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第107节

  不过由于朱元璋的这种手段,一时间,各地方官府听到消息之后,敢于造假贪墨的官府越来越少,几乎杜绝!

  老爷子心情不错,翻着奏疏在批着。

  只是很快,眉宇便拧了起来。

  他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由于已经十月份,即将入冬的原因,京畿附近百姓死亡人数骤高起来。

  吏部尚书詹徽,统计出一份血淋淋的名单。

  北边寒气先到,已经是有冻死者,被冻死者高达二十三人,中炭毒而死百姓高达一百三十二人!

  朱元璋心在滴血!

  作为大明帝王,每一个百姓的死,都是在无声诉说着他这个大明帝王的失败!

  他是穷苦人家出身,他知道冬天对百姓来说意味着什么。

  尤其今年,天气似乎比寻常更加冷!

  小冰期在明初上演过一次,就在洪武末年。

  “去将詹徽给咱叫来。”

  朱元璋起身,揉了揉疼痛的双腿。

  这双腿就是当年冬天落下的病根,一直没好。

  不多时,詹徽便急促走来。

  朱元璋气色不太好,对詹徽道:“咱治理大明百姓,就要对得起百姓,现在冬天才刚冒头,北边都有这么多人冻死冻伤,等冬天彻底到来呢?”

  詹徽沉默。

  这事儿他也无奈,他也不想看到大明子民这么死了,可他能做的却很少。

  朱元璋道:“有没有办法,能让百姓保证充足的取暖?”

  詹徽想了想,叹气道:“现在北方取暖,都是困难事,传回来的卷宗显示,寻常百姓人家都在烧柴火取暖,富足点的,烧木炭。”

  “柴火能补给的供暖少之又少,北方许多百姓家又都是木草屋子,因失火出事的有三户。”

  “也有百姓不用柴火取暖,硬扛下去之后,亦有六户冻死。”

  “富足点的家里,用木炭取暖,却缺乏基本常识,中炭毒而死的有十几户人家。”

  “余下的,便是家里实在太穷,房屋漏风,缺少棉被等等.…”

  听着詹徽说着大明百姓的现状,朱元璋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说到底都是,这个天下,还是太穷,还是许多百姓依旧食不果腹衣不蔽体。

  连最起码的供暖都不能保证,朱元璋愧对天下百姓!

  他试着问詹徽道:“朝廷能不能拨款出来,给百姓无偿发放棉被?”

  詹徽垂着头,默然道:“皇上,棉花在集市卖的很贵,朝廷若要保证北方百姓人人发放棉被,这固然财政能支撑的起。”

  “可到真正入冬,各地都会有寒气,也都会冻死人,其他州府的百姓一定会有怨念,百姓不患寡而患不均啊!全天下那么多州府算下来,若是这么做,朝廷的财政会被拖垮的.…”

  朱元璋眼里露出几分无奈,叮嘱詹徽道:“你好生交待各地方官府县衙,快要入冬了,咱都得先预防下,让他们一定要定期去民间乡村视察,做好百姓的生死存亡工作,实在贫困的,让他们统计上来,咱要救!”

  詹徽点头:“微臣遵旨。”

  朱元璋挥挥手:“行,下去吧。”

  等詹徽走后,朱元璋幽幽叹口气。

  救济不是个办法,现在还没到深冬,北方已经有这么多人被冻伤冻死,要到了深冬呐?

  百姓还有活路吗?

  朱元璋脸上,带着深深的担忧。

  而也在此时,

  朱雄英走了进来:“爷爷,还没睡呢?”

  朱元璋充满隐忧的眸子,在见到大孙那一刻瓦解下来,笑道:“是啊,你呢,你咋不睡?”

  朱雄英笑道:“今儿天云观事多,我刚回来皇城,现在来和您老说个事,我就去睡了。”

  “是这样的,爷爷,您最近不是在找一批雪花盐的制造者吗?你猜猜他们是谁?”

  雪花盐?

  是那些很纯净的食盐?倒也配得上如此称呼。

  “咋,臭小子,你知道啊?”

