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元帝皱眉,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现在的赵镇做得到。
赵匡胤是黄袍加身,窃取江山,现在的赵镇也做得到。
而当这般传闻遍布天下的时候,那最终只有两个结果。
一个是那个臣子被皇帝猜忌,最终斩首。
另外一个的话,则是天下大势裹挟着那个大臣造反,最终登基称帝。
因为人都是贪婪的,尤其是赵镇在全天下的名声还极好,甚至可以说大周境内世人都知道北镇郡王,而不知道乾元帝。
所以随着这个传闻越来越离谱,最终赵镇麾下的将领们,都会给赵镇黄袍加身,毕竟他们也想混一个从龙之功啊!
因为从龙之功,从一介白身直接一步登天成为当朝国公的比比皆是,可以说历代皇权更迭的时候,都会出现这么几个人。
所以到时候就算是赵镇不想造反,最终手下人都会裹挟着赵镇造反。
若赵镇不是乾元帝的亲皇子,那必然会与大周反目成仇。
“这是阳谋,不管是夏国还是金国与辽国,都有可能是幕后黑手。”
乾元帝如此说道,夏国就是水溶去西北建立的国家,因为大周在重组兵马,所以并无时间去光复西夏,倒是让水溶安稳的建立了夏国。
天下谁不知道赵镇是大周的定海神针,二郎神将,如果赵镇与大周反目成仇的话,对于这几个敌对的国家来说,那简直就是天大的好事。
林如海沉吟了一下。
“陛下,这般闹得沸沸扬扬的,最终也会搞得朝野乌烟瘴气,所以依臣看时机已到。”
听着林如海的话乾元帝浑身一震,随后居然隐隐间有些激动。
“这,这真的可以吗?那孩子会不会不满?”
乾元帝有些紧张的问道,作为堂堂皇帝此时居然说话都有些结巴。
林如海可以理解乾元帝的担忧,但如果不尽早将赵镇的身份公开的话,那大周天下会越来越混乱。
毕竟现如今都说赵镇可能会造反,跟着赵镇的朝臣们也担心会遭受到乾元帝的清算,所以如果一直隐瞒赵镇身份的话,最终只会让大周陷入瘫痪。
乾元帝早就等待这一日很久了,当下乾元帝对着林如海道。
“那就劳烦林爱卿去与镇儿说一下,在他大婚之日的时候,朕就将他的身世公之于众,并且封其为东宫太子!”
听着乾元帝的话,其实林如海也是很激动的。
别忘了林如海的女儿林黛玉可是赵镇未过门的侧妃,如果赵镇成为东宫太子的话,那就是太子侧妃,未来的后宫贵妃娘娘。
“陛下放心,这件事就交给臣吧。”
林如海信心满满,因为他知道赵镇对帝后二人并不抗拒,只是少年人的面子让其一直硬撑着。
........
而在乾元帝与林如海君臣商议朝政的时候,荣国府内此时则是有些忧心忡忡的。
虽然因为赵镇与贾探春的大婚近在咫尺导致贾家最近满是喜庆。
可这几日神京城甚至全天下的传言,着实是让他们吓得不轻。
“老二,这传言很广吗?”
贾母对着贾政问道。
贾政严肃的点头。
“母亲,别说是神京城了,估摸着就算是整个天下都知道,现如今全天下都盯着北镇郡王的举动。”
贾母眼中光芒闪烁,她突然间低声问道。
“如果北镇郡王真的造反,那有多少胜算?”
果然某些人所希望看到的一幕出现了,就算是贾母这样的居然都生出了不该有的心思。
贾政被贾母的话吓了一跳,实际上最近私底下他们开国勋贵聚了好几次。
其中王子腾是最活跃的,而私底下聚会的内容就是,如果赵镇造反的话,他们如何做。
最终的答案很统一,那就是如果赵镇造反的话,那他们必然会豁出命的支持!
谁都不是傻子,赵镇只是带着显圣军就杀穿了江南大营以及整个白莲教,加上现如今掌控天下九成的兵权,大部分的将领都是显圣军出身。
现在的赵镇想造反的话,成功率比起之前的水溶至少多出了数十倍。
或者说十拿九稳吧,单单就是目前皇宫中的御林军,那就是梅山军整编而来,那可是赵镇的亲信。
他随时可以直接掌控皇宫,掌控皇帝的生死,所以赵镇想造反的话,甚至可能比宋朝时期的赵匡胤还要简单。
贾政虽然内心深处是忠君爱国的,可不得不说人都是有私心以及野心的。
这么多年一直都是五品官,要说贾政心里面没有一点失落的话那是不可能的。
如果赵镇可以成为皇帝,那他的女儿贾探春就是未来皇后,国舅爷的身份啊!
所以咽了咽口水,贾政低声道。
“十拿九稳。”
此言一出贾母的手猛然捏紧了座椅,而后深呼吸一口气对着贾政道。
“这样老二,你去将史家,王家,以及薛家都叫过来,老身想与他们商量一些事情。”
赵镇的想法没人知道,可历史上很多皇帝都是被手下推动着开启大业的。
贾母认为既然赵镇十拿九稳的话,那是不是可以尝试一下。
主要是贾母不涉及贾宝玉的时候,智商可是占据高地的。
不管赵镇是否要造反,按照正常逻辑这件事既然传遍天下,必然会受到皇室忌惮。
所以皇室绝对不会放过赵镇,哪怕是现在放过了未来也会杀鸡儆猴。
因此他们相信如果这个传言越演越烈的话,为了自保赵镇也会造反。
既然如此那不如提前准备,以保万无一失!
