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我的没有用,我对河北的官场,也不熟悉。”
李云轻声说道:“范阳卢氏的一些人,就在河间,我明天走了之后,大兄跟他们见一见。”
“好。”
薛收轻声说道:“明天,我就去卢家。”
李云微微摇头,开口道:“不是大兄你去找他们,而是要让他们来找大兄你。”
薛收闻言,若有所思。
李云伸手敲了敲桌子,眯着眼睛说道:“大兄,千年世家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遴选河北官员的权柄在你手里,他们最多就是建议建议,要听他们说话不假,但是不能听他们的话。”
“大兄明白吗?”
千年世家,在这个时代的影响力太大了。
其他人,不可能像李云这样,完全没有任何滤镜的看他们。
哪怕是薛嵩,当年也想着跟临县顾家的人攀亲。
因为顾家家里有个老太太,是陇西世族出身。
这都不知道是哪一代的关系了,依然有人认。
想让他们一下子从固有的三观里跳脱出来,是很难的。
就像薛收,甚至需要李云来教他如何摆谱。
薛收若有所思,许久之后,才深呼吸了一口气,点头道:“我…大概明白了。”
李云满意点头,继续说道:“那河北道官员的事情,就交给大兄你了,今年年底之前,尽量把河北道各州县的主官给补全。”
“至于佐官,实在补不全,那就只能慢慢来。”
薛收点头,沉声道:“好,我尽力办好。”
二人正说话的时候,薛圭一路小跑过来,对着二人作揖行礼:“爹,姑父,酒菜准备好了。”
薛收瞪大了眼睛,怒声道:“臭小子,怎么称呼的?”
李云起身,拉着薛收,笑着说道:“没有外人,就该这么称呼,薛圭又没有喊错。”
薛收被李云拉着,无奈说道:“那也应该先称呼二郎你才对。”
李云微笑道:“都是小事,走走走。”
“咱们吃饭去。”
…………
次日,李云带着李正,还有自己的王驾,一路南下金陵。
到了金陵之后,他在金陵休息了半个多月,等到了这年的深秋初冬时分,吴王的王驾再一次离开金陵。
这一次,不是往北,而是往东了。
不过,王驾并不是直接去洛阳,而是直奔李某人的老家宣州而去。
王驾的车辇里,李云跟薛韵儿同乘,车里,还有大儿子李元,已经会说话跑路的二儿子李铮,以及李某人的独女李殊。
李元趴在辇车的车窗,往外观看,而李云则是一只手抱着一个,也在看向窗外。
李元看了一会儿之后,回头看向爹娘,问道:“父王,我们这是去哪里?”
“去宣州。”
李某人轻声笑道:“带你回咱们的老家看一看。”
“也是我跟你娘认识的地方。”
薛王后闻言,瞪了一眼李云,嗔怪道:“咱们那是认识吗?那分明是你…”
因为几个小孩儿都在,薛王后剜了李云一眼,没有继续说下去。
李云哈哈一笑,摸了摸怀中儿女的脑袋,轻声笑道:“宣州之行结束,咱们一家就要去洛阳了。”
“夫人期待否?”
薛王后看着李云,微微叹了口气。
“我心里…”
“有些紧张呢。”
第839章 开始的地方
此时,不仅是李云一家离开了金陵,金陵朝廷的一部分官员,也跟着李云一起,离开了金陵,这其中有一部分工部的官员,是跟着李云一起到宣州去,准备给老李家修祖坟去的。
准确来说,应该是修祖陵了。
虽然李云自己内心,对于这种劳民伤财的工程并不是很感冒,但是,这的的确确是他当前必须要去做的事情之一。
因为这是这个时代最强大的工具,几乎没有之一。
礼制。
礼制,或者说规矩。
只要礼制推行下去,天下间大多数人都会循规蹈矩,按照这套既定的规矩来办事,而在这套规矩里,李云这种统治者,无疑是最大获益者。
因此,他也要奉行这些规矩,比如说,他现在是吴王,将来还要正大位,那么他李家的祖陵就必须要修起来,将来还要世代供奉。
因为要推行一个“孝”字。
这个孝字,并不只是父子母子之间,或者说长辈晚辈之间的孝,君臣之间,也是一个孝字。
虽然说这种理念,对于一些野心家,或者说利已主义者来说,他们可能会嗤之以鼻,心里完全不以为然。
但是。
是真的会有一大批人,奉行这种观念,视天子为父的。
如此,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新的统治政权,才能够在这个时代确立下来。
