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天色黑下来之后,李云起身伸了个懒腰,正要出去走一走,走到门口,一个宫人就近前,低头行礼道:“陛下,英国公求见。”
提到这个名字,李云先是一愣,随即反应了过来,是刘博。
英国公这个封国,当年旧周也曾经封过,苏靖苏大将军战死之后,旧周朝廷便给他追封为英国公,而在上一次封赏之中,李云又把这个封号给了刘博。
他看了一眼面前站着的宫人,吩咐道:“以后英国公再来,直接带他去偏殿候见,不必通报。”
“立刻带他进来。”
“是。”
这宫人连忙低头,急匆匆下去了。
片刻之后,刘博就一路来到了甘露殿里,见到了李云之后,他深深欠身行礼:“臣,拜见陛下。”
李云瞥了他一眼,笑着说道:“怎么白天不来,晚上跑到我这里来了?”
“知道陛下最近一直很忙,臣也没有什么要紧的事情,白天就没有过来。”
李云白了他一眼,哑然道:“自己找地方坐。”
“是。”
刘博坐下来之后,这才抬头看了看李云,然后左右看了看,见四下无人,便笑着说道:“二哥这几个月来,感觉如何?”
刘博对于如何称呼,分寸拿捏的极好,李云听了他的这一声二哥,也觉得亲切,闻言摇头,无奈道:“事情太多了。”
“有时候就想,还不如领兵出征去来的痛快。”
刘博笑着说道:“这可不成,二哥至少要坐镇在京城三五年时间,新朝才能彻底稳固下来。”
他抬头看着李云,继续说道:“臣今天来,有两件事情想要禀报。”
“第一件事,这几个月,九司臣已经重新梳理了一遍,短时间内不会再出什么大事了,因此臣准备再一次离开洛阳,去关外看一看。”
李云看了看他,皱眉道:“你还要出去?”
刘博苦笑道:“不出去,前两年的辛苦就付诸流水了,而且,臣在关外那个儿子,恐怕也难以活命。”
“无论成败,臣总要去看一看,这一次,臣想带着陛下的圣旨出关去,见到了契丹部的人,说话就更有份量了。”
李云想了想,点头道:“好,这个没有问题,回头我让人写给你。”
他看着刘博,正色道:“无论如何,保住自己的小命要紧,你要是一不小心被耶律亿捉了,也不要死撑,直接亮明身份,他多半不会杀你。”
“到时候,我派人给你捞回来。”
刘博笑着说道:“好,到时候我就举手投降,一定不逞能。”
李云给他倒了杯水,亲自递了过去,问道:“第二件事呢?”
刘博两只手接过茶水,然后抬头看着李云,默默说道:“第二件事,就是缉盗队的事情。”
刘博深呼吸了一口气,开口道:“到如今,当先缉盗队的旧人们,还在朝廷里当差办事的,统共还有九十三人。”
“这些人,一多半已经改好了。”
说到这里,他看着李云,继续说道:“剩下那些人,先前也大多是老实的,但是二哥正了大位之后…”
“有一部分就不安分了,做了不少过分的事情。”
李云闻言,立时愣住了。
“你说的这些,我怎么全不知情?”
刘博起身,喝了口茶水,看着李云,苦笑道:“我的好二哥,那些人都是跟着你出生入死过来的,谁都知道他们是你嫡系之中的嫡系。”
“这种事,连稽查司都不想惹麻烦。”
“除了我。”
刘博看着李云,叹了口气。
“谁会跟你说?”
第914章 天子的决心
长久以来,李云一直有一种感觉,那就是天下事,他多数都是知道的。
尤其是九司日渐壮大之后,只要他想知道的事情,就基本上都能知道。
九司探听不到,他也会有别的渠道能够知道。
但是这一次,刘博的几句话,的确有些冲击到他的认知,原来身在这个位置上,真的会有一些事情,朝廷上下的人,会上下一心的瞒着他。
尽管这种隐瞒的初衷,也是因为他自己本身的权势,但是即便如此,也让李云对于自己现在的身份,所处的位置,有了一些新的认知。
李某人深呼吸了一口气,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伸手拍了拍桌子,黑着脸说道:“真是他娘的各有各的心思!”
刘博很了解李云,也猜到了李云现有的反应,他站了起来,将茶盏放在一边,对着李云笑着说道:“二哥不用为这种事情生气,各人当然会有各人的心思。”
“那些新投过来的人,不敢得罪缉盗队的旧人,咱们江东那些不怕缉盗队的几个老人,也不愿意让二哥声名受损。”
“所以,就都装作不知道。”
李云坐回了自己的位置上,沉默了许久,最终才叹了口气道:“不是你说,我真就一丁点都不知道,从前我做吴王的时候,还不太懂为什么朝廷里的皇帝有皇城司,还会被人哄的团团转,现在多少明白一些了。”
刘博看着李云,问道:“二哥莫要生气,至少如今来说,除了缉盗队以外,其他事情,还没有发现有谁敢瞒着二哥。”
李云低头喝了口茶水,开口道:“你把那些犯错的缉盗队名单留下,我来处理他们。”
刘博犹豫了一下,问道:“二哥,我多嘴问一句,你打算怎么处理他们?”
李云抬头看着刘博,皱眉道:“你的意思呢?”
