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名单没有问题,投桃报李,李云至少会给王家人一个刺史的位置。
前提是,王家人的能力不会太差。
而事实上,这个时候能被各个家族派出来做事的人,能力也不可能太差。
孟海低着头,开口道:“属下明白。”
“好。”
李云笑着说道:“你去办差去罢,办好这件事,给你升官。”
孟海作为李云的一代跟班,进入九司之后,起点就不算低,现在在九司,已经是举足轻重的人物。
再升,基本上就是刘博手底下几个司长之一了。
孟海倒是很平静,低着头笑着说道:“我们这些河西人,能为上位做事,属下就很高兴的,升官不升官,并不要紧。”
说罢,他低头行礼,小心翼翼的退了出去。
而他离开之后不久,苏展也回来复命,低头道:“上位,姓王的已经安排好了。”
李云看了看他,笑着说道:“心里不高兴。”
苏展深呼吸了一口气,摇头道:“没有。”
他低着头说道:“大兄交代过属下,属下跟在上位身边做随从,在这个位置上,不应当有自己的念头,上位说什么,我就去做什么。”
李云拍了拍他的肩膀,轻声道:“苏兄把你教的很好。”
“放心,放心。”
李云抬头看了看门外,淡淡的说道:“苏师的账,早晚要清算的。”
说到这里,看了看苏展,开口笑道:“今天,金陵那里刚送来一批好东西,你等一等,我去给你拿一本。”
说罢,他走进里屋,没多久,取出来一本崭新刻印出来的书,递在了苏展面前,开口道:“苏师当年十几年心血,写成的手札,后来送到了我这里来,我看过了几遍,又交给赵成将军整理。”
“年关的时候,苏兄也跟着一起,整理了一遍,最终定稿,交给金陵的工坊雕版刻印,现在终于成书了,这是头一批印出来的,今天九司才送到我这里来。”
苏展是苏大将军隐居故乡之后,才生下来的儿子,因为跟老父亲年纪相差实在太大,他平时,跟苏大将军交流甚少。
后来苏大将军死在了平叛的过程之中,当时苏展,其实也就是十一二岁,感受也不是特别深刻,只在苏晟的教导之下,记住了父亲的大仇。
如今,看到这本封皮上写着“苏公兵法”四个字的成书,已经十六七岁的苏展,心灵莫名颤动了一下,他两只手接过这本书,翻看了两页,便退后两步,双膝跪在地上,对着李云叩首行礼。
“拜谢上位,拜谢上位!”
李云将他搀扶起来的时候,才发现这个少年人,已经是泪流满面。
李云见状,轻声叹道:“苏师生前,虽然未曾收我为徒,但是他将手札送到我这里来,按照苏兄的说法,便是默认了我这个弟子。”
“你我二人,算是师兄弟。”
李云看着他,轻声笑道:“这些,都是我应当做的,这书是苏师一生心血,你拿回去之后,好生研读,有什么不懂的,可以直接问我。”
李云想了想,继续说道:“旁人学兵法,多只有一本书,至多还有一个老师,而你不同,你跟在我身边,也就是身在军中,很多事情,可以一边看一边学。”
说到这里,李某人拍了拍他的肩膀,正色道:“你不能一辈子跟在我身边做个随从,将来我是准备,将你投入军中的,你要好生努力,效仿父兄,继承家学。”
苏展将这本《苏公兵法》揣进怀里,伸手擦了擦眼泪,低头道:“苏展,一定不辜负上位期望!”
