊延伸入湖中,展开一个宽大平台,便是可被四面观看的舞台。
卫王和高远志、张世忠、蒋琰、以及监察御史王御史、织造太监董公公六人一起坐入正对舞台,视野最好的位置。
其余人也各自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井然有序。
而等众人落座,沧浪园的掌柜便出来,先朝着卫王等的所在一拜,再向着四方一拱手。
“今日是知府大人新到任之时,亦是鄙园开业之日,能得卫王殿下、知府大人、指挥使大人及诸位大人、员外等大驾,鄙园蓬荜生辉,特奉上新曲一首,新评书两段,聊表谢意。”
高远志眉头微挑,“殿下,这园子是新的,曲子也是新的?”
卫王不动声色,“听说是他们新编的曲子,本王也未曾听过。”
“殿下,所谓衣不如新人不如故,这曲子,还是越经典的越好嘛!”
蒋琰再度开口反驳,“高大人,这再经典的曲子,也总是从新曲子来的,这沧浪园今日新曲,又何尝不能称来日之经典呢?”
“呵呵!”
高远志轻笑两声,不再言语。
这经典之曲要是能那么轻易地造就,就不会有那么多人苦心孤诣,如今也没几曲了。
同样的笑声,也在其余几个亭子里响起。
兴许是顾及着卫王的面子,笑声没有很放肆,但在这一片幽静之下,却还是颇为刺耳。
就在这时,掌柜亲自来到卫王所在的亭前,“殿下,诸位大人,此乃苏州本地唱腔,又是新曲,恐诸位大人听不习惯,小的特来送唱词,供殿下及诸位大人一览。”
其余亭子中,也有小厮送上唱词。
不等卫王开口,高远志就笑着道:“拿进来吧,咱们就看看蒋大人说的经典之作是什么。”
蒋琰面色微变,但在卫王平静的脸色下并未发作。
当高远志拿过一本小册子,舞台之上的戏子也悄然就位。
随着一声乐起,高远志翻开了册子。
然后,他的面色便悄然一凝。
册子一开始,用简短的文字介绍了整个故事。
文字很短,但以高远志的见识,很快就发现了这个故事的奇幻瑰丽,巧妙迭出。
单从这个故事而言,还真有成为经典的可能啊!
而后当他根据介绍,看向这一个选段的正文时,舞台之上,伶人的声音便婉转而起。
“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画廊金粉半零星。池馆苍苔一片青。踏草怕泥新绣袜惜花疼煞小金铃。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高远志看着手中的唱词,听着耳中动人的唱腔,整个人都傻了。
这.这.这.
这就算他也写不出来啊!
而不仅是他,四周原本哄笑四起的亭子也悄然安静了。
看着舞台上的表演,一张张嘴巴微张着,将惊愕凝结在了脸上。
瞧见这一幕,田七心头那叫一个舒坦。
不愧是齐公子!
别管什么事儿,只要齐公子一出手,便能叫这帮不知天高地厚的蠢货傻眼!
他嘿了一声,“笑啊,怎么都不笑了?”
声音不大的一句话,却如一个响亮的巴掌,扇在了方才还恃才傲物的高远志脸上,也扇在了瞧不上沧浪园等着看卫王笑话的一众士绅脸上。
第133章 心悦诚服,一炮而红
当一场戏演完,舞台四周依旧一片死寂。
所有人都掉进并沉溺在了那柳梦梅的美梦里。
正当台上的伶人正不知所措地忐忑对视,以为演砸了的时候,掌声忽然如暴风骤雨般袭来。
众人齐齐松了口气,笑着致谢退场。
有了他们打底,后面上场的说书人更是多了几分底气,而众人也对他们多了些期盼。
苏州地界的评书古有传统,在齐政的原时空更是发展出了苏州评弹这样知名的艺术形式,艺术水准和观众都是不缺的。
齐政虽然对这个东西也只是一知半解,但至少知道这个艺术表现形式,当他告诉沈千钟,再由沈千钟告诉这些艺人之后,他们登时眼前一亮,没费多少功夫,便完美地融合了进来。
此刻,当三弦和琵琶的声音相继响起,男声和女声共同为众人绘就出了牡丹亭那处奇幻瑰丽的浪漫世界。
不知过了多久,当一段终了,一帮苏州士绅甚至都忘了此刻的敌对关系和场景,鼓掌欢呼的同时,纷纷要求加场。
什么【爷有的是钱】之类的话都顺嘴秃噜出来了。
瞧见这一幕,整个沧浪园上上下下,都暗自在心头一喜,悄然握拳,这把稳了!