“暗罚。”
刘博显然已经心里有数了,他压低声音说道:“缉盗队,是原来江东军的根基,骨架,如今更是王师各个军中的将领,不管他们做了什么,他们都是对二哥最忠心耿耿的一批人。”
“而且,至少到目前为止,缉盗队九十多个人,至少有七十多个,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也就是说,这批人依旧可用。”
李云眯了眯眼睛,抬头看了看刘博:“那处理几个,杀鸡儆猴,岂不是更好?”
“难道处理几个,剩下那七十多个,便不再忠心了?”
“我以为不妥。”
刘博低头道:“二哥,这件事,我已经考虑了很久了。”
“重罚一部分人,甚至把他们杀了,并不会影响剩下的人对二哥的忠心,但是却会暴露出二哥这些嫡系的弱点。”
“会告诉朝廷里的其他人,缉盗队出身的这些人,并不是百毒不侵。”
刘博低声道:“那么,就会有其他人,对他们群起而攻之,齐心协力,弹劾二哥的这些旧部。”
“一丁点小错,也会被无限放大。”
“缉盗队那些人,基本上都是山贼出身,如今经过多年战事还在的,多是靠着忠义二字,他们不会如何如何警惕,那些文官想要对他们做局,轻而易举。”
“时间一长,缉盗队也就不复存在了。”
说到这里,刘博看着李云,继续说道:“我知道,二哥的威望足够,不管是哪一批人,在二哥这里都翻腾不出什么浪花,但是我这几天想了,缉盗队这个群体,对于新唐的将来,总体是有力的。”
“我觉得,二哥应当在整体上,护住他们。”
“不让他们做大,作恶的同时,把他们这一批人保存下来。”
刘博看着李云,低声道:“将来,可以留给后来人。”
这些年,刘博也曾经读过不少书。
王朝初年,君权一定是无限庞大的,但是越往后越不行,因为臣权会夺走一部分君权,而且是一大部分。
一旦某一任皇帝松了口,丢掉了一部分权柄,后世皇帝再想要拿回去,那就是千难万难。
动不动就是四个字,祖宗成法。
而刘博是天然的“皇派”,他永远站在李云的角度考虑,他想要保全缉盗队,目的是为了将来的皇权,能够持续强势。
李云闻言,瞥了他一眼,笑骂道:“老子才三十岁,你他娘的就给老子想后事了。”
“要是在别的皇帝面前说这种话,非杀你的头不行。”
刘博笑着说道:“在别的皇帝面前,也没有我说话的份。”
李云瞥了他一眼,略微思考了一番:“你小子想法太多,不过你说的话,我会认真考虑了,但是不管怎么说,也不管是不是缉盗队,这个作恶的苗头不能开。”
说着,他伸出手来:“名单给我。”
“我来处理。”
李某人眯了眯眼睛,冷笑道:“这种事该处理就他娘的要处理,至于你担心的事情。”
“老子又不是死了。”
李云闷哼了一声:“我自家的家底,我当然会好好的保全。”
英国公叹了口气,从袖子里掏出一份已经准备好的名单,交到李云手里,他犹豫了一下,苦笑道:“陛下处理这些人的时候,也不要说是臣告发的他们,臣也怕得罪人。”
李云瞥了他一眼,笑骂道:“知道了,知道了。”
“你们都怕得罪人。”
李某人低哼了一声:“我却不怎么怕,这个时候正是得罪人的时候,要是不舍得得罪人。”
他敲了敲桌子:“我怕这新唐二世而亡了。”
历史上,很多王朝不够长命,为后一个王朝做嫁衣,本质上还是因为变革的不够彻底,没有能在前朝的尸体上开出新的花朵。
而对于李云来说,他完全有足够的魄力,要造出一个崭新的时代。
他这一朝,可能不一定能迎来王朝极盛时,但是他一定会为极盛,奠定扎实的基础。
甚至,在他这一朝,就要迎来盛世。
而在迎来盛世之前,一些目前能看得见的病根,他都要清理干净。
这些病根,不止来自于缉盗队,还有文官群体,还有几百年几千年的世家贵族,还有此时从旧周继承的制度上的弊病。
都需要统统敲碎,从头再来。
英国公起身,对着李云深深低头,沉声道:“陛下英明神武,臣就不多说了,臣三日之后,就要离开洛阳。”
“九司一切事情。”
刘博低声道:“陛下可以寻孟海询问。”
李云“嗯”了一声,拍了拍刘博的肩膀:“到时候,我亲自送你。”
…………
次日上午,依旧是在这甘露殿里,户部尚书杜和奉命见驾,他大步走进甘露殿里,对着李云低头行礼道:“臣杜和,拜见陛下。”
李云抬起头,看了看他,然后又低下头:“杜尚书起身罢。”
杜和道了声谢,然后垂手站在李云面前待命,李云这才放下了手中的朱笔,他抬头看了看杜和,开口说道:“请杜尚书过来,主要是这么几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清丈全国土地。”
杜和连忙低头:“陛下,这事臣等一直在做,不过人手不够,地方衙门不健全,恐怕两三年内都没办法建功。”
“人手不够,就户部派人下去做,地方的驻军可以配合你们,明年这个时候,朕要看到一个大致的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