在这套规矩里,李某人当然可以做到无矩的境界,但是就长远考虑,他自己遵奉这些规矩,无疑是好处多多的。
至少,不会是什么坏事。
除了这些工部还有礼部的官员之外,其他从金陵离开的官员,则不会在宣州停留,而是会直接赶往洛阳,投身进洛阳朝廷的建设之中。
对于这些官员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时代,因为新朝太缺人了,完全不会有什么“卷”的概念。
只要稍微像点模样,都能够在江东朝廷做个一官半职。
尤其是此时,奔赴洛阳的时候,大家到了洛阳,依旧是职多人少的状态。
绝大多数官员,此时都是兴致勃勃的,甚至没有多少背井离乡的哀思。
因为当官嘛,基本上都是要离开家乡的。
就在这一部分官员赶赴洛阳的时候,李云一家人,也已经抵达了宣州境内,他们刚到宣州,宣州刺史便带着一众官员,毕恭毕敬的跪在了王驾之前,迎接李云一家人的到来。
等李云带着几个孩子,还有薛王后下了马车,这些官员都跪地叩首,拜伏在地上,口称王上。
李某人看着这些人,深呼吸了一口气。
到如今,他已经基本上适应了这个时代的规矩,但是看到这种场面,内心深处,多多少少还是有些不太踏实的。
这些想法,只是在他脑海里转了转,他正想说话的时候,余光瞥到了一旁的长子李元。
此时的李元,不过六七岁的年纪,但是面对一群官员的跪拜,他完全没有丝毫慌张。
泰然自若。
因为…他生来似乎就是如此。
“父王…”
李元注意到了李云的表情,他开口问道:“您怎么了?”
李某人回过神来,微微摇头:“没什么。”
他又看向这些宣州官员,缓缓说道:“都起身罢。”
宣州刺史这才连忙起身,走到了李云面前,欠身道:“王上,臣已经在宣州城里,安排好了一切,只等王上王后以及王子王女们进城了。”
李云看了看他,笑着说道:“我给你们行文了,不要劳师动众,大张旗鼓,你们没有乱来罢?”
“不敢,不敢。”
这刺史连忙低头:“王上俭朴之风,臣等素来都是知道的,不曾太铺张,只是在城里征用了一座宅子,收拾了出来。”
李云看了看他,笑着说道:“那好,那先放着罢。”
“我先不去宣州。”
李某人看了看队伍,缓缓说道:“我要先去青阳。”
这刺史闻言,并不觉得意外,只是低头行礼道:“青阳那里,臣也有安排…”
“到青阳,就不用你安排了。”
李云摆了摆手,笑着说道:“我在青阳有一座宅子,当年花钱买的。”
“王上的旧宅,臣等知道…”
这刺史苦笑道:“有点太小了。”
“不符合礼制。”
李云看了看他,笑着说道:“小不小的,去了之后再说,好了,不必再嗦,再耽搁下去,晚上到不了青阳了。”
说罢,李云回头带着家里人上了辇驾,辇驾再一次动作,朝着青阳县赶去。
日落天黑之前,吴王一行人,终于将将抵达青阳,此时李云的卫营,还有九司的人,已经提前来青阳做好了准备,等李云一家人到了青阳之后,很快把他们接引到了住处。
不过…当初李云买的宅子,的确有些太小了。
最终,只李云还有李正两家人,住在了这座宅子里,其余人等,将附近的民房临时征用,住在四周。
又忙活了一个多时辰,等到天色完全黑下来的时候,李云这些人才吃好了饭,吃完了饭之后,李某人换上了一身便服,看向李正,笑着说道:“许久没有回青阳了,咱们出去走一走?”
李正默默点头,跟在李云身后。
二人一前一后,畅通无阻的出了宅院。
此时,青阳大街上已经宵禁,空无一人,只兄弟二人走在大街上。
只不过,暗处还有多少人,就难说得很了。
青阳县本来就不大,县城更是很小,没过多久,两个人就走到了县衙门口,看到这座县衙,李云回头看了看李正,笑道:“可惜我那岳父要留在金陵,替我盯着些,不然一起回到这衙门里来,也别有一番意趣。”
李正点了点头,感慨道:“一晃眼,快十年时间过去了。”
他看了几眼这座县衙,微微摇头:“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说到这里,他的目光忍不住朝着县衙左侧看了看,李云察觉到了他的目光,打趣道:“在看什么?”
李正收回目光,摇头道:“没看什么。”
李云背着手,顺着他的目光看去,笑着说道:“没记错的话,那里有一家小酒楼,当年咱们县衙的弟兄们,常去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