而仅有的几个同行,则是心头滴血,这下,怕是谁也阻拦不住沧浪园在苏州的崛起了!
在一片欢呼声中,满脸堆笑的掌柜,笑着快步登台,朝着四方拱了拱手,朗声道:“诸位,今日是卫王殿下及诸位大人、员外为知府大人接风的日子,一曲一词,这茶歇也差不多了,小的岂敢扰了正事。明日,请诸位再赏脸,沧浪园会继续演出牡丹亭!”
而卫王所在的凉亭中,也适时传出一声吩咐,“上菜。”
随着这声吩咐,掌柜退场,舞台上撤得干干净净,众人也都肃穆围坐,一切仿佛都回到了一场接风宴该有的正轨上。
但就像是一场风吹过湖面,风走了,涟漪却还在众人的心湖中久久荡漾。
风走了,高远志也老实了。
不管这一出是卫王手底下的人弄出来向他示威的,还是本来苏州就有着这样的文化底蕴,都是能击碎他那点自傲的存在。
如果是卫王的手笔,人家的手下能写出这样的东西,说明人家根本就不是非他不可;
而若是苏州本身的底蕴,那就更不得了,他引以为傲的东西,恐怕压根就起不到作用,如此以来,他如何破局?如何坐稳苏州知府这个位置?
都说翰林清贵,但终究是在中京城中唯唯诺诺,他也想执掌一方,一展胸中所学啊!
他先前的高傲,也不过是在给自己抬价而已,但现在,这价抬不下去了,为了干好这个苏州知府,他又有什么理由不低头呢?
于是,众人便瞧见了方才还傲然无视卫王的高大人,在宴席开始之后,就像是忽然脑子开了窍一般,将自己的位置拎得很清。
整场接风宴,便由此风平浪静,宾主尽欢了起来。
这倒让不少等着看好戏的苏州士绅失望了。
不过他们也有了新的谈资,在卫王宣布宴会结束之后,三五成群地谈论着离开。
“殿下,可否借一步说话?”
本该一道离去的高远志忽然开口,叫住了卫王。
卫王微笑道:“好啊,饭后正好饮茶醒酒,蒋大人,一起吧。”
掌柜的连忙安排了一间风景雅致的静室,替三人奉上了茶具和点心之后,识趣退下。
蒋琰伸手打算帮忙倒茶,高远志却抢先一步,主动拿起了茶壶,给两人分了茶,然后对卫王道:“殿下,下官有些知心之言,想与殿下言说。”
卫王平静道:“蒋大人乃本王心腹,亦是接下来高知府打开苏州大局的关键,高知府有话,但说无妨。”
蒋琰听了这话,心头几乎是瞬间涌出一股感动。
高远志也不再纠结,开口道:“实不相瞒,在离京之前,陛下曾召见下官,让下官来了苏州,好生配合殿下,稳住苏州局面,下官也能听懂陛下一些隐晦的暗示。不过.”
高远志自嘲一笑,“下官这个人,或许是在翰林院待久了,总喜欢古代名士狂生那一套,还要试试殿下容人之量,今日先前之举,便是出于这等可笑之目的,还望殿下恕罪。”
说着,他避席起身,朝着卫王一拜。
卫王也没端着架子,连忙起身将他扶住,“无需如此。些许小事,本王不会介意,高大人也不必挂怀。”
高远志敏锐地听出了卫王称呼的区别,心头终于稍定,坐回位置,开口道:“殿下在江南之功,令朝野震惊,陛下此番遣下官前来,便是要协助殿下稳固局势。敢问殿下可有所教?”
这姿态,这言语,高远志的“臣服”至少在表面上已经彻底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