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天子 第744节

  说着,李云看向武元佑,缓缓说道:“以后,若是有人联系你,你也不要着急,可以跟他们联络联络,最好,能知道背后到底是什么人。”

  此时,天下不说已经大治,但是整体是在向好的,这一点并没有什么疑问。

  那么在这个时候造反,多半是因为自己的既得利益受损,那么就说明,大概率是大户在后面支撑。

  武元佑擦了擦额头的汗水,低头道:“陛下,臣可以为新朝做这些事情,完全没有问题,但是臣大兄不怎么聪明,臣觉得,陛下应该多派一些人手看住他…”

  李云哑然一笑:“你们倒是兄弟情深。”

  他拍了拍武元佑的肩膀,淡淡的说道:“好了,你且去罢,过些日子朕要动身去关中的时候,会派人知会你的。”

  武元佑闻言,虽然还想要说些什么,但是张了张口,还是没能说出话来,只能低头行礼,小心翼翼的退了出去。

  他离开之后,李皇帝坐回了主位上,眯了眯眼睛,开口道:“召孟海进宫。”

  门口的宫人立刻低头行礼,应了声是。

  半个时辰之后,孟海急匆匆出现在甘露殿里,跪拜在李云面前,低头叩首道:“陛下。”

  李云看了看他,抬手道:“起身。”

  “是。”

  等到孟海站起来之后,李云深呼吸了一口气,开口说道:“岭南道的叛乱,背后一定有大家族,乃至于是地方世族支撑。”

  “或者,就是旧周的残余势力。”

  他看着孟海,淡淡的说道:“这个事,不能草草镇压了了事,九司要派人去,查个究竟,然后该拿人拿人,该正法正法。”

  李皇帝这个时候,已经写好了文书,他拿起自己桌案上的印章,盖在了文书上,递给孟海,沉声道:“拿着我的诏命去,给我严查严办!”

  李云在甘露殿的印章,并不是正经的朝廷玉玺,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他的私章。

  也就是说,它没有正经的法律效力。

  但是九司,也是游离于朝廷之外的机构,对于九司来说,盖了这个私章的文书,可能比盖了玉玺的章更加好用。

  孟海两只手毕恭毕敬的接过,然后对着李云深深低头:“陛下,臣要去一趟岭南吗?”

  “东南不是也有九司的人吗?”

  李云先是说了这么一句,然后抬头看了看孟海,摸着下巴想了想,开口道:“罢了,你也很久没有出去走动了,你带着这份诏命,亲自去一趟罢。”

  “必要的时候。”

  李皇帝神色平静:“许你临时调动地方驻军。”

  孟海深呼吸了一口气,深深低头道:“臣…遵命!”

  说完这句话之后,他起身低头道:“臣,一定完成不负陛下嘱托!”

  …………

  章武元年九月中,秋高气爽。

  此时,陈大已经领着所部,攻入了关中,甚至,京城都已经遥遥在望。

  他攻入关中的过程,比苏晟打潼关要艰难一些,苏大将军攻取潼关,前后只用了四五天时间,便击败了潼关守军,让他们仓皇北逃。

  而陈大取下武关,前后用了差不多十天时间。

  但是取下武关之后,陈大就再没有遇到什么阻力,一路可以说是畅通无阻的,来到了京城附近。

  陈大先是用望远镜,看了看遥遥在望的京城,然后让下属,先近前看一看现在的京城,是个什么情形。

  同时,他又立刻行文洛阳,向李云通报己部的情况。

  他一封军报还没有写完,就有人匆匆进了他的帅帐,对着他低头抱拳道:“将军,有十来个人,在我大营外求见,自称是京城人士…”

  “说是来恭迎王师的。”

  这传信兵犹豫了一下,又开口说道:“说是,他们可以替将军,打开京城城门。”

  听到这句话,陈大脸色有些黑了。

  他娘的,明明是老子攻破前朝国都的功劳,你们主动打开了,岂不是成了你们的功劳了!

  虽然这么想,但是陈大还是知道轻重缓急的,他闷哼了一声:“什么京城人士,这里还他娘的是京城吗?”

  骂了这么一句之后,陈大冷静了下来,沉声道:“让他们进来见我。”

  “是。”

  很快,就有十几个人,鱼贯进入陈大的帅帐,这些人进了帅帐之后,看着陈大,都是一口一个将军。

  有人对着陈大,躬身行礼,满脸笑容:“陈将军,我等是来迎接王师进城的。”

  他低头道:“我等,先前已经与杜相公有过联系,受杜相公感召,已经早早的归顺圣朝了。”

  陈大本来懒得跟他们废话,但是听到“杜相公”三个字,他一怔,然后问道:“是杜受益杜相公吗?”

  这人一喜,连忙回答道:“是是是,正是杜相公。”

  “我等是杜相公的故交,奉了杜相公的安排,在关中与王师里应外合…”

  陈大心中冷笑。

  好一个里应外合!

  他瞥了一眼这些人,虽然知道这些人都是骑墙之人,但是此时,看在杜谦的面子上,他也只能捏着鼻子问道:“如今,关中京城如何了?”

  “回陈将军。”

  下面立刻有人低头回答道:“王师攻破潼关之后,韦贼就已经带着军队北逃了。”

  还有人抹着眼泪道:“韦贼这几年在关中,简直就是无恶不作,王师若是再不来,我等俱都没有活路了!”

