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天子 第739节

  何满沉默了许久,摇头说道:“我人微言轻,我没有办法给将军这个保证,但是有一点,我可以告诉将军。”

  他看着李槲,声音平静。

  “我跟着陛下,也已经有七八年时间了,七八年时间,我在九司做了许多事情,也见了许多的事情。”

  他面色平静道:“但是我没有见过将军说的这种事情。”

  李槲深呼吸了一口气,声音沙哑:“是了,陛下光明磊落,怎么会做这种事情?”

  “但是…”

  他没有继续说下去。

  此时,关中战局,直接主事之人并非是那位章武大帝,而是苏晟。

  苏晟会怎么想,会怎么做,直接关系到河东军的生死存亡,

  李槲真正担心的,正是苏晟。

  谁也不知道,苏晟会不会“揣摩上意”,顶着皇帝的处分,替皇帝完成这个“坐山观虎斗”,替皇帝担下所有的骂名。

  李槲仰头,喝了一大口酒,过了好一会儿,他看向何满,开口道:“何司正,我想给陛下写一封信,你们九司,能替我转交给陛下吗?”

  何满想了想,点头道:“可以。”

  “那好。”

  李槲又是仰头,灌了一大口酒,目光坚定起来。

  “明日。”

  他放下酒碗,缓缓说道:“明日,我便兵进箫关!”

  …………

  洛阳城。

  皇帝陛下每天依旧很忙,除了关中战场上的事情之外,还有其他方方面面的事情。

  比如说新朝的礼仪规矩,文庙武庙的人选确认,朝廷秋粮的缴纳情况,以及各级官员选定标准。

  还有,各级官员的考核标准。

  毕竟,新朝廷成立还太短了。

  如果不是直接从武周那里,继承了一个完整的制度过来,此时的新朝,估计连制度框架都还没有搭建起来。

  而现在,新朝也只是从武周那里,继承到了一个框架,很多细节部分,需要李云以及章武一朝的朝臣们,去修修补补。

  本来其实也没有现在这么麻烦,但是李皇帝毕竟有着一个不一样的灵魂,各方各面,只要他觉得不合理的地方,他都想要动手调整调整。

  因此,哪怕已经开国大半年时间,整个朝廷上下,还是忙忙碌碌。

  皇帝陛下每天,评论要跟两三拨人开会议事。

  这天,天子与户部的人,讨论了一整天的税法,到了日落黄昏时分,户部以及相关的人员,才从甘露殿告辞离开。

  到了傍晚时分,李皇帝又把杜谦请到了甘露殿里,两个人开始讨论江南东道第一任三司使的人选。

  正讨论激烈的时候,一个宫人小心翼翼的走了进来,将一份文书,递到了李云面前。

  李皇帝低头喝了口茶水,示意杜谦稍微等一等,他展开九司送上来的文书,翻开看了一遍之后,先是皱了皱眉头,才把文书后面跟着的“附件”也看了一遍。

  这份附件,就是李槲的亲笔信了。

  当然,九司帮着传信,肯定是要承担责任的,这份书信,不止是何满何司正看过,京兆司的孟海孟司正,也已经看过。

  确认没有问题之后,他们才交到了李云面前。

  李皇帝看了一遍之后,放在了一边,皱眉道:“这厮,把朕想的也太坏了。”

  杜谦低头喝着茶,没有说话,也没有接话,李云又看了一遍,然后看向杜谦,突然笑了笑:“不过他还是挺聪明的,受益兄你也看一看。”

  杜谦这才接过了李槲的书信,很快看了一遍,然后放回了李云的桌案上,笑着说道:“河东李氏有李槲这样的人,也算是有福气了。”

  时至今日,李杜二人“搭伙”,已经过去了将近十年时间,很多事情已经不需要明说了。

  比如说河东军的事情。

  以李云的脾气,他的确不好意思一石二鸟,直接把给自己出力的河东军给耗死,但他也不是什么迂腐的性格,如果苏晟自己干了这事。

  他估计也就是“小发雷霆”,申饬几句了事。

  李某人放下茶碗,缓缓说道:“关中道,受益兄一直在联系,此时我南北两路大军,已经在同时进攻关中,潼关的主力也在蓄势待发,受益兄可以联络联络关中那些人了。”

  “让他们有人出人,有力出力。”

  杜谦点头,开口笑道:“陛下放心,臣一定办妥这件事。”

  说着,他想了想,开口说道:“现在看来,韦氏父子比咱们预先想的还要更加不堪,说不定关中战事,可以在年前告一段落。”

  李云微微摇头:“我觉得,也不能说他们不堪。”

  “局势催人走。”

  李皇帝神色平静:“莫名到了已经无力回天的地步,他们会变成什么样都不奇怪,而且,这父子二人,没有人主之相。”

  李某人笑着说道:“他们麾下,要是能留住像受益兄这样的人才,并且能军纪严明。”

  “这么长的时间,关中早已经大治了。”

  “到时候,凭借这八百里秦川,你我有生之年,都未必能够啃下关中。”

  杜谦点了点头之后,开口说道:“这些地方藩镇,成军之后,根子上就不正,天生就会欺压百姓。”

