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685节

  前朝没有将打击党争写进律法,也没少发生党争。

  东汉末年还有党锢之祸,唐朝有牛李党争,北宋的新旧党争更是惨烈。

  朱元璋认同陈景恪的分析,但他从来不是盲目之人,也有自己的想法。

  在他看来,真正会惹出大祸的,是廷推。

  只是明确打击结党,放大了廷推的恶果。

  现在廷推这个因没有了,打击结党问题不大。

  马娘娘有些担忧,正准备劝说,却听朱元璋又说道:

  “再说了,如果咱想错了,以雄英和景恪的关系,大可以将这一条废了。”

  “咱相信,百官是很乐于见到这一条被废除的。”

  闻言马娘娘也不禁点头,确实如此啊。

  就算百官以祖宗之法阻止,凭雄英的威望和性格,也会铁腕将此法废除的。

  完全不用担心这些问题。

  于是,她也放下心来,没有再说什么。

  且这么着走走看吧。

  -----------------

  朝堂上发生的事情越传越玄乎,很快就变成了天子一怒流血漂橹,结果群臣宁死不屈维护正义。

  最终皇帝被群臣逼着认错,惩罚了恶王。

  老朱成了彻彻底底的大反派,以左川、陈瑛为首的理学派,则成了为民请命的清官好官。

  这些人一时间风头无两。

  本来这种时候,锦衣卫会出来制止流言。

  然而这次不知道为什么,锦衣卫就好像失踪了一般,基本看不到身影。

  各衙门虽然想管,但很显然他们的威慑力远远不够。

  他们越管,百姓反而聊越起劲儿。

  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急了急了,他们急了。

  尤其是大明日报最新版本发行,更是将此事推向了高潮。

  第一版竟然不再是太上皇的讲话,而是讲了汉朝强项令的故事。

  以此来赞颂群臣的刚正不阿的。

  甚至将这些人吹捧成了大明的良心,道义的守护者等等。

  这让理学派更是激动的浑身颤抖。

  礼法,要重新回到我们手里了吗?

  那个方孝孺不错,等我们掌了权,他要是肯跪下,我们就给他个悔过的机会。

  报纸的影响力和权威性毋庸置疑,民间对理学派更是推崇。

  一时间理学派声势无两。

  其实在朝堂上对抗老朱的那些人,一开始心里也很惶恐,生怕被穿小鞋。

  尤其是外面越来越离谱的流言,更是让他们惶恐不安。

  过了几日朝廷没有任何动静,他们渐渐放下心来。

  而报纸和民间的吹捧,更是让他们有些飘飘然。

  这时,被罢官的陈瑛,四处蹦串联:

  “我们是正义的,何惧有之?不过是一死而已。”

  “圣天子在朝,必然不会如此对待忠义之臣的。”

  “诸位,我在家中举办文会,还请赏脸。”

  于是,大臣开始互相走动。

  文会少不了酒,人一旦沾了酒,会变成什么样子可想而知。

  嘴巴就和不把风一样,各种大话不要命的往外吐。

  酒醒后他们后怕不已,万一被清算怎么办?

  然而过了几日毫无反应,他们放下心来,之后就更飘了。

  恰在此时,各种流言也从宫里传出。

  什么太上皇把代王抽的生活不能自理,还准备将他的王爵给废了,发配凤阳守皇陵。

  幸亏马娘娘力劝才作罢。

  群臣先是惊讶,太上皇竟然没有报复群臣,而是拿儿子撒气?

  太奇怪了。

  不过众人很快就自己给出了答案。

  太上皇老了,没有当年的杀心。

  而且他毕竟已经退位好多年,现在的大臣多是陛下(朱标)所提拔。

  这次重新掌权,他对朝局的掌控必然不如当年,也不敢在大肆屠杀。

  这个理由很快就得到了众人的认可。

  于是,理学派纷纷弹冠相庆,似乎已经看到了光明的未来。

  他们不光是嘴上说说,在朝堂上也开始积极发声,对什么事情都要发表一些意见和看法。

  尤其是对新政,更是多有诋毁之词。

  虽然老朱依然坚持新政,却并没有因此责罚任何一人。

  这更是让群臣以为他们的猜测是正确的。

  而胜利让理学派更加的团结,他们准备聚集更多力量,向皇权发起最后的挑战。

  彻底奠定胜局。

  然而……事情并不会如他们所想的那般顺利。

  当时站出来挑战皇权的,不只是理学派,还有儒家的其他学派。

  现在大家都在吹捧理学派,将他们视为道义的守护者。

  其他学派完全被忽视了。

  而且团结起来的理学派,也有意无意的在排挤其他学派。

  其他学派就不干了,开始对他们发起攻击。

  不少人被检举揭发。

  很多私下说的腹诽之言,也被捅了出来。

  老朱似乎终于找到了动手的借口,以雷霆手段将这些人全抄家灭族了。

  然而面对这个结果,理学派却没有丝毫惶恐,反而非常的高兴。

  为何?

  用陈瑛的话来说就是:“以太上皇以往的性情,发生这样的事情,必然会追查其同党。”

  “可是现在只处置了他们本人,对同党的事情问都不问。”

  “这说明什么?”

  “说明太上皇不敢大肆株连了。”

  所以,这个结果非但没有让理学派恐惧,反而让他们更加热切。

  不过他们也并未盲目,深知现在不是闹矛盾的时候。

  就和其他学派进行了和解。

  其他学派也只是闹一闹争取利益,见理学派退步,也就不在闹了。

  大家继续联合起来挑战皇权。

  方孝孺似乎也服软了,每一期报纸都有好几个版面的文章,在讲理学派这些人是如何的正义,如何的刚正不阿。

  王子犯法与庶民,这个思想也被一次次提起。

  其中一篇文章,更是直接写到:

  就算是天子犯法也要下罪己诏,更遑论权贵。

  然后就开始强调,在理学的维护下,大明必然是一个律法严明的辉煌大世。

  任何人犯法,都要接受正义的审判。

  理学派那些人丝毫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陷阱。

  很是骄傲的接受了这个夸赞,并对外宣传,他们维护誓死礼法。

  任何人犯法,都要接受应有的惩罚。

  在他们的带领下,大明必将恢复上古三代之治云云。

  -----------------

  就在这时,老朱下旨给东南抗灾的将士颁发荣誉勋章。

  本来这个勋章是要等到神机营回京,再举行欢迎仪式并颁发。

  只是因为某些缘故,神机营暂时不能回京。

  老朱决定,就不等他们回来了,派个钦差去东南颁发一样。

  不能让将士们等太久。

  然后这个早就已经通过的决议,却遭到了理学派为首的官吏集体反对。

  他们先是否定了神机营抗灾的功劳,认为军队太危险,必须严加提防。

  岂能让他们去救灾接触百姓?万一出点事儿怎么办。

  而且救灾出力最大的是衙门,后续救济灾民,帮助灾民重建家园也都是衙门的功劳。

  神机营只是协助而已,真正的功劳是属于衙门的。

  皇帝怎么能只嘉奖神机营,无视各衙门的付出呢?

  这会冷了群臣的心。

  反正他们找了一大堆理由,就是不同意颁发荣誉勋章。

  最后还是朱元璋、朱雄英和李善长、徐达等人联合施压,才勉强通过了这个决定。

首节上一节685/95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