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秦设计师 第70节

  海水是咸的,老天爷造海时,往里放了多少盐巴?

  那在海里的鱼不会被咸死?

  第二日,男子赶到县里报到。

  将男子拿出的纸仔细看了一遍,县令点头道:“身份确凿,从今日起,你便在县中观政。”

  在男子到家前,让各地配合这些秦卒观政的政令就先一步从咸阳到了,给出了当地要来观政的秦卒名单,解释了何为观政,为让各地县令、县丞能积极地指导秦卒,还制定了相应的奖惩措施。

  县令将纸还给男子,又讲道:“所谓‘观政’,便是让你等观看学习我等如何处理县中诸务,并亲自实习。你来得正巧,如今县中缺人,还有些事未能办好。”

  见男子一脸疑惑和为难,县令笑道:“放心,是你能办的事,你今日要去往斑竹乡、金浪乡、咸祥乡告知各位乡民。”

  告知什么?

  男子想到在回家路上听到的一些事,难道是要告知那些事?

  注意到男子神情变化,县令道:“看来你在回来时已听闻过,和你想的一样,大王将在下月称皇帝,要普天同庆,与万民同乐,特意备了几样礼物。”

  “你今日去要做的便是将如下几件事告知斑竹乡、金浪乡、咸祥乡父老:其一,大王将颁布新律,废除旧法中黥、劓、刖等刑;其二,大王感念我等秦人之功,之后十年,将减免徭役赋税;”

  “其三,下月初一,大王称皇帝,邀请各位乡民到县中,大王有礼相赠;其四,大王要遴选聪慧稚子,若得入选,全家皆可入咸阳……”

  讲完后,县令问:“可曾记下?”

  男子听得十分认真,回道:“已经记下!”

  县令道:“便是未能记住也无妨,闹将与你同去,这已是他第三天去告知各位乡亲,已记得颇熟。”

  那叫“闹”的人此时也在,听到县令话后,冲男子道:“这几日我都是一人翻山越岭,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总算能有个伴了。”

  闹和男子很快从县里出发,在路上,男子了解到由于大王称那什么皇帝之日临近,县里也变得更加繁忙,由于缺人,连闹这个城门卒也被召来去通知乡民。

  没办法,这时代既没骑车,又没手机,赶路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要想通知到人,就得用脚走。

  赶了一个多时辰的路,闹和男子到了今天的第一个目标,斑竹乡。

  对要做什么,闹已经有经验,扯着嗓子喊道:“乡亲们,乡亲们,好事来了,好事来了,天大的好事,都快来听啊!”

  未外出忙农活,在家的一些乡民听到闹的喊声,很快便被吸引过来,一些人手里还拿着棍棒,警惕来者是敌人。

  因为都是一个县的,且闹还是城门卒,有乡民认出了闹:“你不是泥家的闹吗?今日怎到了我们这里?”

  闹笑道:“受县令所派前来告知各位好事。”

  听到闹的话,众乡民眼睛一亮,眼神热切起来,他们已从邻近被通知过的乡里得到了消息:大王将废除酷刑,将减免徭役赋税……

  一些乡民赶紧使人去通知那些在干活的家人,这可是大王派人来传知恩赏,必须得第一时间让家人在现场听到。

  闹也不着急,跟乡民们聊了起来,等那些在干活的乡民也被通知回来后,才站到一颗大青石上,朗声讲道:“大王将于下月初一于咸阳称皇帝,欲普天同庆,与我等同乐,特恩赏天下:”

  听闹说到此处,众多乡民都自发跪了下去,脸色严肃庄重中又充满了火热的期待,一些不懂事的幼童也被家人带着跪下。

  在他们心中,这是他们那位至高无上的大王给他们的赏赐,岂能不拜?

  老秦人在如今是真正打心底里崇信嬴政,认为嬴政带他们完成了统一天下这史无前例的伟业,让他们获得了莫大的荣光,也相信嬴政能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此时的老秦人们都有一种想法:吾为秦人,吾骄傲!

  面对其他六国的人,能挺着胸膛,大声说话。

  看着跪了一地的乡民,闹将县令讲说的几件事一一告知众乡民。

  听完闹的话后,乡民中有人感叹道:“大王没有忘了我们,没有忘了我们!”