  “哪怕是个好人,进了这样的军队,几个月也就学坏了,有这样的军队,韦氏父子再如何努力,关中也大治不了。”

  说到这里,杜谦看着李云,好奇道:“陛下,河东军那里…”

  李云想了想,回答道:“让苏大将军他们正常打罢。”

  他低头看了看桌子上那封李槲的书信,笑了笑。

  “要不然,我还真有些不好意思了。”

第933章 取潼关

  身居高位的人,在很多时候,身上都会显现出一些冷酷无情的特征。

  但这其实是地位,或者说职位所带来的特征,跟他们本人,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因为到了一定的级别,很多时候就需要在两个选项中,做出一个选择。

  比如说现在,如果李云想要一劳永逸的解决河东军的隐患,那么他就要默许苏晟去做一些相对来说比较残酷的事情。

  坐视河东军跟朔方军两败俱伤,坐视河东军被打残。

  这并不是他李某人不仁义,而是他要在此时的名声与将来的太平之间,做出一个选择。

  万一,河东军留存了元气,将来再生乱子,到时候会死更多人,会出更多事。

  这会儿狠心一点,说不定就能免除掉一个隐患,这非是不仁,而是大仁!

  不过,现在李槲都已经亲自写信过来“哀求”了,有这封信在,李云就不好再继续装作全不知情了,否则在情理上说不过去。

  这就是身为统治者,自然而然做出的选择。

  至于河东道的隐患问题,再从别的事情上做文章,把这些隐患给消抹掉就是了。

  杜谦听到李云这一句“不好意思”,先是一怔,随即看了看李云,笑着说道:“陛下现在,真是愈发…”

  他顿了顿,没有继续说下去。

  他其实想说,李云越来越像是一个皇帝了,但是李云本就是皇帝,说他“像”皇帝,其实就是大不敬。

  虽然杜相公知道现在的李云,绝不会跟他计较这些字眼上的事情,说不定还会跟他说上几句玩笑,但是君臣有别,杜相公最终还是忍了下来。

  李云看着他,笑着问道:“我越来越什么了?”

  杜谦笑着回答道:“陛下越来越神威莫测了。”

  李皇帝闻言,哑然一笑:“受益兄是说我变化多端。”

  “臣没有这个意思。”

  杜谦微微低头道:“天子,正应当如此,陛下的确是天选之人,帝王之术,如今已经无师自通了。”

  李云摇头道:“帝王之术,这可不是什么好话。”

  他看着杜谦,顿了顿,笑着说道:“我其实没有什么变化,只是身在这个位置上,不管什么事情,都不得不从国家利益层面考虑。”

  他看着杜谦,正色道:“我说的这个国家,非是我李氏朝廷,也非是我李氏一家,受益兄能理解吗?”

  “臣自然能够理解。”

  杜谦笑着说道:“国朝初定,天下都需要太平安稳,如今维护朝廷,就是维护国家。”

  他抬头看着李云,正色道:“往后一百年,二百年,都是如此。”

  杜相公说到这里,顿了顿,继续说道:“陛下,哪怕是朝政败坏的显德年间,百姓的日子也远比昭定年间好过。”

  “受益兄这话就是骂人了。”

  李云摇了摇头,没有再跟他争辩下去。

  杜谦反而抬头看着李云,笑着说道:“圣天子降世,接掌神器,本就是为了天下,陛下不必在这些细枝末节上多想。”

  李云“嗯”了一声,没有多说什么。

  作为一个不一样的灵魂,他恨这个世界绝大多数人的想法,自然是有些不一样的。

  不过他也很清楚,制度要服务于生产力。

  这个时代,就是一个帝制时代,就是需要一个新王朝,需要一个新皇帝。

  那么他就理所应当来做这个新皇帝,来开辟这样一个新王朝。

  他最多也就是在顶着世代,顶着生产力的限制,尽可能做得好一些。

  杜谦低头想了想之后,看向李云,问道:“陛下,关中之围,已经基本上完成了,陛下觉得,关中几个月可以取下?”

  “应该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阻碍了。”

  李皇帝抬头看着殿外,淡淡的说道:“韦氏父子,已经没有什么战意了,朔方军上下也是如此,现在的难处是,我不想让他们就这么跑了。”

  “要借这些朔方军之手,给天下人看一看,新朝的威严。”

  李皇帝看着杜谦,笑着说道:“也让他们知道,我李二并不是个烂好人。”

  杜谦先是低头,说了一声圣明,然后开口道:“陛下,关中近十年时间,被多方势力欺凌,如今整个关中,已经几成废土,朝廷收回关中之后,需派一个得力的干臣,去恢复关中经济民生。”

  “臣还请陛下,免关中三年赋税…”

  李云看了看杜谦,笑着说道:“受益兄真是故土情深啊。”

  他摸了摸下巴之后,开口说道:“免税三年,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派谁去主政关中,我这里还没有一个合适的人选。”

  杜谦似乎早已经想好了这件事,他开口说道:“陛下,薛国丈可以去。”

  他看着李云,继续说道:“薛国丈只五十多岁,尚不满六旬,完全可以胜任这个差事,而且薛国丈资历,威望,地位,都完全足够。”

  李某人摸了摸下巴,开口说道:“我岳父,一次关中也没有去过。”

首节上一节739/84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