第112章 幕后之人,谋算皇位的义忠亲王!
接下来贾母还真的将史家,王家等人召集了过来。
大概的商议内容就是如果赵镇造反的话,那他们各家一定要给予最大的帮助。
这么说吧,赵镇这个潜力股简直就是百分百成功,只要赵镇愿意造反的话,就赵镇目前掌握的权力,他随时可以造反成功。
所以哪怕是一些很谨慎的人家,其实都想提前下注给赵镇了。
而赵镇知道这件事的时候有些哭笑不得。
薛宝钗同样有些尴尬,因为她知道赵镇的真实身份,结果就连薛姨妈都在幻想,如果赵镇黄袍加身的话,会给薛家带来多大的好处。
这确实会让薛宝钗有些尴尬,毕竟如果这件事被乾元帝以及皇后知道的话,还不知道会怎么想薛家呢。
“放心吧,闹得这么大估计我的身份是无法隐瞒了。”
赵镇对着薛宝钗说道,这一天迟早是要来的,不过就算是赵镇都没想到这一天会来的这么快。
但仔细一想似乎也挺合理的,因为乾元帝一直都没有后代,就算是有后代,但这古人的年龄一般都不会很长。
四五十岁在古代都可以自称一声老夫了,太上皇那种七十多岁还活着的简直就是珍稀动物,尤其是皇帝这种职业,短命更是标配。
因此朝臣都担心将来皇权继承的问题,必然会愈演愈烈的催促乾元帝立下太子。
时间拖得越久,这带来的麻烦就越大。
因此借着这一机会,或许赵镇的身世公开将会是最好的选择。
薛宝钗一时之间有些紧张了,虽然赵镇的身份如果公开的话,那她这个妾室的地位也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可今后的日子就会大变样,毕竟皇室与寻常人家不同,薛宝钗也不知道未来会如何。
........
赵镇要造反的消息传遍天下,而乾元帝以及赵镇这边都一直在调查,到底是谁在宣扬这件事。
目前可以肯定的是,金国,辽国,以及夏国都在其中有影子。
可想要在大周内部将消息传播到天下,那必然是内部人员才可以做到。
乾元帝以及赵镇最终锁定的人是忠义亲王。
忠义亲王乃是乾元帝的弟弟,属于是太上皇除了当初的太子之外,最喜欢的儿子。
只不过十几年前太子造反的时候,忠顺亲王只有十来岁出头的样子。
虽然历史上这样的少年皇帝不少,可当时的情况是大周刚刚经历一次内乱,以及草原南下。
如果当初登基称帝的乃是忠顺亲王,那一个年幼的少年皇帝,可压制不住满朝文武。
所以当时捡便宜的乃是乾元帝,亦或者是当时的太上皇还抱着自己掌控权力的想法。
选一个没有根基的皇子继承皇位更加符合太上皇的所需。
就这样机缘巧合之下,本应该获得皇位的忠义亲王就这么失去了皇位。
这十来年里,忠义亲王一直都很低调,对于乾元帝也是毕恭毕敬的,所以恩宠不断,算是朝中有名的贤王。
可乾元帝知道,任何人只差一步就可以触碰到皇位却失之交臂,估计都会不甘心吧?
忠义亲王必然也是如此,如果有机会的话,他也会想重新拿回属于自己的皇位。
在朝中关于皇位传承问题,一般官员主张宗室里面挑选一个孩子培养成为新的储君。
还有一半则是认为忠义亲王不管是名声还是本事,都符合明君的要求,应当将皇位禅让给忠义亲王。
两方人家都有自己的心思。
那些要选择一个宗室孩子培养的臣子未必就是忠臣,一个从小就被他们影响的皇帝,那掌控起来当然会更简单不是?
至于支持忠义亲王继承皇位的,则是当初的元景勋贵,以及太上皇的老臣。
当然因为以前太子之子忠顺亲王还在,所以忠义亲王的支持者不多,也就导致他在朝中并无多少名气。
可如今忠顺亲王被赵镇杀了,那忠义亲王就成为了这皇位最强大的竞争者。
诞生野心之后,当然会采取行动。
而赵镇这个超凡存在,就成为了挡在忠义亲王面前最大的阻碍。
几次大周天下的危机都是被赵镇给解决的,忠义亲王真的不敢赌。
他没有信心可以招揽到赵镇,因此就果断选择将赵镇废掉。
可以说全天下想赵镇死的人不计其数,周边敌国,大周内部的野心家等等全部都不希望赵镇活着。
所以只要有人开头对付赵镇,其他人自然也会默契的跟上。
这也就是为何赵镇要效仿宋朝赵匡胤的传闻,会传遍天下的原因,因为全天下都在默认或者推动这件事传播。
只可惜,全天下人都不会想到,赵镇是这个大周天下最不可能造反的人。
不管天下人如何议论,终于到了赵镇大婚的时候。
这一日赵镇将会同时迎娶贾探春以及林黛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