  这话引得其他乡民点头,是啊,大王没有忘了他们老秦人,一统天下后便修改秦律,减免他们的赋税徭役,以后的日子要好起来了。

  就在这时,忽有一乡民喊道:“大王万岁!”

  其他乡民也随其一同喊道:“大王万岁,大王万岁,大王万岁!”

  喊的同时还朝东边叩首,因为据说咸阳就在那个方向。

  众乡民从地上起来,除了不知事的稚子,人人脸上都带着喜色,开始谈论起闹方才所告知他们的东西。

  一乡民好奇道:“闹,那‘皇帝’是何称呼?大王为何要作此称?大王称那皇帝后,我等日后当如何称呼大王?”

  闹笑道:“你若问我他事,我未必知得,此事却正好知晓。我前日问过县令,乃县令告知于我。”

  “‘皇帝’者,乃‘三皇五帝’结合之称,‘三皇’为‘天皇、地皇、泰皇’,‘五帝’为‘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三皇五帝皆为上古时响当当的人物。”

  “大王之功自古未有,以‘王’之称已不合适,遂从‘三皇五帝’中各取一字成‘皇帝’!”

第142章 秦令传四方(20)

  众乡民听懂了,在心中也颇为认可:确实,他们的那位大王太厉害,功劳太大,“王”怎配得上?

  六国君主也为王,大王岂能和这些王一个称呼?

  闹继续道:“县令说大王称皇帝后,我等便不可再称大王为‘大王’,应称‘陛下’、‘圣上’、‘君上’……”

  这些一听就是很厉害的称谓,远在大王、国君之上,众乡民感觉自己又学到了,将称呼记下。

  其实,就算闹今日不给这些乡民讲说,到了下月初一,嬴政称皇帝后,也会将称呼普及于天下。

  此事结束,又有乡民问闹道:“闹,你方才言‘大王感念我等秦人之功,之后十年,将减免徭役赋税’,难道只有我等秦人才有,那些六国之人没有?”

  这问一出,其他乡民顿时都被吸引,看向闹。

  乡民们也有虚荣心,自然喜欢这种“我有你没有”被特殊对待的感觉。

  且被如此对待,证明在大王心里,他们要重于那些六国之人,他们才是大王最信任最亲近的人!

  光是想想,乡民们心里就有种莫名的高兴,觉得他们在嬴政那儿不同于那些六国之人。

  闹为秦人,也有这种想法,点头道:“是,此为大王特予我等秦人之赏,那些六国之人未有,但此赏只有十年,十年后,那些六国之人将与我等一样。”

  一乡民道:“怎才十年?那些六国之民不过一群手下败将,凭何与我秦人同等?”

  一年老的乡民驳斥了这名乡民:“十年还不知足,你想多久?大王如今不仅是我秦人之王,也是那些韩人、燕人、齐人……之王,自当同等视之。若依你之意,大王岂不只为我秦人之王,那些六国之人会如何作想?”

  李念若在此,定会竖起大拇指,赞一句年老乡民觉悟真高!

  乡民中有和那名乡民同样念头的人,此刻听到年老乡民话后,都思索起来,未曾发声,那乡民见没人出声支持他,遂不再言。

  又一乡民道:“闹,你说‘大王要遴选聪慧稚子,若得入选,全家皆可入咸阳’,我家涂甚为聪慧,可否入选?”

  闹摇头道:“我都不知如何遴选,怎会知涂能否入选?”

  又一个乡民好奇道:“大王选聪慧稚子入咸阳市为甚?”

  闹依旧摇头道不知,倒是有乡民猜测:“定是好事,兴许是要让其等读书识字,将来为官。”

  这话引得许多乡民认可,也勾起了许多村民的想法,如果自家的孩子能被选中入咸阳,他们一家人岂不能一步登天?

  至于大王选聪慧稚子入咸阳是要害他们,虽有人心里这么想,但大多乡民都认为大王应当不是要害人。

  无他,此时的嬴政在秦人心中威望太高,极得秦人们信任!

  一乡民热情道:“闹,你两赶路定已饥饿,不如到我家中,用过饭食再走?”

  其他乡民也反应过来,热情邀请闹和男子到家中作客。

  不是闹和男子有这么大脸面,而是因为他和崖作为使者,是来告知他们大王的政令。

  乡民的心思很简单:如果能将为大王传令的使者邀请到家中,多有面子?

  实质上还是因为嬴政在他们心目中的威望!