………
次日,有九司的人将王琰,送往金陵,而李云,没有等自己行辕的那些人,依旧只带了两百亲卫,一路离开襄州,奔赴唐州。
而他的行辕,则是被他落在身后,慢慢赶往唐州。
骑马赶路的速度,自然是极快的,两天时间,李云就已经赶到了唐州前线军中,被一路请到了帅帐落座。
当天,他就在帅帐升帐,赵成所部都尉以上的将官,基本全部到场。
众人见到李云之后,都跪在地上,口称王上。
李云在主位落座,抬手示意众人起身,然后看向赵成,问道:“赵将军,前线战况…”
赵成低头抱拳道:“上位,忠武军节度使郑灿,亲自坐镇豫州指挥,而且他们只守不攻…”
说到这里,赵成苦笑道:“一时半会,很难取下豫州。”
李云挑了挑眉,没有说话。
这里的战况,他每一天都在军报上看到,对于赵成的回话,肯定是不满意的。
他又看向孟青,孟青立刻低头道:“上位,忠武军,基本上都在豫州了,他们很明显,是想要阻住我军,为朔方军争取时间。”
李云点头,伸手敲着桌子,眯了眯眼睛。
“那位韦大将军,人还没到中原,手段却厉害得很啊。”
第689章 自己人懂自己人
这会儿,只要平卢军不动,保持观望,李云其实就已经摸到中原的边了。
而韦全忠,其实也就是刚摸到中原,哪怕他进中原没有什么阻碍,但是相比较李云来说,也没有什么特别大的优势。
而忠武军,明显没有这边拒止李云,另一边挡住韦全忠的能力,甚至武周朝廷,都很难说能有这种能力,他现在,在豫州这么卖力的阻挡李云,显然忠武军,哪怕没有投靠韦全忠,至少是已经倾向了那位韦大将军。
赵成看着李云,犹豫了一下,开口说道:“上位,五天时间,属下就可以带兵围住豫州城,如果不计伤亡,一个月之内,属下一定取下豫州。”
李云抬头看了看他,微微摇头:“豫州,也没有多么要紧,不计伤亡,打下来也是亏的。”
“这样罢。”
他缓缓说道:“明天开始,我先到战场上去看一看,然后咱们再从长计议。”
李某人顿了顿之后,继续说道:“邓州那里,这几天就能出结果了,取下邓州之后,苏晟就可以兵进鲁阳关,到时候…”
“忠武军的兵力,会被分去不少。”
李云抬头看了看地图,开口说道:“按照情报,韦全忠所部想要抵达中原,最快最快,也要一个月时间,差不多是在一个半月。”
“这一个半月时间,我亲自主持战事,能够吃下忠武军兵进中原,那自然是好,如果不成,我们可以坐地观望,往后拖延个几个月。”
赵成看着李云,低声道:“上位,洛阳现在空虚,如果洛阳落入韦全忠手里,再想要取下来,便不是一个月两个月的事情了,很有可能三五年,乃至于十年八年。”
李云眯了眯眼睛,轻声道:“狗改不了吃屎,韦家父子在关中是什么德行,在中原,在河南府还会是这个德行,我们进中原不能不急,但是也没有必要抢这几个月。”
“毕竟其他节度使也在看着。”
他看了看赵成,轻声笑道:“当然了,如果有机会尽快吃下忠武军,我也不会手软,哪怕只在中原占下一两个州郡,对于整体战局来说,也是极好的。”
“好了各位。”
李云站了起来,看了看一众将官,淡淡的说道:“我刚赶到这里来,很多事情还不是特别了解,今天就到这里,各位有什么想法意见,可以先跟赵将军,或者跟孟青说。”
“过两天,我了解了前线战况之后,咱们再细定章程。”
李某人看了看众人,笑着说道:“说不定我能带着诸位一战破敌呢。”
作为江东的绝对核心,李云这番话自然是相当振奋人心的,他一说完,这些将官便都齐齐低头抱拳,声音齐整。
“末将等,听凭王上吩咐!”
