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皇帝这番话说完,在场十来个人互相看了看,最终都站了起来,对着天子低头行礼。
“多谢陛下。”
周良也起身,犹豫了一下之后,低头道:“陛下,这世代守陵的差事,臣也想要讨要一个。”
李皇帝看着他,很是诧异,笑着说道:“三叔家里,是世代相传的国公,要这个差事做甚?”
“在朝廷里做事不易。”
周良深呼吸了一口气,低头道:“臣还有犬子,大概是不会犯什么大错的,但是后人,说不定就会一时糊涂,行差踏错,到时候臣恳请陛下,给他们留这么一条后路。”
周良跪在地上,低头道:“哪怕周氏上下满门不存,请余一子,回苍山为陛下看守祖陵…”
李皇帝看着他,沉默了一会儿,才伸手把他扶了起来,叹气道:“如今你我两家正是相好的时候,三叔真是想的长远。”
“罢了罢了。”
皇帝拍了拍周良的肩膀,正色道:“这事我记下了,回头回了洛阳,便让人把这个事记下来,留录宫中。”
他想了想,继续说道:“我这一朝,一定宽待你们家,但是后人的事情,还要交给后人。”
李云这句话,是真心实意。
他心里很清楚,尽管自己现在可以说是天下至尊,说一不二,想做成什么就能做成什么。但毕竟还是肉体凡胎。
在时间面前,不值一提。
等到哪一天自己没了,闭上眼睛,后来人想做什么,他是一星半点也管不了。
周良流下眼泪,垂泪道:“多谢陛下,多谢陛下!”
“好了。”
皇帝摆了摆手道:“吃酒,吃酒。”
…………
就在皇帝陛下衣锦还乡,与老乡们叙旧的时候,前线战场,正在你来我往的激战之中。
此时,孟青留了一部分兵力留守榆关,保证关内的契丹人没有办法脱逃。另外,他则是分出了一部分兵力,已经开进的关外,正在辽东,与契丹人作战。
这一次兵进关外,哪怕是孟青,也没有想过能够一举剿灭契丹人,但是这位河北道行军总管,也有他自己的想法。
且不管能不能消灭契丹人主力,哪怕只是踏入到了关外的土地上,都是赚的。
毕竟,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可能是三五年,也可能是十几年二十年,他们这支军队,大概要一直与契丹人,在辽东这块土地上进行拉锯战。
这个时候,能多了解一些辽东的地形,辽东的情况,对于将来,那都是赚的。
中军大帐中,孟青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向站在自己帐中的两个契丹女人,以及一个男孩,两个女孩儿。
看了好一会儿,他才扭头看了看坐在帐中的英国公刘博,笑着说道:“九哥真是厉害啊。”
刘博脸皮极厚,闻言脸不红气不喘,只是用契丹话跟这两个女人以及他的几个孩子说了几句,她们便点了点头,下去歇息了。
等到她们离开之后,刘博才开口说道:“兀古部已经被耶律亿打散了,关外契丹诸部的室韦部,也被耶律亿重创。”
“不过,耶律亿自己也不好受。”
刘博轻声说道:“只可惜,现在已经是秋天了,否则这是一个消灭契丹主力的大好机会。”
秋天,对于关内来说可能意味着凉爽,但是对于关外来说,就意味着很快就会到来的大降温。
而真正到了冬天的时候,像是孟青手底下的那些南方兵,是根本不可能有什么战斗力的。
只能休战,到明年春天再继续打。
孟青也明白这个道理,闻言默默点头,问道:“九哥,兀古部你还能收拢多少人?”
“几千个罢。”
刘博叹了口气道:“耶律亿这个人,下手太狠。”
两个人聊了一会儿契丹人的事情,刘博想起来一件事,开口笑道:“对了,陛下已经回宣州了。”
“这会儿,大概就在青阳。”
两个人都是宣州人,一直到现在,他们都还叫不惯青阳府这个称呼,因此一直用旧称。
孟青有些羡慕,开口道:“我也很想回宣州看一看。”
刘博开口笑道:“等打完了这场仗,我带你,我们弟兄一道,都回老家去看一看。”
孟青笑着应了声好。
刘博又跟他说了几句,这才突然想起来一件事,开口问道:“二殿下现在在哪儿?没有出什么事罢?”
“二皇子还在斥候营。”
孟青夸奖道:“二皇子,还真是不错,这才几个月时间,他凭借自己立下的功劳,已经快要做到斥候营的大队长了,再干下去,用不了多久,就能当上军中的校尉。”
“大将军家的那个儿子,也在他那个队中,两个人在一起之后,还联手杀过几个契丹人。”
这段时间,刘博一直在关外,已经脱离了孟青的中军,闻言有些吃惊,他看了看孟青,叮嘱道:“二殿下可不能出什么差错,要不然你我回去,都没有办法去见陛下,更没有办法见贵妃娘娘。”
孟青点了点头,正要说话,忽然中军大帐被人掀开,苏展匆匆走了进来,先是对着孟青抱拳,又对着刘博抱了抱拳,然后才开口说道:“将军,二皇子所在的斥候小队,失联了!”
“他们奉命深入辽东,已经一整天没有消息了。”
孟青猛地站了起来,看着刘博,刘博也缓缓起身。
孟将军沉默了一会儿,看向苏展:“兄弟。”
“我给你一个都尉营…”
“由你去寻他们罢。”
第997章 新一代的班底
辽东,太鲁河畔。
月光之下,一身鲜血的李铮,正伏在草地里,一动不动,目光灼灼的看着前方,正在河畔饮马的一队契丹人。
他盯了许久,一直到这些契丹人开始在河畔扎营,他才收回目光,回头看了看一旁的苏湛,声音带了一些颤抖:“苏老四,差不多了!”
