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天子 第797节

  苏湛犹豫了一下,还是鼓起勇气,瞅准皇帝说话的空档,抱拳进言道:“陛下,越王殿下这一次在辽东,虽然有些冲动之处,但是整体功大于过,前段时间越王殿下领着我等,剿灭了一队契丹人,并且收获了要紧的情报。”

  “孟帅因此,还带队剿灭了数千契丹人,成功接应了兀古部,搬迁到榆关左近。”

  皇帝本来正在跟英国公说话,听到了苏湛的声音之后,对着刘博笑着说道:“苏家的这小子,还挺仗义。”

  英国公看了看苏湛,也跟着笑了笑:“按照辽东那边的说法,苏四郎这人银翼。”

  兄弟两个人对望了一眼,都是笑了笑,皇帝陛下这才抬起手来,开口说道:“起来罢。”

  越王殿下眼珠子转了转,连忙从地上爬了起来,他拍了拍身上的尘土,嬉皮笑脸的走到皇帝陛下的桌案前,端起桌子上的茶壶,给李云还有刘博,一人倒了杯茶水。

  “九叔您也不替我说句话。”

  越王殿下将茶水递了过去,埋怨道:“您这人,不仗义。”

  英国公哑然一笑:“陛下要是真生殿下的气了,我一定替殿下说话。”

  皇帝陛下也端起茶水喝了一口,然后瞥了一眼自己这个二儿子,闷声道:“这么大个人了,没一点静气,跟个毛猴子一般。”

  一旁的英国公听了这句话,一口茶水差点没有喷出来。

  越王殿下今年也就是十六岁而已,而皇帝陛下当年十六岁的时候,不止是个毛猴子那么简单,更是山大王一样的存在!

  如今二十多年过去,听二哥一本正经的说出这段话,刘博差点没有憋住。

  他努力了许久,才把茶水咽了下去,连忙放下茶杯,用袖子擦了擦,这才掩去狼狈。

  皇帝看了他一眼,英国公咳嗽了一声,假装无事发生。

  李皇帝若无其事,对着越王殿下训斥道:“在战场上做斥候,要完全听从上峰的命令,上头让你做什么,你就要去做什么,若是人人逞英雄,军规军纪何在?”

  越王殿下低着头,苦笑道:“爹,儿子要是循规蹈矩,莫说做校尉了,大半年时间,恐怕还是个最底层的斥候呢,儿子出去,总要给您争点光不是?”

  “再说了。”

  越王殿下低声说道:“孩儿并没有触犯军规,最多就是冒进,辽东战场上那么多契丹人,他们也都冒进,如果不冒进,斥候营根本捕捉不到他们的动向。”

  皇帝抬头看向越王,越王不敢同他对视,连忙低下头来:“不是因为你身份特殊,中军未必就能救援及时,你怎么知道,后续先到场的不会是契丹人?”

  越王殿下还要说话,一旁的刘博,伸手拉了拉他的衣袖,这位越王殿下连忙住口,过了一会儿,又忍不住分辩道:“父皇,那种情况下,即便是契丹人先到,儿臣死在了战场上,消息也已经递送了回来。”

  “总是不亏的。”

  皇帝皱了皱眉头。

  英国公咳嗽了一声,拉住越王殿下的衣袖,低声道:“二郎,莫要犟嘴。”

  越王殿下这才如梦初醒,对着李云低头道:“爹,儿子…儿子没有违逆您的意思。”

  皇帝陛下摆了摆手,没有再说什么,而是看向苏湛,默默说道:“四郎,苏家在金陵,也有宅邸,你难得回来一趟,且回去看一看罢,明日朕在宫里设宴,到时候你来宫里赴宴。”

  苏湛连忙低头,开口说道:“臣遵命。”

  皇帝看了看他,又叮嘱道:“明日之前,不许你去见庐江。”

  苏湛再一次低头,毕恭毕敬,小心翼翼的退了下去。

  等到他离开之后,李皇帝才看了看刘博,又看了看自己的二儿子,问道:“苏家的这个老四,你们觉得怎么样?”

  刘博看了看越王,然后又看向李云,笑着说道:“身上的本事差了点,不适合战场,但人是聪明的,也很懂事。”

  越王殿下也听出来了老爹在问什么,连忙说道:“爹,您真要把阿姐许给他?”

