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天子 第815节

  如今,他跟这个正妻成婚,还不满十年,二人生了一儿一女,俱都还小。

  这位国公夫人上前见过了李云之后,就领着两位公主,与国公府的孩子们玩耍去了。

  而刘博,则是牵了两个小男孩,来到了李云面前。

  两个男孩儿,大的也就只有八九岁,小的更是只有六七岁年纪,刘博跟他们说了两句话,他们就都跪在地上,对着李云磕头行礼,口称陛下。

  李皇帝笑了笑:“今天是咱们私聚,你们应当称我伯父才对。”

  刘博连忙又说了一句,两个小男孩便很懂事的改口,称呼他为伯父了。

  李云若有所思,问道:“他们不会说汉话?”

  刘博连忙说道:“会说,但是毕竟从小在关外长大,说得并不是很利索,但是都能够听得懂。”

  李皇帝让两个小家伙上前来,他伸手摸了摸老大的筋骨,然后抬头对刘博笑着说道:“比你小时候壮实多了,将来多半也比你强。”

  刘博也不生气,只是笑着说道:“男孩儿多半肖母,他们都随他们的母亲,而且他们的外祖是兀古部的首领,从小吃肉长大的,壮实一些也应该。”

  听到这话,李皇帝抬头看了看刘博。

  他们兄弟俩虽然是在山寨里长大的,但是山寨里也不是一年到头都能见到肉,兄弟几个,有时候一个月都见不到荤腥,等到长成了少年,李云才带着他们去山里狩猎野物,硬是练成了百发百中的射术。

  兄弟几个,这才能见到荤腥,壮壮实实的长大。

  李皇帝摸了摸眼前这个老大的脑袋,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这大男孩汉话好一些,闻言先是看了看父亲刘博,然后对着李云低头道:“伯父,我叫刘必烈。”

  李皇帝一口刚喝下去的茶水差点喷出来,他瞪大了眼睛看着眼前这个小男孩,又问了一遍:“你叫什么?”

  “刘必烈。”

  这男孩儿挠了挠头,用并不流畅的汉话说道:“我爹说,在关外长大,要烈性一些,所以给我取了这么个名字,我还有个契丹名字。”

  李皇帝愣了愣,随即哑然一笑:“这个名字好,这个名字不错。”

  他又看向小一些的男孩儿,笑着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这男孩儿也回头看着刘博,刘博对着他点了点头,他才开口说道:“伯…伯父,我叫刘安。”

  “爹说,让我平平安安的,我契丹名叫纳真。”

  李皇帝看了看这两个男孩儿,然后抬头看了看刘博,笑着说道:“你小子,还真会起名字。”

  刘博笑着说道:“契丹名不是我给他们取的。”

  李皇帝跟两个小男孩说了几句话,然后又送了他们两块玉牌,就让他们自行玩耍去了。

  等两个小男孩跑开,李皇帝才对着刘博开口说道:“现在,关外战事已经有一些明朗了,剩下的只是时间问题,兀古部的使者,也已经在来洛阳的路上了。”

  “这两个孩儿。”

  李云顿了顿,继续说道:“等这两个孩儿长大,辽东一定平定,到时候可以选一个,或者是让两个,都回到兀古部去,继承兀古部。”

  “将来,朕会下诏,敕封他们做契丹汗。”

  李皇帝看着刘博,笑着说道:“所以在洛阳这些年,你要好好教他们,把他们给教好了,东北至少一代人乃至于两代人的太平。”

  说着,李云也起身,看了看不远处正在玩耍的孩儿们,默默说道:“将来,到了他们这一代人,或许就不用再打仗了。”

  刘博点了点头说道:“已经找了最好的先生来教他们读书认字了,过几天先生就会到我府上。”

  李皇帝先是点头,却忽然想起来一件事,笑着说道:“对了,你家这先生可不要找错了,记得找旧周时候的饱学鸿儒来教他们,多教他们一些道德文章。”

  “君臣父子纲常。”

  刘博虽然从小不读书,但是毕竟是几兄弟中最聪明的一个,再加上这些年,他一直身居高位,对于读书人那一套,也已经有所了解,听了李皇帝这句话,刘博先是愕然,随即哑然一笑:“二哥还真是心思细腻。”

  李皇帝咳嗽了一声:“我怕他们,把务实事功那一套学去了,将来又是不得太平。”

  刘博点头,笑着说道:“陛下放心,我一定好好管教他们。”

  “他们在洛阳,应该能有十年时间,十年时间,对他们好一些,单单是这个情分。”

  刘博默默说道:“这两个孩子,将来应该就不会在辽东作恶了。”

  李云拍了拍刘博的肩膀,开口笑道:“说是这么说,将来分别的时候,你可不要舍不得。”

  刘博叹了口气:“舍不得也要舍得。”

  “孩子们有孩子们的一生。”

  英国公笑着说道:“我们可左右不得。”

  李皇帝闻言,先是一怔,随即扭头看了看刘博,微微皱眉。

  刘博很敏锐的察觉到了李云的神情变化,他问道:“怎么了,二哥?”

