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青只看了一遍,便握紧了拳头,咬牙切齿道:“这帮子畜牲,这样打仗,这样打仗!”
因为幽燕战事要紧,此时英国公刘博,也跟在中军大账里,听到了孟青的话之后,他站了起来,开口道:“将军,给我看一看罢。”
这会儿,中军大帐还有别的将领在,刘博自然不能再一口一个小孟,他开口说话之后,孟青亲自站了起来,将前线传回来的纸条,递到了刘博手里,刘博看了一遍之后,又将这纸条转递给了旁边的副将骆真。
然后,他才抬头看着孟青,正色道:“将军,契丹人在幽燕,已经接近十年时间,虽然不应该为敌人说好话,但是不得不说的是,那位契丹汗,是个很有远见的首领。”
“十年时间,契丹人对幽燕百姓,不能说是秋毫无犯,但做的并不过分,虽然不如我们大唐官府,但是比旧周官府,比当初范阳军,对当地百姓,是要稍好一些的。”
“也没有随便杀人。”
孟青闻言,若有所思:“总司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事出反常必有妖。”
刘博正色道:“现在,契丹人突然打的这么不择手段,这就说明,他们的确分出来了一部分,而且很可能是一大部分力量去了关外,为了平息关外他们内部的隐患。”
“而幽燕这里的打法,其实是为了拖延我们的时间。”
“所以这个时候,幽燕这里必须打的要快,越快越好。”
说到这里,刘博就没有继续说下去了,而是坐回了原来的位置上。
虽然他是天子的兄弟,虽然他在李唐内部的地位,权柄,都远胜现在的孟青,但是此时此刻,他是在前线军中。
而主帅是孟青。
在这里,孟青就是最大,一切都要以他这个主将为主,连刘博也只能提供情报,然后给出一些自己的建议。
刘博话音刚落,孟青还没有说话,副将骆真已经开口说道:“但是这样打,传出去名声毕竟不好,朝廷那里不好交代,而且如果陛下知道了。”
“陛下即便不会多说什么,但是心里,也未必就会高兴。”
刘博皱眉道:“前线军事,只要能赢,怎么打都没有问题,陛下即便知道了,也绝不会多说什么。”
他本来还想继续说下去,但是突然想到,他自己其实算是这一场战事的“当事人”,毕竟他的儿女就在关外,于是这位英国公沉默了下来,不说话了。
孟青坐在主位上,摸着下巴思索了许久,然后他扭头看向骆真,开口说道:“骆将军,从今天开始,由你来主持中军事务。”
骆真一怔,扭头看向孟青,他迟疑了一下,问道:“将军,你这是要?”
“我要分兵。”
孟青缓缓说道:“你带着中军的兵力,跟公孙赫一起,在幽州跟幽州的这些契丹人缠斗,能打赢当然是好,如果不怎么好打,其实也不必非要打赢,只要能缠住这些契丹人就行。”
“幽州城,也不必非打下来不可。”
说罢,他继续说道:“我带走五万主力,往蓟州,营州方向去。”
刘博闻言,眼睛一亮,然后拊掌笑道:“高明。”
“契丹人如果分兵了,他们一大部分兵力都在关外,这个时候,他们兵力一定不足,如果能借机吃下营州。”
刘博笑着说道:“吃下营州,就是占了榆关,往后彻底封住幽燕的门户,关外的契丹人想进来,也很难进得来了!”
他伸出大拇指,赞叹道:“孟将军用兵,已经颇有一些陛下的风采了。”
孟青目光灼灼,对于刘博的夸奖毫不在意,只是缓缓说道:“如果能够顺利占下营州,咱们也没有必要急着回头了。”
他跟骆真简单交代了几句,然后吩咐骆真以及帐中的一众将领下去准备,等到所有人都离开了之后,他才起身拉着刘博的衣袖,低声问道:“九哥,你在关外的关系,能信不能信?”
刘博被他这句话吓了一跳,随即明白过来他到底想要干什么,皱眉道:“你小子,想干什么?”
“出关。”
孟青目光灼灼:“这一次陛下的目标本来是辽东,谁也没有规定,要先打幽燕,再打辽东!”
“如果能先平定辽东,幽燕剩下的这些契丹人,就成了无根浮萍,再也不足为惧了。”
“九哥。”
孟青看着他,正色道:“现在,要看你这些年在关外的关系够不够铁了,如果我大军出关,兵进辽东。”
“你那些人,能跟咱们一起前后夹击吗?”
刘博闻言,深呼吸了一口气,苦笑道:“说你打仗像陛下,你还越来越像了。”
他低着头思索了一番,然后微微摇头道:“这种事情,动辄关乎一个部落的生死存亡,这个时候我若是应下了你,你大概也不会信。”
“我需要派人跟他们一一确认。”
“好。”
孟青沉声说道:“那我明天,就领兵直扑营州,这一路上还有时间,九哥你让人跟他们联系,如果他们同意,我们就一路杀到关外去。”
“如果不同意,我们就先打下营州,封住门户,然后扭头再打幽燕,到时候就是关门打狗了!”
刘博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看着孟青,开口说道:“你这样临时起意,万一河北道出问题怎么办?”
