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权相 第102节

  凌岳一听就来劲了,连方才的问题都忘了,目光灼灼地看着齐政。

  他爷爷说过,情报嘛,自古就跟青楼紧密相连!

  卫王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你能不能不要胡闹!”

  齐政笑着道:“青楼的确是个好办法,但那个东西手底下要沾染的腌事太多,不适合。咱们可以开酒楼。”

  看着三人都有几分疑惑和质疑的神色,齐政笑着讲了自己的计划。

  “首先,倾力在苏州打造一个顶级的酒楼,要的就是成为苏州达官贵人聚会的首选。这个酒楼,未来就能成为殿下在苏州的情报点,为殿下搜集苏州乃至整个江南的情报。”

  “其次,利用打造这个酒楼的过程,培养一批足用之人,接着就可以在殿下进京之前,在京城复制同样的模式。”

  “而后,苏州这个酒楼,可以请沈家帮忙,但表面上最好也不要由沈家亲自出面,万万不能暴露与殿下的关系。中京城的酒楼也是一样,可以请凌将军身后的定国公府或者安国公府为后盾。”

  听到这儿,卫王忍不住嘴角一抽。

  他终于知道为什么齐政要专门让他把沈霆叫来一起,原来在这儿等着他呢!

  但为何不能暴露与他的关系呢?

  齐政接下来的话给了他答案。

  “这样做的好处是啥呢?第一是让人放松戒备嘛,但最关键的是,我们可以造势。”

  “苏州这边,暂时都在我们手上,好说,咱们可以尽快推起来。但中京城高档酒楼可不缺,要想突围可不容易,这时候,咱们就可以人为制造中京那间酒楼跟苏州这个酒楼的对立。咱们就明目张胆地瞧不起苏州,苏州搞纸醉金迷,中京就要搞大气恢宏,苏州是情情爱爱,中京就是家国权力,总之就瞄着苏州的靶子打。苏州也不甘示弱,直接回骂,然后煽动情绪,搞地域对立,然后咱们就能迅速起号,哦不,起势。”

  齐政嘿嘿一笑,“谁能想到,这两个酒楼都是殿下手底下的一家人呢?”

  听着齐政的骚操作,其余三人都愣了。

  脏,真他娘的太脏了!

  这他娘的还能这么玩?

  但在震惊之后,聪明的他们又都觉得,这他娘的好像还真的能这么玩!

  江南这些年富庶无比,本来就有些自视甚高,但中京身为天下核心,看江南人也有几分不顺眼。

  抱有这层心思的人,不在少数。

  只要有充足的话题和讨论,这两家酒楼成为两地最火爆的所在,的确不成问题。

  至于话题和讨论,他们已经不怀疑齐政能够搞定这一切了。

  齐政看着众人都没谁出言反对,便接着道:

  “在情报之外,咱们还可以做的第二点,就是和陛下一样,在江南这边铁板里面,钉钉子、掺沙子。如今南京巡抚是陆大人,根据那位董公公的说法,苏州知府也是陛下的人,而且还未到任,咱们便可趁机在南京省内,做些事情。”

  “凌将军麾下的流民军,忠诚度是没得说的。但如果不愿意背井离乡,咱们就可以组织一帮人,占据中条三郎等人覆灭之后的势力真空。间谍的道理诸位都懂吧?”

  齐政这么一提醒,凌岳便登时眼前一亮。

  这事儿对他而言的确不陌生,他的爷爷直到现在都还引以为傲的功绩就是当年初入军伍,在跟着军神大人剿灭太行山七十二路贼寇的时候,根据军神大人的指示,去太行山七十二路贼寇中当山贼,而后在军神大人的暗中支持下坐大,最后一举覆灭整个太行山的贼寇。

  他啧啧道:“如果这帮人能够混成海上的巨寇,那整个海上的动向不就是咱们说了算了?想什么时候剿就什么时候剿?”

  齐政点头,“道理的确是这么个道理,但具体牵扯到许多方面,包括陛下那边的允准、人员的选定、如何联络,如何保证他们的忠诚等等,都需要我们从长计议。”

  卫王道:“不过既然有了方向,相信其余的事情,就是徐徐图之的事情了。”

  他笑着道:“先前还担心最近无所事事荒废了时间,现在事情这不就来了嘛!”