  皇帝陛下瞥了一眼他,闷哼道:“这是为父许给他的吗?”

  说到这里,李皇帝心里又有些烦躁,摆了摆手之后,开口道:“罢了罢了,明天让淑妃见一见罢,她若是没有意见,为父也不多说什么了。”

  说了一会儿苏家四郎之后,皇帝看了看李铮,想了想之后,开口说道:“你这一趟辽东,不知道被多少人瞧在了眼里,往后,你恐怕就不能再到处折腾了。”

  “这段时间,陪为父在金陵,好好过个年,顺便想一想,明年打算去哪里就藩。”

  对于宗室,尤其是诸皇子的管理,两个世界的先例,已经给了李云很多经验跟教训。

  朱太祖那一套,是不能学的,不然弄出一堆塞王,到后面一定会生出战事,祸起萧墙。

  但是如果跟清朝学,把所有的宗室都养在京城里,似乎又有些不太妥当,所以李云准备将两套制度,糅合在一起。

  但凡是受宠的,有可能继承皇位的,成年之后,可以适量封藩出去,但是必须明确规定,藩王没有藩地军政权柄,但是特殊情况下,可以接受朝廷任命的官职。

  而且无立大功情事,统统不得世袭罔替。

  这样到王朝中后期,宗室藩王,不至于成为朝廷比较大的负累。

  而越王这种,大概是要封藩出去的,先前李云就考虑过把他封在金陵,但是略做考虑之后,还是觉得不妥当。

  金陵这个地方太好,级别太高,不能作为藩王就藩的藩地。

  越王殿下一愣,然后抬头看着自己的父亲。

  李皇帝神色平静,但是不容置疑:“年初你去军营里闯荡的时候,就应该想到这一点,如果你在军中碌碌无为,那倒没什么。”

  皇帝陛下说到这里,就没有继续说下去了,但是他的意思,并不难猜。

  朝廷里,东宫太子一党,已经成型,而且一定会逐渐壮大。

  如果有个有本事领兵,并且上过战场的二皇子,在京城里迟迟不就藩,那么越王李铮将来,一定会被这些人,给自动索敌。

  这并不是李云想要看到的情况,至少现在,太子殿下的势力还十分孱弱,孱弱到皇帝不需要扶植什么势力来制衡太子。

  为了朝局稳定,他准备让李铮出去就藩了。

  越王殿下张口,欲言又止。

  一旁的英国公笑了笑,开口说道:“如今天下初定,很多地方立足不稳,陛下也有很多地方,需要殿下出力。”

  越王殿下顿了顿,对着天子低头道:“父皇,儿臣没有别的要求,儿臣只说一点…”

  “儿臣,不想就藩越州。”

  越州是皇帝起家的地方之一,也是如今江东重城之一,可以说是海晏河清,太平无事。

  李铮的性子,自然不愿意在这种地方就藩。

  皇帝陛下想了想,默默点头。

  “好,为父记下了。”

第1008章 双喜临门

  越王殿下离开之后,皇帝陛下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沉思许久。

  英国公坐在他旁边,静静的看着他,过了一会儿,才笑着问道:“二哥在想什么?”

  李云回过神来,微微摇头:“没什么,只是想着,这个差事有时候也没有什么意思。”

  皇帝陛下默默叹了口气:“一家人之间,有时候也不得不生分一些,不然以后,就要出大问题,要血流漂杵。”

  刘博笑着说道:“地主家的儿子们还打架呢,更何况二哥是天底下最大的地主?”

  “这种事,二哥防范一些,是应当的。”

  说到这里,刘博顿了顿,继续说道:“不过,二哥也不用在这上面多劳神费力,二哥此时正当壮年,又身强体壮,怎么样也能活个七八十岁,现在考虑继承人的事情,还太早了。”

  李皇帝闻言,哑然一笑:“我要真活个七八十岁,恐怕你那个大侄子要恨死我了。”

  李云二十岁出头,就生下了太子,真等到他七八十岁,太子也六十岁了。

  天下岂有六十年的太子?