  闹忙拒绝道:“各位好意,闹知晓,可还有金浪、咸祥二乡父老需我与崖前去告知,若有耽搁,今日恐回不了家。”

  “……下月初一,各位若有空,定要到县里,那一日为大王称皇帝之日,不仅会仔细讲说新律之法,还会讲将减免多少赋税徭役,且还有自咸阳来的奇物给大家见识。”

  众乡民齐齐点头,下月初一,那一定要去县里看看。

  只是听到闹的话,又有一乡民被引起好奇,问道:“闹,是何来自咸阳的奇物?”

  闹道:“具体,我也不知,这些时日,县令在使人赶制,据闻有一吃食,有利于耕种之物,为大王与我等礼物。”

  这让众乡民更好奇了!

  闹和男子崖离开了这个乡,前往下一个乡,虽说拒绝了乡民请客,但仍旧被乡民送了不少东西,要不是实在推说赶路拿不动,只会更多。

  崖看着闹,总算明白为啥出发前闹说不必带吃食,还要少带些东西,原是为此,他的行囊里此刻也装满了肉脯、鸡子等物。

  见崖看着自己,闹笑道:“此非因你我,而是因我等传大王之令!”

  是啊,他们只是因为传达大王的政令,便得到了乡民如此热情地招待,他们所承的乃是大王的恩德。

  晚上,奔波了一整天的崖回到家中,一边濯足,一边兴奋地和家人讲说白日间的经历。

  崖所在的乡还没被通知,听到崖说出那条条政令后,老翁、老媪、女子也激动无比,尤其老翁,激动得热泪盈眶,高呼三声“大王万岁!”

  这就是他们老秦人一直在期盼的好日子啊,他们愿意追随秦王打这么多年的仗,不就是盼着这些吗?

  若不是觉得在秦王带领下,统一天下后,能过得比其他国家的百姓更好,就凭那严苛残酷的秦律就能镇得住所有人?

  当然,在这个世界上大概不会再验证一遍,可在李念所知的历史上,秦人已经给出了答案:

  凭秦律严苛残酷镇不住他们,不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不把他们当人,那他们也就不把自己当秦人!

  如今,大王不仅修改秦律,还减免他们的徭役赋税,以后的日子只会越过越好。

  老翁认真地对男子道:“崖,日后若为官,定要尽心尽力为大王办事,若我得知你不尽心,定不轻饶!”

  男子同样认真地回答老翁:“父请放心,崖必尽心为大王做事,绝不敢有负大王!”

  这么好的大王哪里去找?

  唯有尽心尽力为大王办事!

  这是老秦人们当前最真实的想法,其实也是这片大地上许多人的想法,不管哪个时代,只要统治者们能给予一点善意,他们便将以诚心相报,可惜很多统治者丁点善意也不愿给予。

  发生在男子崖身上的事也在其他地方发生,诸多秦卒归于家乡,一条条政令从咸阳传于天下。

第143章 秦令传四方(30)

  六国各地,大秦的政令也在传播,但受限于人手和对当地的控制能力,未像秦地那般一个一个乡的通知,不过这些地方也有通知之法。

  楚地某县城,一阵洪亮的鼓声突然在城中响起,吸引了许多人注意,何人擂鼓,发生了何事?

  人们正猜想,鼓声停下,一个人声传来:“各位乡亲父老,都快来听啊,天大的好事来了!”

  好事,还是天大的好事?

  人们的好奇心被引动,朝鼓声和人声的源头寻去,只见县衙外搭建起一座高台,几名县吏站于其上,身旁架着一口大鼓。

  很明显,方才那鼓声便是这些县吏擂鼓发出。

  此刻,一名县吏正重复喊着那句“好事来了!”,等这名县吏喊了会儿后,一县吏开始擂鼓,擂一阵鼓,又换一县吏继续喊话。

  如此重复擂鼓、喊话,吸引过来的人也越来越多,将高台围了个水泄不通。

  一些人等不及了,冲台上的县吏问道:“有何好事?让我等快来听,却又不说,是何道理?”

  此话一出,立即引得很多人附和,有好事就快说,莫要让他们在这白等,白白耽搁时间。

  高台上一县吏道:“各位乡亲莫急,县令这就来为各位乡亲讲说是何好事。真是好事,天大的好事,且等一等!”

  在这名县吏安抚下,众人又耐心下来。

首节上一节70/20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