很快,一众将官都散了去,就连赵成跟孟青,也都在看了看李云之后,抱拳离开。
全程记录的张遂,写完最后一笔之后,也站了起来,他快要离开的时候,欲言又止,最后还是低头道:“王上早一些歇息,属下告退了。”
李云看了看他,笑着说道:“你有话说。”
张遂犹豫了一下,低头道:“王上,属下斗胆进言,王者应当无敌。”
张遂这句话说的晦涩,但是李云还是听明白了。
他的意思是,身为君王,或者说君主,不是自己必须要承担的责任,便不要承担。
比如说,这种军事作战的任务,李云只需要把任务分派下去,然后在后方静静的等待结果就是了,不应当自己牵扯进去,更不应该主动挂帅,把责任揽在自己身上。
赢了还好,要是输了,大伤作为君主的威严。
甚至要是输的多了,手底下的将官心里就未必会服气了。
以李云现在的身份地位,大可以不下场,只要不下场,就不用承担具体责任。
不需要自己下场,那自然就是天下无敌。
李云看了看他,笑骂道:“你小子,把老子当成那些官老爷了!这江东如今的基业,都是老子一拳一脚打下来的。”
“真正的王者无敌,是一拳一脚亲手打出来的,而不是耍弄这些庙堂手段。”
张遂吓了一跳,连忙跪在地上,叩首道:“王上,学生失言了。”
李云看着他,脸上依旧带着笑容:“这些,应当不是杜兄教你的罢?”
张遂额头触地,颤声道:“没有,没有,是属下…是属下担心王上,属下自己心里多想了。”
李云“嗯”了一声,没有看他,而是背着回到了主位上:“没事了,你下去休息罢。”
“往后,踏踏实实办好你的差事。”
李云顿了顿,补充道:“你现在这个位置,我没有问,你就不用说。”
“是,是…”
张遂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毕恭毕敬的离开。
李云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望向帐外,出神了一会儿,然后微微摇了摇头,开始翻看今天九司送来的文书。
此时,天色入夜。
大周的夜色之中,两头被乱世豢养出来的猛兽,即将在中原这块百战大地上碰头。
而这一次碰头,很有可能影响这片大地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格局,以及走向!
……
就在李云抵达唐州,入驻军中开始接手前线指挥权的时候,心急火燎的宰相王琰,也在九司的护送陪同之下,一路骑马来到了金陵。
他刚到金陵城,还没有来得及下马,就看到一个一身青衣,三十来岁的中年人,已经等在了金陵城门口,这中年人见到王琰之后,立刻笑呵呵的迎了上来,远远的就拱手行礼:“五叔一路辛苦。”
王琰下马,打量着眼前这个中年人,神色颇有些复杂,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拱手还礼,叹息道:“十一郎,许久不见了。”
王家与杜家一样,都是世族,只不过底座比起崔卢李郑那些稍微差上一些,杜谦自小在京城长大,王琰又是常年在京城做官,他们自然是认识的。
王琰王度,与杜谦的父亲杜尚书同辈,此时杜谦见到王琰,依旧十分客气,以叔父相称。
二人互相行礼之后,杜谦满脸笑容,开口笑道:“叔父这般年岁了,也不坐车,怎么还一路骑马过来了?”
王琰摇头叹息道:“朝廷催逼得急,没有办法。”
说着,他往身后的随从里,看了一眼,杜谦立刻会意,笑着说道:“我已经备好车了,五叔与我同乘罢。”
一辆马车,已经等在了旁边,王琰与杜谦一起上了马车,马车缓缓开动之后,王琰有些好奇,开口道:“十一郎已经是江东的相国了,如何不坐轿子?”
杜谦微微摇头,笑着说道:“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我们那位王上不喜坐轿,出门不是骑马就是坐车,我们这些臣子,当然也不好坐轿。”
王琰默默点头,不再多问,而是掀开车帘,看着金陵城里的风貌,不住感慨:“这金陵,已经有几分京城气象了,十一郎真是了不得。”
杜谦神色平静,笑着说道:“此时江东上下戮力同心,非是我一人之功。”
二人闲聊的功夫,已经一路到了金陵的中书,杜谦将王琰请了下来,又把他的随从统统拒之门外,然后引着王琰,进了中书的客厅坐下。
杜谦很是客气,亲自给王琰倒茶,一口一个五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