  “他恨就由他恨。”

  英国公神色淡然道:“我们这些老兄弟,始终是二哥的老兄弟,他要是忍不住,真能把我们这些老兄弟们,统统掀翻了。”

  “那也是他的本事。”

  说着,刘博看着李云,笑着说道:“真要有这么一天,二哥的脾气,恐怕也是会高兴的。”

  这种大逆不道的话,若是旁人,一千个一万个胆子,也不敢在皇帝面前说起,甚至是李正这种皇帝的兄弟,轻易也不敢说这种话。

  但是刘博从小就聪明,知道什么时候应该说什么话,分寸把握的很好,他很自然的说出这番话,李皇帝也并不生气,只是笑了笑,伸手给刘博添了杯茶水。

  “还是老九你说话中听。”

  两个人聊了一会儿后辈的事情,皇帝又想起了辽东的事情,开口问道:“你在关外的那几个儿子。”

  刘博连忙说道:“他们年纪都不大,再加上有女人,不太好一直赶路,我把她们留在河北道了,等过了年关,再去接他们。”

  李云笑着说道:“明年,把她们都带到洛阳城里去,然后我派几个教书先生,去教他们读书认字,等他们长大成人了…”

  说到这里,皇帝陛下顿了顿,看着刘博,问道:“到时候,你还舍得把他们送回兀古部吗?”

  “你要舍得,以后你儿子里头,恐怕要出一个契丹汗了。”

  刘博当然明白李云的意思,他是想把自己的那些契丹儿子给“汉化”了,等他们长大成人之后,再让这些带着契丹部血统的少年人,返回辽东,去继承契丹部中的兀古部。

  将来,李云就可以给他们敕封契丹汗,让他们成为契丹部的汗。

  刘博只是略作思考,便开口说道:“这个自然没有什么问题,将来陛下想要他们去做的事情,他们大概也能够做成,毕竟兀古部已经彻底倒向了咱们。”

  “兀古部的首领,一度还想让我留在兀古部做首领,但是…”

  刘博看着李云,沉默了一会儿,苦笑道:“但是二哥,面对权位,同室尚且操戈,一点血亲,不会有什么太大的用处,他们坐在契丹汗的位置上,大唐强盛一天,他们就老实一天,但是有一天大唐衰弱了,他们以及他们的子孙。”

  “还是会行今日契丹故事。”

  刘博默默说道:“人屁股坐在什么位置上,就会想什么位置的事情,不管他们是谁的儿子,都没有什么分别。”

  皇帝看着刘博,啧啧有声。

  “十几年九司经营下来,老九你说话,真是越发精深了。”

  “是我见识的人太多,见过的事情也多了。”

  刘博长叹了一口气道:“有些事情,只要往后想一想,就能够想的明白。”

  皇帝想了想,轻声说道:“不管将来怎么说,现在就这么干罢,许多年后,哪怕契丹部再一次崛起,多半也是老九你的后人了。”

  李皇帝拍了拍刘博的肩膀,笑呵呵的说道:“那时候,咱们兄弟恐怕已经在九泉之下了,要是在天有灵,见到后人相争的场景,恐怕要一起坐下来喝上一杯才行了。”

  刘博想了想,突然开口笑道:“二哥,我给你弄几个契丹娘们罢。”

  “过几年,让她们给你生几个儿子,从这些孩子里,挑个契丹汗出来。”

  皇帝陛下摆了摆手道:“我没有这么贪心,这事你都做了这么多年了,就让你的那些儿子们去做。”

  “再说了。”

  皇帝陛下缓缓说道:“契丹人未必就能再一次兴盛,将来他们说不定会主动南迁,归附南朝呢。”

  这个时代,与另外一个世界,看似全无关系,但是明里暗里,又的的确确有一些相似的地方。

  如果按照另外一个世界的历史,来推演这个世界,失去了现在这个崛起的空档,又失去了燕云,并且被封闭了榆关之后。

  契丹人,未必就有第二次兴起的机会。

  即便兴起,也不知道是哪一年哪一月的事了。

  兄弟俩聊了许久关于辽东的事情,一些在小民百姓看来,可能是天大的事情,就在他们兄弟二人的闲聊之中,尘埃落定。

  这样的闲聊,有时候比起宰相们在一起大张旗鼓的议事,还要更加有用,更加能落到实处,毕竟真正的大事,往往都是很少一部分人,三两句拍板决定的。

  二人一直说到中午,皇帝陛下让人备了酒菜,与刘博相对而坐,隔桌对饮。

首节上一节797/84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