  朱元璋笑着问道。

  虽然是询问,但心里已经有肯定。

  若大孙不知道,也不会特地提起这事。

  朱雄英笑道:“爷爷,您老先猜是谁。”

  朱元璋没好气道:“废话少说,赶紧给咱说,别卖关子,卖关子就滚回你东宫那睡觉。”

  朱雄英闻言,有些无语:“哎,爷爷,您老猜都不猜,没意思….”

  “算了,我直说了,其实这些啊,都是师尊他带人弄出来的。”

  什么!

  咱爹带人弄出来的?

  朱元璋瞪大眼睛。

  不是,咱爹咋还会这个?

  这盐,可是和修仙一点关系都没有啊。

  他一脸不敢置信。

  朱雄英将朱元璋表情看在眼里,有些得意:“果然,爷爷啊,您老猜不到吧!”

  “这些都是师尊弄的,我当时也犯迷糊,直到师尊弄出第一批雪花盐,才知道这东西多么珍贵。”

  “您老啊,也别让转运司的人去找了,费事儿,这事儿就是师尊弄得。”

  朱元璋闻言,笑容满面。

  牛啊咱爹!

  这也能弄出来。

  果然那句话怎么说来着?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

  咱是龙,那咱爹肯定也是龙啊。

  哈哈哈,好,好啊,好的很!

  朱元璋大喜过望。

  方才那冬天到来的哀愁,都被这事给一扫而空。

  他赶紧从位置起来,快步走到朱雄英面前,像个老顽童一样,凑近低声道:“雄英,你和咱说,你师尊还会什么?”

  “你跟他接触多,肯定知道比咱多。”

  朱雄英摇摇头:“没了,目前知道的都和您说了。”

  朱元璋笑道:“那你以后,咱和你说,得多多注意。”

  “关于你师尊的事儿,咱都爱听。”

  朱雄英泛起迷糊:“爷爷,您和师尊到底啥关系啊?师尊都知道您小时候的事,您也这么关心师尊的事,您就告诉我呗,你们什么关系?”

  朱元璋愣住,错愕道:“啥?你师尊还和你说咱小时候的事?”

  “对啊!”

  “这….这这这,他咋说的?”

  朱元璋有些慌。

  他是帝王,可小时候不是啊,小时候还是一个孩子,无忧无虑的孩子。

  小时候容易接触事情少,会有很多黑历史存在。

  他可怕着呢,怕老爹一个嘴不严实。就把黑历史给大孙抖了出来。

  “师尊说,您老小时候就爱往太行山跑。”

  “每次只要找不到您,奶奶都会说您在太行山,让爷爷去给您逮回来吃饭。”

  朱雄英笑道。

  朱元璋嘴角一抽,一向威严且充满气势的脸,在这一刻绷不住了。

  “不是,雄英,你师尊咋和你说这?”

  “咱和你说,咱去太行山可不是玩,咱是去捡拾柴火,捡柴火卖钱知道吗!”

  “当然,咳咳….那什么,咱也直说,有时候确实因为玩,这咱也认。”

  朱元璋今夜似乎很开心,跟个老顽童一样,不断抖擞自己以前的事儿。

  朱雄英惊讶道:“我的天!爷爷,您还真去太行山玩了不归家?”

  朱元璋见朱雄英一脸错愕,不是因为自己捡柴火错愕,而是因为自己偶尔玩错愕。

  也懵了。

  “雄英,你师尊咋说咱去太行山的?”

  朱元璋忍不住问道。

  朱雄英想了想,开口道:“师尊没说过您的黑历史,师尊说您啊,去太行山是捡柴火,然后带回来给家里卖了挣钱。”

  “除了这个就没说您去太行山干别的了,但我认为还有,毕竟孩子年龄嘛,玩心有是很正常,这不二弟允,经常缠着我要去玩。”

  “但师尊没说您去太行山玩,只说捡柴火,我也不敢多猜,可您….可您自己说出来了。”

  话音落下。

  朱元璋气的直拍大腿。

  大意了!

  一听到老爹有和大孙说自己小时候的事,他就慌了,怕老爹在大孙面前抖擞自己的黑历史。

  结果老爹没有抖擞,只把他好的一面给抖擞出来,反而是自己因为慌不择路,给自爆出来了。

  大意了大意了!

  早知道,就该先早点问大孙!

  自己爆出自己黑历史,朱元璋气坏了。

  而此刻,朱雄英也看呆了。

首节上一节107/135下一节尾节目录