  “没事。”

  李皇帝两只手背在身后,抬头看向远方,过了好一会儿,他还是忍不住看了看刘博,欲言又止。

  到最后,皇帝陛下还是放下了心思,目光看向远方。

  “希望孩子们,无病无灾罢。”

  …………

  转眼,到了秋闱的时候。

  秋闱,在另一个世界的明朝,是指乡试科举。

  但是在李皇帝的章武朝,科考制度还没有完善到这种地步,举人这一级,还在陆续完善中。

  今年的这一场秋闱,只能算是章武七年那场春闱的补考。

  即便是补考,报考人数还是极多的,多达数百人。

  因为哪怕章武七年那场科考案,最后只查出来了二十多个考生涉案,但是大多数考生还是觉得,自己是被那些贪官污吏给做局了。

  被黑箱刷下来的二十多个人里,一定有自己一个。

  要不是那些恶官,眼下他们说不定已经外放为官了!

  要知道,本朝的外放跟前朝的外放,可不是一回事,本朝京官与地方官之间的界限,已经很模糊了。

  毕竟非州县官不得拜相这一个规定,已经决定了,大多数人都得去州县里滚上一遭。

  毕竟谁做官,不想做宰相?

  这一届秋闱,报考的足有近千人,由中书令杜谦杜相公,亲自监考。

  因为卓相公的先例在,中书令在考试开始的前一天,就把中书的事情,交给了次相姚仲,而他本人,则是搬进了考棚里住下。

  在阅卷结束之前,这位中书令,估计都不打算从考棚里出来了。

  就在整个秋闱,如火如荼的进行的时候,皇宫大内里,另外一场考试,却在悄无声息的进行着。

  甘露殿里,一张矮桌已经摆好,笔墨纸砚备齐。

  太子殿下进了甘露殿,对着皇帝陛下叩首之后,看了看眼前的考桌,有些茫然,他抬头看了看父亲,问道:“父皇,这是…”

  “这是今年秋闱的实务卷。”

  李皇帝看着他,默默说道:“给你两个时辰时间,你在这里答卷,为父在这里看着你。”

  “两个时辰之后,为父亲自看你的试卷。”

  太子殿下挠了挠头,苦笑道:“父皇怎么这样考校儿臣…”

  “放心,不白考你的。”

  李皇帝笑着说道:“你考得好了,爹自然会给你好处,以后中书那里,也会给你更多事情。”

  “要是考得不好。”

  李皇帝叹了口气。

  “那就再多学学罢。”

第1031章 人生大敌

  两个时辰时间,平日里每天忙个不停的皇帝陛下,寸步都没听离开甘露殿,只是坐在主位上,翻看文书的同时,批阅奏本,偶尔抬起头,看着正在低头做题的太子殿下。

  一直到差不多一个半时辰之后,太子殿下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将自己写好的文章,拿了起来,吹干墨迹,递到了皇帝陛下面前,他先是看了看李云的面目,然后才小心翼翼的说道:“父皇,儿臣写好了。”

  李皇帝自然已经发现了大儿子的动作,他默默点头道:“放下罢。”

  太子殿下依言放下。

  李皇帝看着儿子,下意识想要问一问太子如何看待新学,如何看待如今的事功实务之道,话到了嘴边,他还是没有说出口。

  有些东西,非得自己体悟不成。

  李云之所以有这种根深蒂固的实务念头,是因为他亲眼看过,亲身经历过,也能够站在更高的维度,来着手改造这个时代。

  但是这个时代,毕竟只有李云一个人有这些念头,国政施行下去,也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见到成效。

  以他现在的身份,不管说什么,太子都只可能做点头虫,不可能有任何反驳他的想法以及动作。

  如果一直哩嗦,说不定会激发这些小孩儿的叛逆之心,将来则是更加麻烦。

  太子殿下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离开了甘露殿之后,李皇帝看着眼前的试卷,竟然有些踯躅了。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打开了太子殿下的试卷,从头到尾,认真看了一遍。

  今科实务题,考的是县官之道。

  从章武四年开始,科考的实务卷,就变成了相当具体的题目,不再是云里雾里的几段话,也不考什么空泛的治国之道,比如这个县官之道,简而言之就是如果你去做一个县的县令,如何才能治理好这个县,让这个县百业兴旺。

  最近三年,都是实务,也都是李皇帝亲自出题。

  李云从头往下看去,心中却莫名有些紧张。

  他担心儿子答的不好,就说明这个太子,这些年对新学,没有怎么上心。

  但同时,他又有些担心儿子答的太好。

  因为这个题目从他这里,再到考场,中间有两三天时间的空档。

  两三天,足够别人向太子殿下泄题了,而且泄题之人,甚至有可能是他李某人多年的政治好伙伴。

  虽然有着种种担心,但是李皇帝的心志是空前强大的,他很快把这个试卷,从头到尾看了一遍。

  答的很不错。

  并没有很差,但是也不是特别好,有两三处是不太对的,但都是一些小问题。

  李皇帝看完了之后,高兴了好一会儿,甚至走到甘露殿那处兵器架上,取下了自己的长枪,放在手里摆弄了一番。

  过了一会儿,又让顾常给他取来了一盏酒,仰头喝了下去。

  等到这一盏酒下肚,李皇帝再看了一遍太子的答卷,脸上不禁露出笑容。

  笑完了之后,皇帝陛下突然皱了皱眉头,看了第三遍。

  分寸拿捏的刚刚好,不差不离,正好是能让他满意的程度。

  李皇帝默坐许久,然后取来一面玻璃镜,认真打量着镜子里的自己。

  镜子里的皇帝陛下,比起当初苍山大寨里的李大寨主,已经多出了许多威仪,模样依旧仿佛当年,细看的话,两鬓已经有了零星一两根白头发。

首节上一节815/84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