  齐政点头,看着凌岳,“至于凌将军方才的问题,在我看来,宋徽你就让他跟着我,他的经历和性格,其实很适合在酒楼这边历练。至于汪直。”

  齐政脑海中浮现出关于那位另一个时空的海上巨擘的记载,轻笑道:“或许,他真的当一个海龙王呢!”

  凌岳嗯了一声,“行,我也懒得操心,我先把这两个货给你送来,你先亲自问问他们的想法和心思,然后咱们再一起商量这些流民军到底如何安置,反正等这些流民军跟着去巡视江南,一来一回,没个一两个月成不了。”

  齐政自然也没有异议,当即便先将苏州这家酒楼的事情交代给沈霆,让他先帮忙暗中物色一个好地段好地方,最好是不需要大拆大建的。

  同时什么不要暴露之类的事情,自然沈霆也明白。

  对沈家而言,既然已经上了卫王的船,这等加深关系,并且掌握一件利器的事情,没有任何拒绝的理由,沈霆当即兴奋地答应下来。

  安排得差不多了,凌岳忽然对齐政开口道:“我承认啊,你这个计划很好。苏州也的确尽在掌握,但酒楼这个东西,咱们不能逼着人去吧?你想要生意大火,恐怕不容易。”

  沈霆也点了点头,“凌将军说的,其实也是在下的担忧。这个东西有钱的确能搞,但要做到齐公子所说的声势,恐怕不那么容易。”

  卫王对这些商贾之事倒不是很懂,但既然沈霆都这么说了,他也不由看向齐政,目光既担忧又期待。

  齐政微微一笑,“对别人来说,的确很难,但对我们来说,一点都不难。”

  他竖起一根手指,“一家高档而火爆的酒楼,在水准之上的口味之外,靠的就是两点,第一,大人物的聚集。第二留得住人的人气。”

  “大人物的聚集,有卫王殿下在,陆大人也还没动身,未来的苏州知府、同知、推官,沈家这些豪商,咱们都有办法吧?”

  “至于第二点,交给我就行了。反正你们也没法出面。”

  “不过沈公子可以暗中帮在下做个事情,在还未解散的流民,或者市井之中,帮忙招募一批会唱曲儿,会说书,口齿伶俐的人。”

  听着齐政的话,三人面面相觑,最后还是卫王定了调子,“别愣着了,咱们当然是相信他啊!”

  众人不禁一笑,这倒也是,就他做下的那些事,怎么能不相信他!

  就眼前这局面,除了相信他又能如何!

  众人又商量了一阵,而后畅饮一番,在夜色深沉中,凌岳留在卫王府,齐政和沈霆各回各家。

  回到周宅,坐在自己的房间中,齐政喝了一杯茶定了定神,摊开笔墨,长出一口酒气,提笔落字。

  【天下女子有情,有如杜丽娘者乎?】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非情之至也。】

第131章 万事俱备,好戏开锣

  第二天,一早。

  齐政顶着两个大大的黑眼圈,脚步虚浮地来到了饭桌前。

  周元礼惊讶地看着他,“你这是怎么了?”

  他不由地有些担心,如今这卫王殿下手里的活儿都干完了,整个苏州乃至江南大局已定,哪儿有什么值得操心的事情?

  而周陆氏想得更多,齐政这样子,恐怕不是操了心的问题,而是

  昨晚上哪个小浪蹄子敢不顾规矩跑去小院了!反了天了!

  就在周陆氏已经暗自准备来一场周家婢女大摸底的时候,齐政摇头开口了,“没有,昨夜文思如泉涌,写文章写得累了些,不知不觉就到了天亮了,没怎么睡。”

  涌的是文思啊周陆氏松了口气,生怕齐政变成以前周坚那样,着了丫鬟的道。

  “当真?”周元礼脱口而出地关切道。

  齐政自然不会计较这些家人间的言语,点了点头,还笑着从怀中取出一叠文稿,看着周陆氏,“我记得义母也识字,不妨帮我看看,这文章可还行?”

