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第22节

  “他在天云观,至于是谁,又怎么找,到那会有锦衣卫带你去。”

  杨汝常眼眸彷徨,双手接过圣旨。

  “老臣,领命。”

  朱元璋挥挥手:“去吧,你是咱大孙之后,第一个朝廷与他接触的官,说话记得分寸。”

  杨汝常领命离开。

  他走后,朱元璋让太监,把太监总管王景弘喊了过来。

  “陛下。”

  王景弘进来后,拱手行礼。

  朱元璋看了他一眼,直言道:“这两天允那里什么情况,还是没去上课?”

  朱元璋很看重家人,同时心也很细。

  前些天,大孙朱雄英死后,许多官员都去拜访朱允了。

  这是锦衣卫告诉他的,也是他默许的。

  大孙死了,这大明未来总得还要有个皇长孙。

  若拖得太久,百官各自站队,到时候又起党争,让朝廷的力量集中不起来,又浪费无意义的互相争斗。

  所以得尽早立皇长孙,以绝某些官员的想法。

  朱允,朱允便是符合常理伦理的选择。

  常氏二子朱允,生性懦弱,有时朱元璋去见他,朱允抬头看他一眼都不敢。

  这如何担当大任?

  相比之下朱允就好很多,虽然比他大哥朱雄英差不少,但各方各面也都没什么缺点。

  儿子朱标也说他合适。

  百官们见风使舵本事,各有各家本领,经常碰到个事都会站出几队,各执一词。

  可这事,他们都去朱允府邸拜访,也说明一切。

  不出意外他就是下任皇长孙,朱元璋也是这么想的。

  打算办完雄英三七,还有妹子这事过去就着手准备。

  三七,既民间传说,头七魂在,二七魄在,三七魂魄驾鹤。

  不出意外,一个月后朱允就是皇长孙。

  可万万没想到,雄英复活了。

  新任皇长孙这事,所有人也都无需通气就给忘记。

  他们忘了没所谓,毕竟皇长孙再怎么换,都是朱家人,换个人去辅佐罢了。

  但….

  这对朱允来说,是何等晴天霹雳?

  曾炙手可得的长孙位置没了,那得多心碎?

  朱元璋懂这种感受。

  他偏爱雄英,可也不会忘记允,这都是他孙儿,手心手背都是肉。

  “回陛下,允殿下还是没去。”

  王景弘汇报道:“卑职问过翰林院学士黄子澄、齐泰,他们称允殿下两天没来了。”

  “允殿下府上,卑职也问过,殿下他给自己锁屋里快一天了。”

  朱元璋眼眸闪烁:“有吃饭没?”

  王景弘摇头:“没,算下来距离上次吃饭,快八个时辰【十六小时】了。”

  “胡闹!”朱元璋有些愤怒:“咱知道长孙位没了,这孙儿会伤心,但也不能连饭都不吃。”

  “去,你把饭带去,把他给屋里拖出来,亲自看着他….”

  话说一半,朱元璋突然想起来什么。

  是那坤宁宫还躺着修养的妹子,不曾一次对他说过的话。

  “重八啊,知道你偏心雄英,但其他孙儿也是咱朱家人,咱一碗水尽量端平。”

  马皇后总是这样督促他。

  朱元璋也听了进去,而这会若是雄英没吃饭,他会这么粗暴去办吗?

  不会。

  “这允,哎….”

  朱元璋叹息一声,而后深吸口气:“你把咱刚才说的话给忘了,去他府上,就说….就说来咱这里,咱下午带他出去看看透透气。”

  “当然,你要告诉他,来不来都没所谓。”

  朱元璋习惯用不可拒绝的态度,去和百官说事,是命令。

  但和家里人,他都会给选择。

  王景弘领命,徐徐退下。

  接着,朱元璋又开始找其他人,做其他事,不断的忙碌起来。

  方才的三件事,不过是占据了他一刻钟时间。

  而他还要一个时辰,甚至几个时辰的时间,去处理更多的事情。

  这也是自废除丞相后,他必须要经历的忙碌。

  .

  ….…….….….….