“不会出问题。”
孟青笑着说道:“陛下想的周全得很,我们西边有邓阳邓将军在,南边还有青州军以及河北道防御使衙门的兵可以用。”
“出不了什么岔子。”
“放心。”
孟青拍了拍肩膀:“出了事情,我这个主将一个人担责任,绝不连累九哥就是。”
“说的什么屁话。”
英国公骂了一句,然后站了起来,沉声道:“那就这么定了。”
“我这就去准备。”
“好。”
孟青深呼吸了一口气,沉声道:“我也要去准备了。”
孟青的行动力,显然是极高的,只第一天时间,到了第二天,他就已经完成了分兵,带着分出来的一部分兵力,往蓟州扑去。
而这一个攻蓟州的动作,其实也是假动作。
因为他真正的目标是营州!
吃下营州,就能占据榆关,这一座关隘,在另一个世界里,还有另一个更响亮的名字。
山海关。
………………
洛阳城,皇宫之中。
一身王袍,刚刚处理完兄长后事的武元佑,跪在甘露殿里,对着皇帝陛下叩首行礼道:“臣武元佑,拜谢陛下恩德。”
他是进宫来谢恩的。
虽然武元承的这一次葬礼,是以公侯之礼下葬,是符合规制的,但是武家身份特殊,能踏踏实实的埋掉,就已经是皇帝陛下的恩典了。
作为武家现在唯一的话事人,也是将来唯一的话事人,可以称之为武家家主的武元佑,自然要进宫里一趟。
哪怕装个模样,也要给皇帝陛下磕个头,这样将来哪怕皇帝陛下想要挑毛病,也挑不出什么毛病出来。
李云此时,正在翻看河北道以及幽燕的地图,时不时看一看前线刚送回来的战报,听到了武元佑的声音之后,他回过神来,看了看跪在自己面前的武二郎,招了招手:“武兄一家是我李唐的宾客,不必跪拜,快起来,快起来。”
武元佑起身,道了一声谢,然后半天听不到李云的回应,他抬头看了看李云,只见李皇帝盯着一张地图,陷入了沉思。
这位陈留王有些好奇,问道:“陛下在看什么?”
“朕在看前线的行军图。”
李皇帝依旧有些出神,好容易回过神来,他才喃喃道。
“他太像朕,若是朕亲自领兵。”
他的语气,带了一些向往。
“多半也会这么打罢。”
第967章 家信
当初创业之初,李某人每战必身先士卒,着实是打了好几年的仗。
但是事业大起来之后,尤其是在江东称王之后,他便没有怎么再亲自指挥战事了,偶尔到前线去,也只是督战,或者是统筹一下全局。
因为到了后期,已经没有什么人值得让他亲自上阵作战了。
这归根结底,其实是制度层面的领先,李云创业之初,军队制度,架构,以及理念就要胜过这个时代的土著太多。
当年他在江东,只统管了江南三道,就大把大把往军队里撒钱,军队待遇直追旧周的禁军。
要不是一系列小手段,他根本养不活当初的江东军。
一系列巨大的投入,这才有了后面的秋风扫落叶。
到如今,李某人成了皇帝,更是久疏战场,现在看从前线送回来的军报,不由得让他有些热血沸腾。
因为当年的李大寨主,其实是个非常好战的莽夫,一直到今日,他骨子里都是个好战分子,只是理性把身上的热血给压制住了而已。
他看了好一会儿河北道的地图之后,才扭过头来,看向武二郎,笑着说道:“不瞒武兄,我有十多年都不曾亲自指挥战事了,如今前线打起了仗,我倒是手痒得很。”
武元佑犹豫了一下,开口叹道:“陛下,我虽是外臣,但是也斗胆跟陛下说几句建议,从我父开始,天下就开始乱起来了,到现在刚刚承平几年时间,陛下手痒…”
“对于百姓来说。可不是一件好事。”
“手痒是手痒。”
李皇帝并不是听不得意见的人,闻言也不在意,只是笑着说道:“有没有真的要上战场去,我被朝政,死死地锁在了这洛阳城里,动弹不得。”
整整七年时间,李云除了去一趟关中长安之外,就再没有离开过洛阳了。
不是他不想动弹,而是因为形势不允许。
总而言之,这个时代的交通还是太落后了,再加上皇帝出行,复杂繁琐,他但凡想要出去活动活动,一来一去,至少就是几个月时间。
而在先前的几年时间里,国家初定,朝廷制度以及各方各面,都在一个雏形状态,很多事情需要他去做,很多事情也需要他来拍板。
这就动弹不得了。
不过,到今年,朝廷各方各面都已经趋于完善,基本上可以自行运转了。
李云,也就不用再被困在这座洛阳城里,如果时机合适,他其实是可以出去走动走动的。
跟武元佑闲聊了几句之后,李云才说起了正经事,他看了看武元佑,开口道:“老实说,武周致乱远不止二十年,因此对于武周皇室,我心里一直不是很喜欢。”
“不过,当年的账已经都消了,咱们从前怎么定的,往后还怎么办,武兄是武家人里,难得一个明事理的,以后要看住武家人。”
“免得将来朝廷难做。”
武元佑是个很聪明的人,自然听出来了李云话里的意思,他毫不犹豫点头道:“陛下放心,臣一定经管好武家。”
他深呼吸了一口气,继续说道:“至少在臣有生之年,不会让武家人给陛下,给朝廷添麻烦。”
“至于臣之后…”
他说到这里,李皇帝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道:“身后的事情就不要多想了,不止是你管不了,我也管不了,咱们只做好我们这章武一朝的事情。”
“好了。”
李皇帝从桌子上,取下来一份书信,开口笑道:“我还有些事情,武兄没有别的事,就回去罢。”
武元佑连忙低头行礼,离开了甘露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