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天子 第455节

  也就是说,今年选出来的人,很有可能成为李云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政治基石。

  之后的十天时间里,李云跟杜谦,还有来自于京城丽正书院的陶文渊陶先生,以及一众丽正书院的学生们,一起定下了试题。

  依旧是分成六部科,农事科。

  不过今年,李云多加了一门,就是时论科,让这些读书人写一些对于时局的看法,可以畅所欲言的去写。

  而这些考生的案卷,到最后由陶文渊等人粗拣一遍之后,再由李云跟杜谦,细细看上一遍。

  不过,陶文渊还有丽正书院的那些学生,学的都是儒家正宗,他们的一些思路,跟李云心中所想,是全然不一样的。

  他们的审阅标准,跟李云自然也不一样,所以这个事情,不能全部交给他们去办。

  李云,杜谦,卓光瑞,到时候都会从那些落选的答卷之中,随机抽查,看看会不会有什么漏网之鱼。

  也就是说,未来半个月甚至大半个月时间,李云都会很忙。

  不过即便如此,李云心里也很清楚,这科考阅卷的权柄,到最后还是会掌握在这些读书人手里。

  毕竟,他李云只有一个人。

  但是,他还是想尽可能,把科考的题目,往务实上领,将来这一批选拔出来的官员,也尽量把他们领到务实,事功这条路上来。

  这样,将来等这一批人,成长到科考考官这个级别的时候,他们带出来的人,也多少会往务实上走。

  至少李云这一代人会是如此。

  至于将来,会变成什么模样,会不会转变为务虚,转变为谈玄,李云考虑不了那么远,也管不到那么远。

  到了二月下旬,这一次金陵文会的题目,基本上被定了下来,由李云亲自封存在李园,等到科考正式开始的那天,再派人专人送往考场。

  …………

  二月底,金陵文会如期举行。

  杜谦与卓光瑞两个人亲自到李园,把题目从李园带往考场,而李云本人,则只是默默的目送着他们两个人远去,没有跟过去。

  薛韵儿牵着儿子的手,站在李云旁边,轻声道:“夫君跟着忙活了大半个月了,天天都是半夜才睡,怎么事到临头,反而都假手他人了?”

  李云看了看自家夫人,笑着说道:“这个事情对咱们家来说很要紧,但是最好让他们自己去办,这样出了问题,我能查能问,如果事事都是我亲自去办。”

  “出了事情,就不好查问了,显得自己无能。”

  李云弯腰,把孩儿抱了起来,笑着说道:“而且,我也不用过去,老九在替我盯着呢。”

  薛韵儿愣神了许久,才回过神来,她看着李云,轻笑道:“夫君这些都是跟谁学的,一点儿也不像个贼了。”

  “这还不简单?”

  李云一只手抱着儿子,另一只手牵着薛韵儿,笑着说道:“在这个位置上干一段时间,很多事情就自然而然的明白了,夫人以后也要如此,金陵城里那些个家长里短的事情,夫人可以当个看客,或者当个裁判,却没有必要当真站在谁那一边。”

  薛韵儿扭头看了看自家的夫婿,在一瞬间有些恍惚,不过很快他就回过神来,轻声问道:“夫君既然想明白了不用亲自做事,干什么还要亲自领兵?”

  李云再过些天,把文会的事情简单处理处理,就准备离开金陵北上了。

  这个事情,金陵城上层圈子里的人,几乎都已经知道,薛韵儿当然不可能被蒙在鼓里。

  李云拉着她的手,微笑道:“所以说不能死板,有些事情要交给他们去做,有些事情则还是为夫亲自去做合适,夫人没有听说过?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我这趟北上,既是祀,也是戎。”

  李某人轻声道:“唯名与器,不可假人。”

  此时,李某人已经身居高位多时,身上已然养出了一股不一样的气势,这番话一说,更显得气度非凡。

  薛韵儿看着李云,眼睛已经笑得弯成了月牙儿,满是骄傲。

  不过她还是娇嗔道:“苍山上的贼人,现在学得满嘴文绉绉了。”

  李云笑着说道:“苍山上的贼人,学会读书了。”

  这会儿,李云的大儿子李园,已经接近两岁,会说一些简单的话了,他被李云抱在怀里,眨着眼睛,很是好奇的看着这个身材高大的父亲。

  一家三口,缓步走进李园深处。

  …………

  三月初,金陵文会终于告一段落。

  这一趟文会忙下来,即正书院的陶先生,忙的大病了一场,躺在床上累的起不来。

  而杜谦卓光瑞,也都告假了两天,才勉强歇息过来。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一次文会,也还是圆满结束了,接下来就是判卷放榜的环节。

  有李云的关注,再加上九司的全程参与,这第二届文会,基本上没有什么舞弊的可能性。

  而且,金陵文会名为文会,其实并不怎么考察诗词歌赋,大多数是一些新题,还有不少数算题目。

  这些题目,这个时期钻研的人不会太多,可以说是从源头上阻断了作弊的可能性。

  不过下一届选拔,大概率就是三年之后了,三年以后…情形应该与现在大不一样,那个时候李云,估计就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在反作弊上了。

  三月初四这天,杜谦带着一沓厚厚的文书到了李园,一路进了李云的书房之后,他先是低头拱手行礼,然后苦笑道:“太多了,太多了。”

  “上位,今年来参与文会的,一定有万人以上,着实吓人。”

  另一个世界的明清科考,成熟之后,来参考的的举人规模,大概也就是如此。

  只不过江东的这一轮考试,没有准入门槛,也就是不需要举人的身份,因此来的人特别多。

  金陵城甚至没有足够的地方来给他们考试,很多人是在金陵府衙,甚至城外的军营里,参加的这一次文会。

  李云看了看他抱过来的文书,笑着说道:“杜兄这是拿的什么?”