  东宫。

  吕氏已经找来几个魁梧的太监,准备将朱允书房撞开。

  她慌了。

  她知道自己儿子很难受,可昨天只是没去上课而已,今天直接关书房了,明显更严重起来。

  好在夫君朱标去上朝了,不然让他看到这一幕,心底对允的失望,会….变大吧?

  所以吕氏打定主意,要在朱标回来之前,让自己儿子恢复过来,至少不关书房,能正常沟通。

  就在太监准备撞门的时候。

  一阵吱呀声响起,是朱允自己从书房里走了出来。

第25章 始皇帝,可知二世而亡?

  吕氏此刻吓坏了,因为她看到自己儿子那蓬头垢面的样子。

  明明昨天见着还能给人一身正气感觉,怎么一天过去成这样了?

  她急忙对左右道:“都滚下去!嘴巴都堵严实,谁敢吐露今日所见,休怪本宫无情!”

  等太监婢女离去,吕氏心疼的走到朱允面前,拉着他坐下:“允啊!究竟怎么了?出什么事了?和娘说,有娘在!”

  朱允看着双目布满浓浓关切的母亲,苦笑道:“娘,大哥复活后您还说我有希望,我把自己关书房里想一天了,哪来的希望?”

  “大哥死了都能复活,还有仙人护着他,这储君位置,我们不要争了,还给他吧。”

  什么?

  吕氏错愕,而后松了口气。

  原来是这事。

  她还以为其他大事呢,比如病了之类。

  如果是这事,那好说!

  “允啊,你知道娘的位置怎么来的吗?”

  吕氏反问道。

  朱允想了想,回道:“姨娘常氏死后,您又和爹其他侧妃竞争后得来的。”

  吕氏点头:“不错,是竞争来的,但….最重要的还是常氏死了,她不死,娘不敢动!”

  “常氏的死,是意外,而这世界上,最让人捉摸不透的便是惊喜与意外,惊喜与意外也是极多极多,连帝王都控制不住。”

  “雄英会死了一次,那会不会死第二次?你或许说不会,他有仙人护着,但仙人能护着几时?”

  “你皇爷爷身子硬朗着,还能在那位置十几年,之后你爹继位,也能待个起码十几年,而后才轮到你这一代。”

  “这至少二十多年时光,那仙人能一直护着雄英吗?在这途中,你也能确保,雄英不会发生其他意外吗?”

  朱允眼眸有些明亮起来。

  吕氏看到后,笑了一声,继续道:“允呐,历史是咱朱家人必修的课程,娘和你说点历史。”

  “纵观历史,秦朝始皇帝何其惊才艳艳,统一六国并且开辟这片土地的帝王制,咱大明还有诸多制度是用着始皇帝朝代的呢,可他知道自己帝国会二世而亡?”

  “隋朝杨坚开创盛世,国库粮食漫出无数,可知自己帝国也二世而亡?他们不知道,这都是意外。”

  “大唐三百年历史,共有29位太子,只有16位成功接替,意外概率将近五成。”

  “而今往前五十年,谁又能想到一位平民称帝?甚至有时你皇爷爷自己谈起来,都说像做梦一样。”

  “允呐,世间意外何其多,帝王家也没法避免,只要咱娘俩不死,总会有机会。”

  朱允眼眸恢复亮光:“娘,那咱们该怎么办?”

  吕氏笑道:“等。”

  “等?”

  “不错,等。”吕氏笑着继续道:“当年娘这一代,常氏地位无人撼动,娘也没心思替代她,可她突然病死了,机会….便来了。”

  “你差点成为皇长孙,这机会也是等来的。”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足足十年才等到一个机会,而后借着这机会复苏越国。”

  “机会是等来的,现在雄英势大,又有仙人庇护,风头无人能及,咱娘俩就先夹起尾巴做人,藏起锋芒。”

  “距离他真正登基,至少还有二十多年时光,娘就不相信这么长时间,就等不到一个机会。”

  朱允点头:“好!听娘的。”

  他被说服了,同时也感觉前路不是黑暗,而是有着一缕阳光。

  那阳光的末端是康庄大道。

  而现在他没法走到阳光那边,因为他在等,等娘说的那个机会,那机会便是阳光。

  “允呐,意外无法预测,但有些意外是可以避免,比如身体养好了,就可抵抗一些恶疾。”

首节上一节22/1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