  周陆氏连忙摆手,“我一个妇道人家,哪儿能评得了你这等文曲星的文章。”

  齐政那是能以书童身份被大儒程硕收入门墙的,更别提拿下苏州三大书院招生文会文魁这等壮举,在文章之道上早已是让周家人仰望的存在了。

  齐政笑着道:“咱们都一家人,而且我这个本来就是写给妇道人家看的。唐朝大诗人白乐天写完诗都要读给老妪,大字不识的老妪都能听得懂,那才是雅俗共赏,义母的本事,可比那些无知老妪厉害多了。”

  周陆氏看了周元礼一眼,周元礼笑着道:“齐政让你看你就看嘛!我俩一起看。”

  “那我就僭越了啊!”周陆氏这才站起,双手甚至还下意识地在衣服上擦了擦,才伸手接过。

  然后就看得挪不开眼了,原本说要跟周元礼一起看也忘了。

  齐政默默开吃,熬了一晚上,还真是累了。

  不过也没办法,时间紧,他这个算是剧本基础,还要修改、排练,要赶上酒楼那场盛大的首秀,可容不得懈怠。

  席间便只有齐政轻微的饮食声,和文稿翻动的声音。

  等齐政两碗粥下肚,数十页文稿也在周陆氏手中悄然看完,她下意识地抬起头看着齐政,期待道:“后面的呢?”

  “后面还没写。”

  齐政一句话,就让周陆氏怅然若失,一句【那你还不快去写,还在这儿吃什么饭】就差点脱口而出。

  然后她便猛地反应过来自己有点过分了,讪笑两声。

  齐政放下筷子,笑着问道:“义母觉得我写得咋样啊?”

  周陆氏一脸从未有过的郑重,开口道:“好,非常好!比那些人写得都好!”

  周元礼笑着道:“齐政,我相信你写得好,但你也别听这妇人之见,她这也太夸大了。你小心带歪了齐政!”

  周陆氏难得在人前反驳着一家之主,伸手便熟练地奔袭腰间,“你懂个什么!就是好!”

  “好好好!就是好,你说了算!”周元礼连忙求饶。

  周陆氏将文稿小心地复位,然后还给齐政,“齐政,你一定要好好写。当然,写完了早点告诉义母。”

  齐政笑着点头,“行。那我先下去了。”

  带着文稿,齐政心头的底气也更足了。

  时空虽然不同,但时代的接受度是大差不差的,通过周陆氏的反应,他也彻底印证了自己的计划没有问题。

  接下来的三天,齐政几乎是废寝忘食,终于将《牡丹亭》的前半篇写了出来。

  其中有最重要的游园惊梦这些桥段,暂时也够用了。

  至于说这效率,都这番际遇了,人形记忆器不都标配了嘛,有啥好说的。

  这个过程中,凌岳也如约把汪直和宋徽送了下来。

  齐政简单见了一面,并没有当什么知心大哥哥,而是直接把他们扔给了沈霆,让沈霆将他们暂时安置在新园子里,帮着干活。

  也有先磨磨两人心性的意思。

  同时,齐政还抽空去了一趟如今早已走上正轨,不说日进斗金,也赚得盆满钵满的清凉居。

  他找到了当初那帮一起在牙行待过的孤儿们,询问了他们的想法。

  要留在苏州,还是接下来跟自己进京。

  同时,他也非常坦诚地告诉了众人,留在这儿,衣食无忧,日子安稳;进京或许会有更大的前程,但也会更辛苦,有更多的挑战,甚至还可能最终输得一败涂地,一无所有。

  有不少孩子,在经过了颠沛流离之后,选择了安稳。

  对此,齐政也没任何的责怪,当面叮嘱清凉居的掌柜一定好生培养。

  但同时也有像小泥鳅那几个,果断地选择了跟着齐政走。

  齐政笑着问他们,为什么会这么选?

  小泥鳅当即一脸正色道:“上次咱们打倭寇,看着那些作恶多端的倭寇居然真的被咱们灭了,想到这事儿咱还出了力的,我就兴奋得好几天都睡不着觉,比起在这儿当跑堂,我更想跟着政哥儿去见见大世面,做更多的大事!”

  其余几人的回答也都差不多。

  而这几人几乎恰恰都是当初被齐政派出去委以重任的。

  是因为他们本身有这个潜质,齐政才会派他们出去,经历这些事情,最后有了这样的心性;

  还是说因为他们经历了这些,塑造了他们的心性,从而左右了他们的选择,齐政不清楚,他只知道,这是好事。

  于是,他将这几人带走,同样交给了沈霆。

  至于田有福那帮人,齐政并没有询问,这帮人是他留给汪直的。

首节上一节102/13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