  “名册。”

  杜谦苦笑道:“这是这一次参会的名册,我让人统计了出来,为了防止出问题,就放在上位这里。”

  李云想了想,便点了点头,开口笑道:“这一次文会,多久能筛选出来?”

  杜谦认真考虑了一番,沉声道:“估计得半个月以上,才有可能,这一万多个人,良莠不齐。”

  “需要很长时间挑选。”

  他看着李云,若有所思:“上位是不是要北上了?”

  “是。”

  李云从桌子上,挑出来一份文书,递到杜谦面前,轻声道:“天气暖和了,契丹人进攻,也愈发猛烈,这是萧大将军刚送到的求援信。”

  李云默默说道:“我的意思是,文会的事情,杜兄跟陶先生先处理着,给我挑出来三百个人,让他们在金陵待任。”

  “其他的事情。”

  李云低头喝茶,声音平静。

  “等我回来再说。”

第566章 迎李渡河

  虽然这一次文会,对于李云乃至于整个江东来说都相当要紧,但是创业初期,该放权就要舍得放权。

  毕竟,他也实在是分身乏术。

  而且,杜谦在先前很长一段时间,跟李云之间都是合伙人的关系,他也的确称得上是一个值得信任的合伙人,事情交给他,李云相信不会出什么差错。

  不过杜谦还是很小心谨慎的,他坐在了李云对面,看了看李云,开口说道:“上位这么着急?”

  李云“嗯”了一声,开口道:“至少在幽州破城之前,我们须得出现在河北道地界上,要不然再去,就没有什么意思了。”

  “天下人,这都不是瞎子。”

  杜谦认真考虑了一番,然后开口道:“上位,我这里又是新城的事情,又是文会的事情。”

  “马上还要着手各州郡的春播。”

  他看着李云,正色道:“让子望兄,来帮帮忙吧,子望兄学识也相当不错,又是奔着事功的路子去的,由他来处理一部分文会的事情。”

  “正合适。”

  许昂许子望,文官队伍里,李云最忠诚的下属,几乎没有之一。

  许昂原先在扬州跟赵成搭班,任扬州刺史,后来淮南道落入李云手里之后,许昂也就跟着回了金陵,现在被李云安排,监察江东各州郡官员。

  他经历过人生劫难,原先几年时间,都心如槁木,办事情也是公事公办,人称铁面,正适合干监察的差事。

  而杜谦这个时候,把他牵扯起来,目的不言自明,那就是哪怕李云不负责文会的后续挑拣工作,也要把李云最忠心的人安排进来,来推进李云的意志。

  李某人看了看杜谦,笑着说道:“杜兄好生多心,咱们从越州时候,便是同路而行之人了,我还信不过杜兄?”

  杜谦微微摇头,正色道:“上位,在建功立业上,咱们之间自然没有任何不能相信的地方,但是金陵文会名为文会,实为考学。”

  “上位推行的,又是事功的新学。”

  杜谦叹了口气,继续说道:“而我是旧儒出身,这种事情,自然要避讳一些。”

  他看着李云,开口笑道:“而且,有子望兄在,我做事情反而更能放得开手脚,上位你说是不是?”

  李云低头喝了口茶,才缓缓点头:“那好罢,就让许昂也参与进来。”

  “有什么不同意见,一切还是以杜兄为主。”

  李云看着杜谦,笑着说道:“只是这样一来,杜兄将来要少去不少门生了。”

  这一科录取三百人,理论上来说,他们就都可以算作是杜谦的门生,杜谦将来,在朝堂上,尤其是文官之中的影响力,也会被抬升到一个旁人绝不可企及的高度。

  杜谦笑着说道:“他们都是上位的门生还差不多,跟我没有太大关系。”

  “这事功的新学。”

  杜谦轻声叹道:“不瞒上位,我现在也是在跟着学。”

  “事功本就没有什么问题。”

  李云看着杜谦,正色道:“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才能干出一番事业,一味的道德文章,最终都会落到虚处。”

  “也教化不了许多人。”

  杜谦跟李云讨论了几句,然后感慨道:“上位现在学问大有长进,慢慢我快要赶不上了。”

  “马屁,马屁。”

  李云给他倒了杯茶,推了过去,笑着说道:“杜兄可莫要跟那些人学坏了。”

  杜谦哈哈一笑。

  “实话实说,实话实说。”

  …………

  因为文会的事情太多拖沓,李云已经等不了了,第二天,他告别了家人,最后去看了看已经快要临盆的陆,还有已经显怀的刘苏,在第三天,带着自己的卫队,动身启程,离开金陵。

  这会儿,李云的卫队规模,已经正式扩编到了五百人,而且五百人个个配马,这种规模的兵力,已经不是卫队,而是卫营了。

  杨喜的地位,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成了李云身边卫营的校尉,跟着他一路北上。

  除此之外,跟着李云一起的,还有周必,以及新的跟班苏展。

  此时李正已经在楚州淮水河畔等候,李云不需要再去整备大军,在金陵交代了一些事情之后,他便翻身上马,带着卫营的人,从金陵一路北上,赶往楚州。

  金陵到楚州,其实并不是太远,只四百里左右,坐船过了大江之后,众人一路驰奔,在李云从金陵出发之后的第三天,也就是三月初十,李云就抵达了楚州州城附近。

首节上一节455/71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