如果是常人在这里,恐怕都会以为,这位越王殿下是害怕了,但是已经跟他相处了一段时间的苏湛,此时非常清楚,旁边的李家的老二,绝不是因为恐惧而颤抖。
而是因为兴奋!
从小苏湛就听家里人说,当今天子年轻的时候,在战场上如同杀神一般,人挡杀人,佛挡杀佛。
但是年轻一辈,谁都没有见过,只是听闻而已。
苏湛从前也没有见过,但是跟着李铮这几个月,他多少从这位二皇子身上,看到了一些当今天子年轻时候的影子。
每逢战事,他必然两眼放光,浑身上下,都充满了浓烈的战斗热情!
听到李铮这么说,苏湛扭头看了看伏在左近的兄弟们,深呼吸了一口气,低声提醒道:“二郎,我们是斥候…”
斥候,一般不直接参与战斗,只需要搜罗情报就行了。
李铮看着前方不远处的契丹人,笑着说道:“我知道我们是斥候,斥候主要负责探查消息,这些契丹人,出现在这个位置,说不定他们身上就有一些要紧的消息,实在不行,捉住一两个活口,逼问也能逼问出来一些消息。”
说着,李铮低声道:“要是能找到契丹人的主力,报到大帅那里去,就能一举击溃这些契丹人,进取整个辽东,到时候你我都是大功!”
在关内的时候,与契丹人作战,多半是正面作战,但是此时他们已经到了关外,情况就不太一样了。
关外太大,也没有什么要紧的城池可言,这些契丹人也不会固守在某个地方,如今对于唐军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寻不到契丹人的主力在哪里,要是能跟契丹人的主力正面干上一仗,唐军在辽东的进度,就会往前飞跃一大步!
苏湛依旧有些担心,他低声道:“二郎,咱们中军太远了,大帅那里,估计要担心你。”
“用不着担心我。”
越王殿下胆子很大,大咧咧的说道:“这些契丹人,差不多也就二十多个人,我们十几个人出其不意,吓也吓死他们了。”
“好了。”
李铮打定了主意,低声道:“好容易斥候营被分派出来探查消息,这是咱们兄弟为数不多的立功机会了,要是一直被困在中军附近,跟护卫有什么分别?”
“到那个时候,你我二人都白出来这一趟了!”
此时,二人说话的声音都很低,为的是不让小队中其他人听到。
苏湛低声道:“我倒是没什么,只怕是二郎你出事情。”
越王拍了拍自己的胸脯,笑着说道:“我爹当年从江东,一直打到关中!我是他的儿子,不能给我爹丢人!”
“就这么些契丹人,我便是真是死在了这里,也只怪自己没本事,给父辈丢人了!”
说到这里,他握住自己腰间的刀,已经准备动作。
苏湛被他这么一说,也想起了自己的父亲苏晟,他父亲苏晟,乃是现下朝廷里唯一的一位大将军,当年也是南征北战,当年大半个河北道,都是苏大将军领兵取下!
想到这里,苏湛深呼吸了一口气,开口道:“好,我跟二郎一起上!”
李铮满是赞赏的拍了拍他的肩膀,然后扭头对附近潜伏的队友比了个手势。
夜色之下,众人立刻跟在他身后,一点一点朝着契丹人的驻地摸了过去。
因为必须要小心翼翼,哪怕距离只数十丈远,众人也足足活动了小半个时辰,才摸到了近前,李铮远远的看着一个巡逻的契丹人,从背后取出长弓,低声道:“我弓弦一响,我们立刻冲杀上去!”
苏湛等人,俱都点头应是。
李铮拉开长弓,弓如满月,随着一声箭啸,他也没有来得及看中没中,只大喝一声:“冲!”
十几个人各自拔出兵器,都齐声呼喝,朝着契丹人冲杀了过去。
月色之下,一场血战,染红了太鲁河的河水。
…………
苏展领着一队骑兵寻到李铮等人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早上。
此时,太鲁河畔弥漫的清晨水汽之中,已经带了一丝血腥气,等到苏展靠近河畔,才看到河畔躺着的十几具尸体。
再仔细搜寻一番,苏展才见到自己人的身影,随着一声熟悉的“小五叔”传来,苏展抬头一看,只见前方不远处,一个身材高大的少年人,正对着他招手。
等到他走到李铮面前,连忙上下打量了一眼这位越王殿下,只见李铮浑身,已经满是鲜血,肩膀上还简单包扎了一番,显然受了点伤。
这会儿,附近只有李铮一个人,苏展看了看他,低声问道:“什么情况?”
“遇到了一队契丹人,跟他们干了一仗。”
李铮回答道:“一共二十多个契丹人,我们杀了十四五个,其余全部活捉。”
苏展皱眉道:“你知道我问的不是这个。”
“我没事。”
李铮看着苏展,低声道:“手底下的兄弟,有几个伤亡,还有…四郎他中了两刀,受伤不轻,这会儿在契丹人的营帐里。”
说着,他指了指不远处的契丹人营帐,那里已经被他们占了下来。
李铮低声道:“昨夜,四郎在我侧翼…”
苏展闻言,先是闭上眼睛,深呼吸了好几口气,开口道:“战场上,刀剑无眼,你没有事就好,四郎他即便死在战场上…”
“也只怪他没有本事。”
说罢,苏展带着手下人,赶往契丹人扎下的帐篷里,让人清理的战场,然后抬着已经昏迷过去的苏湛,一起返回中军。
回去的路上,这位二皇子骑在马上,看着在自己附近的苏展,低声问道:“小五叔,我比我爹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