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673节

  还是说仍坚持与突厥立即和议呢。

  还有泾州的太子李建成,他若是听到这大捷的消息,不知道又作何感想?

  未来,

  还是有些扑朔迷离啊。

第605章 唐天子回心转意

  长安。

  李渊望着宫庭里那棵柿子树,

  柿叶黄了,随风飘落,树上的柿子一个个红了,如同一盏盏小红灯笼。

  “陛下,河东急报。”殿中监卢宽进来。

  李渊猛的回头,动作太快,脖子都发出了咔嚓一声。

  “陛下?”卢宽有些担忧的上前。

  李渊摸着脖子,有些扭着了,酸痛,“无妨,是何急报?”

  李逸和世民两场大捷后,他派出李琛去和郑元一起与颉利议和,希望早点让突厥退兵,好腾出手来平定江南叛乱,并安定陇右河西。

  手里的筹码不多,

  二郎好不容易给他赢回一点,他也迫不及待的就全押上桌了。

  “可是郑元与颉利达成和议了。”李渊期待的问。

  卢宽摇头,

  李渊的脸阴沉了下来,摸着拗着的脖子,“难道河东又节外生枝了?”

  “是捷报,”卢宽赶紧道,“八百里加急,九月十五日夜,武安王李逸率李道玄罗士信秦叔宝尉迟恭程咬金等将,领五千精骑,一日夜奔行一百六十里,从文水城奔袭并州太原晋祠颉利大营。”

  李渊瞪大了眼睛。

  “谁给他的许可,李逸如此大胆?”

  卢宽苦笑,“武安王确实胆大,五千骑百六十里奔袭,还是直接杀进十万敌军中,

  可武安王赢了。”

  “赢了?”李渊惊讶,“有何战果?”他眼睛里全是期望,隐带兴奋。

  “大捷,武安王击破颉利两万人大营,差点生擒颉利可汗,

  颉利连狼头大纛都、金狼盔甲都丢弃了。

  斩首一千余,俘虏三千多。”

  听到颉利跑了,李渊又一屁股坐了回去,很是遗憾。

  “武安王生擒了突厥可敦。”

  “隋朝义成公主?”

  “正是,不过,杨氏被俘后,暗藏匕首意图刺杀李逸,被尉迟恭一脚踢死了。”

  李渊感觉有些口渴。

  这还真发生了不少大事。

  义成公主是前朝和亲草原的公主,虽然也只是宗室女册封和亲,但毕竟在草原先后嫁了四任大汗。

  这几年突厥不断入寇,

  这个义成公主没少在后面煽风点火。

  现在被俘,然后被踢死了,倒也让李渊有些痛快。

  待亲家卢宽把河东的这场大捷讲完,李渊沉默了许久。

  “僧奴兄,陪我喝两杯如何?”

  皇帝亲家要喝,卢豆自然奉陪。

  于是柿子树下,

  皇帝叫内侍送来一坛好酒。

  不过皇帝看到送来的酒是新丰酒时,却不满意,“换武安王家的柿子烧来,他家不是也进贡了一些上好柿子烧吗。”

  柿子树下,喝武安王家酿柿子烧,听武安王在河东的大捷故事,

  挺好。

  四凉四热八个下酒菜。

  君臣二人对饮。

  李渊啜饮着柿子烧,几次张嘴,最后又把话咽下。

  说实话,晋祠大捷,完全打乱了李渊的计划。

  他得重新评估当前形势。

  “无逸的胆子是越来越大了,上次策反马邑,然后黄花岭伏击苑君璋和步利设五万兵马,俘虏了三万多。

  这次更是在朕下令停战议和后,却还直接一百六十里奔袭颉利大营。

  可惜啊,没能擒获颉利可汗。”

  卢宽静静坐在那,并不插嘴,但心里对李逸是真的佩服无比。

  但他也相信,这次突袭颉利事件,肯定不是李逸一人决策,一定是秦王支持,甚至是秦王策划的。

  “我其实也知道,二郎和无逸都一直反对议和,军中不少将领也反对议和,

  可朕还是决定议和,实在也是输不起。”

  李渊轻轻敲击桌面,卢宽给他又倒满酒。

  “我也不是不知道颉利言而无信,只是一时应付不过来,只好忍辱负重,太子和裴监他们一直说攘外必先安内,

  先统一中原,休养生息,然后再讨伐突厥。

  这其实也没错,而且更加稳重。

  倒是二郎一直主战,但如今刚经历大乱,天下也还未一统,此时跟颉利打,并没多少胜算,

  一旦失败,江山社稷都有危。”

  李渊又抿了口酒,感受着酒的烈。

  “可现在无逸和二郎,一场接一场的胜利,似乎在证明他们的主张没错。

  倒是太子一味妥协绥靖,可换来的也只是颉利的咄咄逼人。

  李渊一口接一口,

  一下子就喝了几杯酒下肚了。

  他的脸有些泛红,

  “也许,该改变下策略了,或许,可以采用二郎他们的态度。”

  “颉利也并不是他所表现的那么强,无逸和二郎面对他,一场接一场胜利,还不曾败过呢,

  这次晋祠之战,更是暴露了颉利远不如始毕可汗和处罗可汗。

  或许,

  可以一战。”

  卢宽仍只是在旁边静静的坐陪,他的存在,似乎只是充当一个倾听的角色。

  李渊饮完杯中酒,放下酒杯,双手搓面。

  皇帝喷吐着酒气,

  仍还很纠结。

  攘外先安内,这是裴寂、太子等朝中大多数的意见,认为这样更稳妥,暂时对突厥忍让,忍辱负重,韬光养晦,

  休养生息十年,

  则定可北伐突厥,攻守易形。

  李渊也是较倾向于这个政策,毕竟光嘴上喊打没用,得真的能打赢突厥才行。

  汉高祖刘邦也曾想过要在马邑设伏重创匈奴,可最后却是自己被围于白登山,

  最后也只得是汉匈和议,

  直到后来汉武帝之时,才北伐匈奴,打了几十年才算击败匈奴人。

  不争一朝一夕,眼光放长远。

  但这确实让人憋屈。

  突厥一次次入侵,大唐一次次跟他们谈和,一次次的送给金帛,但突厥仍是背信弃义,一次次的入寇。

  现在,

  二郎世民不但对突厥喊打,

  而且他们确实屡败突厥了。

  这让李渊看到了扬眉吐气的希望。

  晋祠之战,

  让李渊看到了突厥的外强中干,看到了颉利的无能。

  自己真的要对突厥,对颉利,继续步步退让吗?

  “无逸上次回京,曾跟朕说过一句话,打的一拳开,免的百拳来。

  也许,这次可以狠狠的打一拳出去。”

  皇帝放下酒杯,

  眼神变的坚定起来。

  “僧奴,我要回去睡一觉先。”

  卢宽赶紧叫来内侍,扶皇帝去休息。

  次日,

  晋祠大捷的消息,早已经传遍长安,满城鼓舞欢欣。

  但朝中大臣,却许多人对此忧心忡忡,甚至有不少人,开始着手动笔写弹劾李逸的奏章,称他擅自出兵、破坏和议等等罪名。

  李渊昨天睡的很早,

  今天起来也很早,精神抖擞。

  早朝时,李渊在金殿上亲自宣布了晋祠大捷的消息,还当众赞赏了李逸的功绩。

首节上一节673/70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