  说到这里,他们这些人,竟真的开始呜咽哭泣起来。

  陈大只觉得一阵头疼,喝问道:“关中京城里,是不是已经没有朔方军了!”

  在得到肯定的回答之后,陈大看了一眼自己帐中的文书,毫不犹豫。

  “立刻报知陛下。”

第939章 拿人手短

  匆匆写了一份军报,急送洛阳之后,陈大才抬头看了看眼前这些来自于京城的“士人”们。

  可以确定的是,这些人在旧周,一定是有一些家底的,而且,在韦全忠几次清洗之后,还能存活下来,并且在韦全忠离开京城之后,他们能够掌握住京城的城门。

  就说明这些人,一定是骑墙的。

  韦全忠在的时候,他们不定对韦全忠如何如何谄媚。

  看着这些人,陈大心里就一阵来气。

  本来,朔方军哪怕离开了关中京城,他领兵长驱直入,占下这座古都,依旧是一份不大不小的功劳,但是现在,因为这些骑墙派,他的功劳,他属下人的功劳,恐怕都要打上一些折扣。

  如果是狠心一些的将领,这个时候说不定会做掉这些碍事的讨厌鬼,假装从来没有见过他们,然后把罪过,推到朔方军头上。

  但是陈大,毕竟是个老实人。

  而且,这些士人也很聪明,提前报了杜相公的名字,意思就是说,杜相公已经知道了这件事。

  杜谦知道,陈大就不好再下黑手了,不然哪怕明面上能遮掩过去,那位杜相公也可能会假装不知道,但是毕竟暗地里还是会结下梁子。

  焉知道,杜谦在整个江东集团的地位,都仅次于李云,这个排位不止是在文官序列,也包括武将序列。

  姚仲,卓光瑞两个人,可以说是宰相,但是如果夸张一些,杜谦是可以称为“丞相”的。

  所谓丞相,总领百官。

  这样的人,谁也不愿意得罪。

  而且,杜谦刚到江东的时候,陈大就在近前,他也是很服气这位杜相公的,哪怕是看在杜相的面子上,他也只能忍一忍这些人。

  想到这里,陈大深呼吸了一口气,看向这些人,缓缓说道:“关中京城,现在是什么情形?”

  这些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终一个一身绿衣的中年人,迈步上前,长叹了一口气:“将军,当初韦贼占据关中,我们这些世居关中之人,不得已只能屈服于韦贼淫威之下,虚与委蛇。”

  “暗中,我等一直在联系十一郎,意图投效圣朝。”

  “如今,韦贼终于…”

  “好了。”

  陈大直接站了起来,看着眼前这个中年人,皱着眉头,喝道:“杜相如今已经位列中枢,总理朝政,你还一口一个十一郎!好大的胆子!”

  “这样对杜相不恭敬,还以为是旧周是不是!”

  陈大终于捉住了这人的把柄,将其痛骂了一顿,然后厉声道:“来人,将他拿下去,打上十个军棍!”

  旁边有人见状,连忙上前,低头行礼道:“陈将军,陈将军,这位荀先生,确是杜…杜相公旧相识,早年在京城里的时候,很是交好…”

  “你也住口!”

  陈大怒视了这人一眼,喝道:“如今的京城是在中原,是在洛阳,你口中的京城是在哪里!”

  “这般称呼,莫不是心怀旧朝?”

  他斜了这人一眼,闷哼了一声:“将他也拿下去,打上十棍!”

  一旁的军士如狼似虎一般,也将这人给拿了下去。

  一时间,帅帐里再也没有人敢说话,俱都战战兢兢。

  发了一通火气之后,陈大坐在主位上,低头喝了口茶水,心情终于爽利了一些。

  他眯了眯眼睛,然后才抬头看向眼前的众人,淡淡的说道:“听好了,本将军不想知道你们到底是谁,这几年在做什么,这些事情自有陛下,有杜相公去问,本将只想知道,现在的关中京城是什么情形。”

  “我王师,什么时候可以开进关中京城。”

  此时,帅帐里还有十个人左右,过了一会儿,一个三十来岁的中年人迈步上前,对着陈大低头道:“陈侯爷,关中京城已经没有了朔方军,王师随时可以进驻…进驻关中京城。”

  “终于有个会说人话的了。”

  陈大看了这人一眼,啧啧有声:“你叫什么名字?人在关中,耳目倒是灵通,连我封了侯都知道。”

  这中年人连忙欠身道:“在下姓杨名通,京…关中人士,一早就听闻了将军兵取剑南,封侯拜将的事迹,将军之名,早已经如雷贯耳了。”

  陈大看了看他,问道:“那你说,我叫什么名字?”

  “侯爷姓陈,表字伯忠。”

  这人回答的不慌不忙。

  陈大若有所思的看了看他,随即笑了笑:“好,真是耳目聪明。”

  这人被困在关中京城,消息不太可能灵通,却能精确的知道他是谁,甚至知道他的爵位,这就说明,他不止是给杜相公去了信,洛阳城里的那位杜相公,大概率也给他回了信。

  想到这里,陈大对着他笑了笑。

  “就由你,带着王师,进入关中京城罢。”

  杨通连忙低头,应了声是,恭声道:“愿意为将军带路!”

  …………

  十日之后,洛阳城里。

  天子正在宫中,看着几名大儒,教授皇子读书。

首节上一节744/84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